溫總理在有次記者招待會上,引用了《戰國策》中的一句「行百裡者半九十」。那麼,《戰國策》的英文名稱是什麼呢?
Stratagems of the Warring States
這就是《戰國策》名稱的英譯。有不少我們常用的成語就是出自《戰國策》,比如: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個成語我們可以翻譯成:a quarrel which benefits only a third party
或者借用英語(論壇)(論壇)中一句相應的俗語:When shepherds quarrel,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這句俗語翻譯成中文,也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思。借用英語中的固定表達法來翻譯成語,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同學們要記得平時多多積累這方面的知識哦。
當然,在不怎么正式的場合,這個成語我們也可以簡單翻譯成: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畫蛇添足
同樣,這個成語也可以借用英語中現成的表達法:gild the lily,給百合花鍍金,當然就是畫蛇添足的意思啦。
狡兔三窟
A crafty person has more than one hideout
三人成虎
這個成語出自一個典故,意為當很多人都以訛傳訛的時候,謊言也就成了真理
可以翻譯成:A lie, if repeated often enough, will be accepted as truth。
狐假虎威
甘迺迪總統曾在自己的講話中引用這個成語,他說的是:to seek power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
口譯中有時候不需要太講究字眼,一定要翻譯得和原文一樣文採斐然,最重要的是抓住意思,第一保證準確,第二保證句式通順易理解。
和《戰國策》一樣,《左傳》中也有不少成語:
外強中乾
這個成語的翻譯我們可以借用毛主席的一句名言: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a paper tiger 是當時對這句話的直譯,用在這裡也非常貼切。
城下之盟
這個成語是指敵人兵臨城下時被逼籤訂的合約,所以可以直接翻譯成:a forced "treaty of peace"
多行不義必自斃
這句鏗鏘有力,而翻譯時我們也可以借用英文中的一句俗語:Give a thief rope enough and he will hang himself。只是相比原文,氣勢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