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故事】 除陋俗興水利寓兵於農 賢大夫得民心千秋美名

2021-02-13 雲端臨漳

除陋俗興水利寓兵於農  賢大夫得民心千秋美名

——西門豹與鄴城


西門豹,生卒年不詳,戰國初期魏國人。西門豹曾為鄴(今臨漳縣)令。西門豹因治鄴政績卓著,深得民心,在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堪稱我國歷史上賢大夫中的典範之一,關於西門豹治鄴的歷史貢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破除邪風陋俗,改變民風。魏文侯(?——前396年)在位其間,為彌補魏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過於偏西造成的管理不便,打造魏國經營東方的理想中心,於公元前439年,從周王手中討得鄴地後,立即開始在鄴營建陪都,鄴地都城歷史從此載入史冊。這是鄴地第一次作為都城的肇始。魏文侯十四年(前422年),西門豹被委任為鄴令。西門豹到了鄴地,發現這裡雖負盛名,但卻城鄉蕭條,田園荒蕪,人煙稀少,百姓貧困,心中甚感疑惑,經了解,其原因是每年為「河伯娶婦」造成的。原來流經鄴地的漳河,水勢狂暴,常常泛濫成災,百姓深受其害。而鄴地的「三老」(當地掌管教化的人物)、「廷椽」(地方的小官吏)等地方官吏,非但不治理河患,反而與巫祝(巫婆)勾結,把漳河泛濫說成是河伯顯靈,謊稱只要每年挑選美女,送給河伯做妻,便可避免水患。於是,他們便以為「河伯娶婦」的名言橫徵暴斂。每年搜刮民財數百萬,只用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其餘私分。到了為「河伯娶婦」的日子,巫祝們便把選中的美女妝扮一番,然後強行拋入洶湧的河中,慘不忍睹。多年來,鄴地的百姓在天災人禍的雙重壓迫下,貧困交加,紛紛逃亡外鄉,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西門豹知道了百姓貧窮的原因,便決心剷除這一惡俗,改變鄴地的貧窮面貌。西門豹親自參加了一年一度為「河伯娶婦」的儀式。儀式一開始,他便當著百姓的面,大聲地對「三老」、「巫婆」說所選的姑娘不漂亮,勞駕老巫婆到河伯那裡走一趟,告訴河伯等找到更美的姑娘,過兩天再送去,說罷命人將老巫婆扔進河裡。過了一會兒,他又說,老巫婆這麼久還不回來,讓巫婆的徒弟再去催一下。於是,又把三個徒弟扔進河裡。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又說,老巫婆和她的徒弟都是女的,不會辦事,讓「三老」親自下河跑一趟。於是,又把「三老」扔進河中。等了很久,西門豹說,他們都不會辦事,只好請「廷掾」與「豪長」下河催問。這幫貪官個個驚恐萬狀,紛紛跪倒叩頭,額血流地,色如死灰。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敢提為「河伯娶婦」的事了,鄴地再也無人敢談「河伯娶婦」的事了。此即流傳久遠的「河伯娶婦」故事的由來。此故事最早記載在《史記》裡面,並由此派生出許多成語典故,如「河伯娶婦」、「河伯為患」、「 西門豹治鄴」等,均出於此。西門豹破除了河伯娶婦之慣例,掃除了當地的封建迷信,使鄴地民風得到了改變。

二、營建水利設施,發展農業生產。為根治漳河水患,魏文侯二十五年(前421年)西門豹組織民眾開鑿了漳水十二渠,引漳水防洪,灌溉鄴田,百姓得到實惠,使鄴地很快成了人口繁多、莊稼豐收、美麗富饒的地方。據文獻記載,在西門豹之後,魏襄王時期(前318——前296年),鄴令史起又引漳水溉田,以富魏之河內,繼續治理漳河。酈道元《水經注》曰:「昔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也,引漳以溉,鄴民賴其用。其後至魏襄王,以史起為鄴令,又堰漳水以溉鄴田,鹹成沃壤,百姓歌之。」故《魏都賦》曰:「西門溉其前,史起灌其後,嶝流十二,同源異口也。」西門豹、史起二人對鄴城本身有無營建,史籍無載,但上所引述他們在此引導民眾大力發展水利設施和灌溉事業,確實大大改善了鄴地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地力和產量。據《論衡》記載,當時鄴地糧食畝產大為提高,達到了「畝產一鍾」(一鍾等於六石四鬥)的好收成,比其他地區高出四倍多,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鄴地逐漸富了起來。這些水利工程,從魏文侯時起至西漢的一千多年間一直在發揮作用。

西門豹開鑿的水渠,不但當時民賴其利,千百年後,也還繼續在發生深遠的影響。據《臨漳縣誌》記載,當年西門豹開鑿的十二條大渠中,有一條名為「百陽渠」的,後幾經修復,沿襲後世,通過臨漳境內,後在渠內植荷花數裡。每當夏秋荷葉盤盤,層層疊疊,碧綠清翠,一望數裡,大朵的荷花白的皎潔,粉的鮮豔,紅蕾點朱,從層層綠葉中突冒出來,直挺傲立,清風一吹,葉搖花晃,香氣沁人心脾,「百陽荷風」被視為佳境,為古代臨漳八景之一。總之,由於西門豹的治理,為以後鄴城城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寓兵於農,捍衛邊陲重地。經過西門豹破除河伯娶婦之害,引水渠溉田等一系列措施,鄴地殷實富足,但西門豹並沒有陶醉於百姓的讚美聲中,為鞏固鄴都作為魏國東方陪都和邊陲重地的地位,西門豹還採取了「蓄積於民」的措施,以至使鄴出現了雖五穀豐登,但卻「廩無積糧、府無儲錢、庫無甲兵、官無會計」的局面。這種局面的出現,使得有些人不解,有些人懷疑,還有的人進行惡意攻擊。更有甚者,竟到魏文侯那裡狀告西門豹。據傳,有一天,魏文侯駕到。魏文侯先是摘了西門豹的官印,然後問罪道:「有人告你西門豹將鄴郡三庫洗劫一空,本侯暗自觀察,果然如此。你該當何罪,自已招認!」西門豹隨命人擊鼓鳴號。三陣鼓號之後,只見軍民們身背、肩挑、畜馱、車載軍糧,壯男烈女,各持兵刃,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齊刷刷列隊等待西門豹下令。魏文侯見狀驚奇地問:「豹愛卿,這是何故?」西門豹急忙解釋說:「大王勿驚,糧藏於民,寓兵於農,方能救急拯危。」接著又說:「大王出都,事洩韓、趙,剛有前沿秉告,韓、趙重兵進犯。」魏文侯聞聽,驚出一身冷汗。這時一卒飛馬而來,只見他翻身下馬秉道:「韓、趙兩國犯兵接近!」只聽西門豹高呼:「誓死保衛邊陲!保衛大王!」將士們同心協力,一鼓作氣,將韓、趙入侵兵將趕拒國門之外。魏文侯目睹此景,不禁嘆道:「西門豹,我的好臣子啊!我有如此臣民,何愁基業不固,敵國不平啊!」說著又將摘奪的大印賜於西門豹。

由於西門豹的精心治理,鄴城很快成了魏國最富庶的地區,魏文侯為了便於經營東方,也更加重視營建鄴都,從而使鄴都成了魏國東方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和重要的軍事重地。西門豹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作為一個勤政為民的賢士良臣,其業績與英明彪炳史冊,為世人所敬仰。至今,在鄴地廣為流傳的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及現在鄴地的西門豹大夫祠與碑刻便寄託著鄴地人民對西門豹的恩德與懷念。早在明代,鄴地就流傳道懷念西門豹的詩句:「鯨背橋南看春雲,楊柳垂垂千萬村,古渠再穿膏澤勻,家家賽杜孰雞肋。持酒登堂酬西門,鄴城千載甘棠芬。掃除東閣待嘉賓,敲棋握槊賞鴻文。贊皇萬軸不足雲,野老瞻像拜仁君。」詩言志,這是鄴地人民向西門豹獻上的悼祭之情。

  據民間傳說,西門豹治鄴期間,因措施觸動當地一些豪強勢力,遭到誣陷,曾兩次遭罷官,後雖經西門豹據理力爭,皆都轉危為安,但不免也令西門豹心灰意冷,後自己向魏文侯辭官。魏文侯後悔莫及,再三挽留,無濟於事。後來,西門豹

因喪失鬥志,被他人殺害,留下血的教訓。

相關焦點

  • 西門豹:讓鄴城聞名於世
    ……這篇課文通過西門豹在鄴縣破除迷信和興修水利兩件事,宣揚了無神論的思想,歌頌了西門豹在政治的遠見,與腐朽勢力作鬥爭的智謀、勇敢和治理鄴縣的歷史功績。上小學時,從課本上讀到《西門豹治鄴》這篇文章,從此,記住了西門豹,也記住了鄴。而未曾想到的是,17歲那年自己竟然來到了鄴城(鄴城又稱相州、安陽)這個地方工作,與鄴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呆就是幾十年,成了第二故鄉。
  • 【鄴城故事】晉鄙鄴城坐觀成敗 信陵君竊符救邯鄲
    信陵君竊符救邯鄲———信陵君竊符救趙與鄴城信陵君(?魏王懾於秦國恐嚇,派人制止晉鄙,命令軍隊留在鄴城築壘,這樣魏國名義上是在援救趙國,但實際上卻是觀望秦趙雙方的戰爭形勢。平原君的使者車馬相連派往魏國,平原君責備魏公子說:「趙勝我所以自願攀附公子並結為婚姻的原因,是由於我認為公子有高潔的節義,能夠解救他人的危難。現在邯鄲城朝夕之間將要歸服秦國,而魏國的救兵卻沒有到達,公子救人危難的精神何在!
  •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2020-07-28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緯回到鄴城,並未表現出帶領國家走出困境的能力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齊後主高緯的故事!高緯在鄴城,並未表現出帶領國家走出困境的能力,而且對於別人的意見也不加考慮,局勢依舊緊張。高緯答應,但當真的面對各將領,卻緊張得忘了稿子內容,看著大家的嚴肅表情,心裡頗覺好笑,最後竟真的笑場,左右侍從也跟著哈哈大笑,將領們無不悲憤,互相說:「他自己還這個樣子,我們何必著急。」三軍毫無鬥志,靜候亡國之音。576年12月20日,中央派駐朔州特遣政府行政長官高勵,率軍護送胡太后和太子高恆返回鄴城。
  • 讀故事學成語
    提到孟子,我們很自然地想起被人譽為「天下母教第一人」及「千秋母教儀範」的孟母仉氏的「孟母三遷」 (其實是搬了兩次家,只是居住地是三個不同的地方而已),也稱「三遷教子」、 「孟母斷織」和「斷織教子」。這個人們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被歷代為人父母者奉為教子經典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中國人,而且這種影響隨著獨生子女的社會化和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其勢頭更加強盛。孟子自幼即受到如此良好的嚴格的家庭啟蒙教育,為孟子日後成為大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評選結果公示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黃河重要指示與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挖掘展示黃河文化蘊涵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傳播黃河文化,弘揚黃河精神。在水利部辦公廳、黃河水利委員會的指導和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黃河水利水電開發總公司的支持下,中國水利報社聯合中國楹聯學會舉辦「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
  • 凋零的王城,屢毀復興的鄴城為何在隋代以後就徹底消停了呢
    ——《晉書》然而石勒雖然費盡了心思去營造鄴城,卻沒有住進去的命,在石勒駕崩之後,其侄子石虎殺掉了石勒眾位皇子,正式遷都鄴城。劫後重生的鄴城自此便成為了後趙的新國都,後趙的奢華使得鄴城成為了當時規模最為龐大、壯麗的都城,而劫後重生的鄴城,也迎來了其第一次高光時刻。
  • 水利水電的明星——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談及水利水電專業,大家不得不提一個專業的高校,就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校簡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簡稱「華水」,成立於1951年,六十多年來,華水三次搬遷,四易校址,發展成為以水利電力為特色,理、工、管、經、文、農、法相互滲透的多科性大學,坐落於黃河之濱的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是「金磚國家網絡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是金磚國家大學聯盟成員
  • 戰國大夫是什麼職位_戰國大夫的品級
    五大夫」。《戰國策·楚策一》載:「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與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另外,《墨子·號令》也有「賜爵五大夫」之語。上大夫:又稱國大夫、長大夫、列大夫。趙、魏、齊均有。《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齊稷下先生「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
  • 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臨漳開館
    12月17日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 河北日報記者陳正攝河北新聞網12月1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陳正)今天上午,鄴城考古博物館在河北省臨漳縣開館。主要展出2012年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造像等鄴城遺址出土考古文物,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三次佛教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出土文物2985件(塊),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大部分是東魏、北齊時期造像。鄴城佛造像藝術因政治、文化、社會風俗等因素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變化。
  • 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隆重開館
    12月17日,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隆重開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領導、中國考古學會領導和特邀國家級文物專家,河北省文化廳領導,邯鄲市政府副市長和文廣旅局領導,臨漳縣四套班子領導等60餘位領導、專家出席。來自縣內外的各界嘉賓、同仁,文化界知名人士等1000餘人參加。
  • 得天下者得民心
    對天命和民心的詮釋一直就是勝利者的當然權利。將混亂不堪的國家重新帶入有序的軌道,則成了「天命在彼」或「民心向彼」的明證,而這往往又被理解成政權新舊更迭的歷史必然。《禮記·表記》言「唯天子受命於天」,又言「君代天司命」,意思是皇帝老兒只對老天爺負責,代替老天爺行使職權。這是強調君權天授,即通過天命唯一來強調君權「代天司命」的至高無上,小百姓絕無置喙餘地。
  • 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 展出珍貴文物178件
    12月17日9時許,邯鄲市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178件(組),其中150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展品多為2012年鄴城北吳莊藏坑出土文物據介紹,此次開館共展出文物178件(組),多數為2012年鄴城遺址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造像等鄴城遺址考古文物。
  • 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入選國家二級博物館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鐸 通訊員 王俊平 孟慶科)記者昨日從邯鄲市臨漳縣獲悉,「鄴城考古博物館」和「鄴城博物館」已分別入選國家二級、三級博物館名單。其中,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系邯鄲市目前唯一一家國家二級博物館。
  •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註:1.呼: 訴說,叫喊。2.一何: 何其、多麼。3.怒: 惱怒,兇猛,粗暴,這裡指兇狠。4.啼: 哭啼。5.苦: 悽苦。6.前: 上前,向前。9.鄴城: 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陽。How angry is the sergeant&39;s cry! I hear what she tries to speak out. &39;d three sons guarding the town high.
  • 為什麼都說明朝多「賢后」?做賢后很簡單嗎?
    封建和專制時,上層關係講求強強聯合,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平民和貴族有道天然的界限,也影響著上層人士的婚配,門不當,戶不對,是絕不能結合的。所以皇族必然選擇政治勢力匹配的大家族聯姻,加強彼此的勢力。
  • 新生兒取名大全參考,給寶寶開心取美名,一起幸福過年
    懂得欣賞,便懂得感悟;感悟愈深,生活得愈滋潤、愈輕鬆;輕鬆滋潤的生活便是至高無上的生活,既然知道無上生活的秘訣,為何不學會欣賞?利人利己的欣賞,應當義不容辭、義無返顧!   欣賞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情高趣雅的精神。螞蟻有螞蟻的生活,大像有大像的情調,仙鶴有仙鶴的風姿。懂得欣賞,你便懂得生活的真諦;懂得欣賞,你便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情調;懂得欣賞,你也便擁有迷人的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