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一寶,可以興天下,也可亂天下,此寶為何物?「最差的老師」不最差的《道德經》講解,用獨特的戲說加正解的方式展開,為了照顧《道德經》初學者,我們把「戲說趣解」置於前,「直譯正解」置於後,讓我們一起去領略「老子」穿越二千多年的智慧。今天講解第三十二章。
【戲說+趣解】
老子:「尹喜,你是誰?」
尹喜:「師傅,你不認識我了嗎?我叫尹喜啊!」
老子:「你真是尹喜嗎?」
尹喜:「師傅,當然是了!」
老子:「噢,有一寶物,永遠無名,本質是無名,它小的看不到,卻誰也離不開它。」
尹喜:「師傅,這個我還是知道的,尹喜雖笨,但師傅給我講過多遍了,我還是知道的,它叫道。」
老子:「你小子有點開竅了啊!道免強是它的名字,其實它沒有名字。雖然它很微小,天下卻沒有任何人,任何方法讓它服從。」
尹喜:「師傅,那它服從誰?」
老子:「你小子怎麼忘了呢!它只服從自己,道法自然嗎!」
尹喜:「噢,師傅,我想起來了。」
老子:「統治者若能遵守它,好處是大大的。」
尹喜:「師傅,有什麼好處呢?」
老子:「統治者若愛道、守道、行道,天地就會陰陽相和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用發號施令,社會秩序就會井然有條,社會和諧,公平公正。」
尹喜:「師傅,這真是個大寶貝啊!」
老子:「那當然了!統治者愛道守道行道,以道的原則,開始制定治理天下的規則制度,就會人盡其材,物盡其用,不缺不盈,又有約束機制,這樣就不會有危險。」
尹喜:「師傅,您真是當今聖人。」
老子:「只要愛道行道,人人是聖人。守道行道可興天下,廢道逆道則亂天下。」
尹喜:「大道真乃寶物,我會遵守它的。」
老子:「萬物都歸於道,就像江河歸於大海一樣!」
【原文】
道常無名,樸(1)雖小(2),天下莫能臣(3)。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5)。始制有名(6),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7)。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8)。
【直譯】
「道」本質是無名的,它雖然很小不可見,天下沒有誰能使它服從。侯王如果能夠依照「道」的原則治理天下,百姓將會自然地歸從於它。天地間陰陽之氣調合,就會降下甘露,不必對人民發號施令而自然有序合諧。治理天下就要按道的要求建立一種體制,制定各種制度確定各種名分,任命各級官長。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約,適可而止,就沒有什麼危險了。「道」存在於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江河都歸流於它,使萬物自然賓服。
【注釋】
(1)、無名、樸:這是指「道」的特徵。
(2)、小:用以形容「道」是隱而不可見的。
(3)、莫能臣:臣,使之服從。
(4)、自賓:賓,服從。自將服從於「道」。
(5)、自均:自然均勻。
(6)、始制有名:萬物興作,於是產生了各種名稱。名,即名分,即官職的等級名稱。
(7)、可以不殆:不殆,沒有危險。
(8)、之於: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