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最能代表中國的美食,我第一能想到的就是餃子,現在在中國的北方新年都要吃餃子。代表喜慶和團圓。
相傳餃子是由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它一開始的作用是治病,冬季天氣嚴寒,當地百姓為了生計出門勞作,耳朵常年生凍瘡。很多農民聽聞張仲景的醫術高超,都紛紛來找張仲景想想辦法。
為了給老百姓治病,張仲景將驅寒藥材磨成粉末添加到麵粉中,擀上麵皮,包上羊肉和辣子下鍋煮,香味飄到領居家,把領居家的小孩都饞哭了。百姓吃完張仲景的辣麵皮耳朵都慢慢好了,於是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嬌耳」。
到了宋代,嬌耳被稱為「角子」是後世餃子名稱的起源,後來餃子傳入蒙古被士兵所喜愛,本著「美食分享,人人有責」的宗旨,蒙古在亞歐大陸當起了餃子的使者,對眾多國家進行了親切友善的美食交流。
後來餃子的鮮美味道被十幾個國家所喜愛,有些國家還把餃子當作自己的傳統美食,直到現在,餃子的口味越來越多。成了大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