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發教授: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是教師!

2020-09-10 中國記錄者袁軍

本文作者宋才發教授 授權中國記錄通訊社袁軍發布】

教師是承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漢代教育家楊雄指出:「務學不如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1]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直觀、最有教益、最活生生的榜樣。我國自古就有注重教育的傳統,歷來把它作為立國之本。西漢賈誼認為:「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2]「以教興國,正風敦俗」[3]就是這種思想的集中體現。以教為業的職業教師始於孔子辦私學。私學中的教師別稱為「塾師」、「書師」、「學究」、「老學究」、「村夫子」等。「塾師」就是教師,「書師」指漢時教初學的教師;「學究」和「老學究」指私塾的教師;「村夫子」等是對「鄉村塾師」的稱謂。自戰國至唐宋諸朝歷代,教師的地位一直非常崇高。孟子把「師」與「君」並列,荀子則進一步把「教師」納入「天、地、君、師、親」的牌位序列。《呂氏春秋》曰:「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4]一些帝王對自己的老師,確實是「屈萬乘之重」[5];「厚師臣之遇,執弟子之禮,或不名以士恩,或乞言以敦教。」[6]從而形成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尊師傳統。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就說:師者「又如父子,若子不肖,父亦管他不得。聖人之所以立教,正是要救這些子。」[7]教師當之無愧的職責,是把世代所有優秀人物的道德經驗、精神財富,牢牢地確立在他所培育的青年一代的意識和心靈之中。所以,宋代理學家程顥認為:「古者自天子達於庶人,必須師友以成就其德業,故舜禹文武之聖,亦皆有所從學。今師傅之職不修,友臣之義未著,所以尊德樂善之風,未成於天下,此非有古今之異者也。」[8]康有為也認為:「鸚鵡能言,武舞馬能舞,不能傳授擴充,故無師友之相長,無靈思之相觸,故安於其愚,而為人賤弱者。」[9]教師做的是塑造人的工作,肩膀上承載的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教師的工作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創造性勞動。教師職業並不是造神、造石像,他所創造的是具有真善美的活人。因而教育乃社會之基、國運之肇、為政之本、成才之道。教育興則人才盛,人才盛則百業旺。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夠通過自己的艱辛努力,或多或少給後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總之,我認為一個教師一輩子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培養出值得自己自豪的人;一輩子最大的快樂之事,就是培養出值得自己驕傲的學生。

天底下沒有比教師更高尚的職業。宋代哲學家張載認為:教師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10]這四句話表達了儒者的襟懷,開顯了儒者的器識與宏願,可稱是人類教育最高的嚮往。正由於我國歷代教師胸懷天下矢志報國,耿耿丹心輝映日月育英才,才換來百年桃李綻放天下,千古紅燭永遠照人間。歷史上不少賢哲克服重重困難興辦學校,禪心竭慮地探討教育規律,表現出高度的歷史使命感,以及對文明進步、社會完善高度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也指出:「為之君臣,所以持之也。君不得師,則不知所以為君;臣不得師,則不知所以為臣。為之師,所以並持之也,君不知所以為君,臣不知所以為臣。人之類,其不相餓殺以至於盡者,非幸與?信乎其為師之重也。」[11]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樂正克說:「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12]近代以來的教師具有兩種涵義:狹義而言的教師是指某門學科的講授者;廣義而言的教師是指具有威望的、明智的、對人具有巨大影響的人。我們經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說教育具有百世不遷的重要意義。我以為真正的人才培養,不能僅看他畢業的時候有用,只有當學生畢業後30年、40年仍然有用,才叫真正有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發出的聲音,並非像人們一般所說的「食糧」,我以為它就像普照人間的「太陽」。因為食物只能夠滿足一定數量人的需要,而太陽卻能以同樣份額的光和熱,無私地傳布給每一個需求者。學校教育對於學生的品德、智力和體質的培育和形成,我以為具有如下特定的作用:(1)從振興經濟、實現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出發,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直至研究生教育,既有分階段的德、智、體、美、勞動技能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和科學文化水平的具體要求,又有上下銜接、循序漸進、相互配合的系統的、綜合的、全面的教育,這是任何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無法替代的。(2)學校教育往往影響著一個人一生要經歷的幼年、兒童、少年到青年成長和形成的階段。因而有些教育家認為孩童就像一張白紙,學校就像一臺複印機,這張紙被印上什麼樣的文章和圖畫,就是什麼樣的文章和圖畫,它對於一個人的終身有其巨大的作用。(3)教師既是塑造孩子心靈的工程師,又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指導學生面向社會的引路人。所以,我國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就認為,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13]。無論是學生的家長或是社會教育工作者,他們比起專門從事教育職業的教師來說,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精力上,都難於全面地、集中地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列寧說過:「不提高人民教師的地位,就談不上任何文化,既談不上無產階級文化,甚至也談不上資產階級文化。」「應當把我國人民教師提高到從未有過的,在資產階級社會裡沒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這是用不著證明的真理。」[14]我堅信教育是人類最崇高的職業,教師為傳授文化、培養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質而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們的辛勤勞動促進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這種蠟燭般的奉獻精神,理應受到全社會的普遍尊重。尊師不僅是對教師所從事的高尚職業和巨大貢獻的崇敬,也是對體現在教師身上的人類文明的一種價值肯定。文明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對人類文化精華的濃縮。因而尊師的實質不只在於對教師謙恭有禮,而在於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崇尚與追求。

我從小就敬仰和羨慕教師職業。人生來就像一枚硬幣有其正反兩面,既有「禽獸」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自私自利、趨利避害呈現的就是人的獸性。所以,自私是人和動物共通的本性。人性則表現在凡是能夠考慮到別人的道德行為上,這也正是區別人和動物的關鍵。任何一個不文明的人即使他(她)全身穿金戴銀,也無法掩飾其內心的粗俗,他(她)的一舉一動都會洩露出文明的程度。因此,在任何一個經濟表現卓越、物質豐厚的社會,最需要憂慮的是人的私心也同時受到激勵,這時候要維持一個進步、穩定的社會,就迫切需要加倍關注公德心的培養。教師的天職就是塑造和鍛鍊一個人的靈魂,即通過教師循循善誘的教育實踐活動,最終使這個人以「天使」的一面去擊敗「禽獸」的一面。通常說來,任何人的孩子都需要學校和老師去培養教育,即使大學教授的孩子,也必須交由學校的教師按部就班地進行培養,家長本人是沒有辦法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培養好自己孩子的。因而我以為「尊師」就是「重道」,「賤師」則是一個國家或者社會走向衰亡的徵兆。荀子以「天地君師親」並提,把教師稱為「嚴師」、「良師」、「恩師」,不僅「執禮甚恭」,而且「修學弘道」不敢稍有懈怠。因而荀子認為:「人無師無法而智,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雲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辨,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而智,則速通;勇,則速威;雲能,則速成;察,則速盡;辨,則速論。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無法,人之大殃也。」[15]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夠成人,人幾乎完全是教育的結果。當然,廣義的教育除了學校教育之外,還有來自實踐的教育和社會的教育。但是在現時代,無論什麼教育都沒有學校的教育正規,也沒有學校的教育來得快。人們之所以把教師稱之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我以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在我還沒有讀小學的時候,就非常羨慕那些坐在教室裡讀書的學生,尤其敬仰和崇拜那些教學生文化知識的老師,總覺得這些做老師的人似乎什麼都懂得,顯得特別「偉大」。用現在的話來形象地說,如果把開始接受教育和培養的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幾個雕刻家帶著自己的刀子同時來到它旁邊,經過一番雕刻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並且使這座雕像具有靈性,能夠體現出人類的理想。那麼這些偉大的雕刻家不是別人,就是我心目中崇拜已久的「教師」。在我看來,天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和更偉大的了。正所謂:「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師者,所以制民命,其可以非其人哉?」[16]「學士簡練於學,成熟於師。」[17]要當教師就要做一個優秀教師,他不僅是教課的老師,而且是學生成長的老師,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對於一個研究生導師來說,尤為重要的是在課堂上講真話,不說假話和套話,更要有勇氣站出來駁斥假話。要通過自身的示範作用,養成學生大氣的風度,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生活習慣,時刻銘記德行和智慧的原則。歷史上每個時期都會有一些套話,這是研究生導師應當盡力迴避的。通常真正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和敢講真話的科研高手,多是一些在人看來屬於「蠻倔」的人,因為他們一般心氣高,不會採用被人頻頻使用的時尚套話。儘管這樣做會給教師本人帶來諸多麻煩,也會因之而失去許多本來屬於自己的待遇和機會。我以為做人要學道家,必須放「大氣一點」;做事要學儒家,應當放「實在一點」。我歷來認為一個人只有大氣大度,最終才能做出大學問,成就得了大事業。大器之人要大氣,大器之人心中的夢想高遠、博大。

注釋:[1] [東漢]楊雄:《學行》,《法言》。[2] [西漢]賈誼:《新書·大政下》。[3] 唐凱麟、張懷承著:《成人與成聖儒家倫理道德精粹》,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參見第八章「處世之德」——儒家的社會公德觀念,第三節:尊師重道。[4]《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5] [清]昭連:《嘯亭續錄·親禱》:「二聖軫念農食惟艱,甘屈萬乘之尊為民請命。」[6] 初陽:《教師的古今稱謂》,《中國教育報》2006年2月24日,第8版。[7] [南宋]朱熹:《理性一》,《朱子語類》。[8] [北宋]程顥:《論十事札子》,《明道文集》卷二。[9] [清]康有為:《長興學記》,《康有為政論集》。[10] [北宋]張載:《為萬世開太平》。[11] [北宋]王安石:《請杜醇先生八縣學書一》,《臨川先生文集》。[12] [戰國]樂正克:《學記》。據《禮記·王制》載:「樂正崇四術,立四教」。[13] [唐]韓愈:《師說》。[14] [俄國]列寧:《列寧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418—419頁。[15] [戰國]荀況:《儒效》,《荀子》。[16] [北宋]李覯:《廣潛書十五篇》,《李覯集》卷第二十。 [17] [東漢]王充:《量知》,《論衡》卷第十二 (摘自宋才發著:《惟尋真知啟後人——我的執教生涯4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照片為1996年宋才發在華中師範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授予儀式上

照片為2013年6月29日宋才發教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當代民族法學研究暨宋才發教授從教4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接受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徐明江對宋才發教授從教40周年和60歲華誕的祝賀。

照片為中央民族大學陳理校長2013年6月29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當代民族法學研究暨宋才發教授從教4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致辭,祝賀宋才發教授從教40周年和60歲華誕。

照片為2013年6月29日宋才發教授攜夫人夏桂霞教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當代民族法學研究暨宋才發教授從教4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接受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政法司司長、中國法學會民族法學研究會會長毛公寧研究員對宋才發教授從教40周年和60歲華誕的祝賀

相關焦點

  • 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是教師
    宋才發: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是教師宋才發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首任院長、二級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是教師 教師是承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漢代教育家楊雄指出:「務學不如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1]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直觀、最有教益、最活生生的榜樣。我國自古就有注重教育的傳統,歷來把它作為立國之本。西漢賈誼認為:「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
  • 教師節話感悟 | 陳海燕教授: 我的職業我的愛
    教師節話感悟 | 陳海燕教授: 我的職業我的愛 2020-09-11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名師與人師——訪中央民族大學宋才發教授
    中央民族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宋才發先生,立志使自己成就為名師,終身使自己接近人師。宋才發教授這個貧苦的農家子弟經過不斷拼搏進取,使自己從一個小學老師嬗變成為全國著名法學家、著名法學博士生導師。在從事研究生教育教學的20多年執教生涯裡,宋才發教授始終堅守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子從嚴的教育教學原則,執著於「人師」的追求,完美地實現了「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的人生夙願。
  • 掃描當代教師的時代風貌:有一種精神他叫崇高
    從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到誇美紐斯的「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幾乎從一開始,教師們就把自己的職業直接與「崇高」畫上了等號。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實證的歷史向我們展示了「尊師重教」傳統的反面——「九儒十丐」、「家有五鬥糧,不當孩兒王」……都是教師地位極端低下的生動寫照。
  • 教書育人是崇高的職業,面對職業幸福感,中小學教師為何很無奈?
    要說起職業幸福感,恐怕中小學教師是最想哀嘆的。也真是奇怪,既然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的又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為什麼大部分中小學老師沒有職業幸福感呢?不少老師在抱怨:我是上輩子造孽,成了屠戶殺豬,這輩子才教書!
  • 教師節話感悟 |齊魯師範學院陳海燕教授:我的職業我的愛
    「我的職業我的愛」是我從教以來的真實感受。於是,我紮下根來,辛勤耕耘著,因為我是教師;我幸福著,因為我愛學生;我不斷向前,因為學校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跟隨學校發展的步伐,我開始了邊工作邊苦讀的生活,進一步領悟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哲理。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酷暑嚴寒,邊教學邊上學,教學相長。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先後攻讀研究生課程,做訪問學者,獲得博士學位,晉升講師、副教授、教授,擔任系主任、院長、處長。
  • 教師節裡話教師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到了,關於教育、教師的話題,作為曾經的老師,自己曾寫過多篇文章,竭力為教育呼籲,為教師吶喊,可面對紛擾的世道,你會感到勢單力薄,力不從心,每每只能留下一陣無奈的嗟噓之聲。教師,乃人類靈魂之工程師,天底下最光輝之職業。這是對老師及老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定位。聽來,是多麼地高大上!
  • 從中山大教授王曉瑋課間約「妙」,淺析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職業,雖不分高低貴賤,人們往往對影響力大,受眾廣泛的部分職業有天然的好感,同時也會對他們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比如:教師、醫生、警察、主持人等等。教師,他們教書育人,立德達理,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崇高職業,他們的言行會深刻影響著學生;所以社會上對於教師的職業素養與道德規範有著更高的期望,以及更嚴格的審視標準;因此,教師更應該謹言慎行,傳播正能量,起著為人師表的模範帶頭作用。
  • 教師,一個崇高的職業
    看到此處情不自禁想問:教師,你這個職業到底怎麼了?冠冕堂皇的話語都會說。咱就不玩虛的了。對於莘莘學子,他們每天面對的就是老師。老師的生活水平境遇狀況到底如何?想必最為清楚!老師這個職業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有沒有向心力,吸引力,凝聚力,學生用自己的投票方式給出了答案。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光榮傳統。
  • 將軍在「走進崇高」
    也正因此,加之撰寫崇高人物的文章、編撰出版叢書、攝製發行大型人物紀錄片、研製開發崇高精神藝術品、開展弘揚崇高精神的社會活動等,才在正式註冊時更名為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  當時在理論界乃至社會上,對於弘揚崇高精神通常說是「走向崇高」「走近崇高」,尚未有「走進崇高」之說。
  • 挖挖教師不當行為的「三宗罪」、絕非「個人私事」可解
    作為老師這一個崇高的職業,完全不同於其它職業,出現這樣的問題,居然還有這樣的評論,真是非常令人意外。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天底下最陽光的職業。國家和人民給予老師崇高的社會地位,是人倫道德、社會規範的維護者、承載者和守護者。老師是不同於「戲子」的,戲子有緋聞是職業特點。而老師是國家公務員,是納稅人花錢供養著的體制內人員,身上肩負著社會責任。
  • 教育部最「新」通知,教師評職稱新增加一項內容,越早知道越好
    教師常常被稱為天底下「最陽光」的職業。人們認為教師職業工作穩定,待遇好,是很多畢業生首選的職業。但針對老師而言,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因此,外人只看到老師們表面的光環,其背後的辛酸是無法理解的。
  • 教師職業將何去何從
    近幾日,隨著各省高校招錄工作有條不紊進行時,一篇題為《河南省提前批師範生招錄遇冷,缺口776人:當報考教師遇冷成常態,時代的悲劇將由下一代來承擔》的文章在朋友圈裡轉載的沸沸揚揚。一時間,「師範專業」和「教師職業」被人們推到風口浪尖上。人們會有很多的疑問,該不該讓孩子報考師範院校?當老師沒地位還很辛苦?當教師就是沒出息嗎?
  • 教師職業分析
    教師是個偉大而響亮的名字。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且教師職業被譽為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備受尊敬和崇拜。除了這些顯在的光環,你對教師這個行當,還有更深的了解嗎?京佳小編一一為你道來。  1. 教師享有哪些權利?
  • 你從事教師職業的動機是什麼?
    教師結構化試題中,有這樣一道問題「你為什麼要從事教師職業?我的回答如下: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說過,「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的職業。」在中國,教師職業有5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堯舜禹作為部落的首領,靠著「德為先,重教化」的方式統治著部落裡的人民,並帶領他們走向輝煌與強盛。可以說堯舜禹是教師職業的開創者。後來孔子出世,私學興起,孔子被尊稱「萬世師表」。隨著時間的流逝,教師這一職業漸漸被人民認可。
  • Hi Teacher⑧|李健超: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編者按:每年公曆的9月10日為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而設定的節日,為向老師們表示尊敬,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同時祝願天底下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與墾利區教育局聯合墾利區各學校推出《Hi,Teacher》系列策劃。
  • 攜手同行—惠濟區迎賓路小學教師團建活動紀實
    (記者 張偉)有這麼一種職業,簡單而崇高;有這麼一個稱謂,樸實而偉大;有這麼一個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是專門送給這樣一群偉大的人,那就是教師——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為了能讓忙碌的老師放鬆心情,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孩子,同時也為了慶祝第36個教師節,9月10日下午迎賓路小學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團建活動。
  • 省長景俊海在長春看望慰問一線教師!向全省教師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前夕,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來到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自由校區和長春職業技術學院,親切看望慰問一線教師。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教師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向他們長期以來為吉林教育事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 懷化市慶祝第36個教師節: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
    彭國甫在懷化市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上強調用心做好教書育人塑造靈魂的工作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雷紹業主持 陳恢清宣讀表彰決定(記者 潘雨 攝)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彭國甫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
  • 華東師大終身教授葉瀾:享受雙重生命成長是教師職業的獨特幸福
    葉瀾教授也有著自己的幸福觀。她認為,幸福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對於個體而言,因需求、發展水平、期望目標的不同,所能認識、感受和追求的幸福也各不相同。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齡階段,對幸福有不同的目標和體驗。社會不同職業的內容規定,使從業者能追求和獲得不同質的幸福。 君子是幸福的。葉瀾教授說,「我最喜歡孔子講君子的一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