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教練」| 經濟學人閱讀

2021-02-07 英語書架


外刊閱讀

本文選自經濟學人,文章帶有翻譯和音頻,大家慢慢「食用」~可以練聽力,可以練翻譯,可以嘗試自己做精讀,當然也可以直接泛讀了解一下就可以。

這是英語書架的外刊泛讀專欄,不定期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漲姿勢~



【名額有限!一對一寫作批改不要錯過啦~課程詳情請點擊下圖了解



Bartleby巴託比

Picking up the Bill重溫教練情


A man who showed that the best managers need to be coaches

AS YOGI BERRA, a legendary Yankees baseball player, coach and master of malapropisms, once said, 「baseball is 90% mental and the other half is physical.」 Managers might need a better grasp of maths than Berra. But they require a similar focus on instilling the right mentality, not just in themselves but in their team.

揚基棒球隊的傳奇球員、教練、字詞誤用大師尤吉.貝拉(Yogi Berra)曾說:「棒 球90%在於心理,剩下一半在於身體。」企業主管們可能需要把數學學得比貝拉 好些。但他們一樣需要著重培養良好的心態,不管是他們自己的,還是他們所帶 領的團隊的。


That view is held particularly strongly by three Google executives—Eric Schmidt (a former director of The Economist), Jonathan Rosenberg and Alan Eagle—who have written a book in praise of their mentor, Bill Campbell. His influence on Silicon Valley was so profound that they have called the book 「Trillion Dollar Coach」.

谷歌的三位高管尤其信奉這種觀點。他們是曾任《經濟學人》董事的埃裡克.施 密特(Eric Schmidt),以及喬納森.羅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和艾倫.伊格 爾(AlanEagle )。他們合著了一本書來表達對他們的導師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的讚譽之情。坎貝爾對矽谷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他們因而將這本書命 名為《萬億美元教練》(Trillion Dollar Coach)。


Most outsiders will not have heard of Campbell, who began his career as a college coach of American football. Later, he worked at Apple, heading the marketing campaign for the original Macintosh, and then became chief executive at Intuit, a financial-software company. But his most effective role, until his death in 2016, was in the background, as a board member at Apple (and close friend of Steve Jobs) and as a coach to companies backed by Kleiner Perkins, a venture-capital firm.

圈外人大多沒聽說過坎貝爾。坎貝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學裡擔任橄欖球教練。後來他去了蘋果公司工作,負責第一代Macintosh電腦的營銷,之後又擔任財務 軟體公司Intuit的CEO。但直到2016年去世之前,他最富成效的工作還都是在 幕後一他是蘋果的董事(也是賈伯斯的密友),還是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 (KleinerPerkins)投資的多家公司的「教練」。

Google was one of Kleiner’s investments and when Mr Schmidt was appointed chief executive of the company in 2001, Kleiner’s John Doerr suggested that he recruit Campbell as his coach. Although Mr Schmidt was initially reluctant to accept the need for coaching, he learned to value Campbell’s advice. In 2004 Campbell helped to persuade the Google boss not to quit when his roles as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were split.

谷歌是凱鵬華盈投資的公司之一。2001年,施密特被任命為谷歌CEO時,凱鵬 華盈的約翰•杜爾(JohnDoerr)建議他聘請坎貝爾擔任指導。儘管施密特最初並 不認為自己需要指導,但他逐步認識到要重視坎貝爾的建議。2004年,施密特 因不能再同時擔任谷歌董事長和CEO而想要辭職,後來在坎貝爾的說服下改變了主意。

Campbell acted as an unpaid mentor at Google until his death in 2016. He also coached executives at eBay, Facebook and Twitter, among others. In 2000 he advised the Amazon board not to replace Jeff Bezos as chief executive of the e-commerce company.

坎貝爾在谷歌扮演義務導師的角色,直到2016年去世。他還指導過eBay、 Facebook和推特等公司的高管。2000年,他曾建議亞馬遜的董事會不要另尋他 人來取代貝佐斯擔任這家電子商務公司的CEO。

As a coach, Campbell’s role was not to be in charge of particular projects, or to make strategic decisions, but to make other people work better. Although he advised individuals, his focus was on ensuring that teams were able to co-operate properly. His motto was that 「your title makes you a manager, your people make you a leader.」

作為一名指導,坎貝爾的任務不是負責特定項目,也不是做戰略決策,而是讓其 他人做得更好。儘管他是向個人提供建議,但關注的重點卻是確保團隊能夠通力合作。他的座右銘是:「頭銜讓你成為管理者,而員工才讓你成為領導者。」

While he was happy to dish out praise in group meetings, and was a generous man in his spare time, he was not a soft touch. He simply believed in giving harsh feedback in private, and was usually adept enough to make the recipient grateful for the telling-off.

雖然他在團體會議上不吝表揚,在工作之外也寬宏大度,但他可不是軟柿子。他只是主張「私底下訓人」,而且精於此道,也因此總能贏得被訓之人的感激。

When he talked to people, he gave them his undivided attention; the discussions were never interrupted and he never checked his smartphone. But coaching had to be a two-way process. Some people were temperamentally incapable of responding properly. To be coachable, Campbell believed, managers need to be honest, humble and willing to learn.

與人交談時,他總是全神貫註:討論時從不打斷對方,也從不會看手機。但指導必須是雙向的。有些人因性格使然,不會恰當做出回應。坎貝爾認為,要真正接受指導,管理者得是誠實、謙遜並樂於學習的。


A sign of his unique personality is that he has not been replaced since he died. Instead Google is attempting to incorporate his principles into the way the company is run. All managers should, in part, be coaches. The idea seems to be gaining popularity. In their book, 「It’s the Manager」, Jim Clifton and Jim Harter of Gallup, a polling organisation, include a whole section called 「Boss to Coach」.

自他去世後,還沒有人取而代之一他的獨特個性由此也可見一斑。而谷歌正在嘗試將他的理念納入公司的運營方式。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種程度上都應該是指導。這種觀念似乎正在流行開來。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的吉姆•克利夫頓(Jim Clifton) 和吉姆.哈特(JimHarter)合著的《所謂管理者》(It’s the Manager) —書中就有 一章叫《從老闆到指導》(Boss to Coach)。

This is linked to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ee engagement. Gallup cites research showing that when managers involve employees in setting their own work goals, the latter are four times more likely to report feeling engaged. Managers are responsible for 70% of the variance in how engaged employees were.

這種觀念與「員工敬業度」的重要性相關聯。蓋洛普援引的一項研究顯示,當管理 者讓員工參與制訂自己的工作目標時,員工表示對工作有參與感的可能性上升到 了之前的四倍。員工在參與度上的差異有70%是源於管理者。

The primary job of any manager is to help people be more effective in their job. One benefit should be that workers will stay with the company; the main reason they change jobs, according to what they tell Gallup, is for 「career growth opportunities」. Workers should get regular feedback from their managers—daily if possible, surveys show. An annual performance review is of little use.

每位管理者的首要職責都是幫助員工提升工作成效。這應該會帶來的好處之一是員工會留在公司一員工們對蓋洛普表示他們跳槽的主因是尋求「職業發展機 會」。調查顯示,員工應定期獲得主管的反饋意見一如有可能,最好每天都有。年度績效評估無甚用處。


【推薦閱讀】

你的暑假是怎麼過的?| 經濟學人精讀

美聯儲與新興市場 | 經濟學人閱讀

日本為何不怕機器人?| 外刊閱讀

世界人口預測 | 經濟學人精讀

相關焦點

  • 出色的管理者就是做教練,在與下屬互動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歡迎您閱讀本文。我是【傳奇的職場浪子】,喜歡和大家一起分享職場的心得、見聞。如果您也熱愛這些,歡迎點讚、轉發。希望您能花幾分鐘看完本文,同時歡迎評論留言,提出寶貴意見。作為一個出色的經理人,一個管理者,我認為它應該具有教練的特點。要成為一名有效的教練,這樣的管理者需要具備六個品質:和諧、真實、信任、奉獻、熱情和勇氣。
  • 谷歌氧氣計劃:優秀管理者的10大特質
    以下是谷歌發現的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所必備的10個特質,包括包容性和做出決策的信心。 你並不是每天都能了解到一家真正聰明的公司是如何證明管理者並不重要的。但這正是谷歌對氧氣項目所做的。 他們的假設是,管理者的素質無關緊要,管理者充其量是一種必要之惡,往壞裡說,是一種無用的官僚體系。
  • 好文:一位優秀管理者每天應該做什麼事?精闢
    導語:我所遇到的管理者,哪些是優秀的、哪些管理者業績持續突出、哪些管理者持續為公司創造滿意價值。回顧和總結之後,我得出以下對問題的回答。另外,這個問題擴展一下:一位優秀管理者經常應該做什麼事?比如:如何讓薪酬進階成為激勵員工的有效手段;再比如:一個員工生病了、一個員工的父母、愛人來訪了、一個員工情緒不高了、一個員工過生日了,公司應該如何抓住這些機會關心員工;再比如:員工有了好的提案或有了好的創新辦法,或者這提案和創新有了有效的成果,公司應該怎麼獎勵;員工有了小小的進步,作為管理者應該如何去讓他「再接再厲」。
  • 優秀管理者,更擅長做人才生意
    所有人一起動腦,一起擔責,這是管理者對員工最好的培養。教練式管理,主要提升全體成員的兩個能力:覺察力,責任感。所有人一起動腦,一起擔責,這是管理者對員工最好的培養。馬雲重視人才培養,也深諳這條培養之道。
  • 如何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在引進大量的財經和管理圖書之後,我們出版社期待更多的本土創作,這不僅能展現劇變中的觀察與行動,也有助於構建中國管理者實踐和思考的價值。當雲亭在疫情期間寫作他的新書時,我抱有這樣熱切的期待。雲亭是我在中信集團近20年的同事,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他勤奮好學,堅持閱讀,堅持以專業精神和學術態度去追求研究管理。
  • 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應具備這10種素質,你知道嗎?
    優秀的管理者通常通過培訓自己來影響他人;但總經理往往是經營管理、壓制他人的方式,寬大比自律。前者常常感到力不勝任,而後者經常抱怨是人錯了。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經理人呢?一、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具備這些品質:1. 敏捷的思維。敏捷思維對於解決問題至關重要。一個成功的多任務處理者必須思維清晰,反應迅速,能夠快速把握事物的本質,做出判斷,耐心地解決問題。2. 說得好。
  • 一位優秀管理者每天應該做什麼事?
    曾在一家500強企業工作時被借調到總經辦擔任過高管的秘書幾個月時間,優秀的管理者每天都在幾件事:1、勤做計劃優秀的管理者常常做計劃,不僅每年做年度計劃、三五年規劃,還做季度計劃、月度計劃、周計劃,甚至於還會自己活著讓下屬助理每天都做次日工作安排等。做計劃這件事深刻的體現了「預則立,不預則廢」。
  • 為什麼說優秀的管理者都是性格分裂者?
    華章妹說什麼樣的管理者才稱得上是優秀管理者?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世界多姿,人生多彩,正是因為變化無處不在。管理工作也是一樣。在任何時候都只有一副面具的管理者,很難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那麼究竟應該如何變化?管理者需要做到性格分裂,懂得隨機應變。
  • 目標教練 | 「正確答案」從來不是管理者決策的核心
    決策是對管理者來說是一種冒險,也是對判斷力的考驗。每個管理者都希望能找準方向,踩到下一個風口,做出正確的決策。決策過程中複雜的邏輯和數學方法已經開發出來了,但人們不怎麼關注基本的過程。什麼是「決策」?制定有效決策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 分享:一位優秀管理者每天應該做的10件事,缺一不可
    >導語:一個管理者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圍繞核心職能開展工作,最終實現「人」管出士氣,「事」管出效率。那麼,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每天應該做哪些工作呢?1,查看報表。除晨會外,每天第一件工作就是查看報表,如銷售、生產、質量、財務、庫存、項目等。看報表、查數據、跟進度、找問題。
  •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何做一個好的管理者? 那麼什麼是管理呢?我認為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對其所能支配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的過程。
  • 聰明的員工是如何轉換身份,成為優秀管理者的?
    推薦閱讀▼作者:[英] 麥可·沃特金斯 譯者:張圭子點擊書封即可購買首先,從員工到管理者,要從專家變成通才。現在的職業分工越來越細,很多時候,即使是同一個部門的同事,做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差別。一個新晉管理者,必須超越自己的專業領域。
  • 如何利用《經濟學人》來提高英文文獻閱讀能力?
    本文首發於i神經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文 | 撰稿 卓哥前面推文提到施一公教授通過外刊閱讀提高英文文獻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並不知道該如何入門,更不知道如何安排外刊的學習重點。你可能曾經想過要讀經濟學人,或者已經讀過一些但還是沒找到感覺,那麼本文可做參考。
  • 2016考研英語:閱讀經濟學人文章(二)
    摘要: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  摘要: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下面分享《經濟學人》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多看、多練,提升閱讀能力!
  • 作為優秀的管理者,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與優秀的日常管理能力
    首先,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具備良好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激勵四個核心管理職能。那麼,有人會問,上述這四個核心管理職能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作個簡單通俗的介紹:計劃:主要是指對管理活動事件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周密詳細的規劃。
  • 你想做管理者嗎?你知道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嗎?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下:什麼是管理,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能力。一,什麼是管理?1.管理就是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2.管理就是對工商企業、政府機關、人民團體以及其他各種組織的一切活動的指導。
  • 2016考研英語閱讀題源經濟學人文章:德國幽默
    每年考研英語閱讀篇章很多都取材於經濟學人,因此2016年考研複習之初,一定要從基礎打好,穩紮穩打。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分享《經濟學人》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多看、多練,提升閱讀能力!
  • 英文原版《經濟學人》閱讀漫談
    恭喜大家進入真正的外刊閱讀 《經濟學人》。《經濟學人》是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誌,創辦於1843年。
  • 讓閱讀《經濟學人》成為一種享受
    《經濟學人》雜誌自創刊以來,由於文章大多短小精悍,嚴肅又不失詼諧,成為社會精英必不可少的讀物。很多老師更是推薦英語愛好者閱讀《經濟學人》來感受最原汁原味的英文。不過,很少有學生能夠靜下心來精讀《經濟學人》裡的文章,就算試著閱讀,也會被難詞、複雜的句式以及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搞得信心全無。
  • [經濟學人]經濟學人乾貨包+高效閱讀法=媽媽再也不擔心我的英語學習
    >請配合如何高效閱讀食用如何高效閱讀經濟學人系列介紹一經濟學人各板塊文章介紹先來看看每一期的經濟學人都包含哪些內容。社論文章往往寫得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個人認為是TE中最有閱讀價值的板塊之一。 Letters:讀者來信,經濟學人的Letters版塊刊登了每周的讀者來信,雜誌的定位為面向全球高端人群,給經濟學人寫信的讀者包括大學教授,高層政府官員,國際組織負責人,甚至還有國家元首。這些信件用詞精確,論證嚴謹,非常具有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