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往往很迷茫。別人的方法對自己的孩子有效,我用了卻沒有那個效果。
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那麼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材料,應該教什麼樣的教學?
這裡我們就分析一下到底有什麼樣的孩子,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應該著重從哪些方面去幫助孩子。
最後說一個影響所有孩子的重要基礎。
在這裡,我給父母列出了五種類型的孩子。對於不同類型的孩子,我們需要採取不同的育兒和教育方法。
第一,面對不自信的孩子:尋找進步,給予鼓勵
不自信的孩子往往不是天生的。如果非要談自然的話,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勇於探索的。但是,孩子已經變成了一個內向、膽小、不自信的孩子。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主要原因是:
1.父母更習慣用打擊的方式對待孩子。
2.對孩子的限制太多太嚴格。
3.對孩子缺乏信任。
鑑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做法。
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他一些鼓勵。
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積極的暗示,讓他們相信自己。有意識的帶著孩子去完成一些困難的事情,在合適的時候給予他們讚美。
讓我們少給孩子打擊,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信心。
二、自大的孩子:擴大夢想,開闊眼界
一個自大的孩子,他最需要的不是打擊,而是擴大夢想,開闊眼界。就是自大。是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太小了。
生活在井底,上面的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
在這樣的孩子眼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什麼是問題。世界很小,繞著我走。
說到底,這樣的孩子眼界小,世界小。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他們很強。
所以他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是很傲慢,對自己的評價只有高不低。
這樣的孩子是怎麼來的?
1、不合理的讚美,讓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自我意識,我們總是讚美孩子「你是最好的」、「世界上最好的」,時間長了,孩子肯定會膨脹。
2.受周圍重要人物的影響,如果父母平時很傲慢,孩子必然會模仿學習,成為傲慢的人。
如何改變:
1、讓孩子認識到世界很大,這樣的認識可以是帶孩子去旅行,見更多的人,接觸更多的事,感受世界。
2.告訴孩子,外面的世界還有人,保持一顆謙卑的心。
3.父母以言傳身教。一個傲慢的孩子如果懂得禮貌,就會取得很大的進步。
第三,膽小的孩子,接觸新事物,邁出第一步膽小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鼓勵,而是認識人和新事物的機會。
也有很多膽小的孩子,經常不敢接觸新鮮事物,不敢邁出下一步。
膽小孩子的形成有幾個原因
1、從小總是受到驚嚇,卻得不到及時的安慰。
2.家庭中父母之間的爭吵嚇壞了孩子們。
3.一旦你犯了錯誤,你將永遠受到嚴厲的懲罰。
面對未知的事物,人類是謹慎而恐懼的。生活環境小的話,比較容易站好。
面對一個膽小的孩子,如果他的父母總是批評他,你的勇氣太小了,你是個懦夫。久而久之,這樣的標籤就會貼在孩子身上,他會逐漸相信這個判斷。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改變正面的說法,用正面的做法引導孩子走出小圈子。
面對孩子害怕的事情,我們說,來和媽媽一起探索吧!或者,一起看冒險類書籍,讓孩子看到勇敢帶來的快樂和喜悅。
不要為了鍛鍊而讓孩子踏出第一步。這是最難的事情。你可以先帶他去做,然後慢慢放下。這就是成長。
四、要求太高的孩子:放下思想包袱,輕鬆前行
對自己要求太高的孩子往往是最在意別人評價的孩子。所以,他們最需要的不是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是如何接受真實的自己。
一個對自己要求過高的孩子,在別人眼裡可能是個「好孩子」,但孩子卻在受苦。
他得了100分,他會擔心下次能不能得100分。
他總是對自己要求很高,凡事都要超越別人。
在他眼裡,他不可能有不懂的東西,不好的東西,無所不能,樣樣精通。
這個孩子的形成,有一個原因:
1.父母長期灌輸的思想。
2.一切都是第一位的,父母不會接受的。
苛求的孩子是很多父母想要的「另一個家庭的孩子」,但這樣的孩子內心往往是脆弱的,因為他把自己的價值捆綁在第一位,第一位是有價值的,但如果不是第一位就毫無價值。這種自綁定在以後的學習中會越來越痛苦。
父母一定要意識到,既然是第一,那就永遠只有一個。為什麼每次孩子第一?這就需要我們告訴孩子,不是第一,我們可以接受。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往往追求孩子的優秀,最可悲的是父母自己。
如果有,請看這張圖。孩子健康快樂第一對吧?
5.不自律的孩子:相信他,讓他學會自律
對於不自律的孩子來說,最需要的不是督促和提醒,而是對TA的信任,這是TA最需要的外力。很多家長說,不自律的孩子是天生的。我家孩子生性懶惰,被告知半天不準動。
但是,一個不自律的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過分嘮叨和催促的家長。
「寶貝,吃飯」「寫作業」「洗澡」,讓孩子覺得這是父母要求的,不是我的事。
父母會說,不推他還是不推。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種情況下,與其指望孩子先改變,不如從我們開始改變。
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
1、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寶寶,5分鐘後吃飯,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斷強化。
2、給予獎勵,按時完成,就會有獎勵。我們需要及時表揚這支筆來兌現獎勵。
3.接受孩子的現狀,表揚他的進步:你做得很好,比以前自律多了,媽媽很開心。
寫在最後
在以上類型的孩子中,你的孩子屬於哪種類型?
但是不管是什麼類型,要注意,沒有關係就沒有學歷。
每個孩子都願意聽最適合自己的人說話。最好的人可以是爸爸媽媽,也可以是爺爺奶奶。為什麼很多孩子有代際教育的弊端,是因為長輩對孩子的影響。
換句話說,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縮小與孩子的距離,自然要從親子關係入手。
其實改善親子關係只有幾招。
對成年人來說很容易,對孩子來說很幸福。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
1.孩子每天有一個擁抱和肢體接觸是很幸福的;
2.每天和孩子聊天。可以在學校接送的時候聊聊天,或者睡前推心置腹的聊聊天。
3.鼓勵小的給我們講講幼兒園和學校發生的事情,饒有興趣的討論一下。
4.不要羞於對孩子「示愛」。如果你愛孩子,就應該說出來。不要怕噁心。
5.每天和孩子一起做親子閱讀,一起讀好書,一起在書中扮演角色。
6.和孩子玩遊戲才是那種真正的用心。照顧好自己的心臟很重要。
7.當孩子想和我們聊天的時候,歡迎,但是如果他們很忙,你可以告訴他們以後再聊。當然,我們必須遵守諾言。
這樣做,親子關係自然就好了。
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後,會根據孩子的不同類型,有針對性的進行推廣,幫助孩子面對問題。事實上,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孩子的表現往往超出我們的想像。
以上是吸引玉,希望對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