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通寶是唐王朝的第一種貨幣,巨大的發行量和漫長的使用時間,甚至有人覺得它是最早的年號錢,想必沒有人會對開元通寶感到陌生,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名字的由來嗎?接下來文瀚樂拍為你探尋一下最初誕生的典故。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改元稱帝,年號武德,三年之後,天下依舊大亂,剛剛在關中站穩腳跟的李淵廢除了沿用700多年的五銖錢,鑄造了全新的開元通寶。為何他會這麼著急呢?而且他不知道五銖錢在百姓心中的價值嗎?
其實對於當時的唐高祖來說,貨幣改革是必須的。當初隋煬帝楊廣揮霍無度、連年徵戰,需要大量用錢,便推行減重輕薄的五銖錢,導致民間競相效仿,私鑄現象非常嚴重,再加上國內戰亂和農民起義,導致五銖錢制度敗壞已極,難以為繼,因此需要一種全新的貨幣制度,於是乎開元通寶應運而生。
為什麼叫開元通寶呢?這就要說到唐王朝李家與老子李耳的關係,為了更好的確保自己的正統性,唐高祖李淵與道教祖先老聃李耳攀為宗親,因此朝廷非常推崇道教。在《元和郡縣圖志》中甚至記載著李淵與道教的聯繫,相傳當初李淵率軍南下,與駐守霍邑的宋老生對戰,結果對方據險而守,唐軍無法前進。正在進退不得時,忽然有個白衣老人自稱霍山神,告訴李淵有條小路可以繞行,於是李淵藉此戰敗宋老生,進而直取長安,建立唐朝。而這個霍山神就屬於山神,是道教的神,李淵更是尊老子為玄元皇帝。
「開元」這個詞並不是唐王朝首創,早在漢朝時,班固的《漢書》中就提到有「惟漢興至今二百載,曆紀開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漢國再獲受命之符」,而且在《東都賦》中,有「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的句子。
在道教經典《太上老君開天經》中說,在遠古創世的時候有五個劫號,其中一個是「開皇」,然後隋文帝用它做了年號。在道教的釋義中,「開」為開劫度人之意,「元」指「洪元」「開元」兩字合稱則有開劫創始,超度眾生的寓意。通寶兩個字在以前沒有出現過,有人說通與洞、寶與真相通,通寶即洞真,意思是通向真仙之道。不過更為大眾所接受的觀點是,通字代表了流布無礙之意,寶字指的是古代指珍寶,放在一起就是通行之寶貨。
這就是開元通寶的最初來源,後來唐高祖李淵特意找了當時的大書法家歐陽詢在錢幣上留下精美的錢文,這四個字也就伴隨著唐王朝的統一與繁盛,最終深入人心。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