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2021-01-10 騰訊網

護照是證明公民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在英文(Passport)一詞中既是口岸通行證的意思。也就是說護照是公民旅行通過各國口岸的一種通行證明。不僅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護照,而在中國歷史上更是早就有「護照」的存在了,只不過名稱不同罷了。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為了供商人和旅人,更順利的進入到邊境要寨,於是便發明了特殊的竹簡、木板、紙張等物用來作為邊關的通行證。不過這種「通行證」只是一种放行的工具,並沒有連帶通行者的身份證明。

一般只有皇親貴族,和肩負重要使命的人,在出使他國的時候,才會有摁有璽印的文書作為身份的證明。比如我們在看《西遊記》的時候會發現,唐僧每到一個國家都會拿出自己的「通關文牒」給這個國家的國王看,然後國王才會放行。

歷史上形形色色的「護照」可謂是數不勝數,但是中國標準意義上的第一張護照是在1689年,也及時康熙二十八年。因為中國的使臣要遠去俄國籤訂《尼布楚條約》,為了讓這些使臣們更順利的進出邊境,於是朝廷便給了他們一道能夠證明身份的信函。

這一封信函就是這一批使臣證明身份的「護照」了,而這一張「信函式集體護照」只是簡單描繪了一下這些去往俄國的使臣的身份,以及去往俄國的目的,對於他們的外貌、居住地等等信息都沒有記錄。

而且這種「信函」式的簡陋護照一直延續到1840年,而1840年以後,因為清朝政府礙於與西方強權各國的不平等雙邊條約,以及中國與外國的商貿往來更加頻繁的問題,這種簡陋的「集體信函」護照已經不足以解決問題了。

所以清朝政府授權駐在中國境外的領事館或海關,為中國人發放形式不一的護照,其中「單人單紙」的護照開始逐漸的成型。而護照頒發的制度也逐漸的趨於正規化,比如說在護照的「內容」上便有了很大改變。

首先我們知道,因為技術的原因在「單人」護照剛剛出現的時候,還沒有照片的設置。但是如果完全沒有形象的描述,那麼這一紙護照那還不是輕易的就能夠被冒充?於是在當時護照上還是會有對持照人身高、體態、面貌特徵的描述。

除此之外在護照的格式規範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動。各個國家都會在護照上寫上一段簡短的聲明,比如說美國護照當時便寫著:「美利堅合眾國國務卿特此請求各相關方準予該位美國公民通行,不受阻礙或耽擱,並在需要時儘量給予法律援助和保護。」而清朝的護照就更加霸氣了。

清朝護照上就17個字:「仰沿途地方關卡一體如照保護,勿任阻滯。」絲毫不拖泥帶水,好像在發布命令一樣,看到這張護照就給我放行!然而從當時清朝的境遇來說,更像是在吹牛一般。比如說在1882年,美國國會便發布了《排華法案》來限制中國,一直到二戰期間才廢除。不得不說,一個國家強大了才是最好的「公民通行證」。

相關焦點

  • 清朝時的「護照」長啥樣?上面一行字相當硬氣,讓外國人不敢小瞧
    護照是證明公民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在英文(Passport)一詞中既是口岸通行證的意思。也就是說護照是公民旅行通過各國口岸的一種通行證明。不僅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護照,而在中國歷史上更是早就有「護照」的存在了,只不過名稱不同罷了。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上面一句話很扎心,相當硬氣卻也充滿無奈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上面一句話很扎心,相當硬氣卻也充滿無奈 護照是一個人出國的通行證,也是一個國家實力強弱的代表,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國民開始出國旅遊、學術交流、創業交易等,我們如今的護照在全世界可以說是相當的精緻正規,從護照的封皮到每頁的紙張精確度,中國護照的製作精緻高質,護照中有出國者的照片
  • 清朝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縱然是比西方列強弱,我國人民出國還是會受到保護的,看看清朝的護照就能看出來,上面的27個字非常硬氣。曾經,清朝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康熙、雍正年間。後來,隨著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清朝慢慢陷入了頹勢。隨著清朝代替了明朝的統治,一些明朝的政策也沿用了,其中就包括這一政策。清朝前中期沒有用,因為根本不存在外患的問題,後來隨著問題出現,這一政策才實施。具體來說,閉關鎖國政策一直在,只是清朝一直沒有用。
  • 清朝的中國護照,國雖衰,但護照上的「二十七字」卻也相當硬氣!
    護照是一個國家公民出入本國國境和到國外旅行或辦事時,由本國發行的一種合法身份證明,尤其是前幾年有一部戰狼讓我們的國人都感覺到非常振奮,在電影當中最令人振奮人心莫過於電影最後展現中國護照的那一幕,當護照出現的那一刻,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
  • 清朝的護照長啥樣?看到上面一句話,網友:國雖弱,但說話很霸氣
    今天的護照就是一個小本本的樣子,有的人就好奇,我國古代有沒有護照,清朝作為最後一個朝代,護照長啥樣?很多人都不知道,護照在古代也有,只不過樣式不一樣而已。清朝中葉之前,我國並沒有護照這一概念,即便是在十九世紀初,中國開埠之後,我國的人民出國所需要的身份證明,亦或是旅遊的文件,還是信函的形式。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曝光,看完後真令人心碎,網友:國雖弱卻很硬氣
    畢竟那個時候我國的國人很少有單獨出國的,一般都是跟隨著清朝所派的使團而一同出使外國。在進行鴉片戰爭之後,並且籤訂了《南京條約》這時候清政府也開始製作一些個人的護照了。因為清朝末年的技術條件有限,所以當時清朝所做出來的護照可謂相當樸素,整個護照就是張蓋了公章的紙,上面自己的照片也沒有。
  • 晚清時期的護照長啥樣?護照上的「27個字」便足以彰顯大國風範!
    首先這份護照是類似於信函式的集體護照,直到後面由於晚清的腐敗,中國自此陷入了困境,而那些急劇上增的官員也要和外國打交道,為此,清政府採取了一人一本的形式為他們派發,而除了清朝官員可以出使外國,外國人也能夠來到中國發展,這是因為後面第二次鴉片戰爭籤訂的《天津條約》中明文規定了外國人可以來到中國內地遊歷經商。
  • 清朝護照到底長什麼樣子?像報紙一樣大,硬氣而無用
    於是清朝便授權海關和駐外領事館,為進出境的中國人頒發「單人單紙」護照。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籤訂的《天津條約》中約定了「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經商」「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等內容。這就是說,外國人持有本國發放的護照,經中國官員蓋印,便可在中國內陸自由、安全地通行。顯然,這種正規的護照,能夠保護持有者的權益,後來也促進了中國護照的「升級換代」。
  • 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明代中後期,照會一詞已經作為正式公文的名稱出現,通常是同級別機構打招呼時所下發的一個公文。 到了1689年,中俄之間的《尼布楚條約》籤訂之後,護照制度開始引入,那時候出現了所謂的「護照」。因中西方交流逐漸密切的緣故,清政府開始給廣大民眾頒發護照。不過,因技術的限制,當時的護照不過是一頁紙,紙上寫了一長段文字來介紹持照人的信息。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上面寫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完善,「中國式外交」讓中國護照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國家都開始實施免籤政策,即持中國護照即可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旅遊。中國的舊護照是什麼樣子的?中國最早的官方護照可以追溯到清代,儘管當時清政府國力已日薄西山,但能走出國門後,代表的不只是個人,還是國家風貌的展現。國家雖然弱小,但清政府的中國護照上,僅憑「27個字」就依然顯露出大國風範。自明朝以來,為與經常進犯東南沿海的倭寇作鬥爭,政府開始實行海禁措施,大量碼頭被關閉,商人們不敢私商於海外貿易。
  • 清朝護照上都寫了些什麼?其中有一句話,網友:比如今還要硬氣
    在經歷過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籤下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又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籤訂,香港澳門都被割讓,各國租界也越來越多。中國國門一開,歐美各國的西方人接踵而至,是遊歷經商也好,搜刮掠奪也好,總之這些外國人來到中國時都手持本國護照。
  • 清朝時中國護照,上面一句話扎心了,網友們:國雖弱卻很硬氣
    護照不是當代產品。它早在19世紀西方列強開始進行全球殖民擴張時就誕生了。當時,為了跟上世界潮流,清政府還開發了護照等東西。國力薄弱的清政府護照上會寫些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清朝護照誕生的背景。其實,早在17世紀,清朝就有了類似護照的東西。會議護照是在「信箋式集體護照」的情況下簽發的。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曝光,上面有一句話,雖然扎心但卻很硬氣
    什麼是護照?護照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出入本國國境和到國外旅行或居留時, 由本國發給的一種證明該公民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在許多人看來,這種東西是近代的產物,但事實上,早在上千年前,類似的東西在我國就已經開始出現。
  • 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見過嗎?國家很弱,可護照上27個字卻相當霸氣
    然而清朝根本弊病是統治者僅僅局限於重視,卻並未將他應用到國家層面上,清朝統治者擔心這些火器一旦為漢人所掌握,那麼他們之後的地位就會不穩,而且清朝是以馬上功夫奪得天下的,所以一段時間之後清朝統治者便將高科技產物拋之腦後了。
  • 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有一句話很扎心,雖硬氣但也很無奈
    文/清朝時期的中國護照,有一句話很扎心,雖硬氣但也很無奈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護照是公民出入本國國境的通行證,也象徵著一個國家實力強弱。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長什麼樣?國雖衰弱,護照上的17個字卻霸氣十足
    鴉片戰爭之後,「天朝上國」夢碎,清廷籤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信函式集體護照」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 西方諸國已經有了個人護照,清廷也不得不接受現實,開始逐步發放「單人單紙」的中國護照。海關和駐外領事館得到清朝授權,便可以為進出境的國人提供護照,那時候的護照可不像現在,看起來很有一點簡陋感。
  • 清朝時期的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前言: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他的滅亡著實讓人唏噓不已。原本就是外族入關建立的王朝,能夠在這片充滿漢文化的土地上建立國家,並且能夠與漢民族進行融合是很不容易的,畢竟他們吸取了元朝滅亡的原因,因此,無論清朝歷任皇帝都將滿漢一家作為口頭上、行動上的準則。
  • 清朝護照什麼樣?國家雖然孱弱,但護照上的字依然振奮人心
    在很多人的眼中,清朝是比較弱的,主要是因為清朝在末期受盡了列強欺辱。其實這麼說是有些片面的,晚清只是相對西方列強弱,不能說國力弱。縱然是比西方列強弱,我國人民出國還是會受到保護的,看看清朝的護照就能看出來,上面的27個字非常硬氣。
  • 清朝的中國護照是怎樣的?軟弱的清政府卻在護照上硬氣寫下27個字
    總而言之,護照並非始於現代,它的歷史很久遠,它進化歷程的背後頂著時代的滄海浮沉。清朝伊始,竟是出於被迫護照的第二個轉折點,就是在清朝。清朝的護照和當下的護照,區別只在於紙張形式和照片。清朝乾隆年間,中國一直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
  • 清朝時的中國護照你見過嗎?上面有句話扎心了,國雖弱卻很硬氣
    戰狼2是一部令人血脈賁張的電影,它向我們講述了中國公民在葉門撤離的故事,片中撤離的中國人所持的中國護照,上面的幾行大字讓很多人潸然淚下,"當你在海外遇到危險時,不要放棄! 記住,你們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