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輕了沒用,說重了怕娃留陰影,家長究竟該如何對孩子說不?

2020-09-06 幸福律動



生娃容易養娃難,自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做父母的沒有一天不在想著如何把孩子教育好。


前幾天,一位寶媽在群裡說,自從1歲之後,發現自己脾氣越來越暴躁,面對寶寶「調皮」,自己說「不」的頻率是越來越高:


·不許哭!

·不許跑!

·不許扔!

·不許打人!

·不許亂吃!(掉地下東西)

... ...


有時候實在氣不過來,聲音也就大了,但看到孩子委屈、呆滯的小臉後,自己又後悔不忍心。


說輕了孩子聽不進去,說重了又怕給孩子留下陰影,她問道:「到底如何給孩子說不呢」?


01

為什麼對孩子說「不」?


怎麼對孩子說不?


我們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對孩子說不,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去拒絕孩子?


一是你不能去滿足他的需要:比如他不能繼續吃零食了,不能再看電視,不可以再買一件相同的玩具等;


二是你在建立規則: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亂扔垃圾,不可以上學遲到,不可以隨心所欲。

如果粗略分,大概就是這兩類:愛與規則

我不能無限為你提供愛,這也是為了你好。以及,你需要遵守這世界的規則。


家長們可以對照一下,問問自己,哪一種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多。



02

為什麼要對孩子說不?



對孩子說「不」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大多數家長常常是在孩子無休止的吵鬧,觸犯規則而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才會說不。


比如孩子吵著要吃糖或者一定要買一個玩具,你知道如果不滿足他,他就很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吵大鬧,你該怎麼辦?


即便他不吵鬧,你看見他失望難過的樣子,也很難不動惻隱之心。所以滿足孩子的要求比拒絕他們容易很多,看見孩子開心你的心裡也會舒服很多。


但一次次的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不僅會慣壞孩子,你也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一個人若要成熟,需要學習如何面對挑戰,學習處理挫折後的情緒。在你滿足孩子一次次需求的同時,你也阻止了孩子思考、感受,學會感恩和共情,剝奪了他處理挫折後情緒的機會。


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說,家長學會說不,至關重要。


因為,6歲以下是一個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潮溼的水泥期」。


水泥潮溼的時候,沒有定型,可塑性強。換言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性格品質是可以塑造的。現在塑造好了,培養了負責、主動的品格,孩子長大後,他會自主地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你要操的心也就少了。



03

如何對孩子說不?


那怎麼樣來跟孩子說「不」呢?


第一,換個思維,將不可以變可以。


正面管教中強調:在家庭教育中,要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弱化他錯誤的行為。所以:


  • 不許打人,可以變成,動手解決不了問題,我們用嘴說。
  • 不許大喊大叫,可以變成,你這樣媽媽耳朵會不舒服,可以恢復平時的音量嗎?
  • 不許看電視了,可以變成,這個拼圖我怎麼都拼不上,你要不要來幫我,一起玩拼圖吧?


想制止某個行為的時候,說「不」並不是唯一的選擇,甚至它應該是最後的選擇。


即便說「不」,也不要簡單粗暴的命令:不允許、不可以!而是告訴他,不做這個,可以做些什麼?


用正確的行為去代替錯誤的,就是要嘗試著把「不」語言轉化為正面語言。



第二,耐心解釋說出感受。


心理學大師皮亞傑將父母養育方式分成了幾種類型,他發現比較多的父母喜歡採用專制型的養育方式——即要求孩子絕對服從,卻不解釋原因。


如果你對孩子說「不」的時候能夠用尊重的態度給他一個解釋,也給孩子表達他自己觀點和感受的權利,說「不」就不是一個消極的反應。


家長要注意的是,解釋不能模糊不清。


比如,孩子打人,搶別人玩具...我們大多時候會說:「不許打人,不許搶玩具」


然而,這樣的解釋對孩子來說太過籠統,規則不明確。


·不許打人,那孩子被人打的時候,要不要還手?

·不許搶玩具,那自己玩具被搶走時候,要不要搶回來?學校公共場所的玩具,輪到孩子時,可不可以理直氣壯地去爭取?


隨著孩子長大,面對的情況會越來越複雜,如果一個觀念在初期被限制,那將來也很難改變。


所以,在解釋原因時,一定要清晰明確。


·這是別人的玩具,你不能搶。就像你的玩具,別人也不能搶一樣。



第三,父母規則要統一。


有時候,家庭成員對同一件事情有著不同的邊界。


比如,爸爸認為絕對不能躺著看電視看書,於是只要發現孩子有這個行為,就會嚴厲批評;而奶奶認為,孩子難入睡,如果躺著看電視能幫助孩子入睡,也是不錯的方式。另外,媽媽認為,躺著看電視偶爾一兩次沒關係,只要時間不超過5分鐘,對眼睛沒有影響就行。


同一個事物出現多個邊界給孩子造成了更多的疑惑和擔憂。相反,若所有人都統一起來,他反而會比較安心,快速知道,這件事情不能做,那我以後就不做了。



第四,堅定+儘可能的溫和。


那對孩子說「不」的態度,很多地方都曾經談到過:溫和而堅定。

堅定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溫和卻沒那麼容易。


當你拒絕孩子後,分分鐘孩子就會一點不溫和,你還得隨時溫和,這個太理想化。


畢竟人都是有情緒的,除非死人。


所以,家長們堅定的同時,儘可能的溫和吧。



對孩子科學的說不,沒有因一時的偷懶而選擇妥協,一段黑暗的時間過後,你就會發現他長大很多。


● End ●

關注幸福律動,一個能讓你收穫幸福的公眾號。分享原創情感、育兒、心理學乾貨,自我成長,讓健康幸福觸手可得,三年幸福5000家庭。


價值388元育兒精品課程免費領取中,關注公眾號【幸福律動】,回復「520」,添加微信即可免費領取!

相關焦點

  • 老人哄娃常說這些話,母親聽到要及時制止,避免影響孩子性格成長
    有家長覺得,老人帶孩子的確是很辛苦,也實實在在緩解家長的困難,但是,由於老人的思想傳統、教育方法陳舊會導致孩子處於一種危險或者被影響當中。對於這類觀點,Matt老師在前幾期話題中也聊過關於老人帶娃,如果發生矛盾時,其中重點在於要先解決人的問題,然後才能去解決教育問題。
  • 經常對孩子說這3句話,可能會帶來心理陰影,媽媽要重視
    我想所有的媽媽都會說:「怎麼會不愛他,當然愛孩子了,他是我手心裡的寶貝」。媽媽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認為自己每天辛苦掙錢,給孩子買好吃的零食,穿好看漂亮的新衣服,送給孩子喜歡玩的玩具,這樣子就是對孩子好了。
  • 「男孩子不能哭」這句話,聰明家長都不會說,對孩子傷害很大
    突然,她聽見客廳傳來孩子的一聲慘叫,之後孩子就衝到了廚房,抱著她不停的哭泣,而且全身還在發抖,但是她正在鍋裡煮的粥馬上就溢出來了,於是她邊看鍋裡的東西,邊問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可是孩子一直在哭,也不說自己究竟是怎麼了,這就讓她越來越不耐煩了,語氣就有點重的說:「你到底是怎麼了啊!說話啊!沒看媽媽忙著嗎?還過來搗亂,不準哭了,自己出去玩。」
  • 【心分享】中高考後,父母對孩子「該說」和「不該說」的
    一、這些「不該說」的,父母卻經常說考試結束後,父母考前的各種壓抑,瞬間打回原型。不該說的,也都脫口而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高考後,孩子們都有哪些「原生態」的父母。1忽視型父母【常用語】我的使命徹底完成了,剩下的路你自己好好走吧。
  • 老師說上補習班,好學生不用補,差學生補了沒用,家長究竟怎麼辦
    家長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給孩子報名,希望在假期的輔導班能把寒暑假過得充實一些,同時提高一點成績。當然補習班不會說,通過補習你究竟能獲得什麼。但是有些老師會說,上補習班也沒用,好學生不需要補習,人家自己會學習。成績不好,補了也沒有,要認清事實。不知道哪些老師會這麼說,話聽得尖銳,但從另一個角度似乎也沒問題。成績好的同學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不好的同學需要先糾正學習態度,而不是提高學習能力。
  • 如何巧妙地對孩子說「不」,90%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拒絕
    但在面對孩子時我們又時常感到困惑,不知該如何把握愛的分寸。當孩子被拒絕後往往又哭又鬧,這時我們做家長的會心軟又心煩,外加無奈,不知該如何去做才是合理的、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利。1父母對孩子的愛,從來都是最自覺的。不等孩子開口要,能給的早就給了。很多父母,並不懂得拒絕孩子,或者說,不忍心、不太會拒絕孩子。
  • 這樣逗娃害娃不淺,家長該出手制止了
    這樣逗娃,害娃不淺,父母要及時阻止!一位寶媽拍視頻吐槽「中國式逗娃」,從孩子一歲起,她就天天對孩子說「我愛你」,想盡辦法給孩子安全感,可還是有人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你是你媽媽撿來的」;有人直接嘴對嘴親孩子,令她無法忍受,於是從孩子2歲起,她就告訴孩子,除了家人,誰都不可以摸她親她,爸爸也只能親臉。
  • 老人帶娃,別再讓他們對孩子說這7句話
    老人帶娃確實可以幫助職場中的父母分擔養育孩子的重任,但同時,隔代教育也有一些常見的育兒場景需要父母們注意。、爸爸的「壞話」,會讓孩子陷入一定的認知混亂,讓孩子不知道該相信誰、依靠誰:是撫養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是對自己親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 家長不該對老師說這5句話,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家長必讀)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 ID:qzlgzs)有一位初中老師曾對我說:「我最反感的就是家長對我說這句話,因為這樣的話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很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教育就變成了老師和學校的事情,甚至覺得「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旦孩子出現什麼問題,就認為是老師沒有教好,不負責。
  • 家長,請別再對孩子說「你很聰明,就是太懶了」
    你經常對孩子說「你很聰明,就是太懶了」了嗎?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那一定要小心了。警惕孩子掉入「聰明陷阱」! 家長對孩子說這句話,可能出於真心,認為自家孩子就是很聰明,發自內心的相信孩子只要稍稍努力就可以功成名就。
  • 四句話建議少對孩子說,看似哄娃實則毀娃,很多老人還常愛說
    老人對孩子說這幾句話,看似哄娃,實際上是毀娃如果總是用這種威脅的話語去嚇孩子,他們在父母長輩身上得不到安全感的滿足,內心會變得非常敏感脆弱,很粘人,害怕被拋下,不敢一個人獨處,並且有很強的佔有欲,所以無論是老人還是爸媽,都不應該頻繁對孩子說這句話。
  • 該不該對孩子說疊詞?
    近期有寶媽很苦惱,和寶貝之間總是用下面這樣的疊詞進行溝通,寶媽不知道這樣是否是正確的。寶貝,吃飯飯啦!寶貝,睡覺覺啦!寶貝,你不乖的話要打屁屁哦!媽媽,想喝奶奶。媽媽,球球不見了。媽媽,我想玩躲貓貓。......
  • 為娃選幼兒園時,任憑園長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沒用,關鍵得看這六點
    幼兒園的重要不言而喻,但很多父母卻表示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幼兒園,常常會因為一些幼兒園的誇張宣傳而入坑。 特別是當家長碰到一個能說會道的園長,父母很可能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 家長禁止對孩子說10句話,你說了嗎?
    99.99%的家長都說過10句話裡面的一部分,並不是每句話都說過,但是你一定說過其中的一句兩句三句或者是五句八句,有的家長可能10句都是你的口頭禪,那麼今天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是哪10句話,並且呢,給大家分析一下這10句話對孩子分別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讓大家了解清楚這個畫背後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危害的時候呢,希望大家以後就儘量的控制自己,就不要再說這10句話好不好?
  • 家長常常對孩子說的這三句話「有毒」,你常說嗎?
    ''現在有多少家長,他們也充當了這個寓言中國王的角色,對孩子說著''有毒''的話,最後將孩子''毒''啞?以下這三句話有''毒'',家長卻常對孩子說。
  • 給娃餵奶有哪些陰影?按摩師來了兩三次,說我兒太給力了
    給娃餵奶有哪些陰影?按摩師來了兩三次,說你家娃太給力了每個人對疼痛的感覺不一樣,而給孩子餵奶是發抖的痛,連眼淚都不敢流,就以為全世界只有我痛,出血泡了都,足足痛了20多天,那時真的比生孩子更痛。兩個多月以來,堵了六七次,按摩師都來了兩三次,生孩子沒哭出來的眼淚全在堵奶的路上流出來了。
  • 這八句話最傷害孩子,留下童年陰影,但很多父母常說
    但是,有的父母不知道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一頓胡亂的作為。甚至於把這八句話常掛在嘴邊,殊不知,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這八句話最傷害孩子,留下童年陰影,但很多父母常說1、&34;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一定會做出一些調皮的行為,如果孩子不調皮,那麼家長反而要擔心孩子是不是發育緩慢。
  • 娃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娃不會說,家長可以套路式問娃,相當實用
    有了娃以後,老父親老母親的心思都全都在孩子身上了,可以說不允許娃出現半點閃失,包括孩子上幼兒園。特別是老母親,總是擔心娃在幼兒園吃沒吃飽?有沒有挨欺負?最主要的是娃在幼兒園到底過的好不好?於是每當孩子放學以後,老母親就帶著各種問題開始問孩子,就跟機關槍似的,一口氣問了好多,而孩子通常表現都會要麼一臉茫然、要麼就說幾個字,基本上不跟家長溝通。
  • 說教式的家庭教育很不科學,請立即停止對孩子說教
    有人說當代有四大痛點,男怕窮、女怕醜、老怕死、少怕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被看重的同時也誕生了不少商家瞄準了這一塊兒商機,結果就是如我們所見的教培機構林立,同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今也被推到了近代前所未有的高度。
  • 「最好別替娃背書包」,專家建議引爭議,家長:這麼重駝背咋辦?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家長十分重視孩子,對孩子格外關注,也非常寵愛。但是,我們也都明白「溺子如殺子」這個道理,所以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格外注意才行。「最好別替娃背書包」,專家的建議引爭議,家長:這麼重駝背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