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數學不是練習數數字、背口訣,而是鍛鍊數學思維,更加關鍵的是,數學啟蒙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今天談一下幼小銜接的數學能力如何培養。
接近上小學了,不少幼小銜接班都開始教計算了。然後不少小朋友都會走上我們當年學習的老路,就是讓孩子背誦口訣。
這個不是不行。
但是,學齡前的啟蒙最怕的就是,還沒正式開始學習數學就讓孩子討厭數學了,幼小銜接也不例外。
脫離運用,枯燥的背口訣,我們成人都不喜歡,更不要說孩子了。
那不妨換個思路來看看,下面介紹三個「數學思維」啟蒙方法讓孩子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愛上學數學。
一、進位制乘法的「拆分」「合併」
數學思維有一個核心精髓,就是數字是可以拆分和合併的,是早期兒童數學課程中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很多「死記硬背口訣表」的家長們忽視的。
只能死記硬背公式,卻做不到「玩」數學。那什麼意思呢?我來舉幾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
比如數字25,如果我們拆解數字,那麼我們就知道這個「25」裡面藏著一個隱藏數字20,而且數字是可以有不同的拆解和合併的方式。
為啥理解這點很重要呢?
這會顛覆很多運算技巧,也會讓我們覺得數學很好玩。
比如13×16,我們通常的解題方式就是做進位制乘法,如果我們眼裡的數字都是可以合併和拆分的,可以變成下面這樣的圖例:
很多人也許會說,怎麼看上去更加麻煩呢?這是因為我們的頭腦已經更加接受口訣背誦了。
但試想對一個孩子來說,枯燥背誦有趣還是這樣塗塗畫畫,告訴孩子「數字是魔術」更加好玩呢?如果一個孩子經常這麼「玩」,他的數感就會很好,更加複雜的三位數、甚至四位數的計算都會覺得很容易。
對於幼小銜接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方法可以培養數感,打好基礎,真正理解數字的含義,而不是死記硬背。
二、「10」框架
既然是拆解合併數字,日常生活中多鼓勵孩子拆解數字,比如「7」, 可以是1和6,2和5, 也可以是10去掉3, 9去掉2。
這樣的拆解合併,其實就是在引入「加號、減號」的概念,加號就是「和」,減號就是「去掉」。
比起一本正經的教,這會有趣很多。要告訴每一個孩子「數學有魔法」。每個數字都是有魔法的,它們可以變身好幾個,比如7可以變身為2和5,10可以變身為1和9。
孩子只要感興趣就會不斷地練習,「數學思維」也慢慢地在孩子腦海中搭建成功。
畫一個10框架的格子,然後根據數字把圖形填進去,可以是按照順序填7,也可以填滿10,然後去掉3個,這就是拆解和合併的圖像表示方法。
這樣非常直觀,讓孩子看到數字的代表含義,也是在強化之前的「一一對應」概念。先從這個入手,熟練了就可以脫離圖片,直接脫口而出了。
三、湊10法
拆解合併運用熟練後,大部分孩子對於10以內都會覺得相對容易,一旦到了兩位數的加減法就會覺得難。
不要強迫孩子多背誦口訣,肯定會傷害學習動力的。強迫背誦的口訣,孩子對它的印象僅僅是一句話,並沒有形成數學思維,更沒有理解口訣的含義。
舉個例子,16-8=?這時提醒孩子,8是2和6, 16是10和6,那麼可以先把6去掉,然後就是10減去2了。
對孩子最不負責任的評價就是:「這個孩子數學成績不好,要再努力一點」。
「成績不好」只是結果,不管老師還是家長需要更加明確地指出,這個孩子導致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是什麼。
歸根到底,教會孩子「怎麼學習」才是教育的關鍵,而不是死記硬背多少口訣、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