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長眼中,數學啟蒙就是數數和計算,似乎孩子能從1數到100,會做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就算是數學啟蒙了。然而客觀來說,數學並等同於計算,思維才是核心,除了數數和運算,還有圖形、空間、規律、測量、統計、分類等等,真正的數學啟蒙是讓孩子學會思考,愛上數學。
那該怎麼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呢?關鍵的是鍛鍊孩子的思考力,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前蘇聯的加列寧曾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可見數學在培養孩子思維上,有著其它學科難以比擬的優勢,這裡給大家做一個大概的總結,供大家參考。
數學啟蒙
1、數數和計算
數字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抽象的一個概念,幼兒園的孩子,很多人都會從1數到10甚至100,但卻有不少孩子並不會按數取物,比如讓孩子拿5個草莓出來,有不少人都是亂抓一氣,雖然能數到5,卻並不知道5的具體含義。因此在教孩子數數的時候,我們最好用實物對應演示,讓孩子明白不同數字的含義,比如用積木擺出不同的數字;再比如隊列中的數字;家裡有幾個人;吃飯用幾隻碗、幾雙筷子等。
計算也同樣不是只教孩子1+1=2,同樣要用實物演示,比如一堆糖2塊,另一堆糖1塊,合在一起是3塊(減法也用類似的方法演示)。讓孩子明白兩個集合合併是加法,從一個集合中拿走一些是減法。這樣孩子就不會僅僅明白1+1=2,而是真正明白這個加法的具體應用場景。
2、感知圖形
圖形認知也是孩子數學啟蒙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藉助給孩子買的玩具,來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比如七巧板、積木等,甚至我們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簡易圖形。但不建議大家直接告訴孩子不同圖形的概念,而是引導孩子去觀察,讓孩子總結不同圖形的概念,比如我們提問孩子:「有幾條邊啊?有沒有角?能不能滾動?」,當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總結的屬性正確的分類後,再和孩子約定不同圖形的概念。
除此之外,還建議大家引導孩子學會組合拆分圖形,比如正方形可以拆分成三角形,什麼樣的三角形能組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等等,這裡建議用七巧板做啟蒙道具。
3、空間感知
空間是非常抽象的一個概念,但鍛鍊孩子的空間感知非常簡單,比如我們在和孩子玩捉迷藏遊戲的時候,多用「上下」、「左右」、「中間」、「前後」等空間詞彙,讓孩子切身體驗不同的空間詞彙,提升空間感。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紙箱、積木等有立體感的物品,讓孩子感知空間,通過照相的方式,去理解不同角度去觀察立體物品的二維圖形;我們也可以帶孩子用紙箱給家裡的寵物搭建一個寵物窩,讓孩子更深層次的理解空間;我們也可以在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後,回家讓孩子用筆畫或者積木擺的方式,去復原遊樂場的大概布局,這也是鍛鍊孩子空間想像力和感知的好辦法。
4、分類遊戲
分類遊戲是數學思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訓練方式,它對鍛鍊孩子的邏輯、認知、歸納等思考方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帶孩子玩分類遊戲以前,我們首先要帶孩子認識物品不同的屬性,比如顏色、長短、材質、形狀等等,當孩子熟悉了這些屬性,才能夠對物品進行分類。
最初,先用一種屬性進行分類,比如顏色,孩子熟悉後,再增加一種屬性,比如紅色的三角形等等,但不建議超過三種屬性。孩子熟悉分類遊戲後,我們可以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房間,在實踐中體驗分類的意義。
5、尋找規律
規律同樣是數學啟蒙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事實上,科學就是尋找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鍛鍊孩子尋找規律的思考能力,我們可以利用積木等圖形,擺出簡單的規律,比如「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讓孩子預測下一個圖形是什麼,孩子熟悉後,再逐漸增加難度,增加不同屬性,比如「藍色三角形,黃色正方形,黃色三角形,藍色正方形,藍色三角形…..」,讓孩子從看得見的物品中,形成規律思考力。
6、測量思考力
測量的關鍵是讓孩子學會公平的比較,重點並不是測量的單位,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思考怎麼比較兩個物品的長短,可以用一個小木棍去測量,哪一個更長;再比如比較重量,可以用天平去比較等等。當然孩子用了測量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引入測量單位的教育。
7、統計
很多家長眼中,教孩子統計,就是記錄一個數值,但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統計數據,是為了解決問題,否則統計是沒有意義的,比如我們通過對孩子玩具的統計,讓孩子學會更有規律的擺放自己的玩具,方便自己下一次取用,並指導自己下一次購買玩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