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啟蒙,除了數數和加減,培養好這個能力才是關鍵

2020-09-10 何秋光學前數學

說到數學啟蒙,很多的父母想到的就是數數和計算。

在小學之前,對於數學啟蒙家長也不會太重視,認為等上小學了,老師自然會教的。而且孩子也太小,不需要過早的學習。

其實,家長有這種想法,是因為陷入了一種應試教育的認知誤區,將數學簡單的等同於計算和數數,認為數學就是學校所教的計算和數數等知識。

事實上,數學的本質是通過一系列的邏輯和推理系統,來解釋世界或者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也就是說數學不單只有數學知識,還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而數學思維,才是決定孩子未來學習能力的關鍵。

真正的數學啟蒙,不只是讓孩子學會數數和計算,還包括對分類、規律和順序、空間、時間等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

1、分類

分類包括多角度分類和層級分類

比如可以引導孩子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如顏色、形狀等分類,也可以按物體的名稱、屬性、用途、數量等分類,引導孩子從單一特徵到多角度分類,發散思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

還可以從超市貨架或者冰箱、衣櫃等物品陳列,引導孩子從層級進行物品分類。

2、規律和順序

排序是將兩個以上的不同物體,按一定的次序或規則進行排列成序。

比如家長準備一定量的水果、不同顏色扣子、積木等物品,從最初開始選擇2中物品,到3種、4種等逐步遞增物品種類。讓孩子按照一定的遞增或者遞減規律對其進行排序。

在孩子學習規律排序的時候,家長通過使用這種實物擺放的方式呈現,讓孩子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並總結其中的方法和規律。培養孩子觀察力、推理力和分析概括力。

3、空間

空間是指一種具有特殊性質及一些額外結構的集合,在基礎數學中,空間通常指三維空間。

幼兒對空間的認知通常是從自身為中心,再逐步過渡到以他物為中心。通常的認知順序是先「上、下」,再「前、後」,最後才是「左、右」。

比如說先認識以自身的定向為出發點:上面是頭,下面是腳,前面是胸,後面是背,右面是右手,左面是左手再逐步認識以他物的定向為出發點,如桌子上面有什麼?桌子下面有什麼?爸爸左邊是誰?媽媽右邊是誰等。

最後,再拓展從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去觀察同一件實物的形態。比如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汽車或者大樓,看看每個方向看到的有什麼不同。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理解空間方位的概念,培養孩子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

4、時間

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我們用以描述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

幼兒期初步認識時間的內容有:

√ 早晨、中午、晚上,白天、黑夜,今天、昨天、明天

√ 一星期有七天,今天是星期幾,明天是星期幾

√ 一年有十二個月,分春、夏、秋、冬四季

√ 認識鐘錶,會看整點和半點等

家長可以用太陽升起就是白天,太陽落山就是黑夜。吃午飯的時候就是中午,吃晚飯的時候就是晚上。爸爸媽媽不去上班的時候就是周末,讓孩子了解基本的時間。

同時,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玩具時鐘,討論時鐘的用途,並通過撥動指針,讓孩子認識整點和半點。

比如將分針指到12點,時針指到幾點,就是幾點整。將分針指到6,將時針指到兩個數之間,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看那個數小,就是幾點半。

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數學啟蒙滲透到生活中。把抽象、高深、複雜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直觀和簡單。

「兒童化」、「遊戲化」、「生活化」的方式,讓孩子感受數學的樂趣,同時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家長們千萬不能錯過孩子的數學啟蒙最佳時期。

>>關注【何秋學前數學】,點擊「了解更多」,在家就能學的數學思維課!

相關焦點

  • 別再教孩子數數和加減法了,數學啟蒙的打開方式,是開啟數學思維
    這幾年,關於「幼兒數學啟蒙」的話題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提及,因為家長們都意識到,要想孩子將來學好數學,得從小抓起。特別是在孩子幼小銜接的前一年,父母都會慌了神地給孩子提前補一補。其中的惡補重點,除了漢字拼音這些「語文」知識,還會有補算數加減法這些「數學」知識。
  • 幼兒數學啟蒙,跟孩子讀透五味太郎這三本繪本就夠了
    上學期很多一年級家長問:我家孩子數數一點問題都沒有啊,為什麼到一年級,加減運算卻總是出錯呢?排除粗心或者運算不熟練等原因之後,家長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孩子數數沒問題啊,但遇到加減就懵圈。究其原因,數感不行。那數感是什麼?數數、數感、數學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嗎?到底該怎麼引導孩子數學方面的啟蒙呢?
  • 幼兒數學啟蒙思路及方法
    你想讓幼兒認識到這是一個蘋果,可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讓他理解「1」的含義。很多家長選擇從數數開始給幼兒進行數學啟蒙,經常會這樣問幼兒:這裡有幾個蘋果?我們來數一數好不好?我們可以仔細想想,讓幼兒回答「這裡有幾個蘋果」的問題其實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幼兒必須知道什麼是蘋果,這一堆物品裡哪些是蘋果。
  • 數學啟蒙不是簡單的加減運算,這樣培養數學能力,小學學習不吃力
    當然,這裡面數學成績的由好變壞,絕對是主因。一個小學時數學成績比語文還好的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數學就慢慢變差,高中以後甚至連課都聽不懂了?現在我才知道,不是因為我不努力,而是缺乏數學思維能力。如今不少家長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再佛系的家長在孩子入小學的前一年,都會慌了神地給孩子進行幼小銜接,想要給孩子提前「補一補」。
  • 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
    答案:解析:幼兒教育王道: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孩子的智力投資是一筆永恆財富,尤其是3-6歲這個重要時期,家長都非常重視。在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家長也是竭盡全力,想盡方法。但是,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範圍,僅僅把數學思維培養局限在數數和加減法上。顯然,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 寶寶的數學啟蒙,培養興趣是關鍵,3種適用小技巧父母要知道
    數學啟蒙的範圍很廣,但是對於「前運算階段」的寶寶們,更要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足以看出數學啟蒙的重點在於新方法的發掘,也就是思維的建立,通過啟蒙幼兒數學,可以更好的發掘大腦潛能,更好的培養智力敏捷靈活性。
  • 生活中的數學——加減法啟蒙
    在孩子能夠熟練的進行數數之後,爸爸媽媽可以開始著手進行加減法的啟蒙了!數數能力和數感發展是孩子學習數運算的基礎,孩子的數感培養的好,學會加減運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家長們可不要簡單粗暴的讓孩子去背1+1=2這樣的算式哦!
  • 七個數學啟蒙方法,數學≠計算+數數,思維是關鍵,家長請認真閱讀
    在很多家長眼中,數學啟蒙就是數數和計算,似乎孩子能從1數到100,會做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就算是數學啟蒙了。然而客觀來說,數學並等同於計算,思維才是核心,除了數數和運算,還有圖形、空間、規律、測量、統計、分類等等,真正的數學啟蒙是讓孩子學會思考,愛上數學。那該怎麼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呢?
  • 學齡前的數學啟蒙是否有必要?培養數感才是數學啟蒙的目標
    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在培養目標中首先提到了生活和興趣,其實不單單是數學的學習,所有的學習都應該和生活接軌,以興趣為動力,學習數學不管是為了取得好成績和應付考試,家長在培養孩子數學能力的時候,也不要局限於給孩子報算術班,培養數感才是數學啟蒙的目標。
  • 德國好奇狗:孩子數學總是學不會,多半是你啟蒙方式不對
    查查數、學學計算這麼簡單,因為這些只是屬於數學的基本技能,並不是學習數學的關鍵;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數學啟蒙,是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邏輯思維和對數學的興趣,其實在我看來,這兩點也確實是數學啟蒙的重中之重,遠比那些數數、計算要重要的多。
  • 2-3歲幼兒數學啟蒙怎麼做?分享我和小寶學數字的過程
    他對數字的記憶力簡直超出我的預料,要知道,姐姐3歲時還不會數數呢。我覺得三歲的兒子能夠地無意識地記住6位數的密碼,與我們平時進行的數學啟蒙有一定的關係。對孩子的早期學習和智力開發,以前我的觀點就是「盡情地玩」,不要教授孩子知識。
  • 幼兒思維啟蒙,是思維培養還是智商稅?
    我所理解的「兒童思維「,是指:幼兒階段應該培養的綜合性的思維。而現在市場上的這些」思維課「,本質上是「數學啟蒙課」。就是把數學啟蒙,扣上了一個「思維」「的大帽子。比如下面這個思維課。你判斷,是我們家長心中的思維課,還是數學啟蒙課?
  • 我認為正式的數學啟蒙從小班娃開始著手
    ,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想著如何自雞幼兒數學,合肥也是中央和地方認可的新一線城市,但在幼兒教育中可跟不上一線城市的步伐。2數學啟蒙做些什麼幼兒數學啟蒙我們常做的無非就是數數、比較、簡單加加減減.實際上我們家長也要去多了解多學習,數學何止這,其實重要的也不是這些。
  • 加減法啟蒙系列|實戰篇一(10以內加法)
    上一篇「加減法啟蒙系列之前期準備」中,我根據我們的啟蒙經歷,結合「幼兒數學核心概念」的相關理論指導,梳理了在給孩子加減法啟蒙前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有家長分享了自己不一樣的啟蒙思路,我認為只要最終的效果是理想的,那過程都是可以相互借鑑的。對於數學,我秉承「先理解,再拓展,最後總結」的原則。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
    這說明,5個月的嬰兒可以基於數感解決「1+1=2」這個數學問題,而不是通過符號性的數字系統,這表現出的其實是情境化數學能力。人們在小學一年級初次學習抽象的數學符號時也是基於數感學習的。這說明幼兒已經具備了學習符號化數學的一種潛力了。 幼兒數數能力的發展。
  • 如何喚醒3-8歲幼兒的數學思維?家長做好這幾點,數學啟蒙很簡單
    在請教學校的教授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數學思維並不是簡單的數數而已,而是以數學思維作為基礎,舉一反三學習其他知識便能夠事半功倍,可見數學思維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要想讓孩子搶先站到起跑線上,幼兒的數學啟蒙工作很重要。一、什麼是幼兒的數學啟蒙呢?
  • 腦科學與教育 | 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入手
    最為早期的數學能力就是非符號數感能力。數量範圍,以我們成人的視角,可以是感數(Subitizing)的範圍,即1~3個物體,是一眼看上去就能知道有多少個的數量範圍;圖1成人與4歲幼兒在加工非符號(實物)數量時激活的腦區很類似也可以是數數的範圍,即4個及以上,是需要數數才知道有多少個。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入手
    這說明,5個月的嬰兒可以基於數感解決「1+1=2」這個數學問題,而不是通過符號性的數字系統,這表現出的其實是情境化數學能力。人們在小學一年級初次學習抽象的數學符號時也是基於數感學習的。這說明幼兒已經具備了學習符號化數學的一種潛力了。幼兒數數能力的發展。
  • 數學啟蒙的每個關鍵階段之集合分類
    本文我們將分享數學啟蒙學什麼?用幾個字簡單的歸納為集合、數、量、形、時間、空間。我們接下來會講感知集合和分類,數概念,量的概念,形狀包含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空間方位和時間的初步概念。 家長們可以發現幼兒數學啟蒙的內容非常豐富,它不僅僅是教認數字加減法這麼簡單,它是一個完整的數學啟蒙的內容體系,環環相扣,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由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逐步過渡。
  • 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要培養「數感」
    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家長通常是從數數開始教的,有些家長還會聚在一起比一比孩子能數到多少數,覺得孩子在同樣的年紀能數到100的就比數到50的厲害。但實際上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理解數字的含義,只是在背誦數字而已,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要培養「數感」。什麼是「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