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道,也非天堂,一起看看佛教中的「淨土」是什麼樣的存在
文/舒放
淨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生存系統。在了解淨土之前,我們先說一下有關「天」的種種概念,這有助於理解淨土。
佛教裡的天,大致有三層意思。
第一是指天界。天界,也就是指六道輪迴中的「天道」,是整個輪迴六道中的最高級別。天道一共有二十八種,通俗解釋就是二十八層。這二十八層天,分處在佛教所說的三界之中。我們有句口頭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佛教關於世界範疇劃分的一個概念,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界的劃分依據暫且不多言,總之,三界的差別大到超出我們的想像。就比如儘管人道、畜生道和一部分天道都在欲界,每一道眾生的待遇差別絕對是幾何級的。欲界裡共有六層天,和色界和無色界的天道相比,層次要低,待遇自然也就差一些。我們熟悉的四大天王天就在欲界,再往上,叫忉利天,也稱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這一層天道的名稱,而不是第三十三層天。在欲界諸天裡,我們熟悉的是還有兜率天,未來佛彌勒佛就在這層天。
第二指天王。就像上文提到的四大天王天,就是居住有四大天王的天道。另外像帝釋天,大梵天等也稱為天,簡單說天王就是天人的首領,其中有很多是佛教創始之初,從印度神話傳說中吸收進來的。
第三指天人。天人,就是生活於天道的所有眾生。
為了解淨土這一概念,我們對「天」的了解基本就夠了。對於佛教裡的天,我們容易和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混淆的地方大致有兩處,也需要簡單說一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中「老天」這個概念,人在做,天在看。這個天,具有一些模糊的造物主形象,但沒有形成一個清晰概念,也沒有完整系統的內容;有些時候,這個「老天」、「老天爺」也容易和玉皇大帝混淆,我們知道並非是一回事就可以了。
另一處容易產生混淆的就是「天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羽化登天」等等,這個「天」是一個重疊了道家、佛家和民間信仰的混合型概念,在人們的理解中,近似於「天堂」。作為六道輪迴中的天,確然有種種妙不可言之處,和其他宗教或我們民間嚮往的天堂也確然有一些「實質性」的類似。但天道不是天堂,從理論上而言,佛家並無天堂這樣一個概念。可能有的朋友會問,那我們在有人臨終時,祈願亡者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天堂嗎?還真不是。
好了,這就要說到「淨土」這一重要的生存系統了。
首先,淨土世界,不在六道輪迴之中。這是淨土之所以出現的因,也是果。從佛家理論而言,只要是在六道輪迴中,就是苦。哪怕是投生天道,從我們人類的角度來看,壽命接近無限,沒有苦痛,但等到福報享盡還是要重新洗牌,保不準(甚至可以說基本確定,因為光顧著享受了)還會投生到其他道,就這樣無始無終周而復始。這不是別人決定的,而是眾生自身的業力。所以,一些具有強大願力的佛、菩薩不忍看眾生終日在輪迴中受盡苦痛,就以大慈悲之大願力,在輪迴之外為眾生開闢出了一個生存系統——淨土。
其次,淨土中的眾生,不存在生老病死,因為已經消除了輪迴之苦。淨土中眾生在淨土中做什麼呢?就是在種種善業中等待完成終極目標:成佛。這也是所有創造淨土世界的諸佛、菩薩的大願。由於淨土基於諸佛、菩薩的大願而成,所以與我們所處的由自身業力驅動的輪迴系統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這樣的好地方,有多少個,怎麼去?
淨土具體有多少個,大概就是我們在佛經裡經常見到的比喻:如恆河沙。不過相比較「恆河沙」這個數字,佛經記載了佛陀在講述「西方極樂世界」的由來時,提到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數字:210億。這個數字是法藏比丘為打造出一個完美淨土世界而參考的其他淨土世界的數量。
這個數量看上去非常巨大。但想一想淨土世界針對的是整個法界,我們所處的南瞻部洲不過是法界裡極小極小的一部分,一如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比重,或者銀河系在整個宇宙中的比重,從這個角度來想,這個數字也就不算什麼了。
法藏比丘是誰?就是我們極為熟悉的阿彌陀佛出家修行菩薩道時的名字。法藏比丘看到眾生受盡輪迴之苦,就發下大願,打造一個最好的淨土世界,接引眾生前往,凡淨土中眾生,必將實現成佛這一終極目標。這個借鑑了兩百多億個淨土世界,歷經幾個大劫時間,最終得以完成的淨土世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可見西方極樂世界,是眾多淨土中的一個,但亦可說是最為完美的一個。算起來知名度第一,無出其左者。我國漢地佛教宗派淨土宗,就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修持的宗派。淨土宗的修持法門,就是念誦阿彌陀佛——各位注意,有口無心不算數。淨土宗倚重的佛經主要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合稱淨土三經。
以上這幾段話,基本把淨土的數量,怎麼去的問題都交代清楚了。至於具體的,大家下來自己思考、體會、實踐。
由於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常駐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被尊稱為「西方三聖」,這是我們很熟悉的概念和形象。此外我們熟悉的還有「東方三聖」,是指東方琉璃光淨土中的藥師佛如來和日光菩薩、月光菩薩三尊。
除了上面提到的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世界這兩個淨土之外,香巴拉淨土、蓮花生大師淨土、華藏淨土、維摩淨土等也為大家所熟悉。總之,因為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也就有十方無量的淨土。
淨土如恆河沙——雖然有這麼多的淨土,門票卻絕非觸手可及、唾手而得。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