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春秋弱國尚能爭一方天下,原來正宗的周王室,為何再沒起來過
我們知道,從東周過度到春秋時期,可以說真是諸侯林立,要知道當年西周武王可是大大小小分了一百多個諸侯國,這也就意味著東周滅了之後,這百十號國家炸開了鍋,當時可以說十足的亂世之秋,不僅大國能夠稱雄稱霸。連很多的小國也在一系列的變強政策下起來了。比如素有「春秋小霸」的鄭國,那麼問題來了,這春秋弱國尚能爭一方天下,原來正宗的周王室,為何卻再沒起來過。今天就讓小編陪大家一起看一下這段過往。
我們知道周朝因為當時的生產力、交通等問題,難以實現對所徵土地的中央控制,所以就把大片土體分封出去了,但是當時還是保證了中央的總體軍事實力和國土面積的。這種地方作亂的事情,當時的武王肯定也是都想到了,不可能沒做什麼制約措施。比如這個軍事問題吧,當時周朝王都及其周邊可以調用的軍隊是三萬多人,而地方設置的軍隊上限不足一萬,也就是說一個地方反了,我這中央軍,兵強馬壯的精銳把地方的小武裝消滅,可以說是綽綽有餘。
這麼想來,就是過渡到春秋之後,這個周王都再弱,應該還是留下了老祖宗那些積澱吧。雖然可能確實沒有幾個諸侯大國厲害,但實力應該也足以幹翻一些小國啊。更何況王都人才濟濟,工藝等方面也應該是最先進的,更何況自己是當時名正言順的繼承者,但為何卻再沒起來過,甚至我們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沒有看到他們起兵立國的影子?
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周王室這一套體系的制定者,作為絕對的制定者,它是可能去破壞的。這一大堆的國家都是周天子分封下來的諸侯,自己還是處在高高在上的周天子,他們再怎麼鬧,還是階級低一層,如果貿然摻和到這些事情上,就成了什麼,周天子承認自己和大家是一樣的,那整個周王室也就不是「天下共主」了,以後大家打仗討伐,也就不需要等他給立個牌子了。
二是在周平王動遷之後,本就自己手裡沒什麼東西,但為了鼓勵大家勤王,還是把剩下自己的那點地給送了出去,而秦國享受這番待遇後,晉文公也整了這麼一出,周王室還得繼續送,如此反覆,自己手頭就那麼點老祖宗留下的,送來送去,只減不增,情況可想而知。
三呢,這也得說成也分封,敗也分封。這宗族發展,如果沒有什麼有效控制,一般都是越來越多,更加上王室血親,一個都有好多妃嬪,孩子自然就生的多,這樣一份地就得分給若干人,疆域也因此越來越小,而且分出去,又說他們可以世代繼承,所以也要不回來,自己也就慢慢的沒實力了。
另外,我們得說周王室還是因為在之後的這些君主,基本上過得非常安逸,一般都是周邊的諸侯打,雖然可能感覺都沒有自己幹涉,可能沒面子,但是又打不到他,而且大家都好吃好喝伺候他。這就導致周王室覺得也沒什麼警惕感,而且再加上這種情況還會整出一些王室內亂,可以說再起來已經不可能了。更何況一個周王室,周邊夾著幾個超級大國,一旦想收復,也極可能在短時間就被掐死。所以這春秋弱國尚能爭一方天下,原來正宗的周王室,為何卻再沒起來過。
不知大家讀了有什麼感想呢?歡迎各位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