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引用一成語,坦誠自己的不足,將希望都寄托在這個人身上

2020-12-11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主人公有兩個,一個是劉備,另外一個則是諸葛亮。原文如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於是,劉備到諸葛亮家中去拜訪,先後去了三次才與諸葛亮相見。劉備將隨同人員屏退,對諸葛亮表示:「漢朝搖搖欲墜,奸臣篡奪皇權,皇帝流離失所。雖然我沒有良好的德行和突出的才能,但還是想伸張大義於天下。但數十年來因為才能低下而屢遭挫折,才落到今天的境地。但我的志向卻沒有放棄,您說我該怎麼辦呢?」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劉備這番話中「度德量力」,意為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隱公十一年》中的「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是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後的開場白。他的這番話也說得非常誠懇,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也將自己「智術淺短」的弱點和盤託出,希望能打動諸葛亮。

劉備為何邀請年紀輕輕、又沒有絲毫社會經驗的諸葛亮出山,這個問題說起來複雜,但其實也非常簡單。一來徐庶在推薦諸葛亮時就已經說過諸葛亮的眾多優點,二來諸葛亮的背景也的確很不簡單,恰恰是劉備想要在荊州立足、發展不可或缺的。

首先,諸葛亮家族在荊州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網。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分別嫁給了荊州的兩大著名家族蒯家和龐家。諸葛亮的大姐夫名叫蒯祺,出自荊州當權的蒯氏家族,其代表人物是蒯越;而諸葛亮的小姐夫名為龐山民,是荊州著名士人領袖龐德公的兒子。這兩層關係涵蓋了荊州當權和在野的兩大家族。

除了姐夫的關係之外,諸葛亮妻子黃氏的家族更為顯赫。諸葛亮的嶽父名叫黃承彥,妻子是名士蔡諷之女,與荊州牧劉表是連襟。也正因為如此,諸葛亮與劉表的長子劉琦關係密切。

由此可以看出,劉備去請諸葛亮,除了欣賞諸葛亮的才華之外,其實也是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諸葛亮身上,指望諸葛亮能利用家族的關係網為自己在荊州立足創造有利條件。而事實上,諸葛亮出山後,也充分利用來了這層關係,成功地使劉琦與劉備站在了同一陣營,這也為後來劉備集團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此成語是劉備所創,曹操聽完點點頭,頭號猛將卻破口大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布傳》,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年底,所牽涉的人物有三個,分別為劉備、曹操和呂布。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這段話的大意是:呂布說道:「綁的太緊了,稍微松一點吧。」曹操回答:「捆綁老虎不能不緊啊。」
  • 此人首創一成語,使劉備欣喜異常,可惜卻被劉備錯過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太史慈傳》,時間是在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主人公是太史慈和劉備。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賊聞兵至,解圍散走。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太史慈來到平原,勸劉備說:「我太史慈本是東萊郡的粗鄙之人,與孔北海(孔融)非親非故,也不是他的同鄉同黨,只是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的義氣。如今管亥暴亂,孔北海被圍,他勢單力孤又無人前去援救,形勢危在旦夕。因為您有仁義的名聲,能救人之急。
  • 不要把希望和未來寄托在別人身上,可以永久依賴的人只有自己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這轉瞬即逝的寶貴生命裡,千萬不要將希望與未來寄託於任何人,而要學會自立自助。當你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時,你往往會感到無助。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你才不會心亂如麻。阿布幼年喪父,母親下崗。
  • 新華澳報:陳水扁將出獄希望寄托在蔡英文身上
    新華澳報:陳水扁將出獄希望寄托在蔡英文身上 2014-07-29 11:28:51陳水扁為何有此一說?澳門《新華澳報》29日的文章認為,這是因為陳水扁已把出獄養病的寄望,寄托在蔡英文的身上了。  文章指出,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顯示陳水扁不計前嫌,盼望蔡英文能夠贏得2016年臺灣「大選」,並要求「扁迷」們也從抱持批評蔡英文的態度,轉變為支持蔡英文,以爭取並保證蔡英文能夠在2016年當選臺灣當局領導人。這是因為,他已把出獄養病的寄望,寄托在蔡英文的身上了。
  • 一天一個成語·髀肉復生.劉備以哭著稱,連身體發福時間緊迫都值得一哭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
  • 永遠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年輕不努力,老了遭人嫌,這話很無情殘酷,但卻現實無比!我們本應該在年輕身強力壯時候,多努力打拼,為自己以後的生活多一分保障,而不是抱著反正還年輕,何不瀟灑一回,吃吃燒烤看看表舒服一秒是一秒,這個社會很現實,無論男女,都應該有生存技能,自己有能力養活自己是最基本的,自己年輕時候不努力用古言養兒防老來庸碌下半生。人的老去是一個很可怕但是卻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問題。
  • 司馬徽介紹諸葛亮時用了一成語,後面還有7個字,卻不敢對劉備說
    但在正史中,其實卻很簡單,徐庶直接讓劉備去請,然後劉備就跑了三次,終於見到了諸葛亮。由此可見,歷史上的三顧茅廬根本沒有《三國演義》中那般讓人眼花繚亂。但同樣在《三國志》中,裴松之註解時,也引用了一段《襄陽記》的記載,卻出現了一個蹊蹺的地方。
  • 有多少中國父母將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變成畸形的教育
    "你是我們的希望啊!" 這也是很多中國父母經常會說出的話,同時也讓很多孩子因此不快樂。 將人生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此來作為支配孩子行動的精神枷鎖,卻不曾想過這會變成一種畸形的教育。
  • 家長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以前我們老是覺得,只有自己的兒子才是寶貝,別人的不是。現在也可以破除掉,當然,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是把所有小孩都當作你小孩的,而不是說我只照顧我小孩,別人小孩都該死,那也不對。你沒有弟弟妹妹,你可以跟鄰居的同年齡的人,也會產生一種很好的友誼啊,有時候也跟兄弟一樣啊。你看兄弟也有吵架的,兄弟也很好的。你跟隔壁的小孩,你可以處的很好,也可以處的很壞,你自己去琢磨。他的心理就很正常。你不要當著小孩的面怨啊,「你看吶,像我們以前吶,兄弟姐妹怎麼樣怎麼樣,你們現在就這樣。」你講這話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
  • 該成語講述一低級將領,率部嚇跑劉備,十餘年間多次擊敗諸葛亮
    原文如下:太祖還,留徵西將軍夏侯淵拒劉備,以淮為淵司馬。淵與備戰,淮時有疾不出。淵遇害,軍中擾擾,淮收散卒,推蕩寇將軍張郃為軍主,諸營乃定。其明日,備欲渡漢水來攻。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陳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敵,非算也。不如遠水為陳,引而致之,半濟而後擊,備可破也。」既陳,備疑不渡,淮遂堅守,示無還心。
  • 曹操為何選擇強攻呂布,卻不去攻打劉備,該成語故事揭曉答案
    今以破李封、薛蘭,若分兵東擊陳宮,宮必不敢西顧,以其間勒兵收熟麥,約食畜谷,一舉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後南結揚州,共討袁術,以臨淮、泗。若舍布而東,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民皆保城,不得樵採。布乘虛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範、衛可全,其餘非己之有,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定,將軍當安所歸乎?且陶謙雖死,徐州未易亡也。
  • 該成語講述一漢末名士,曹操讚賞有加,劉備佩服不已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邈傳》,時間是在劉備投靠劉表的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2年)至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間,主人公為陳登。有一次許汜與劉備一起在荊州牧劉表府上做客,劉表與劉備一起評論天下豪傑,許汜說:「陳元龍是個氣概豪放之人,不過粗豪之氣始終沒有去掉。」劉備問劉表:「徐君說的對不對呢?」劉表說:「如果說不對,徐君是個好人,不會亂發議論;如果說對,陳元龍的確命重天下。」……劉備說:「像陳元龍這樣具有文才武略的人,世間罕有,倉猝之間我都找不到第二個能與之媲美的人。」
  • 劉備為何帶龐統入蜀而留下諸葛亮,這個成語故事揭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龐統傳》注引《九州春秋》,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相關人物為劉備和龐統。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龐統勸劉備說:「如今荊州已是殘破不堪,人才和物資都已經消耗殆盡,東有孫吳,北有曹操,鼎足三分的謀略已經難以實現了。而益州國家和人民富足強健,戶口百萬以上,四部兵馬,要調用都一定能齊集,珠寶財貨都無求於境外。我們可以以此來成就自己的大業。」劉備回答:「如今天下與我水火不相容的,就只有曹操了。
  • 談戀愛時,應該把缺點和不足坦誠給對方嗎?
    我們在談戀愛時,到底是該極力隱藏自己的缺點,讓對方看到我們身上更多的優點,還是該把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直接和對方坦誠呢?有的人覺得,既然是談戀愛,那當然要把自己最美好的一方展現給對方,這樣對方才能喜歡自己,兩個人才更可能走入婚姻的殿堂。
  • 此人差點被劉備處死,卻成諸葛亮接班人,一成語概括其才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蔣琬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之後,故事的主角名叫蔣琬。先來看看原文:亮卒,以琬為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
  • 諸葛亮給後世留下很多成語,都有哪些?
    如果按諸葛亮的一生順序來講成語的話,第一個自然就是三顧茅廬了。總有人拿不靠譜的《魏略》來貶低諸葛亮,說諸葛亮是自己求見劉備的。《三國志》是正式的史書,作者陳壽治史非常嚴謹,稍不靠譜的史料他都不會用。但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寫得清清楚楚: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讓徐庶去請,徐庶說此人只有使君親自去請。劉備為表達誠意,去了三趟,才見到諸葛亮。
  • 此人引用一成語,足以改變歷史,可惜曹操不聽,遺憾終生
    原文如下:曄進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徵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
  • 該成語出自一員名將,被劉備錯過,此後威震北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田豫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初年,主人公名叫田豫。原文如下: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也。劉備之奔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託於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公孫瓚使豫守東州令,瓚將王門叛瓚,為袁紹將萬餘人來攻。眾懼欲降。豫登城謂門曰:「卿為公孫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還作賊,乃知卿亂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門慚而退。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縣人氏。
  • 女人要給自己一個寄託,因為失望過後仍是希望
    女人要給自己一個寄託,因為失望過後仍是希望 | 文 房前芭蕉樹和遠方的閨蜜說話,閨蜜說,女人,絕不能把幸福建築在一個男人身上。她隻身一人在上海,去的時候,只因為那是機遇的城市。說話末了,她還是再次強調,是的,絕不能把幸福建築在一個男人身上,可是能夠建築的話,還是多建築幾個的好。沒有一個女人能夠逃出生天,在愛情裡面。一個人怕孤獨,兩個人怕辜負。一個人的狀態之所以讓人側目,我想不外是孤獨。一個人再好好過,也敵不過深夜的空寂、電視的獨白和吃飯時對面無知覺的木椅木桌。看多了幻想煽情的愛情故事,對於愛情和生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
  • 龐統為何當眾指責劉備,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實想法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備在涪縣大宴文武,擺酒作樂。劉備厎龐統說:「今天的聚會,大家都應該非常快樂!」龐統說:「進攻別人的國家而以此作為快樂,這不是仁者的軍隊啊!」此時的劉備喝醉了,對龐統發怒說:「當年周武王討伐商紂,同樣是進攻別人的國家,但士氣旺盛,歌舞相伴,難道他也不是仁者嗎?你的說法不妥當,應該快點起身離去!」於是,龐統起身離開了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