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全球率先完成新生兒龐貝氏症篩檢模式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臺大醫院全球率先完成新生兒龐貝氏症篩檢模式


2008年10月28日 15: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0月28日電 臺灣大學對新生兒篩檢研究有重大突破。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的嬰兒通常活不過一歲,臺大醫院27日表示,已成功打破這個疾病魔咒,領先全球完成新生兒篩檢,在未出現症狀前給予藥物治療,病患可擺脫肌肉退化、心肺衰竭的噩運,像一般孩子一樣正常長大。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龐貝氏症原本是無藥可醫的絕症,臺灣「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研發出龐貝氏症治療藥物,兩年前核准上市,為病患帶來一線生機。但藥物對嬰兒治療的效果始終不盡理想。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推測,可能是治療時間太晚,因此從2005年啟動全球第一個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計劃。臺大創新設計一套篩檢模式,從20萬例新生兒中,成功發現7個罹患此症的嬰兒,及早治療,成效顯著,7位嬰兒都活蹦亂跳,發育正常。

  這項成果七月發表在小兒科研究排名第一的《小兒學》(Pediatrics)期刊中,引起全世界重視,預計將成為全球新生兒篩檢的新指標。

  據了解,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體內先天缺少酸性麥芽糖酵素,導致肝醣堆積在心臟、肌肉及其它器官,大部分患嬰在兩、三個月大時,因肌肉退化而四肢活動力差。如果未及時治療,患病嬰兒約在一歲之前,就會死於心肺衰竭。

編輯:官志雄】

相關焦點

  • 別忘給新生兒做個聽力篩檢
    如果聽障兒能在6個月大之前予以診斷及開始矯治,將來可以達到較正常的語言和身心發展;假若在6個月之後才診斷聽力障礙並開始療育,其語言及社會技巧發展還是會明顯遲緩。有鑑於此,美國各州均已立法通過施行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建議新生兒在出院前或出生一個月內完成聽力篩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並建議,所有聽障兒宜於3個月大之前被診斷,並準備於6個月大時開始予以治療及復健計畫。
  • 篩檢胎兒致新生兒性別失衡 臺當局嚴打非法墮胎
    篩檢胎兒致新生兒性別失衡 臺當局嚴打非法墮胎 2011年05月16日 09:37:00  來源:
  • 擔心先天聽力障礙,一定要做的新生兒聽力篩檢,有多重要?
    對於新生兒聽力篩查,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視,日常也可以多觀察寶寶對聲音的反應來了解,如果有聽力障礙家族史的更應該注意。醫院裡的聽力篩檢是怎麼做的?目前國內醫院對新生兒的聽力篩檢工具是「自動聽性腦幹反應」,篩檢的結果要麼通過要麼就是不通過,只有這兩種情況,寶寶出生3天左右進行初次篩檢,發現問題的寶寶需要在滿月後進行復篩,如果還是未通過,就要上各種診斷式聽力檢查了,可以確定寶寶聽力受損的程度和類型。
  • JAMA:新生兒聽力篩檢與聽力損害兒童發育後果的改善有關
    據10月20日刊《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披露,與那些接受行為測試聽力篩檢的嬰兒相比,那些接受過新生兒聽力篩檢的罹患永久性聽力損害的孩子在其3-5歲時期的總體及語言發育結果及生活品質會比較好。永久性的孩提時聽力損害是一種嚴重而且相對常見的疾病。
  • 專家提醒:「新生兒篩檢」可及時發現嬰兒疾病
    中新網5月11日電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生兒篩檢是「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疾病篩檢」的簡稱。  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的種類非常多,在新生兒時期疾病的症狀幷不明顯,如不及時治療會急速惡化導致嚴重的後遺症。  據介紹,「新生兒篩檢」運用的是十分簡便的濾紙採血法,配合敏感度相當高的生化檢驗,在嬰兒出生後第3天或順利餵奶滿24小時之後採血檢查,約兩周左右便會有檢驗結果,對於一些極為嚴重的先天性代謝疾病在未發作之前即能加以診斷,立即給予有效治療及指導,協助寶寶度過難關。
  • 臺大研究發現照超音波可篩檢是否罹患甲狀腺癌
    中新網1月21日電 臺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最近研究發現
  • 新生兒聽力篩查最佳時間 聽力篩檢助孩子遠離聽障!
    一般來說在孩子出生後,為了檢查新生兒聽力是否正常,需要進行聽力篩查。那聽力篩查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治療先天聽損兒把握黃金療育期出生後24至60小時的新生兒應接受聽力初篩,透過篩檢提早發現新生兒是否有先天性聽力缺損問題,若初篩未通過,則安排復篩,若仍未通過,就需經一系列檢查確認聽力損失的類型及程度,及早接受助聽器選配及聽語療育課程治療。
  • 臺灣1滴血超快速篩檢聽力損傷,帶你掌握黃金治療期
    根據統計,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3至5個人罹患先天性聽損,以往多在聽力明顯異常,甚至到兒童語言發展與理解能力落後時,才到門診進行診斷與治療,往往已錯過黃金治療時機,造成兒童不可逆的發展障礙。科技部配合五加二產業創新方案,自2017年起推動「建立以婦幼醫學為主軸的精準醫療專案計劃」,臺北榮總牛道明醫師團隊在科技部支持下,與衛生研究院共同合作,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新生兒聽力篩檢計劃。
  • 臺每天15人死於腸癌 醫師:篩檢可降5成死亡風險
    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腸癌為臺灣民眾癌症發生率第1位、死亡率第3位,平均每天15人死亡,許多名人因罹大腸癌而去世醫師強調,大腸癌是最好預防的癌症,定期篩檢篩檢可以降低50%死亡風險。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邱瀚模表示,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中以大腸癌發生率最多,更是民眾癌症發生率第1位。
  • 臺大醫院將愛滋器官移植給5名患者
    在腎臟移植手術中,臺大醫生不慎被死者腎臟滲流出的體液噴到了眼睛和眼鏡,護理人員為醫師抹掉血水之後,還是持續進行手術,一刻不敢懈怠。在南臺灣的成大醫院,未婚女性小蘭已經被施行麻醉,躺在手術室中。她正滿心期待著在完成換心手術之後,可以健康地走出醫院,和心愛的男朋友一起步入紅毯。
  • 妊娠糖尿病篩檢經歷
    妊娠糖尿病篩檢,是孕媽咪們公認的大魔王,大家都說糖水很難喝,喝完會暈會吐之類的,網絡上還有很多媽咪分享如何讓糖水好喝些,像是加氣泡水、加檸檬汁等等。,果然人家說這家醫院的糖水不難喝是真的,輕鬆喝掉,喝完是有一點點不舒服,但不會暈也沒有吐。
  • 臺大醫院誤植愛滋器官案 9名醫師不受懲處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去年爆發臺大醫院愛滋器官誤植事件,臺北市衛生局六月十一日召開醫師懲戒委員會。會中委員認為,醫懲會目的是要懲處極不適任的醫師,而臺大包括柯文哲等九名醫師,均未達懲戒的標準,對九人作成不受任何懲戒的決議。至於九名醫師、相關醫檢師與協調師,涉及業務過失的部分,就等後續民刑事來判決。
  • 新生兒聽力篩查沒通過,家長莫驚慌
    相信許多新手爸媽一定對這次的標題十分陌生,新生兒聽力篩檢是什麼?為什麼要幫寶寶做這種檢查?做了對寶寶會有什麼幫助?如果不做又會如何?以下將說明新生兒聽力篩檢的重要性,也會告訴大家兩種檢測方式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 臺大醫院重大醫療疏失引發全球反思
    臺大醫院誤將一名愛滋感染者的器官,移植給5名病患,造成全球醫學史上最嚴重的疏失。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因為人員溝通不良與疏於進行確認動作而造成重大事故,很明顯是極度嚴重的醫療疏失。臺大醫院必須負起完全的責任。一個優秀的醫療團隊,不只醫療水準強,更要勇於自我檢討,展現負責擔當。
  •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榮獲第一批國家新生兒保健特色專科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憑藉國內一流的新生兒、兒保、產科等專科實力,以及多年探索臨床與保健相結合的實踐成果,經各地推薦、材料評審、專家評估、集中答辯等環節,最終進入第一批國家新生兒保健特色專科建設單位名單,為醫院新生兒學科發展乃至陝西新生兒醫學事業發展再添新動能。
  • 【智慧城市】固安縣率先啟用區域網際網路醫院模式——縣鄉醫療機構...
    【智慧城市】固安縣率先啟用區域網際網路醫院模式——縣鄉醫療機構遠程實時診療服務跨入實用 2020-05-16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達雅高脆性X載體篩檢降低自閉症遺傳病風險
    由於其高發病率和疾病的嚴重性,很多歐美國家例芬蘭,以色列等已經將脆性X綜合症篩檢列為孕婦的常規檢查。什麼樣的孕婦需要做脆性X綜合症篩檢如果作為孕婦準媽媽,很明確自身並沒有明顯的病症,那還有必要進行脆性X綜合症篩檢嗎?
  • 臺資廈門長庚醫院參與一線救治 兩岸醫護人員同心「戰疫」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臺資廈門長庚醫院成立專家小組、設立發熱門診與隔離區,並多次派醫護人員到廈門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以及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參與一線救治。記者在現場看到,醫護人員正緊張細緻地為每一個進入長庚醫院的市民進行發熱篩檢,項目包含消毒、測體溫以及詢問行程。
  • 全飛秒手術本土走過10年,眼耳鼻喉醫院周行濤團隊完成12萬臺雷射...
    31日至3日召開的第十屆「關愛近視·微笑論壇」傳出消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團隊自201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全飛秒(簡稱SMILE術),至今10年已完成12萬臺Visu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