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少敘,直奔主題。無論是家庭還是包子店發麵,所用無外乎自製酵母和商品酵母。包子,從專業的角度來講,這個品種是蓬鬆麵團中的生物發酵的方法,大家對於包子是不陌生的,可是對於製作的方法上,有些朋友只能是知曉而已,對於具體的做法和做好就有些困難了,做了這麼多年還是覺得這包子饅頭花卷之類的最難,因為影響它的因素實在是太多。
如果是使用自製酵母,包子面發酵太久容易發過,發過了面就會發酸,發酸當然會影響口感。而單純的使用商品酵母,雖然不易發過發酸,但麵皮的彭松效果會大打折扣。
所以,為了防止發酸,同時又能提高包子皮的彭松度,一般是加入適量的碳酸鈉即純鹼也稱蘇打,或者是碳酸氫鈉即小蘇打。因為碳酸鈉和小蘇打溶於水後都是弱鹼性,加熱後易分解,並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既增加了麵皮的彭松度又能制酸,所以說,大多包子店還是採用這種最簡便易行的方法,價格低廉毒性又小,何樂而不為!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環節,做包子的面發酵好、盤揉好以後,再醒上一段時間,等面第二次彭脹,就可以開始包包子了。
在包包子時,儘量不要再次揉面或者儘量少揉面,這樣包出的包子就可以直接上籠或者是上鍋(水煎包),做出來的包子既蓬鬆又好吃!
另外,最近這幾年,泡打粉也非常常用。這種就無需「醒」面了,直接上屜就可以!泡打粉是由蘇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製成的白色粉末。泡打粉遇水後,酸性及鹼性成分同時溶於水中而起化學反應,有一部分會開始釋出二氧化碳(CO2),同時在烘焙加熱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更多的氣體,這些氣體會使產品達到膨脹及鬆軟的效果。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用傳統方法製作的發麵麵食還是值得信賴的。不僅口感好,而且綠色健康!可是使用傳統方法發麵的,越來越少了,你還記得怎麼樣用傳統方法發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