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戴森CEO:從捲髮棒到電動車,戴森生意邏輯是什麼?丨稜鏡

2020-12-22 騰訊稜鏡深網

騰訊《稜鏡》 作者李偉

蘇格蘭人駱文襟(Jim Rowan)現在在新加坡工作,手下有數千名工程師和科學家,他是英國戴森公司的CEO。他的新加坡團隊當下正進行一個備受矚目的項目——製造出一款能驚豔世界的電動汽車,最好要比手持吸塵器和自動捲髮棒更成功。

3月底在上海,Jim Rowan對話騰訊《稜鏡》,講述這家科技企業對於跨界、技術商業化、定價的生意邏輯。

營業利潤超10億英鎊

2018年是個值得慶祝的年份,戴森公司公布的業績顯示,公司營業額增長28%至44億英鎊,利潤增長33%至11億英鎊,這是首次突破10億英鎊大關。近年來這家公司業績增長令人豔羨,要知道它2016年時的營業額還是25億英鎊,利潤6.31億英鎊。

戴森不公布單一市場的營業數據,但強調2018年亞洲市場,特別是韓國、日本和中國市場,對戴森的全球業績貢獻重大。

成立20多年以來,戴森的業務和故事並不複雜。上世紀80年代,創始人詹姆斯o戴森爵士(Sir James Dyson)發明了真空吸塵器,通過雙氣旋系統突破了吸塵器的舊有模式,顛覆了傳統吸塵器產業,這讓他從清貧工程師到成為富豪。

90年代初,戴森和另外四位工程設計師開始創業,沒有銷售人員。除了吸塵器以外,一系列設計精美的產品出現,烘手機、吹風機、無葉風扇、捲髮棒……這些商品獲得的一致評價是:外觀美、品質好、價格貴。2006年,身價顯赫的工程師、發明家戴森,被英國女王授予了爵位。

2012年,Jim Rowan以營運長的身份加入戴森,全權負責監督研究、設計和開發的各個板塊,以及從供應鏈到物流、規劃、製造等關鍵運營部門。2017年10月,他被任命為執行長。

2019年1月,Jim Rowan代表戴森宣布,公司總部從英國威爾特郡遷移至新加坡,越來越多的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今後將常駐新加坡,這能讓管理層更密切關注公司在亞洲的投資。另一個促成戴森遷址新加坡的原因在於,從全球範圍來看,電動汽車在亞洲地區的市場需求更加強烈,是全球銷量增速最塊的市場。

年輕的工程師塑造了戴森。在這裡,工程師的平均年齡是26歲。年輕人會提出看似幼稚的問題,沒有形成思維定勢,也沒有不良職場習慣,這賦予戴森團隊與眾不同的思路與視角。

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至今每一位加入戴森的工程師或管理層,在入職時都會獲贈一臺吸塵器。不過,這不是員工福利,而是一個考驗,他們得把吸塵器完全拆解開,再裝回去。當然,裝好了之後,可以帶回家使用。

現在戴森的多位頂尖工程師,如健康與美容高級副總裁、地板護理高級副總裁以及汽車設計負責人都是以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加入戴森的。

戴森公司的一個經營邏輯在於技術先於產品。工程師們會研究一些當前還沒有應用領域的技術,然後再研發相關的應用產品。早年數碼馬達的開發過程就是這樣。戴森花了10多年時間研發數碼馬達技術,花了大約10年時間研發氣流技術。在紮實掌握這些核心技術後,他們才開始涉足產品設計研發。

戴森公司一般每年會推出大約15款新產品,其中可能僅有一款是升級或調整後的產品。每年正在進行中研發項目的大約有40個,以確保未來始終擁有充足的技術儲備。

神秘EV計劃

2019年4月,Roland Krueger將正式加入戴森,在新加坡製造基地全面負責造車項目直至產品上市。此前,他曾擔任英菲尼迪全球總裁以及日產汽車高級副總裁。

Jim Rowan在宣布任命時表示,對Krueger的任命證明我們的電動汽車項目是認真的,且我們希望將該項目提升到下一個層次。通過戴森獨有的技術和創新,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並顛覆另一個行業。

2015年10月,戴森出資9000萬美元全資收購了固態電池製造商 Sakti3,這讓外界猜測造車計劃已經提上日程。2017年9月26日,戴森的一封信解密了這一EV項目。

根據規劃,戴森公司將投入20億英鎊用於電動車研發,其中一半專門用於電池研發。關注以及爭議隨之而來,原因顯而易見,汽車工業不僅技術更難,產業鏈也極為複雜冗長,當然還伴隨著巨額資金投入。

戴森開始電動汽車業務的信心,來自於公司吹風機、吸塵器、空氣淨化器等產品開發中,在數字馬達技術、電池、空氣動力及溫控系統方面,擁有了經驗及專利。例如戴森在高速數碼馬達方面的研發已經超過15年。2004年,戴森的第一代高速數碼馬達DDM V1,轉速可高達驚人的每分鐘10萬轉,超過F1賽車引擎的轉速,其功率比傳統發動機要高出三倍。

電池是個難題,對於整個行業的參與者,這也是為什麼戴森為電池做了如此高的預算。電池的生產複雜,含有一個精細的化學品組合,必須達到嚴苛的一整套性能要求:能快速充電、壽命長、安全,還要在各種條件下正常運行,無論是寒冷還是高溫天氣。

對於電動車的具體車型和電池技術等,戴森公司想先保持神秘,同時強調它將不同於市場上的所有同類產品。

為了造車EV計劃,戴森2018年在英國投資兩億英鎊打造了一個750英畝哈拉溫頓園區,目前已投入運營,400名資深汽車工程師在該園區工作。新加坡製造基地很快也將破土動工,計劃於2020年落成。

為何選擇新加坡?戴森的亞洲客戶越來越多,且其所有的製造業務也都位於亞洲。新加坡毗鄰多個高增長市場,擁有完善的供應鏈和高技能人才儲備,想要打造一款如此複雜的汽車產品,新加坡是個合適的選擇。

現在,戴森新加坡工廠已累計產出超過5000萬臺數碼馬達;300多個自動機器人負責組裝所有數碼馬達,隨後會被送到別處進行總裝工序。生產戴森數碼馬達無法採用擰螺絲或衝壓等傳統工序,並且需要滿足非常精確的生產參數,這時就需要機器人來工作。另外,數碼馬達葉輪和護罩之間的空隙寬度僅有0.2毫米,所以必須依靠機器人將每個部件完美安裝到位。

發現改變日常生活

2018年10月9日,戴森發布了Airwrap美發造型器,這是戴森在吹風機產品 Supersonic 上的延伸。它沿用戴森的核心馬達技術,以及與吹風機產品類似的機身設計,還有定價策略——都非常貴。

有趣的創新在於,高速高壓氣流從機身上6個出風片區噴出後,會附於捲筒表面,同時使頭髮繞於機身主體上。相比起傳統的捲髮棒,這樣的氣流可以減少因頭髮纏繞帶來的造型難度。

幾乎是一天時間裡,這個捲髮棒在社交媒體上實現了「病毒式」傳播。不久之後的「雙十一」期間,戴森捲髮棒在天貓上幾乎1秒就被一搶而光。

戴森成功的背後是中產階級的崛起,戴森成功進入每一個國家的前提是,該國的中產階級已具備足夠的購買力。2012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部分中國消費者就已經通過代購了解了戴森的產品。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崛起後,幫著戴森重構商業邏輯:消費者也十分願意為真正有品質的東西埋單,即便價格數倍於平均。

2017年,戴森在上海設立了實驗室,還擁有一個中國家庭的模擬家居場景,有衛生間、客廳和餐廳,他們在這裡測試產品,然後將意見反饋至英國和新加坡的產品研發團隊。

上海實驗室也會獨立開展項目,幫助產品本土化。例如在這裡開展了旨在結合戴森產品和語音控制的首個軟體整合項目,通過與阿里巴巴合作讓戴森吸塵機器人、空氣淨化風扇及暖風機實現了普通話語音操控。

現在,戴森的很多計劃都以中國市場為重心,因為他們發現在這裡,公眾對高科技有著很強的認知,而且中國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特別是在互聯、數據云和軟體領域。戴森在上海的科技實驗室未來還將致力於軟硬體整合工作。同時,戴森在中國市場繼續聚焦健康護理類產品,包括室內空氣汙染所造成的各種問題。

採訪實錄節選

稜鏡:早前有消費者反映,戴森吸塵器電池的續航能力似乎不太夠用,近期推出的V11在這方面有改善嗎?

Jim Rowan:關於吸塵器電池的續航能力其實有一個使用誤區,一些消費者有時喜歡用最大的吸力模式,這樣電池用光會比較快耗光。但其實最大吸力模式是只適用於很厚的地毯,新產品V11我們做了改進。它有一個液晶顯示面板,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同的吸力模式,而且新裝了一個感應器,感應器在自動模式下可以甄別地板類型,主動選擇需要的吸力模式。V11家用時最多可以使用一個小時。

稜鏡:新產品Pure Cool Me也和戴森以往的產品有很大不同,只為單人送風和淨化,這是基於什麼樣的市場考慮?

Jim Rowan:我們對這一款產品充滿了期待,它對戴森來講也是很大的革新。我們平時所用的空氣淨化器主要用於很大的空間,例如是客廳或起居室,但其實人們在臥室裡呆的時間很長,每天超過八個小時。這期間你需要清潔的空氣,這款淨化器可以捕捉到PM0.1的顆粒,比PM2.5還要小,大概只有人頭髮直徑的1/300。這款產品非常適合有孩子的家庭,保護他們的呼吸。

稜鏡:戴森的商業邏輯之一是先有技術、再尋找適合的商業應用。我們很好奇,公司還有哪些前沿科技成果正在嘗試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Jim Rowan:一直以來,在戴森在前沿科技領域都有很多的投資,包括機器人和淨化類產品、吸塵類產品、美發產品。除此之外,我們還會繼續投入,來發現人們生活中一些被忽略的問題,通過前沿科技解決它。戴森區別於其他公司的一個特點是,我們會傾聽消費者的意見。在上海,我們有一個百分之百仿照中國家庭建造的實驗室,我們會把產品放在這樣的模擬家庭生活中做測試,而不只是在英國的實驗室中做測試。

稜鏡:戴森部分產品口碑極高,包括吸塵器、吹風機等,也有些市場接受程度還沒那麼高的產品,例如可調節色溫檯燈。所以戴森會如何根據市場接受度,來時時調整產品及銷售策略嗎?

Jim Rowan: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用科技讓大家擁有更健康的生活。在健康生活方面,我們有吸塵器的產品,它可以去除家中地板上的塵埃,給消費者一個潔淨的生活環境。但其實汙染物不僅存在於地板上,也存在於空氣中,於是我們有了空氣淨化產品,可以致力於消費者健康,特別是對孩子。

至於哪些產品現在不被消費者廣泛認識,(消費者接受它們)需要一個過程,這是一個消費者教育的過程。我相信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空氣類淨化產品會有很好的市場表現。檯燈也是剛剛上市不久,它也需要一個被市場接受的過程。這款燈非常的智能,可以根據外界環境光線的變化來調節自身的光亮。光源對健康也有影響,如果在睡前一直看手機和iPad,是會對睡眠質量有影響的。這款檯燈可以根據時間和外界光亮環境來調節,不會擾亂人的生物鐘,晚上用它會對睡眠有幫助。

稜鏡:2017年戴森首個在華技術實驗室落地上海,過去兩年它的成就是?未來又將承擔什麼樣的任務?

Jim Rowan:上海實驗室有兩重作用,其中之一是幫助英國研發部門的同事,更好的了解中國家庭關於清潔產品和科技產品的需求,來不斷改善產品設計。第二個作用在於智能化研發,目前戴森中國產品已經可以通過和天貓精靈合作,實現用中文語音控制。未來上海實驗室將繼續致力於軟體方面的升級和研發,並不斷把中國消費者的新需求反饋給英國研發部門,特別是在語音控制方面的研發與合作。

稜鏡:如果有一筆額外的預算,您願意把它花在哪裡?同時,如果急需節省成本,您又更願意從哪裡開始?

Jim Rowan:很幸運,我們不用削減預算。如果說有一筆很大的額外的預算,我們還是會投資在人身上。戴森是科技公司,因為有了這些有才華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才能把我們的技術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在戴森公司全球的員工中,有一半的人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同時我也願意把額外的預算花在系統建設、基礎設施和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因為這些可以幫助有才華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更好地工作。總之,我願意把額外的預算花在人身上,解決問題的人身上,不管他們來自於何處。

稜鏡:造車是很大的挑戰,戴森跨界造車更人引人注目。請問目前的研發中,從發動機到電池、溫度控制等主要技術,戴森現有專利擁有哪些優勢?這些技術在商品化過程中又分別推進到什麼階段了?

Jim Rowan:戴森公司對於造車計劃是很有信心的,因為造車涉及到的不同部分,戴森是有核心技術的。比如數碼馬達,我們在製造數碼馬達方面,已經有15年的歷史。電動車還有一點重要的在於電池技術,戴森公司也研究了很多年,現在我們也正致力於研發有更強續航能力的電池。空氣動力學也是戴森公司一直以來擅長的技術之一,捲髮棒吸塵器和淨化類產品上都有應用。電動汽車並不僅僅是在外觀上需要有空氣動力學的優勢,也包括在汽車內燃的結構裡,也會有氣流的耗損,我們是專業做氣流技術的。綜合來看,戴森造車是有優勢的。

稜鏡:自動駕駛技術呢?

Jim Rowan:自動駕駛是我們感興趣的,但目前還沒有涉及太多,這項技術從全球來看,涉及到非常廣泛的技術,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研發。

稜鏡:造車計劃公布之初,公司就公布了20億英鎊的投資,請問這一數字是如何確定的?以及目前來看它是足夠的嗎?

Jim Rowan:目前來看這些資金足夠戴森公司研發電動汽車以及把它推向市場,從長遠角度看,如果獲得市場認可,戴森還是會追加預算的,像其他的產品一樣。從長遠來看,一些主要的技術,比如數碼馬達電池,我們也還是會繼續投資的。

稜鏡:按照公司規劃,2020-2021年外界可以看到戴森電動車的樣子,請問是開放訂購是同期還是要更晚?戴森的定價上會高於特斯拉嗎?

Jim Rowan:現在我們仍然在主要考慮怎麼把電動汽車量產化,沒有考慮太多何時能夠開放訂購的問題,我們暫時沒有成熟的計劃時間表。關於定價,我們也還不能評論。其實一個產品的價格,取決於它能帶給消費者的價值、附加值,如果它能做到物有所值,那麼它無論價格是高還是低,也都是能被消費者接受的。

相關焦點

  • 戴森捲髮棒它貴、它黑科技,但它根本不值得買?
    近日,戴森又發布了一款逆天產品,瞬間捕獲了眾多時(吃)髦(土)girl的心。就算你是個直男,也一定從朋友圈的刷屏態勢中了解到了這款「來勢洶洶」的捲髮棒,仿佛一夜之間所有女性都撇棄了黑長直,轉而追求大波浪:它是戴森出品,它有新的「黑科技」,它貴。
  • 專訪戴森公司首席工程師:一位被父親收購的創二代
    原標題:專訪戴森公司首席工程師:一位被父親收購的創二代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侯雋|北京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
  • 賣捲髮棒的戴森,申請了什麼電動車專利?
    賣捲髮棒的戴森,申請了什麼電動車專利?戴森公布有關電動汽車專利據外媒報導,18個月前,戴森申請了一項有關電動汽車的專利。而在近日,戴森宣布獲得了該項專利,據專利圖顯示,該公司的電動汽車軸距可能會很長、車內會配備躺椅以及具有空氣動力學方面的設計。這個專利到底是什麼呢?戴森老爺子在一封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表示:「該專利並沒有透露電動汽車真正的外觀,也沒有透露其外觀的具體細節。只是可以讓大家看到公司正在考慮的一些創新舉措。」
  • 戴森的捲髮棒到底好用不好用,我們在現場試了試
    10 月 16 日下午,英國家電品牌戴森在上海開了新品發布會,公布了新品美發造型器 Airwrap 在中國市場的售價。Airwrap 延續了戴森吹風機產品的設計,以及定價策略。Airwrap 同樣使用 V9 數碼馬達,利用「康達效應」將用戶的頭髮自動依附在捲筒上。
  • 戴森捲髮棒什麼梗含義解析 戴森捲髮棒為什麼那麼貴
    戴森捲髮棒什麼梗前段時間戴森捲髮棒刷屏朋友圈,很多女生都調侃買不起,這是一款捲髮神器,手殘黨也可以使用。儘管目前還沒有在中國發售,但兩天之內,這款捲髮棒就在社交網絡上聚集了非常大的討論聲浪,許多女性朋友表示很種草、要買,更多女性朋友表示自己太窮、買不起,由此也誕生了許多段子:我缺的是捲髮棒麼?我缺的是頭髮!
  • 電動車也不是說造就造的 戴森Dyson取消電動車項目
    去年戴森決定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本來大家都以為戴森能夠複製在吹風機和吸塵器市場的成功,推出一些有新意的電動車,但最終戴森還是承認電動車也不是想造就造的。戴森的電動車原計劃在2021年上市,為此戴森計劃投資20億英鎊,並且在新加坡建造汽車工廠。
  • 捲髮棒什麼牌子好?戴森讓人一見傾心的造型王者
    捲髮棒什麼牌子好?擁有黑科技的戴森捲髮棒成為了女性朋友們的選擇。捲髮棒什麼牌子好?戴森 Airwrap捲髮棒和傳統的捲髮棒截然不同,它採用全新科技,可以直接從頭髮潮溼不滴水的狀態開始使用,髮絲吸附到捲筒並沿著氣流自動纏繞,通過將頭髮中的水分與強勁氣流及精確受控的溫度相結合進行造型,裝配的熱感測器每秒測量40餘次風溫,智能控溫,將風溫始終保持在150℃以下,健康又護髮。
  • 戴森這麼火,「捲髮神器」英文怎麼說?
    也就是說只需把一束頭髮靠近它就能自動完成捲髮。而且用的是較低溫度、高速風量給頭髮定型,達到拉直或捲髮的效果,這也減少了高溫對頭髮的傷害。「直發不直,捲髮不持久,幾小時卷就開了...」「發量多的人用不了,頭髮太多,一直往下掉...」
  • 戴森捲髮棒的雙面爭議
    ——氣流捲髮、輕鬆打造多種造型、捲髮同時吹乾頭髮的效果根本達不到。戴森造型器其實也是要運用到高溫的,只是溫度比其他品牌要低一些。在戴森的宣傳標語中,還有一點就是「康達效應打造捲髮造型」,即髮絲會被吸附到捲筒表面並沿著氣流自動卷繞。不過,就如上述網紅博主所說的,這種操作很難實現,就算吸上去一次也只能吸一小撮。
  • 戴森又對女孩們下手了
    吸塵器靠電機吸風,淨化風扇和吹風機靠電機吹風,就連之前做的捲髮棒也是靠熱風來燙頭髮的。今兒晚上戴森在 ins 上搞的直播發布會,發布的新品,直接把風拋棄了,正式進軍鐵板燒行業,發布了一款只用電熱板的直髮夾板。
  • 戴森發布Airwrap美發棒:首創低溫捲髮、拉直
    10月10日上午,戴森在紐約舉行新品發布會,正式揭曉美發新品——Airwrap美發造型器, 最大的賣點是低溫也能捲髮、順發、幹發,打造心髮型,不傷發質。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表示,多年來, 人們一直使用過高的溫度來為頭髮造型,經過在實驗室中的測試,戴森發現,用過高溫度造型會對頭髮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傷 。「我們認為,需要找到一眾更好的方法。」據官方介紹, 戴森Airwrap使用較低溫度、高速風量給頭髮定型,達到拉直或捲髮的效果 。
  • 戴森吹風機與吸塵器背後的秘密
    文丨壹觀察戴森已經是全球科技產品中著名的「網紅」品牌。8月28日,《壹觀察》參加了戴森在北京舉辦的「源動」戴森數碼馬達沉浸體驗日活動。戴森展示了其產品的核心創新力——數碼馬達技術。從戴森起家的吸塵器,到之後拓展的吹風機、美發造型器、幹手器等多個領域,戴森都在數碼馬達技術不斷革新傳統家庭電氣產品的設計形態與用戶體驗。與其他電氣品牌一般採用第三方數碼馬達元器件不同,戴森一直都堅持數碼馬達的獨立研發製造,並對先進生產技術進行投資。
  • 為什麼戴森電動車的生產基地選在新加坡而不在中國?
    一個吹風機三千塊錢,連風扇葉都沒有,許多男同志實在搞不清楚,為什麼自己的女朋友願意在這個名叫戴森的吹風機上面花這麼多錢呢?但是男生的電腦外設,汽車配件,不也都得花錢麼?而且,這家做無扇葉電風扇的公司去年九月宣布自己即將跨界進入電動車市場,戴森在未來很可能會成為汽車與電吹風領域,最男女通吃的品牌,並且,戴森在10月23日宣布,將會在新加坡設立電動車生產基地,預計2020年完成建廠、2021年產出電動車。
  • 被戴森自動捲髮棒刷屏了?來看看戴森是怎麼營銷的
    被戴森自動捲髮棒刷屏了? 對於每一個時(吃)髦(土)girl來說,戴森這個品牌肯定不會陌生,繼吹風機、吸塵器以後,戴森又一次推出黑科技:戴森在紐約宣布,正式推出了美發新產品——Airwrap捲髮棒,該產品將「重新定義高級捲髮器」。
  • 戴森產品這麼貴 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買單?
    5000多的吸塵器、4000多的風扇、3000多的捲髮棒、3000多的吹風機……在家電的領域,戴森和蘋果一樣,貴就是其最大的特點。戴森不斷刷新著消費者對家電價格的認知,有人說:戴森之所以成功就是用昂貴的售價來滿足你的虛榮心。
  • 功效難以匹配價格 為什麼戴森的定價可以這麼貴?
    說道戴森的產品,從電吹風、吸塵器再到捲髮棒,產品定位和售價都不低。刷微博或玩ins小夥伴經常會發現,很多明星或博主都在花式曬戴森的產品,消費者對戴森的第一反應是「漂亮」和「昂貴」。就拿戴森的捲髮棒來說,經歷了搶購、缺貨和吹捧之後,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呈現兩邊倒趨勢:一部分人認可該產品的使用效果,還有一小部分用戶稱這款產品的功效難以匹配價格,「氣流捲髮」、「輕鬆打造多種造型」、「捲髮同時吹乾頭髮」的效果都不如人意。對此,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戴森捲髮棒等產品的熱銷,更多是其品牌勢能外溢的結果,而不是產品品質有多高。
  • 家電巨頭戴森電動汽車夢碎
    近日,家用電器巨頭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在一封內部郵件中宣布,雖然戴森很努力地嘗試過造電動汽車,但最終還是因為「不具備商業可行性」而決定放棄20億英鎊電動汽車項目。詹姆斯戴森表示,放棄造車項目並不是產品問題,工程師已經開發出了一款「非常棒的電動汽車」,但「在商業上不可行」。
  • 三千的捲髮棒算什麼 戴森電動工廠落戶新加坡 「車界愛馬仕」來襲
    相信很多人都曾見過一個叫戴森的家電品牌,沒錯,就是一個吹風機賣兩千,一個捲髮棒售價三千,以為我們的錢都是大風吹來的那個戴森。在玩透了家電這些「小玩具」後,想要「搞點大事情」。去年,有消息傳出,戴森準備進軍電動車領域,隨後該消息得到了戴森官方的證實,創始人詹姆斯·戴森以郵件的方式向大家表明,做家電的戴森和同樣「不務正業」的蘋果一樣,要來搶特斯拉的飯碗了。
  • 戴森CEO麥克斯·康澤:解決問題勝於炒作概念
    戴森的資深公關經理唐慕迪說。戴森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僱用了2084名工程師,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這樣的公司要如何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戴森CEO麥克斯·康澤(Max Conze)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們發現中國消費者一方面對科技感到興奮,另一方面還抱著一種複雜的感情,這沒有什麼不好,我們希望能夠生產出真正對市場有衝擊力的產品。」
  • 「戴森捲髮棒」替代法風靡網絡 吹風+礦泉水瓶=自製漂亮捲髮?
    前不久,戴森發布了一款捲髮棒,因其能讓女性在家裡就能DIY漂亮捲髮,吸引無數人關注。但3000多元的價格,又讓「剁手族」很糾結。前兩天,一個號稱能替代「戴森捲髮棒」的視頻教學在網上走紅,看起來與戴森捲髮棒一樣方便——只要把頭髮塞進一個礦泉水空瓶裡,在瓶身上剪一個相應的小口對著吹,也能有一頭漂亮的捲髮。這個方法到底靠不靠譜?昨日,記者邀請讀者進行了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