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作為目前最大的風口,自然引得一批「粉絲」趨之若鶩。不管是急著轉身的傳統車企,還是初出茅廬的造車新勢力,都緊盯著電動汽車行業這塊大蛋糕,想要搶佔先機多分一杯羹。
相信很多人都曾見過一個叫戴森的家電品牌,沒錯,就是一個吹風機賣兩千,一個捲髮棒售價三千,以為我們的錢都是大風吹來的那個戴森。在玩透了家電這些「小玩具」後,想要「搞點大事情」。去年,有消息傳出,戴森準備進軍電動車領域,隨後該消息得到了戴森官方的證實,創始人詹姆斯·戴森以郵件的方式向大家表明,做家電的戴森和同樣「不務正業」的蘋果一樣,要來搶特斯拉的飯碗了。
近日,戴森官方確認,已經確認了首家電動汽車工廠的選址,戴森並沒有像特斯拉一樣在中國開設工廠,而是選擇了相隔不遠的新加坡。該工廠將在今年12月份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第一批電動汽車將於2021年上市,並且,戴森目前已經在新加坡僱傭了1100名員工生產數位化電動機。
與工廠同步進行的還有品牌方面的動作,目前戴森已經在英國註冊了新商標「Digital Motor」為其電動汽車的上市做準備。同時,戴森還宣布在英國威爾特郡投資2億英鎊,開啟電動汽車開發的下一階段。
此外,根據外媒的報導,戴森新車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100*1750*1500mm。動力方面,新車將搭載兩臺由戴森自主研發的大功率電動機負責驅動前輪,另有兩臺小功率電動機驅動後輪以達到適時四驅的功能。戴森公司的計劃中,近幾年將逐漸推出三款汽車新品,第一款預計在2021年前後上市。不過按照預計的產能推算,戴森第一批試水車型數量上不會太多,加上戴森家電產品定價的慣例,其電動車價格或許不會太美好。不知道素有「家電界愛馬仕」之稱的戴森,會造出哪種電動汽車呢?
戴森造車其實不是意氣而為,早在三十年前戴森電器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就開始為今天做準備了。上世紀九十年代,詹姆斯·戴森和他的技術團隊便已經開始研究氣旋過濾技術,該技術可以應用在汽車廢氣系統中捕捉細微顆粒物。不過當時的車企們並不在意汙染問題,因此也沒人肯為這項技術買單。隨著電動汽車走向了大眾的視野,詹姆斯·戴森的「環保夢」才算柳暗花明。
不過戴森並不是第一個跨界的家電企業,美的和奧克斯之前也曾想踏足汽車領域,然而由於受技術等原因限制,最後都不了了之,絕跡於江湖。不過除了這幾個企業,就連娃哈哈也「不甘寂寞」,走上了造車的道路。
做吹風機的去造車了,賣飲料的去造車了,做手機的也去造車了,不知道是該說電動車這塊大蛋糕太誘人,還是說他們真的想為環保事業添磚加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