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我的家鄉多美好》,感受、體驗音樂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間音樂與創作音樂的關係,用積極的心態去體驗我國東北地區的民歌、民間音樂及其相關音樂文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我的家鄉多美好》的欣賞,並配以討論活動加以用北方人爽朗質樸、豪爽的情感模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和諧美。
【知識與技能】
欣賞歌曲《我的家鄉多美好》,了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拓展音樂視野,用積極的態度參與音樂活動中,喜歡民族民間音樂,並樂於了解民族音樂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欣賞歌曲《我的家鄉多美好》,了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用明朗質樸的情感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和諧美,注重歌曲中民族音樂的風格特徵。
【難點】
用積極的態度參與音樂活動中,喜歡民間音樂,並樂於了解民間音樂。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請問大家能夠說出幾個民族的名稱並說出這些民族的音樂風格?
學生自由回答:蒙古族、維吾爾族、苗族、朝鮮族等等。
教師總結:我們國家有眾多少數民族,我們之前聽過很多少數民族的民歌,今天我們將視角轉向東北地區。今天學習的是中國東北地區赫哲族的一首民歌,中國東北地區在狹義上指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構成的區域,廣義上則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東北地區有一條烏蘇里江,這條江為赫哲族人提供了眾多的生產資源,赫哲族人民也用動聽的歌聲讚美了自己的家鄉,這首歌曲就是《我的家鄉多美好》,教師順勢揭示課題《我的家鄉多美好》。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我的家鄉多美好》,並提問對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十分熱情,具有生活情景感。
2.教師再次播放歌曲,並提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獨唱歌曲。
(三)探究學習
1.教師播放音頻,欣賞歌曲,歌曲整體描述了怎樣的情景?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非常具有生活化和情景感,歌曲描述了青山碧水,藍天白雲,漁舟穿梭往來,赫哲族人民辛勤捕魚,朋友來了熱情招待的生活情景。
2.教師播放音頻,這首歌曲共有三段歌詞,每段歌詞旋律一樣,歌詞表現的內容卻是不同的,首先欣賞第一段,表現了什麼樣的情景?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整首樂曲2/4拍,節奏比較自由,第一段歌詞整體展現了赫哲族人們生活的大環境,有高山樹林,還有獐、狍等野生動物,朋友來臨用隨手打獵而來的獵物用來招待,體現了赫哲族人民熱情好客的傳統。
3.教師播放音頻,欣賞歌詞第二段,提問學生第二段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第二段歌詞的開頭描繪了一幅烏蘇里江面赫哲族人民滿載而歸的畫面,魚兒爭相擠破漁網,划船來到江邊的小河灣,新鮮的三花五羅魚裝滿魚倉,表現了赫哲族人民辛勤打漁,對幸福生活的讚美,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4.教師播放音頻,欣賞歌詞第三段,第三段描繪了什麼樣的情景?
教師總結:第三段歌詞描繪了東北地區茂密的森林仿佛林海一般,可以自由闖蕩,奔騰不息的松花江氣勢浩蕩,表現了赫哲族人民對於家鄉美麗風景的讚美、喜愛之情。
5.再次完整欣賞樂曲,請學生思考:歌曲表達的情感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表達了赫哲族人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嚮往。
6.發聲練習。
7.模唱歌曲的第一樂段。
(四)鞏固提高
1.教師播放歌曲《烏蘇里船歌》,與今天所學的獨唱歌曲《我的家鄉多美好》進行對比有什麼相似之處?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並總結:《烏蘇里船歌》這首歌曲是由赫哲族民歌《我的家鄉多美好》改編而來,不僅保留了原歌的基本風貌,還突出地發揮了赫哲族民歌音域寬,音色豐富和聲性強,更能表現赫哲族人民對於幸福生活的讚美之情且傳唱度更高。
2.介紹赫哲族民歌的特色。
赫哲族人民生活在東北烏蘇里江一帶,他們勤勞勇敢,敢於挑戰大自然,常年外出打漁狩獵生活,由於這樣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本民族的生活文化與特色的文化藝術。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於其他地區的藝術曲調。赫哲族民歌種類繁多,有歌唱英雄的,有漁民自己的勞動號子,也有悲情的,還有表達男女愛情的歌曲。赫哲族人民在勞動中創造了很多優美動聽的小調,旋律與語言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歌曲表達的情感,教師呼籲學生多多聆聽欣賞我們的國家各地區、各民族的民歌好民間音樂,豐富自己的音樂知識,喜愛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
布置課後作業:搜集赫哲族的其他民歌,下節課一同分享。
四、板書設計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面試《教學設計》知識點|考點匯總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