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XX小朋友的媽媽,目前在知名外企做HRD」、「我畢業於美國中密西根大學,孩子爸爸博士畢業後在央行外管局工作」、「我工作於全球某投行,研究股市大數據,如果誰欺負我家孩子,孩子他爸會把你的股票砸到跌停」……近日,為了能競選成為家委會成員,上海一所小學的幾位家長紛紛曬出「神履歷」、「神學歷」的微信截圖在朋友圈霸屏。有的家長吐槽家委會競選堪比應聘CEO,有的家長直言,如果遇到這樣的班級群,自己唯有「退群」。
家委會競爭竟如此激烈?記者從淮安幾所中小學了解到,在多數班級,家委會並沒很大競選壓力。淮陰師範學院第一附屬小學一位班主任表示,相比學歷、履歷,為班級、學校奉獻的意願更重要。
◎是何角色?反映家長要求,轉達校方事務
家委會在現在的學校裡並不少見,每年新生入學後,往往需要確定班級和學校的家委會。家委會成員少則兩三人,多的有十餘人,每個班級還有一名家長被推舉成為學校的家委會成員。
家委會是用來做什麼的?在2012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中,家委會的職責是「支持和監督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眾性組織」,目的是促進家校溝通,反映家長要求,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和反饋。
多年擔任小學班主任的侯老師告訴記者,隨著「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越來越普及並被接受,家委會的職責也更加多樣。首先是做好家校雙向溝通,具體來說,就是作為家長代表,提出家長們對老師和學校的意見或建議,也將學校、班級的事務轉達給其他家長,做好對其他家長的解釋和溝通工作。
「現在小學班級事情較多,活動也很豐富,處理方式相對民主,很多事情都需要家委會出面。」侯老師舉例說,比如幫助班級採購物品,涉及到收費的事情,老師一般會迴避,讓家委會處理。「這也是家校溝通的一種方式,家長們對此都很熱心、負責,同時也能起到監督作用。」另外,一些大型活動、比賽的組織協調工作也需要家長參與,「有的班級搞一些特色活動,比如辦報紙,就需要家長分擔一些編輯、美工的工作。」侯老師說。
◎如何產生?自願報名,很少出現競選情況
侯老師現在是一名三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在他的班上,家委會分為組織部、宣傳部、財會部、採購部四個部門,一共有12名成員。家委會是自願成立的,成員的產生通常是開學後有意願的家長到班主任處報名,填寫報名表,然後由老師綜合考慮,確定家委會成員以及每個人負責的事項。侯老師說,家委會的成員人數沒有限定,一般在三人以上,十多人以下,可以根據報名人數來確定。「如果報名人數實在太多,才需要公開競選,每個人說一說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出現。」
選擇哪位家長擔任家委會成員,學歷、履歷是否重要?侯老師表示,不可否認,一定的文化水平、較好的教育理念、能夠為班級活動提供便利的工作背景都是值得考慮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家長是否有為班級奉獻的熱心和參加學校、班級管理或活動的時間,「畢竟家委會做事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此外,有的家長各方麵條件非常好,但是忙得抽不出時間參加學校、班級活動,這也肯定是不行的。」侯老師說道。
侯老師說,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來選擇不同的崗位,老師會根據這些來安排。「比如,文字基礎好的家長,可以負責宣傳工作,協助、打理班級或者學校微信公眾號、網站;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家長負責組織班級各項業餘活動;做生意或者從事財會工作的家長可以負責班級採購、保管班費、籌集資金支持班級活動等。」
◎家長看法:「可了解孩子和他成長的集體」
記者從一些家長群裡了解到,很多班級的家長對於競選家委會並不是很熱心,在一些班級,只要報了名,基本都能進入家委會,因此沒有出現像上海小學那樣家長在群裡曬學歷、曬履歷的事情。一位家長表示,自己因為工作忙沒有參與競選,對家委會的運轉也很少關注。也有家長表示,自己並沒聽說競選的事,好像是班主任直接宣布家委會的成員。
對於家委會的工作,多數家長表示,他們所了解到的家委會的作用就是幫助老師做一些班級事務,比如採購班服、校服等。「這對於工作忙的家長來說還是挺方便的,免得一個個跑去買。」三年級學生家長鍾先生表示,他孩子所在班級的家委會共四人,主要是配合老師做些採購、活動場地布置之類的事情。他自己雖然因為工作忙沒有參加家委會,但是對家委會的工作比較了解。「現在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比較微妙,有一部分家長對家委會有負面的看法。我覺得看這些問題時應該積極一點,我了解到的家委會成員還是比較認真負責的,有空的都會到班級幫忙。」
楊女士的女兒讀小學五年級,她已經連續兩年擔任班級以及學校的家委會成員。「我是毛遂自薦,一方面我的工作時間比較自由,能夠參與學校和班級的活動。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夠了解孩子,幫助她成長。這其中也包括了解和幫助孩子所在的集體,也就是她的班級和學校。」楊女士說。
■淮海晚報記者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