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2021-03-05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小飛老師

來源:飛慕課(ID: feimooc)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月亮朗讀音頻

你生娃之後,有沒有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總有人要把你費力教育好的孩子,一下子打回原形!

我家小外甥女剛滿月,我姐就把我媽和她婆婆全送回家了。

因為僅僅一個月,小外甥就被老人帶偏了!

這個罪魁禍首就是我媽,奶奶也是幫兇。

我媽比較溺愛孩子,小外甥剛讀一年級,正是難纏的時候。

於是,本來我姐幫他養好的習慣,比如回家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在我媽那兒就可以妥協了。

說孩子回到家多累啊,上了一天課了,快吃點水果,看會電視,作業晚會寫。

這一拖,很多時候就不寫了。

老人還理直氣壯,說一年級有什麼要緊課?你一年級就是這樣輕鬆的,不還是考上大學了?

好吧,說又說不過,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我真的要認真談談這個問題了。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

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

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

前幾天,我還看到一條新聞。

也是挺震驚的。

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

可見,教育分歧,不只我家有。

而是個普遍問題。

這是現實所迫。

其實更準確的說,帶孩子最多,為孩子負責,有科學育兒的理念,肯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成為家裡育兒的最高長官。

這個人如果是爸爸或者老人。

當然也可以。

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個人多數是媽媽。

老人多數溺愛,他們忍不住要遷就孩子,讓孩子開心,甚至圖省事安撫孩子,而不是為孩子負責!

舉個例子,很多媽媽,控制孩子吃巧克力,是怕孩子過於肥胖和爛牙,這是為孩子負責。

但很多老人就會偷偷給孩子吃,用以安撫孩子的哭鬧,或者純粹想讓孩子開心。

往往給孩子吃時,還不忘加上一句:「別讓你媽知道。」

這是教孩子欺騙啊,如果媽媽問他吃沒吃,他就會說沒吃唄。

你說氣人不?

好習慣本就不好養成,這麼不負責任的輕易打破,不止讓孩子得寸進尺,還破壞了媽媽的權威,和孩子與媽媽的關係。

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愛,為孩子負責,並有能力學習科學育兒,那聽老人的當然是最好。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老人不常見啊。

爸爸就更不用說了,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爸爸帶娃比媽媽多的情況,是極少的。

如新聞中的爸爸,更是不負責,回家就知道玩手機,不管孩子學習就算了,老婆去管,還嫌管得嚴?

在我看,他是沒有資格吭聲的。

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在教育孩子有分歧時,該怎麼辦。

像新聞中那種問題,丈夫根本不想教育孩子,又暴力,就要討論一下,婚姻是不是有必要繼續下去,而不是怎麼教育孩子了。

所以,在大家都是為孩子負責的前提下,有了教育分歧,最好聽媽媽的!

要知道,媽媽每天面對一個熊孩子,嘴皮子磨了一萬遍,情緒崩潰一千遍,才教育出一個好習慣。

這時候家庭成員唱反調,一次就前功盡棄了。

之前我不是舉了一個例子嘛,一天早上,我的鄰居跟孩子鬥了很久,鬼哭狼嚎的,弄得我根本睡不了覺。

媽媽要孩子自己穿鞋。

孩子就是不穿,說:爺爺都給我穿,你不給我穿,你怎麼這麼壞?

媽媽說:爺爺沒來之前,你就會自己穿了啊,會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孩子:我不,我就要你穿。

媽媽:你去幼兒園還要別人給你穿嗎?是沒人會給你穿的,自己穿。

孩子:我不喜歡你了,我要爺爺。

媽媽:爺爺不在,你想找爺爺也得我送你才行,今天你必須自己穿。

孩子:爸爸也給我穿,奶奶也給我穿,就你不給我穿,就你,爸爸,爸爸(一聲比一聲狼嚎).

媽媽:爸爸不會給你穿的,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撕心裂肺哭了很久。

孩子妥協了。

孩子:你看,我穿了,我穿不上,我就是穿不上(撕心裂肺哭)。

爸爸:要不趕緊給他穿了走吧。

孩子:爸爸,爸爸,爸爸,給我穿!

孩子剛嘗試自己穿,爸爸一句話,又回到解放前。

孩子很聰明,如果制定的規則被破壞一次,他就知道可以討價還價了。

除孩子耍賴,破壞好習慣,其實最重要的是孩子是非觀的養成。

在幼兒看來,父母說的話即使真理,他們會無條件認同,並當成自己的準則。

這時候,如果大人間出現不一樣的情況,孩子就會迷糊。

他會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而且,以一個學齡前兒童的認知能力,他不可能自己辨認誰說的對。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統一戰線。

絕對不要出現,在孩子面前有分歧。

不管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多對,都不能在孩子面前有分歧。

因為這世上最對的教育方法,是全家人用一個方法。

教育統一戰線,就是為了讓家庭避免爭吵,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指引。

但是完全統一,只是理想。

很多時候,大家互相都覺得自己對,是很難無條件聽從的。

所以還可以採取第二個方式。

那就是不在孩子面前有分歧,如果不同意對方的教育方法,那就兩個人找個安靜的地方,探討妥協方案。

寧肯互相都妥協一些,也不要破壞家庭和睦。

再正確的育兒方法,也不值得破壞家庭和睦。

我們教育孩子要放寬心一些,不要用打造完美孩子想法去教育。

其實妥協一點,意見達成一致,看起來效果慢一點,甚至暫時走偏一點,但只要家庭和睦了,都是值得的。

人總會有點缺點,有點怪癖,只要大方向教育得對,孩子就不會行差走錯。

而且,當家庭大環境在原則問題上實行一個教育標準時。

偶爾有一點點小不同,也是不用趕盡殺絕的。

其實孩子學會面對不同的人,有一點不同的應對方法,是一個好的技能。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就是這麼來的嘛。

自從小外甥女出生,姐姐對小外甥疏於管教,他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飯前吃零食,導致吃不下飯。

睡前不刷牙,才幾個月,牙就壞掉了。

再加上學習習慣的破壞。

孩子再讓這樣下去,眼看就要偏遠。

我教給姐姐幾個辦法,實行的結果還不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 讓丈夫發揮作用。

姐姐把原則性問題列出來給姐夫,讓姐夫跟他爸媽溝通。

效果還不錯,自己親兒子的話,老人還是很願意聽的。

誰的爸媽誰搞定。

所以在公婆溝通中,丈夫給力,真的很重要。

不要盲目自己上,那樣很容易擦槍走火,你以為在溝通孩子教育,老人還以為你找茬呢,很難談到一塊。

這倒不是老人不講理,主要是這種關係,不如兒子可以說的話多。

2. 不經意間給老人科普。

老人很多時候也不是故意怎樣,他們也是不知道有什麼後果。

所以可以轉發一些科普類小文章到朋友圈,家族群什麼的,比如一些專家學者講座的視頻音頻,不要刻意,要漫不經心。

為確保所有人看見,還可以聯合丈夫,針對轉發的文章中提到的問題,在群裡討論討論,尤其是家裡曾有過的類似情況。

對老人來講,專家說的話,往往比身邊人說的話對多了。

還可以經常轉發一些有嚴重後果的科普文章。

比如給孩子用皮筋扎袖子,導致孩子截肢。

嚴重後果,能立竿見影杜絕一些壞習慣。

老人都很愛孩子的。

3. 強化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地位。

還拿我鄰居舉例吧。

那個不穿鞋的孩子,如今還是自己穿鞋了。

因為媽媽真的從來不妥協。

不管孩子在爺爺奶奶那兒是什麼待遇。

只要回家,就必須遵守家裡的規矩。

這樣嚴格捋著,孩子也就養成好習慣了,只是艱難了一點。

環境實在無法改變,就嚴格要求一下自己。

強化自己的作用,做最大努力,儘量把孩子往好了教。

我知道,看著到這兒,還可能有人會問。

聽媽媽的?媽媽就一定正確嗎?

這個問題我上面雖然解釋過了,但是為防止大家遺忘,也防止被噴。

我還是要再說一句:

媽媽也許不是最對的,但一般是最用心,最為孩子未來負責,也照顧孩子最多的人。

如果有另一個人是這個角色,那就聽那個人的。

而且如果教育只聽一個人的,很容易就會出現一種現象——指責

比如:「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還讓我們聽你的呢,你看這結果!」

這種指責,是非常不可取的。

沒有人不會犯錯。

而且,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教育是在試錯中找到最優解,不是不犯錯,最辛苦的人不該被指責。

最後,提醒大家:

不要把聽媽媽的,理解成一切交給媽媽,自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哦。

爸爸體貼媽媽的家庭,才最幸福。

家有女兒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女平臺

女兒派(微信號:nverpai)

每一個女兒,都是爸媽眼中的稀世名花。

養得好一朝驚豔四座,養不好費心勞神。

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女兒,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前幾天,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愛,為孩子負責,並有能力學習科學育兒,那聽老人的當然是最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老人不常見啊。爸爸就更不用說了,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爸爸帶娃比媽媽多的情況,是極少的。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前幾天,我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可見,教育分歧,不只我家有,而是個普遍問題。
  • 妻子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為什麼育兒必須要聽媽媽的?
    在家裡教育孩子,最好聽一個人的,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前段時間,我還看到一條新聞,也是挺震驚的。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可見,教育分歧,不只我家有,而是個普遍問題。
  • 媽媽吼孩子,被丈夫踢破脾臟:養娃最難的是丈夫跟你對著幹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常州一對夫妻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吵起來,雙方還動了手,最後丈夫把妻子打進了醫院。最後孩子爸爸一腳踢破了妻子的脾臟,造成重傷二級。,關於教育的爭吵,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沒有因為孩子問題多多而不停爭吵,雙方都沒有一句指責,沒有人說:「看你生的什麼孩子!」
  • 其實最好的教育,是全家都聽媽媽的!
    且這個人最好是媽媽!不然,孩子的教育,可真的要出問題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不記得2019年的一條新聞,我當時看的時候也是挺震驚的。因為孩子的寫作業問題,爸爸把媽媽打進了醫院。像新聞中那種問題,丈夫根本不想教育孩子,又暴力,就要討論一下,婚姻是不是有必要繼續下去,而不是怎麼教育孩子了。所以,在大家都是為孩子負責的前提下,有了教育分歧,最好聽媽媽的!要知道,媽媽每天面對一個熊孩子,嘴皮子磨了一萬遍,情緒崩潰一千遍,才教育出一個好習慣。這時候家庭成員唱反調,一次就前功盡棄了。
  • 媽媽吼孩子被踢破脾臟:家庭中最對的教育方法,是全家人統一戰線
    這是教孩子欺騙啊,如果媽媽問他吃沒吃,他就會說沒吃唄。你說氣人不?好習慣本就不好養成,這麼不負責任的輕易打破,不止讓孩子得寸進尺,還破壞了媽媽的權威,和孩子與媽媽的關係。如果老人看孩子最多,能不溺愛,為孩子負責,並有能力學習科學育兒,那聽老人的當然是最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老人不常見啊。
  • 別再吼了,只有媽媽愉悅,孩子才會快樂!
    文:小貓喵喵喵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常州一對夫妻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吵起來,雙方還動了手,最後丈夫把妻子打進了醫院。當天晚上,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輔導的過程中,有些著急,語氣不太好,孩子也急哭了。孩子爸爸聽見後,立即衝進來大罵,二人情急之下動了手。最後孩子爸爸一腳踢破了妻子的脾臟,造成重傷二級。孩子爸爸說:「當時我覺得妻子對小孩太兇了才動手的!」一個家庭裡,如果是爸爸負責教育孩子的,那麼媽媽請全力支持爸爸,不要當著孩子面打臉爸爸。
  • 經常被媽媽大吼的孩子,和從沒被媽媽吼過的孩子,10年後差距明顯
    把孩子養育成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更要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越來越優秀,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常做錯事,進入叛逆期之後,會特別不聽話,很多寶媽會吼孩子。
  • 比大吼大叫好100倍的管教方法,聰明媽媽都在用
    就在那一刻,我算是明白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3反覆琢磨著閨蜜的最後一句話,覺得真有道理!現實生活中,不管媽媽們脾氣多好,總有控制不住想要大吼大叫的時候。可孩子似乎是油鹽不進,任憑你喊破嗓子,人家就是不聽,大人也是沒了辦法。
  • 好媽媽不吼不叫,溫柔媽媽孩子最喜歡
    大多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採用吼叫的方式,一是來自於說話習慣,二是來自於說話的震懾性和教育效果,但是吼叫不僅會給孩子帶來恐慌,也會挫傷他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沒有任何好處。作為孩子的一面鏡子,媽媽經常朝著孩子大吼大叫,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深受影響,慢慢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衝動,易怒,暴躁,缺乏耐心,變成一個情緒控制能力極差的人,甚至控制不住情緒。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想以大吼大叫的方式解決問題。
  • 不吼孩子當不好母親?聰明媽媽們都這樣做
    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孩子越大越難管!之前看到孫儷在微博裡「告誡」自己:「當孩子處於「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中時,要支持、鼓勵孩子,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要這麼做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自己做不到。」她還直言,當了7年的媽之後「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哈哈,這就是她7年來「孜孜不倦」吼孩子練就的一身好武藝啊!
  • 教育好孩子,從媽媽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很多媽媽在面對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寶貝時甚是沒轍,習慣了大吼大叫~儘管事後小有後悔,但當時卻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的教育應該是以身作則,不吼不叫。媽媽即是孩子的朋友又是孩子的老師更是他的指路人,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先從自己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 孩子犯錯被老師吼,媽媽的回答讓孩子受益終身
    這天,小丹放學一回到家,就向媽媽抱怨:「媽媽,我們數學老師太討厭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吼我!」小丹媽媽一聽,皺著眉說:「得了吧!你肯定做了什麼事,才會讓老師生氣。」小丹聽媽媽這麼說,也非常生氣:「我才沒有做什麼!」媽媽說:「沒做什麼,怎麼會被老師吼?我看你需要好好反省一下。」小丹走進房間,「砰」的一聲摔上房門。媽媽也生氣得不想再說話。
  • 經常被媽媽吼,和很少被媽媽吼,兩種孩子差距很大
    在大部分的家庭當中,都是媽媽在照顧孩子,照顧孩子雖然不用出門工作,但事實上比上班要辛苦。所以在生活當中也經常能夠看到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女性常常被告知,一定在結婚之後不要喪失了獨立的人格,但是一個孩子卻永遠把媽媽困在了家中,這種沒有辦法將理論與現實平衡的事情,每一天都在發生。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從表面上看,媽媽情緒不好,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問題或者脾氣太差,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生活真的太累了,媽媽的壓力和焦慮找不到出口。長此以往,媽媽們心裡是又無助又生氣,孩子因為父母之間天差地別的教育觀念感到困惑,媽媽在孩子心中的權威也受到了挑戰。
  • 媽媽拒絕給寶寶餵母乳,遭全家指責,寶媽的解釋讓全家閉嘴
    副標題:媽媽拒絕給寶寶餵母乳,遭全家指責,寶媽的解釋讓全家閉嘴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一位母親當有了孩子以後,就會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孩子。這是母親對孩子最無私的愛,是天下任何人都比不了的。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因為母乳是最適合孩子、對孩子最好,所以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能夠母乳餵養自己的孩子,給自己孩子提供最好的營養。但有些媽媽因為各種不得已的原因,不能給孩子母乳餵養。
  • 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 孩子,媽媽也不是故意對你發火,看完心都碎了
    說服自己要做個好媽媽,至少理智還能提醒我要「溫柔」地說話!可是孩子壓根就不聽啊,一分鐘的假裝溫柔足以把我憋出內傷。還是應該繼續教育?」都說吼孩子,是一種病,得治!但現實卻如此艱難。其實其實不光是我們,光鮮亮麗的明星媽媽也會吼孩子。
  • 《孩子,媽媽也不是故意對你發火》,看完心都碎了
    說服自己要做個好媽媽,至少理智還能提醒我要「溫柔」地說話!可是孩子壓根就不聽啊,一分鐘的假裝溫柔足以把我憋出內傷。還是應該繼續教育?」都說吼孩子,是一種病,得治!但現實卻如此艱難。其實其實不光是我們,光鮮亮麗的明星媽媽也會吼孩子。
  • 一歲孩子媽媽給同飛機乘客準備耳塞:父母的修養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喝了酒亂扔酒瓶的父親,孩子便跟著學亂扔垃圾;開車時對別人豎中指大喊大叫的母親,車裡的孩子也跟著大聲吼罵他人;對家人拳腳相向的父親,孩子也跟著暴力……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這些習慣將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