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華為的手機,mate系列、榮耀系列、p系列等等,那麼大家知道華為的晶片是什麼嗎?是安卓的驍龍亦或是蘋果的A11、A12?不,都不是,相信經常關注手機配置方面的朋友會知道,華為不同於其他安卓廠商要麼是高通驍龍要麼是聯發科,華為的手機用的都是自己研發的麒麟系列。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站在華為那張真正的王牌。
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海思。海思的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後來到了2004年才正式叫做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海思的產品主要包括無線網絡、有線網絡以及數字媒體等項目的晶片,其晶片更是應用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城市。數據顯示,在2017年,我國的IC設計規模已經達到2074億元,每年的增長率為26%,其中華為海思更是以361億的銷售額穩居第一。前十中分別有紫光、中興這些知名企業。
說到海思那就不得不說到晶片了,晶片是什麼呢?簡單說,晶片就是集成電路裡的矽片,他們的體積很小,通常是計算機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其中,晶片組就是很多晶片相互關聯的結合,他們互相依賴,合併在一起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比如,大家熟知的電腦CPU就是由多個晶片組合在一起的更大的集成電路。集成電路作為非常精密的儀器,由其單位納米就可知道它對設計以及製造工藝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熟悉華為的都知道,華為的老本行就是通信技術,所以在移動晶片這一塊,華為海思是有著一定的優勢的。華為本身就是一家通信設備商,在通信領域有著非常深厚的積累,而手機作為通信的工具其本身就和通信行業有著必然的聯繫,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進軍手機晶片領域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在剛開始的時候,相對於華為的其他業務,海思半導體在業內飽受白眼。不過任正非卻堅持,即使業內幾十年內不用海思的產品,我們也要堅持下去。華為發布的第一款晶片名為「K3V1」,這顆晶片再次讓華為遭受同行的嗤笑,不過華為的第一步已經成功的邁了出去。2012年,「K3V2」成功面世,華為將這款晶片正式應用於自己的手機產品上,這也是海思晶片的第一次商用。2016年,華為發布麒麟960,這款晶片代表著華為自研晶片的正式成熟,麒麟960更是被評為2016年最佳安卓手機處理器。之後的,麒麟970、麒麟980在筆者看來已經不遜色於驍龍的旗艦系列CPU。
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就2017年搭載海思晶片的手機約有七千萬臺,國內手機一年發貨量達到了一億萬千三百萬臺,其中搭載海思晶片的手機達到了45%。
除了手機領域,海思的處理器在安防領域也獲得了不俗的成績。目前,海思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系統設備業務、手機終端業務以及對外銷售業務。在海思多年的努力之下,目前已經成功研究出100多款自主研發的晶片,申請的專利已經達到500多項。
在2009年,全國晶片設計50強公司中,中國僅有海思一家。到了2016年,已經增長到了十一家,包括中興、南瑞、瑞迪克等等。華為海思證明了成功不僅僅需要頂尖的人才和巨額的投入,更需要的還是足夠的堅持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