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水腫會在母體的多個部位出現,不僅僅在下肢會出現,雙手、臉部或者腹部等部位都可能出現。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懷孕後孕媽不僅要忍受自己身體發胖,還要忍受身體不可避免的水腫,尤其對於本來就胖的孕媽來說,到底是水腫還是胖是很難區分的,這往往會使得她們心情抑鬱,尤其如果是病理性水腫,就要格外注意,對孕媽和胎兒都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哪些因素會造成孕期水腫?
孕期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通常發生在孕28周以後,是組織間隙中的液體增多而導致的。一般情況下,三個因素會造成孕期水腫。
1、靜脈受到壓迫
這是孕婦水腫產生的主要原因。當孕媽的子宮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就容易對靜脈產生壓迫,這時如果孕媽靜脈血流不暢,就會產生水腫,一般是腳踝或者腿部容易產生這種情況。
2、激素的分泌
懷孕後,孕媽身體內的激素會發生劇烈的變化,不僅體內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增多,醛固酮的含量也會大量增加,這種激素對人體水分平衡的調節有重要的作用,含量越多,鈉和水的滲透作用就會增強,從而引起細胞外的液體增多。
3、人體血液稀釋
懷孕後血容量會相應的增加,但是在增加的過程中,紅細胞的增加幅度比較慢,血液中血漿蛋白幾乎沒什麼增加,這會使得血液相對變稀,血漿的滲透壓降低,紅細胞中的水分就會逐漸轉移到細胞外,組織間隙中的液體增多,從而引起水腫。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發生了水腫現象?
判斷孕期自己是否是水腫其實非常簡單,一般可以通過觀察三個方式來觀察出來。
1、孕期水腫一般會在孕晚期出現,如果孕早期或者孕中期出現,可能就是身體出現了一些病變。而且水腫一般出現在下肢,如果用手指輕輕地按壓腫起來的部位,皮膚會很明顯的凹下去,不會很快的恢復。
2、水腫會有不同的變化,會因為站姿、坐姿的姿勢不同而發生不同部位的水腫,但是不管是哪個部位,都會在休息一段時間後慢慢的消腫。
3、水腫分為兩種,兩種水腫出現的症狀不同
生理性水腫一般發生在腳踝或者膝蓋以下的區域,如果發生這種水腫,孕婦在早晨起床時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因為身體經過了良好的休息,肌肉的狀態非常的好。但如果白天長時間的站立,就很有可能會發生水腫,這種現象一般不會對胎兒的發育和孕媽的健康造成影響,在產後就會自然痊癒了。
病理性水腫會在母體的多個部位出現,不僅僅在下肢會出現,雙手、臉部或者腹部等部位都可能出現,用手指按壓時不僅會下陷,膚色還會慢慢變得暗藍。這種水腫容易使得神經壓迫,導致大腿外側發麻或者感覺喪失,一旦發生了病理性水腫,孕媽的身體就很可能受到影響,胎兒的生命也會受到威脅。
當出現孕期水腫時,應該怎樣更好的緩解?
1、充分的休息
只有睡眠好了以後,母體內各個器官的負擔才能夠減輕,血液流通順暢,水腫現象得到有效的緩解。
2、注意保暖
水腫現象其實就是水分的積存,所以為了加快水分的消耗,就需要保持血液的暢通,而體溫的保暖就可以有效的保證氣息順暢。所以孕媽在睡覺時要穿睡衣,不要讓膝蓋著涼。
3、飲食平衡
為了緩解水腫現象,應該儘可能的減少鹽分的攝入,鹽分容易讓體內的滲透壓發生變化,從而使得血液變得濃稠,細胞中的水分進入組織液中,導致水腫。所以少油、少鹽的清淡食物是孕期孕媽的飲食標準。
4、保持左側臥的睡姿
左側臥可以有效的避免壓迫孕媽下肢的靜脈,從而使得血液回流不會受到阻礙,同時可以減少對心臟的壓迫,對緩解水腫非常有利。
5、適量的運動
想要快速的緩解水腫,運動是個很好的方式,合理的運動可以幫助血液循環加速。孕媽平時最好避免長時間的坐著或站著,不要蹺二郎腿,工作的孕媽要時常伸展腿部來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在腳下墊一個小板凳來方便腿部運動。
散步、遊泳或者上下臺階等都可以鍛鍊腿部肌肉,孕媽可以嘗試的進行,有條件的孕媽還可以讓丈夫幫助自己按摩來促進血液的循環,一般按摩時要從小腿的方向逐漸向上,從而幫助血液返回心臟,血液一旦流通順暢,水腫自然就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