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國倩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上實驗課,讓我們透過屏幕,來看看神奇的化學世界!」徐圓一邊演示著實驗過程,一邊向屏幕另一端的孩子說道。這是近日華中師範大學元夢教育團隊在線上支教的一幕。徐圓便是元夢教育團隊的一員,2017年她就開始前往鄉村進行教學。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她和團隊的成員便將課堂搬到了線上,通過網絡直播技術,跨越了從武漢到恩施建始520公裡的距離隔閡,實現了「遠程支教」。
大學生開展鄉村教育
2017年,團隊負責人甘元元和徐圓在教學、調研實踐中發現優質鄉村教師常年不足,每年下沉到鄉村的支教團隊,亦存在著質量參差不齊、連續性較弱等問題。如何使優秀的教育資源長期而連續地留在鄉村?就讀於師範院校的兩個大學生,一拍即合,在老師的幫助下,搭建起了一個整合華中地區優質師資的平臺,兼顧鄉村學子與高校師範生的需求,同時收取基本的教學費用以維持團隊運營。
2017年8月,團隊的第一批師範生教學隊伍於潛江、恩施等多個定點鄉村開展了教學活動,在當地收穫了良好的口碑。隨著團隊的不斷壯大,新的要求也日漸浮出水面。「鄉村教育」不能將城市授課的方法生搬硬套地灌輸給孩子們。打造特色鄉村課堂,成為了團隊進一步發展的目標。
依山傍水,雞犬相聞,炊煙嫋嫋的鄉村風光正是大自然賦予教師最好的教具。在貴州遵義市餘慶縣的一節地理課上,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了解地質地貌,任課教師帶著孩子們來到當地特有的喀斯特壁巖前,實地講解該地千溝萬壑的地貌特徵。「我感覺學科知識一下都活起來了。」課堂結束後,14歲的李豔說。
「除了讓知識更真實,我們還希望孩子們能夠感悟到鄉村之美,培養孩子們對於鄉土文化的熱愛。」每每實景教學課結束以後,總會有歡欣鼓舞的孩子圍著徐圓,向她表達對於身邊事物的新見解。「老師,翻越這座山就是另一個村莊,是不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老師,今晚我看見課本上說的北鬥七星了」……這樣天真而飽含求知慾的分享讓徐圓仿佛看見鄉村未來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開發線上課程平臺
由於團隊不能長期陪伴在孩子們身邊,所以每到分離的時候,便是隊員和孩子們最揪心的時刻。「老師能不能不走啊?」孩子們滿懷深情的挽留讓隊員們糾結萬分。回程大巴上,團隊成員們低著頭,一路氣氛憂傷而沉重。
改變,成為了元夢團隊不約而同的默契。2019年,徐圓帶領團隊逐步開發線上課程平臺,創新地採用「線上+線下+資料共享」教學模式,實現了假期實地教學,平日網上授課,線上線下雙媒介互動結合的機制,疫情期間,團隊還在線上增加了「精準答疑」模塊。
在今年疫情影響下,線上教育的全面開花使得團隊在疫情期間得以維持運營,並持續壯大發展。「與時俱進,同樣也是網際網路帶給鄉村教育的啟示。」團隊成員王霏在報名參與線上授課時說。
四年來,當初的幾人團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上百人,初具規模的教學團隊,在業州、黃堡等35個定點鄉村開展了教學活動,開設152個教學班,輔導學生數量達14000餘人,線上覆蓋人數達四千餘人。同時,元夢團隊也從未忘記初心所在,始終拿出部分盈利用於支持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為愛心支教社團提供資金、師資、設備等資助。現今,已經與9個貧困地區建立了長期的支教服務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