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文火煮上一個小時才好喝?別再用熬中藥方式煮茶了,傷身!

2021-01-15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氣溫逐漸轉涼,這時若是能喝上一杯熱茶,無疑是一大快事。

而今天要說的,依然是深秋最熱門的話題,煮茶。

煮茶,可以說得上是最原始,也是最古老的喝茶方式之一。

茶入水烹煮而飲,稱之為煮茶。

在唐代以前,古人直接採茶樹生葉在釜中烹煮成湯羹而飲。

當時的煮茶跟如今的煮粥類似,將茶葉與其它配料混在一起,加入冷水,經過長時間熬製,再飲用。

煮茶自古便是一件極具風雅之事,許多文人陶醉於煮茶的過程。

最早的茶文,是來自杜育的《荈賦》,裡頭記載了如詩般優雅的煮茶場景。

惟茲初成,沫沈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煮茶中,細輕的湯花浮上來,光亮鮮明好似耀眼的積雪,華麗燦爛又如欣向榮的春花一樣。

若是沒有細細品讀,誰能知道這是描寫煮茶所形成的泡沫呢?還以為是描寫春回大地之景。

煮茶,是如此的清和、淡雅、秀美。

到了如今,煮茶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提倡不添加任何的調料,更能品出茶的本味,茶的清香。

再比如,相應的縮短煮茶的時間。

某天,在一篇關於煮老白茶文章的底下,看到了一條留言,「老白茶文火煮上一個小時才最好喝,看你煮的湯色很淡,茶的品質應該一般般。」

內心被深深的震驚了,文化慢熬一小時?好茶也被煮成中藥湯了。

《2》

煮老白茶真的要用文火慢熬嗎?

當然不用。

在陸羽《茶經》中,關於煮茶的描述,可分為三個階段,三次沸騰。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而這種煮茶方法,對於當時的文人雅客來說,是一種生活情調,更是他們創作的靈感來源。

白居易一邊煮茶,一邊寫下了「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

古人對茶葉的品類、煮茶的工具、煮茶的水質都與現在大不相同。

比如,古人認為,雪水是煮茶的上品之水,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

而到了如今,你敢用雪水煮老白茶嗎?

在一些大氣環境稍差的地方,取雪水煮茶,不光感受不到清冽,反而還可能對腸胃不利。

既然如此,今時不同往日,煮茶的方式當然也不大相同,文火慢熬的煮老白茶,早就不適用了!

若是真用熬粥的方式煮老白茶,反而還會毀了好茶。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煮茶的過程中,水溫長時間持續著加熱的狀態,在高溫的作用下,老白茶豐厚的內含物質在不斷地釋放。

營養物質宛如洪水猛獸般,毫無阻攔的傾瀉而出,不斷溶至茶湯之中。

那麼這樣一壺飽含了大量內含物質的老白茶,便成了妥妥的濃茶。

濃茶,在口感上,滋味苦澀,與老白茶原本的醇厚甘甜大相逕庭;在功效上,過量飲用濃茶對身體健康無益,反而違背了喝老白茶的初衷。

所以,所謂的文火慢煮,煮茶半小時、一小時甚至兩小時,反倒成了過之不及。

《3》

老白茶煮多久才最好喝?

並不是煮的越久越好喝,茶不是中藥,也不是千年人參,即使不是長時間的熬製,也能激發出深層次的養分。

煮老白茶,分為直接煮幹茶,以及煮衝泡過後的葉底。

不同的煮茶方式,所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

煮幹茶,切忌不要太長時間。

以高山白茶來說,將沒有經過衝泡的幹茶直接煮著喝,內含物質含量很高,不適合長時間煮茶。

按照2-2.5克幹茶搭配300-400毫升水的黃金煮茶比例,先別著急投茶,而是應該先將水煮至沸騰。

水沸之後再投入幹茶,等到茶壺中的水再次沸騰,顏色接近赤金色、淺琥珀色時,便可關火了。

關火之後,靠著電爐上的餘溫,茶壺中的湯水仍在繼續沸騰著,茶葉的內含物質依然在有條不紊的釋放當中。

徹底止沸之後,便可以小心的將茶湯倒出飲用,注意此刻水溫很高,過程中不要燙到自己。

這樣一個過程,大概僅僅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便能完美的煮出一壺濃淡適宜的老白茶。

而長時間的煮茶,會讓茶湯的顏色顯得極深,深得發紅,帶了苦澀的味蕾體驗,失去了品飲老白茶的真正樂趣。

煮衝泡過後的葉底,則需要冷水投茶。

在前期衝泡的過程中,內含物質已經消逝了大半,此時煮茶作為衝泡後的一種補充方式,也是為了榨出老白茶深層次的內質。

冷水投茶,將5克葉底全部投入水中,增加茶與水的接觸時間,在水溫逐漸上升的過程當中,物質釋放的也更多一些。

深埋在茶梗及葉脈中的果膠物質和可溶性糖,也在這個過程中大量「出逃」,茶湯甘醇柔美。

相較而言,煮葉底更加的方便簡單,不用時刻緊盯著湯色變化,水沸之後關火,自然倒出茶湯即可。

熱茶熱飲,能讓微涼的手足都泛起暖意。

但煮茶,從來就不是一煮到底,細熬慢熬,只需短短的幾分鐘,便能得到一杯甘醇的老白茶,為什麼要徒增麻煩呢?

《4》

秋盡冬來,為何大家都在煮老白茶?有什麼優勢?

最直接的,就是追求「圍爐煮茶」的氛圍。

冬天將至,氣溫走低,到了閒暇休息時,比起在戶外,更多人喜歡窩在家裡。

約上三五茶友來家中做客,圍爐煮茶,一來能夠取暖,二來與朋友們閒話家常,不失為一大樂事。

雪夜裡烹茶煮酒,窗外寒風呼嘯,室內其樂融融,茶香飄蕩,還有什麼比這更暖心的事嗎?

其次,天氣冷,用蓋碗泡茶,茶湯極易變冷。

剛衝泡出了一杯茶,與朋友們聊個天的功夫,只過了3、4分鐘,茶湯便冷卻了。

冷掉的茶湯,滋味確實比不上熱茶來得好喝。

而若是趕進度式的喝茶,一杯接著一杯,喝茶本身的樂趣便少了大半,成了單純的解渴。

所以煮茶,可以保證茶湯的溫度一直處於溫熱的狀態,想喝時倒出一杯,溫溫潤潤的喝下,好不愜意。

最後,對於平日裡少有閒時泡茶,或是泡茶技術不佳的人來說,煮茶簡單便捷。

許多人抱怨,自己不會用蓋碗,一不小心就坐杯悶泡了,導致茶湯又苦又澀。

針對這種情況,煮茶就簡單多了,簡直就是懶人的福音。

解放雙手,不考驗泡茶的手法,也不用一衝一衝的注水和出湯,只需要準備好煮茶的工具,便能煮出一壺好喝的老白茶。

不過,總是偷懶對提升自己的泡茶技術有害無益。

蓋碗衝泡白茶,才能體驗到每衝香氣滋味的變化,品味出好茶的真諦。

有時間的話,還是多多練習蓋碗泡茶的要領吧,勤能補拙,熟能生巧。

《5》

有一種情致,叫做煮茶。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山間看雲煙江上聽濤聲,煮的是意境,喝的是滋味。

舀一壺水,臨江而坐,投茶煮茶,吟詩賦詞,便是文人雅客所追求的意境。

到了如今,煮茶雖好,卻不適用於文火慢燉。

老白茶不是中藥,熬上一個小時,不僅湯色變得極深,滋味也極苦澀。

而這樣的煮茶,無法表現出老白茶的本味,又有何意義呢?

煮老白茶,應該是溫潤細膩,湯色透亮,甘醇柔美,似絲綢般順滑。

茶香飄蕩,絲絲入心。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說茶|老白茶煮著好喝,你真會煮嗎?
    泡茶的水一般在80-99度,這時候茶葉中的溶於水的物質是低沸點物質,不能很好的把一些茶的茶香和茶韻激發出來。 統過銀壺、陶壺、玻璃壺直接煮茶,水溫可以持續達到100度左右,茶葉中的高沸點物質才會釋放,老白茶,煮著喝,口感更加的醇和厚重、香氣會更加濃鬱、甜度也會更高。 那麼,老白茶要怎麼煮才好喝呢?
  • 什麼茶適合煮,該怎麼煮才會好喝?
    泡茶可以用三才蓋碗衝泡,也可以用紫砂壺衝泡,還可以蒸著喝,同時也能煮著喝。煮茶就是茶葉衝泡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方式。煮茶有什麼好處?煮茶在明清前是中國最為普遍的飲茶方式,直到散茶的出現,飲茶方式才漸漸以衝泡為主。
  • 寒冬煮茶,為什麼不建議老白茶與陳皮同煮?
    冬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映照在臨窗的銅錢草上。肥厚的葉片,是用喝剩的茶水澆灌出來的,在冬天依舊長得非常好。搬張凳子到窗戶邊,背對著陽光,曬曬頭皮,連頭髮絲也變得蓬鬆。不過,若單單只有陽光,也算不了特別的一天。
  • 如何才能煮出讓人滿意的白茶?從原料挑選到煮茶過程,請這麼做!
    煮茶,並不是簡單的口頭描述,而是要付諸實際行動。要讓茶煮的好喝,我們則要挑剔些,甚至可以上升到吹毛求疵程度。沒辦法,誰讓煮茶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呢,好喝才是硬道理。如何才能煮茶一壺讓味蕾滿意的茶?有人好奇了,這2016年的白茶,不是才兩年麼,算不上老白茶吧,怎麼也可以煮著喝?別唬人的吧。這就是煮茶的第二個要求——品質好。品質好的白茶(典型代表是高山茶),經過兩年的陳化,也會給我們驚喜,它贏在起跑線上,天生內質充足,為自己贏得了一張提前登船的船票。
  • 煮茶茶壺用什麼材質的好? 煮茶有哪些講究之處?
    雖說現代人品茶多選用泡茶法,但在信仰慢生活的今天,煮茶法悄然興起,成為茶桌上的一種時尚。那煮茶   原標題:煮茶茶壺用什麼材質的好? 煮茶有哪些講究之處?     煮茶器的選擇很重要     說到煮茶咱們不得不提煮茶器了,小編曾經嘗試過用隨手泡、鐵壺煮同一款老白茶,其中鐵壺煮出來的茶湯口感是最佳的,並且每一泡的口感都十分穩定。這是因為鐵壺的沸點溫度會更高一些,隨著溫度的緩慢提升,在不同的溫度節點上會萃取出不同的內質,同時也激發老白茶的香氣。
  • 哪怕是白毫銀針,老白茶就是要煮茶才好喝?這句話騙了你多少年!
    300毫升水純淨水,2.5克幹茶,煮個茶香水軟,在燈下捧一本書,看個目眩神馳。《2》時常聽到有人說,老白茶就是要煮才好喝。這句話跟緊箍咒似的,每隔幾天總會響起一次。其實,老白茶就是要煮才好喝,這句話,並不是老白茶的真正屬性。這句話是為「做舊老白茶」所度身訂製的「官宣」—— 內質不豐富的老白茶,才需要煮。有些品質不高的「老白茶」,像是做舊的或者渥堆的那種,單用蓋碗泡,是泡不出味道來的了。
  • 冬天適合煮什麼茶?看了就會操作的實用「煮茶攻略」
    但是別以為煮茶是今天才有的飲茶方式。 煮茶的方式已經在歷史的軌跡中存在幾百年了。 自先秦時期伊始,發展到唐代達到最高峰,上至朝堂,下至尋常百姓都採用煮茶的方式飲茶。陸羽的《茶經》第五章,即命名為「煮」。
  • 泡茶,煮茶,蒸茶,究竟哪種白茶衝泡方式,更適合冬天呢?
    入冬以後,茶友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莫過於,「老白茶要怎么喝?」為大家分別介紹三種方式:泡茶,煮茶,蒸茶,究竟哪種更適合冬天呢?因此,茶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泡老白茶的方式。《3》第二,煮茶篇煮茶,從古至今,都在流行著。宋時煮茶,要先把茶葉烘烤乾磨成粉,水沸時再下茶末。
  •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性味相同,那一同煮飲,對滋味不會造成太大的衝突。性味不同,則如火星撞地球一般,難以融洽相處,味道會產生很大的衝突。煮茶過程中,額外添加的料,紅棗枸杞等,性味相同,才是兩者可以一同煮飲的前提。【適合煮著喝的白茶,性味如何?】
  • 茶語書院 | 冬天適合煮什麼茶?看了就會操作的實用「煮茶攻略」
    天冷的時候,三五好友,圍著一個紅泥小火爐,煮上一壺老茶,看著熱氣瀰漫,話著往日趣事。這種日子真的愜意啊。 但是別以為煮茶是今天才有的飲茶方式。 煮茶的方式已經在歷史的軌跡中存在幾百年了。自先秦時期伊始,發展到唐代達到最高峰,上至朝堂,下至尋常百姓都採用煮茶的方式飲茶。陸羽的《茶經》第五章,即命名為「煮」。可見當時煮茶的流行。一直自宋代出現點茶法後,煮茶法才開始退出主流舞臺。
  • 品質到位的老白茶,煮出來的茶順滑、綿柔,無需添加紅棗去除澀味
    《2》不久前,看了一個煮茶的視頻介紹。那個短視頻內,介紹了煮老白茶的方法。煮**五年陳的壽眉餅時,建議添加幹紅棗同煮。理由是,能夠讓煮出來的茶湯去澀,並且增加回甘。還會影響到個人的喝茶判斷,容易喝不準真正的茶味。再加上,一款需要添加紅棗作為滋味陪襯的老白茶,實力不夠強大。換一個生活當中的例子,大家就能一目了然。真正五官端正,眉眼清秀的佳人,完全沒有素顏壓力。
  • 煮茶時,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紅棗一起煮?
    不過,近些年提到煮茶,不少茶友會想到,要往裡邊添紅棗、陳皮、甘草……到底,是什麼樣的老白茶,才提倡和陳皮一起煮呢?這問題,留待下文揭曉。《2》按照現代人的喝茶習慣,對待好茶,一律提倡的是原汁原味。歷史上,茶葉的發現和利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認為在春秋以前,最初的茶是作為藥用而廣受關注。再然後,茶葉就進入了食用階段,也就是把茶當成菜。通過把茶葉煮熟後,將飯菜調和在一起食用。
  • 圖說秋冬季煮茶前的熱身技巧,煮白茶前,要不要洗茶?
    煮茶,是為了某些茶類而生,如老白茶,黑茶、陳年巖茶、普洱茶等。這些茶,如果只是簡單的衝泡,無法徹底釋放茶的底蘊。用煮的方式,才能完全釋放它們的精華和神韻。且煮茶,也易學,準備好器具,翻開一篇煮茶攻略,依葫蘆畫瓢,so easy。
  • 老白茶不洗不能喝?這四條直擊心靈的老白茶疑惑,你遭遇過嗎?
    產區好,產自高山茶園,海拔高,空氣潔淨,汙染少,茶樹生長過程中無處沾染塵埃;工藝好,茶青採下後及時薄攤在水篩上,離地70公分進行晾曬,萎凋結束後經過細細文火烘乾後,制出成品,裝箱收納。制茶全程受到精心照料,離地操作的白茶,同樣不會受到塵埃汙漬的沾染。
  • 建議收藏,煮好一壺老白茶的六大步驟!
    村姑陳另文再扒)光陰穿透了歷史的煙塵。在21世紀的今天,經濟條件改善之後,人們重新開始喝茶,喜歡喝茶,把喝茶當成每天極重要的一個行為藝術,不行不快。深秋風乍起,煮老白茶,成為了許多人的首選。一方面是貪圖方便,忙起來的時候,不必一碗一碗泡著喝。另一方面,仲秋之後,更深露長,煮一壺茶,聽一首曲,看一本書,便能過掉一個長夜。
  • 煮一壺茶,溫暖整個冬天!
    適合煮飲的茶葉,大多是些粗老的茶葉。煮飲的方式比衝泡更加深入,更加容易使茶葉內含物質析出。所以,一些粗老的茶葉,可能衝泡的方式不太容易出味,反而比較適合煮飲。比如,一些陳年老白茶,就比較適合煮飲。煮飲的方式更加能發揮老白茶的藥香、陳香。黑茶類的一些品種,都比較適合煮飲。
  • 冬季煮白茶三要素,沸水投茶、把握茶量、杜絕慢煮,學會了嗎?
    但是我們老白茶的魅力依舊不減,茶友們也依舊抵擋不住老白茶的「誘惑」。冬日裡來一杯暖暖的老白茶,該有多溫暖。比起用茶碗泡白茶來說,其實煮老白茶是最省事的了,煮上一壺,可以喝好久,任它翻滾,滋味依舊。想必一些朋友覺得費事,應該是被煮茶前的準備工作嚇到了。
  • 白茶是煮著喝,還是泡著喝?喜歡煮茶的人,這裡有你想要的乾貨
    咽下之後,茶的香氣和滋味牢牢地霸佔住了整個口腔,久久不散。與此同時,整個身體,由內而外都暖和了起來。從此以後,冬天成了一個溫暖的季節,並不寒冷。《3》老白茶可以煮,那麼具體要如何煮呢?首先,要做好煮茶前的準備工作。選好了茶的品類之後,接下來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煮茶壺。許多人喜歡用粗陶壺煮茶,頗有古樸文雅的韻味。煮茶的時候,仿佛能想像到蘇東坡臨江賦詩的場景。
  • 歲暮天寒,宜煮茶,簡單幾招,教你煮出一壺好喝的白茶!
    再來則是,用紫砂壺煮茶,不適合直接放在電陶爐的加熱面板上煮,底部容易有炸裂的風險。 過去的人們用紫砂壺煮茶,需要放在風爐內,底部用炭火進行加熱。 風爐煮茶,看似風雅,但實則很麻煩。
  • 煮茶終於要「霸屏」了,將老白茶、老普洱茶煮著喝,味道太濃了?
    好像我們做南瓜濃湯,先將南瓜蒸熟碾碎,再加入淡奶攪拌並煮一煮。煮開之後文火慢慢熬一會,便能嘗到香甜味濃,滋陰潤燥,還很養胃的南瓜羹。 泡一杯白茶,投茶量放多一點,同時注水少一些。 前一增加,後一減少,茶水比例的均衡狀態被打破,泡出來的茶湯自然容易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