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們因為體質普遍較差,同時因為宮內缺氧以及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等原因, 許多媽媽只能選擇剖腹產的方式分娩,這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產婦的痛苦,同時也降低了分娩風險,極大提升了現代分娩的安全性。
不過剖腹產之後,較多新媽媽都會受到腰痛的困擾,有的是睡覺腰部酸痛,有的則是整日無法動彈。
因為剖腹產一般為椎管內麻醉,是從背部穿刺進針,所以產後較多媽媽認為麻醉是導致腰酸、腰痛的原因,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剖腹產2個造成產婦產後腰痛的原因
麻醉麻醉穿刺是一種有創操作,對於韌帶以及背部肌肉的確會造成一定損傷。
在麻醉之後,腰背部和腹肌的肌肉緊張度下降之後, 脊柱原有生理彎曲度會出現降低,進而導致腰背部的生理結構出現變化的情況,比如椎體連接件的關節出現錯位,對應軟組織附著點也遭到損害,同時釋放了炎性介質引起疼痛感。
同時,可能因為麻醉穿刺造成的背部生理結構受到破壞,在產後發生關節錯位一類的現象。
關節錯位則會導致其他軟組織與關節發生的摩擦更為劇烈,引起軟組織炎性反應,從而使產婦有疼痛反應。
手術本身手術會導致機體的組織受到創傷以及傷害性的刺激,組織細胞會釋放大量組織胺以及緩激肽類的致痛物質,或者手術牽拉也可能導致產婦在術後出現腰痛的情況。
手術完成之後,若是產婦臥床時間過久,也會導致背部韌帶勞損及背部肌肉勞損,這些也會導致產婦出現腰痛問題。
不過韌帶及肌肉等組織會隨著時間自我修復, 一般在 3 – 6個月之後,產婦腰痛的症狀會得到減輕或者基本消失。
導致剖腹產後腰痛其他因素
孕期腰痛延續在懷孕的過程中,隨著嬰兒在子宮中逐漸長大,孕婦的腰骶和盆腔中的各個關節韌帶會出現鬆弛的現象。
子宮的重量會因為孕期延長逐漸增大,從而導致孕婦身體的中心逐漸前移, 骨盆也會逐漸的前傾,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弓腰、塌胯、撅臀的孕婦體態。
因為腰椎向前凸,重量便會自然的集中至腰椎後側的部分,這會導致慢性損傷,致使孕婦腰痛情況出現。
分娩之後,產婦的骨盆韌帶在一定時間內還會延續孕婦時期的鬆弛狀態,腹部肌肉軟弱無力,子宮也沒能快速的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也會出現產後腰痛症狀。
鈣質流失較多產婦認為補鈣只需要在孕期內進行即可,但實際上在產後任然需要進行鈣質的補充。
這是為什麼呢?
在進行分娩的過程中,孕婦本身會自然消耗掉大量能量,因此在產後產婦本身為透支狀態,同時還要負擔哺乳的責任,導致缺失的鈣質未得到補充不說,還需要供給幼兒鈣質,最終便會導致腰部疼痛的情況出現。
這也說明,產後母乳餵養就需要加強鈣質補充,就算不進行母乳餵養也需要適當加強鈣質食物的攝入補充身體虧損的鈣質。
哺乳姿勢不當新生兒一出生就需要哺乳餵養,同時,新生兒哺乳間歇時間不長,需要頻繁的抱起哺乳。
同時在哺乳的過程中,因為掀起衣服時後能會露出後腰,月子著涼在加上休息時間不足,身體素質相對較差,長此以往便容易導致腰部肌肉疲勞,腰痛情況的出現便也不意外了。
其他原因在產後生活中,產婦因為營養不均衡、休息不當、過早穿高跟鞋等情況引發腰痛的也屢見不鮮。
休息不當一般是產後過度勞累,不能好好休息,因為幼兒出生後基本與產婦待在一起,但是幼兒頻繁起床、哭鬧、換尿布等等,產婦休息不好也較為常見。
另一方面,有的產婦可能存在抑鬱傾向,產後情緒暴躁、憂鬱,休息狀況堪憂,導致情志不暢,身體也出現了問題。
最後,孕前的病史,比如婦科、腎臟及骨骼等方面的問題,在產後出現加重的情況進而導致患 者腰痛出現。
剖腹產後腰疼如何預防?
對於孕婦而言,出現腰痛的情況要積極改善體態,矯正腰部姿態,可以選擇適當的預防腰痛體操。
其次要在產後均衡且合理的飲食,不要出現過度勞累的情況,家人也應該保護好產婦,避免產婦過於操勞導致腰部肌肉以及韌帶損傷問題。
最後需要有充分的休息,側臥時,要有柔軟物墊至腋窩下,從而保證舒適感,減輕腰部的負擔,睡覺最好選擇偏左側,雙腿屈曲,以此也能使得腰部負擔減少。也要穿柔軟的鞋子,不能穿高跟鞋,避免彎腰等活動幅度大的活動。
一般而言產後腰痛情況與麻醉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唯一,積極採取治療,積極復健也不會留下長期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