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孩子們總是充滿各種好奇心,對什麼東西都感興趣,尤其是1歲左右的寶寶,由於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不論碰到什麼,都想拿起來看一看、舔一舔甚至放到嘴裡好好的品嘗一翻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卻意識不到其中的危險。
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卻意識不到其中的危險。
因為孩子們有這樣的發展階段,而有些家長又不能好好的看管孩子,所以每年醫院裡,都會接診很多因為誤吞小零件而需要搶救的孩子。
1歲多的樂樂突然發起了高燒,甚至連奶都喝不下,總是心情很煩躁。樂樂媽媽起初只是選擇物理降溫,可是這樣非但高燒不退,孩子反而出現抽搐的現象。
這可把媽媽嚇壞了,趕快帶孩子去了醫院,經過詢問之後,醫生進行了一定的判斷,孩子可能吞食了異物,結果醫生通過拍攝x光片,果然發現樂樂的食道口卡著一個指甲大小的紐扣電池。
後來通過胃鏡檢查探測到,一個紐扣電池表面已經氧化,並且孩子的食道被燒傷多出,現在給孩子的情況相當危險。在耳鼻喉科的醫生們的全力手術中,孩子終於得救,電池順利取出。
看到孩子終於脫離危險,樂樂媽媽這才後悔莫及,這些紐扣電池本打算扔掉的,結果放在桌子上忘記了,孩子這才好奇拿起來吞食,而且樂樂媽媽非常後悔,孩子吞噬了這麼長時間她才察覺過來。
耳鼻喉的醫生也說:「這顆紐扣電池僅有2釐米大小,別看它個頭小,可威力十足,一旦電解液洩露,就會具有腐蝕性,孩子很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科醫院的專家提示:3歲以下的孩子誤食率極高!
其實,不管是這一類紐扣電池,只要是家裡一些較小的東西,孩子都有可能會有誤吞的可能,所以,家長一定要仔細看管好孩子。
一、有小零件的玩具
大家都知道孩子們都離不開玩具,家裡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玩具。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玩具也一度成為危險品,尤其是一些拼裝的小零件玩具。
孩子們在拼裝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因為對玩具的好奇而不小心吞食。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玩具的時候,要看一下玩具適合的年齡,或者在購買玩具的時候,儘量不要買一些零件較多易散落的玩具。
當然也要經常檢查寶寶的玩具是否出現松動掉落如果一旦玩具出現損壞,建議不要再給孩子玩耍。
二、顆粒狀的食物
一般來說,寶寶6個月左右就可以添加輔食了,但是添加輔食的過程中是有一個過渡期的,有很多新手媽媽不知道可能會讓寶寶接觸到一些顆粒狀的,尤其是一些不易嚼碎的比如花生、玉米粒、堅果等,這些食物一旦寶寶嚼不爛,就可能會卡在孩子的使館當中造成窒息。
當然像一些小型的水果,比如葡萄、櫻桃、聖女果這類小型食物再給寶寶食用的時候儘量切碎讓寶寶可以慢慢咀嚼。
三、各類形狀的藥品
還有一點也尤其重要,我們家中經常會有一些常備藥,可是對於寶寶來說根本意識不到藥對自己的危險性。
很多寶寶看見藥片圓圓的很好玩,就會想要拿出來吃掉。如果吞噬的量較少家長還能夠及時的發現,一旦孩子全部吞食,孩子很有可能會出現藥物中毒的現象.
所以家長一定要把一些常備藥放到高處或收拾起來,不要讓寶寶輕易接觸到,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異常,也不要進行自我治療,要及時將孩子送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耽誤最佳治療的時間。
四、其他小物品
除了以上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之外,比如電池、瓶蓋、圖釘等等。
由於孩子們不是經常接觸到這一類的小零件,很多孩子喜歡把這些小零件放到嘴裡,也許起初並沒有想要吞食的想法,可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卡到喉嚨或食管當中。
所以這一類小物品一旦被孩子吞食掉,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像這一類比較小的零件家長一定要及時收拾起來,或者放到孩子不容易碰到地方。
以上這些東西,家長們在家中除了要格外注意之外,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尤其重要。
尤其是像1歲以後的孩子,不僅好奇心重,探索欲望也特別強,很多孩子只要能夠得到的地方都想伸手去試一試,家長們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