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越來越像「軍備競賽」,變味的教育,無奈的現狀。家長叫苦,孩子受罪。

2020-09-14 可愛的菲姑娘

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陶行知

現如今教育孩子越來越像軍備競賽,比花錢比投入,然而教育卻不是一場只有投入就有產出的競賽,有家長只管花錢不問過程,為了孩子學習可以傾盡所有,唯一沒有考慮的就是孩子願意不願意,這樣培養孩子的結果最終也只能落得一場空!

教學教學,到底如何教,如何學?現在市面上各種培訓機構五花八門,什麼藝術班、奧數班、大腦開發等等都非常熱門,其中也有許多公辦學校教師參與其中,家長投資,老師和培訓機構大筆賺錢,但是很少有人關心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究竟有沒有收穫。這是現狀,值得深思,現在這個社會,教育在有些地方變了味道,市面上的一些教育培訓已經不能定義為教書育人,更多的已經作為一門生意在做。

23萬教育投入換來物理2分

河南鶴壁的周女士花了23萬讓孩子參加教育培訓,本以為孩子學習終於可以保證了,誰料想孩子最終也沒有考上鄭州外國語中學,尤其讓人不理解的是孩子物理只考了2分,而這些,都是分數出來之後才逐漸被提起的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是啊,為什麼。花了那麼多錢,孩子的成績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我看來,孩子成績差可以理解,一方面家長不停的交錢,很少去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根本不知道孩子到底學了沒有,學的怎麼樣;另一方面培訓學校也沒有和家長及時溝通,老師方面也沒有盡到足夠的責任,學校只管收錢,老師只管教課,誰會在乎孩子真正學了多少呢。

在老師們之間,經常流傳這樣一句話,家長都不管,作為老師,我又何必去管,是啊,一個孩子的學習如果家長都不上心,那麼孩子的老師真的很難下大力氣去過問孩子的學習。我曾經教過一個男孩子,當我因為孩子問題給他父親打電話時候,他父親竟然告訴我說,老師,我和我的兒子已經籤了斷絕父子關係協議書,有事情你不要跟我聯繫!

遇到這種事,我沒辦法,只能跟孩子母親聯繫,母親來學校當著我的面狠狠的說了孩子一通,但是從這件事情以後,我自己對這個孩子明顯放低了要求,因為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值得你下大力氣,班級裡孩子那麼多,有時間多管一管其他的孩子,收效會大的多。

有的時候孩子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往往被我們忽視,其實孩子也是教育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如果孩子主觀上學習意願不強,那麼無論老師還是家長作出多大的努力,都是收效甚微的,就像鶴壁的那個孩子,物理只考了2分,試想一下,即使一個小學文化的人來考大學課程,相信也很難只考2分出來,這樣的結果,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並不是蒙題,而是真的不會,花了23萬買培訓,家長面對孩子的成績一臉無奈,要求教育機構退錢,但是家長是否想過,孩子有沒有責任,家長有沒有責任。

家長強制孩子參加高考,孩子回報家長0分試卷


我遇到過一個更極端的例子,一個女學生已經在日本留學,可是家長只有這一個女兒,於是千方百計說服女兒回國上大學,就這樣,在父母的堅持下,女兒回國準備參加高考,可是高中知識早已經遺忘的差不多了,於是父母花大價錢託關係找到了6科老師給自己女兒進行一對一輔導,就這樣半個月時間花去了幾萬塊,可是最終的結果卻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成績出來後卻是0分,原來這個女孩最終並沒有參加高考!

父母一廂情願的付出最終卻換來了0分的結局,後來父母從任課教師那裡知道,女兒從一開始其實就下定了決心,不管父母花多少錢,自己根本不會參加高考,當初自己選擇出國留學,也是為了脫離父母的管教。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但是又不絕對,前段時間我們看到了太多從窮苦家庭出來的高考狀元,這些孩子的家長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的目不識丁,他們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教育問題歷來是困擾家長的難題,在教育中,家長要深刻的認識到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在教育責任層面,家長、學校、老師、學生、社會都有責任。

那麼,如何能夠教育好孩子呢,我認為:

一、基礎在引導。


教育中應該儘量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斯賓塞

教育孩子,不僅考孩子,也考父母。如果父母簡單的以為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輔導班就能教出成績優秀的學生,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父母完置身事外,把希望寄托在老師和培訓班的身上,不但會花費大量的金錢,而且很難保證孩子學習的質量。

孩子雖然看似既在學校學,又在課下學,但是如何保證質量,這其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不僅僅要給孩子做榜樣,教授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正確的方法把孩子引到正確的學習道路上,是採取鼓勵的方式還是稍微的物質激勵,這些都是可以的,要讓孩子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必須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獲得感和滿足感,要讓孩子從學習中不斷的收穫知識,不斷的成長起來。

二、關鍵在規劃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麼想要讓孩子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合理的規劃必不可少。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學業而取得事業的成功,但是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即使在努力,也很難有大的成就,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提前做好規劃,是學習藝術還是技術,是學習經商還是參軍入伍,這些重大的決定都是需要父母幫助孩子選擇的,當然,這需要家長在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前提下進行。

三、重點在實施。


俗話說,說到不如做到。再好的教育方法都需要切實有效的實施才能夠取得成效,尤其是教育孩子,千萬不要想著一蹴而就,這是長期並且複雜的過程。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基本上,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不愛學習,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是需要家長和老師去激發的,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慮孩子對學習的模式、內容等方面是否適應,是否關注,家長和老師應該採取不同形式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當然,前提是能夠找到孩子學習興趣的興奮點,比如:一個喜歡運動的孩子,你可以幫他向武術、體育、運動的方向發展;一個比較文靜的孩子,可以往寫作、書法等方向引導;一個想像能力豐富的孩子,可以往創作、繪畫等方向引導等等。

再好的方法不去實施等同於零,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能夠成龍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事業有成,但是這個培養的過程一定是極其漫長的,需要家長們和老師們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教育「軍備競賽」中的虎爸虎媽
    第三、虎爸虎媽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本身,對於孩子適應未來是否有益?教育的軍備競賽在中國有愈演愈烈之勢。一方面是優質的學校資源不多,學區房的爆炒,進入好的公立學校和知名的私立學校的競爭,從「幼升小」的階段就開始了。另一方面,學習的壓力日益增大,各種補習班紛至沓來,讓孩子能夠比學校的進度更快去學習課本的知識,花更多時間練習準備考試。
  • 「軍備競賽」模式的中國教育,很容易讓孩子長成空心人!
    作者從「不確定性」的角度探討了中國教育的現狀,和她作為老師和孩子家長的雙重身份下,對「教育」的深度思考,非常引人深思。🏫🏫🏫今天,非常高興來到這裡,分享我對教育的一些看法。畢竟做了十幾年的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家長,在這方面有一些個人的心得。既然是個人心得,不是什麼專家意見,說錯了請大家包涵。
  • 幼兒園裡無處不在的攀比,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更讓家長叫苦不堪
    孩子的攀比行為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並很可能在小小年紀就養成了拜金的價值觀,從而忽略了對於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攀比讓家長們也叫苦不堪同時攀比對家長們也並不是一個好消息而這種你給孩子買100塊的鞋,我就給孩子買200的,你給孩子買300的我就再買500的,其實本質上是一種沒有盡頭的軍備競賽。
  • 農村娃絕望的軍備競賽,上交大教授:進城就能解決!開支誰承擔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要求,但與城市娃相比,農村娃甚至連跑道都沒有,在這場事關未來的學習軍備競賽中,農村娃一開始都輸的很慘。在這次以高考為目的的軍備競賽中,農村孩子該何去何從?上海交大教授陸銘:進城就能解決陸銘,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城鄉和區域發展。關於農村教育的未來,他給出的答案是:讓農村孩子全部進城。從現狀來看,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已經不再是教學環境等硬體設備了,而是缺少優質的師資力量。
  • 「軍備競賽」式的中國育兒焦慮,在德國有解藥嗎?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還是父母的「軍備競賽」?讓人real迷茫,不得不求藥四方。一些德吹文說德國幼兒園的小朋友純玩,立法禁止學齡前教育,真實情況是這樣嗎?Nonono,在回顧了德國學齡前教育理念的歷史變化後,會發現,在兒童教育競賽上,根本沒有「倖存者」 。。。
  • 一批小學生竟在衝刺「大學英語專四」,中國父母的教育「軍備競賽...
    據說,劍橋英語考試是目前全國最難搶的考試機會,報名需要拼網速拼反應 ,哪怕為了考試穿越大半個中國 ,家長也覺得很「幸運」。不僅是英語,在這場日益激烈的教育「軍備競賽」中,對孩子各類成績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面臨「通貨膨脹」的困局。
  • 學生競賽越來越變味,公開的名單說明問題,機器人競賽是考學生?
    以前的確有很多優秀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上了大學,並且對國家有很大的貢獻,但是現在這種競賽已經越來越變味了。這句話沒錯,但是在競賽保送這個領域,這句話就要改一下了。因為高考貧家是難出貴子,但是競賽保送的領域就是貧家沒有人能夠參與,這件事壓根就沒有貧家什麼事。高考貧家考名校是多少問題,競賽貧家上名校是有無問題。大家至少可以在新聞和自媒體中看到一些貧家的孩子逆襲考名校,但是你什麼時候聽說過貧家的孩子逆襲通過競賽的方式上名校?
  • 選拔機制引爆超前教育 全民「雞娃」開展「軍備競賽」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選拔機制引爆超前教育 全民「雞娃」開展「軍備競賽」目前家長塑造「雞娃」的途徑已經越發極端。「清華教授的孩子在很多人看來並不屬於普通人。因此這碗雞湯不喝也罷。」一直以來,教育引發的焦慮始終存在。去年,一線城市家長爭奪ket/pet考試名額,搶票難勝過春運的新聞曾經引發關注。近日,記者注意到,一線城市存在嚴重的孩子超前學習、課外培訓等現象,從小開展「軍備競賽」。可見目前家長塑造「雞娃」的途徑已經越發極端。
  • 暑期是孩子「軍備競賽」的另一個戰場
    作為一個小學2年級孩子的家長,我盼望著盼望著,暑假近了!暑假來了!......我的嗓子要喊破音的時候,驚奇地發現:「苦日子」開始了。從孩子委屈的小臉蛋上掃過去,仿佛能看到他未來可期的樣子。這就是暑期家長為孩子精心準備的安排,也是「軍備競賽」從學校戰場轉戰到家庭、社會的延續。費用大概算了下,籃球、遊泳和輪滑的訓練費用一共5000元。
  • 一批小學生竟在衝刺「大學英語專四」,中國父母的教育「軍備競賽」有多殘酷?
    這幾年,家長和輔導機構都感覺,報名越來越難了。 五年級學生家長張女士,早早就做了功課。「很多家長說報名都是秒光,要拼網速拼反應」,她對記者說,「我怕搶不到名額,就找了黃牛。怕一個不牢靠,就找了兩個。每個黃牛500元。」
  • 為何不取締補習機構,教育軍備競賽下,吃虧的還是家長和孩子
    由於家長們是越來越重視學生們的學習,現在很多的孩子在周末休息的時候,都會去補習班學習。雖現在國家倡導學生減負學習,但是為學生能夠考上好大學,學生的學習負擔依舊如此。現在的補習班是越來越火熱,但是關於補習班的話題是越來越多,有的家長覺得學生在學校是不學習,然後安排他們補習班補習功課。還有的家長是想讓學生們能夠在學習上有更好的成就,給學生報考補習班。但是現在的補習機構的費用低也越來越貴,很多家長們已經承擔不起,不僅如此,甚至有的學生光補課成績卻沒有提升。
  • 別再讓孩子為家長的教育壓力買單了
    在家長養娃「黑話」中,「雞娃」指打雞血式養娃,給孩子安排多種多類課程和興趣班;「自雞」「葷雞」「素雞」則分別指自己在家帶著娃學習,主打語數英、主攻奧數和英語競賽花錢給娃報班學習,強調娃的素質教育培養……養娃操作繁多,孩子提升多少不知道,但家長們的教育壓力卻有據可查。
  • 別讓變味的感恩教育毀了孩子一生
    ,家長和孩子的心意領了,禮物千萬別送,省得給大家添麻煩;家長在糾結,其他家長都在送禮,我不送孩子就吃虧了,咬牙也要買禮物;學生再糾結,絞盡腦汁也要想出更有心意的禮物回饋老師……所以教師節就變成了,大家都在回饋感恩,卻弄得每一個人提心弔膽,異常疲憊。
  •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慫」?這3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怯懦
    現在的孩子心理越來越脆弱,這和家長所採取的教育方式有關。而家長如果採取不當的教育方式,只會將孩子推向越來越疏遠的方向。如果家長採取罵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怯懦。為什麼孩子&34;?1.指責式教育很多家長碰到孩子出現的意外狀況,總會採取指責的教育方式來面對孩子。比如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家長就嘲笑孩子這麼大了還是個膽小鬼。
  •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們的教育不是鼓勵孩子發現自我,而是逃避自我
    在知識儲備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惡性競爭,這也是我們教育的現狀,即「軍備競賽」模式,它包含兩個策略——學歷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家長也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從小就參加各種興趣班等等。 無限的惡性競爭,很多家長號召搞素質教育。於是乎,教育部積極響應,用應試教育的方式搞素質教育,搞得我們家長現在一聽到「素質教育」這四個字,就聞風喪膽。
  • 「變味」的家長群:異性家長私下聯繫,不聊孩子只談感情
    家長群原本是給家長和老師提供交流的平臺,可是有些家長群已經「變味」了,一些異性家長私下裡加微信,聊天的內容與孩子無關,而是各種曖昧,或者已經產生感情,不僅影響家庭幸福,而且還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家長群毀了兩個家庭前天,閨蜜嬌嬌給我打電話,說她和丈夫領了離婚證,心情很不好,想找我聊聊天,我倆來到了一家咖啡店,她跟我說了自己與丈夫離婚的前因後果。
  • 【教育】陽明讀書會來了——教育的軍備競賽
    有小孩的家庭負擔尤其沉重,因為他們在房屋(住家必須靠近好的公立學校)、託育和教育付出的金額不成比例地多。有小孩的伴侶購買昂貴的郊區住宅,他們其實是為了「購買孩子的教育」,因為公立學校以郵遞區號分配學區。我們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在教育上花這麼多錢?」噢,他們不得不如此。在一九七〇年代,一個人只要有高中文憑和良好的工作倫理,就能成為中產階級。
  • 儲殷: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
    #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教育減負,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公平了嗎?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我只知道,我們高校裡、重點高校裡的農村的孩子,正在變得越來越少了。減負真的讓孩子更輕鬆了嗎?我的學生都說,他們小時候根本沒有這麼多輔導班,沒有這麼多焦慮,為什麼減負了這麼多年,現在的孩子反而更加辛苦、更加焦慮了呢?
  • 是什麼樣的教育,要讓我們的孩子以命相搏?
    但南京的中小學教育在江蘇卻一直處於極度尷尬的位置。前些年,南京的家長也過了一把素質教育的癮,但結果是高考成績長期被一眾蘇南蘇北的縣中吊打。一到傍晚和周末,每家門口都擠滿了家長。然而,目力所及還不足以說明軍備競賽的緊張程度。和一些家長的聊天得到的一些事實才讓我對現實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許多孩子在進入四年級以後,每周的課外補習班數量多達六、七個。
  • 家長的溺愛教育,容易用愛把孩子「淹沒」,讓孩子越來越「熊」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熊」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可以允許孩子有一些「熊」的行為,但也要有一個限度。其實,孩子在「熊」的時候,也是會在意家長的底線。如果家長一味的溺愛縱容,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熊」,養成各種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