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淺析情感壓抑下的人性矛盾與價值衝突

2020-12-08 妖明嶽

引言

二戰影片,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自我歌頌,比如《男人的大和》,政治宣傳意圖大於藝術價值;二是還原歷史,如《兵臨城下》,情節和場面是賣點;三是反戰題材,典型例子《辛德勒的名單》。

大島渚導演的《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又譯《戰場上的聖誕快樂》)就是反戰片,它以標新立異的角度和優美的音樂成為傳世經典,我從沒見過這樣的電影。

第一次遇見這部影片,是因為偶爾聽到片中配樂,優美的旋律給予我觀影衝動,於是搜來,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它居然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

影片依託日本文化,以兩個日本軍官的視角反思戰爭,和眾多反戰影片一樣,處處表達出戰爭中壓抑的人性。這部影片很特別,它沒有從敵對的立場去碾壓對手,反而另闢蹊徑,從同性之情的角度,賦予人不一樣的觀影感受。

影片獨特的反戰元素,營造出不一樣的戰時氛圍

①戰爭影片沒有戰鬥

發生在歷史上的太平洋戰爭非常殘酷,影片取材於日軍佔領東南亞後,美軍還無力反攻的間歇期,日軍和盟軍俘虜處在不用兵戈相見的微妙平衡中。故事地點選取了景色優美、遺世獨立的爪哇島,如果沒有戰爭,更像一次悠長的夏日假期,正因為雙方處於敵對狀態,才讓影片美感與壓抑氣氛產生反差。

②影片配樂與戰爭不搭

片中配樂《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是傳世經典,也是主演坂本龍一親手操刀的代表作,節奏簡單,曲調空靈,有著日本音樂典型的唯美和傷感,更像愛情配樂。事實證明,影片內容的確和感情有關,戰爭題材只是導演包裹人性的外衣。

③同性題材獨闢蹊徑

同性戀題材的影片,並不少見,而戰爭中的愛情,更是反戰影片主題之一,即便敵對雙方產生愛情,還有《沉靜如海》這種先例,但像《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描述了跨膚色敵對同性之間的感情,還真少見,有點挑戰禁忌的意味,因此這部影片顯得離經叛道。

主角撲朔迷離的關係糾葛,表現人性在極致壓抑下的抗爭

影片有四個主人公,分別是坂本龍一飾演的日軍大尉世野井大衛鮑伊飾演的英軍少校傑克北野武飾演的日軍上士,和湯姆康蒂飾演的英軍軍官勞倫斯。故事以世野井暗戀傑克作為主線貫穿始終,而原上士和勞倫斯,則像這段歷史的記錄者。

①兩位男主角的情感糾葛,隱喻戰爭中人性的掙扎

世野井出場穿著一身傳統武士服,他在片中從頭到尾都注重禮節、不苟言笑、極度壓抑自己。傑克的出現讓他內心起了微妙變化,那種感覺類似於一見鍾情,所以他屢次對傑克出手相救,這種不正常行為甚至連他的下屬都能察覺到。

世野井對傑克的感情體現在細節上,比如從勞倫斯那裡側面打聽傑克的過去,一見到傑克就情不自禁的失去冷靜,明明是勝利者與戰俘的關係,卻表現的很被動。這種特殊情感已經超越了同性之愛,還摻雜了個體需求對集體無意識的反抗。

而傑克瀟灑不羈,勇敢獨立,即便身在戰俘營,也不卑不亢,這種人物塑造方式有些臉譜化,卻象徵著反戰與自由的立場。傑克在影片中的作用,更像撕裂世野井人格的催化劑,他屢次違反戰俘營紀律,讓世野井騎虎難下,世野井對軍國主義的維護和對他私情的內在衝突,讓自己多次陷入難堪境地。

傑克這個角色雖然塑造的很有性格,但少了一點深入感,他是為世野井量身打造的鏡像角色。傑克內心唯一的傷疤,是回憶裡對弟弟的愧疚,導演利用這個角度,賦予他救贖人性的使命感,也為他與世野井的緣分埋下伏筆。

②原上士與勞倫斯亦敵亦友,是影片主題的審視者

原上士與勞倫斯的關係非常特別,在士兵面前,原上士不惜屢次動手打傷勞倫斯,維護日軍的權威,而在私下裡,兩個人又像老朋友那樣平和交談,嘗試理解彼此的價值觀念。

原上士是軍國主義狂熱分子,經常打罵戰俘和下屬,他代表著無數被武士道精神洗腦的普通日本人,但他本性醇厚,私下裡有著和藹的一面。當他舉起軍刀時,就要對天皇負責,守道盡忠;端起酒杯時,又像普通人一樣渴望回歸正常生活。

他在兩種分裂的面貌中自由轉換,不敢違背集體意志又不想背叛個人良知,戰爭對人的異化在原上士身上體現的很明顯。

勞倫斯並非影片主角,影片卻以他冠名,因為他串聯起整片人物關係,帶著旁觀者和批判者的視角。

勞倫斯身上有著西方宗教的寬恕情結,所以從他的角度才能更好的理解日本文化,比如他說:「我不想痛恨任何作為個體的日本人」,就是立場的體現,因為他痛恨的只是戰爭。

導演的心思,通過勞倫斯的嘴直接表達出來,勞倫斯就代表著導演本人的意志。導演還通過原上士與勞倫斯亦敵亦友的關係,和相互溝通理解,還原了世野井的面貌,畢竟世野井不可能把內心真實想法說給傑克,那就藉助原上士與勞倫斯的對話,揭露世野井對傑克的微妙情愫。

兩種榮辱觀的碰撞和妥協,體現在情感矛盾上

影片中所有死去的人,都不是死於戰爭,而是死於價值衝突。

①主角內心的痛苦就是對戰爭的傾訴

世野井是全片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內在的矛盾衝突最強烈。自從傑克出現後,世野井變得神經質,一方面,他要維護日本軍人的榮譽感,這種榮譽感本該是在戰俘面前高高在上,冷酷無情;另一方面,他面對傑克時又情不自已。

身份上,世野井要保持日本軍國主義的儀式感,內心上,他又燃燒起無法泯滅的人性,所以,影片開頭他救下了犯錯的韓國士兵,是基於人性,後來為了維持徵服者的秩序感,又處決了金,還逼迫英國戰俘觀看,這種前後矛盾,恰恰體現出世野井的矛盾。

至於面對傑克時,世野井從影片開頭痛苦到尾。他既不敢背叛天皇,又做不到違背內心,所以在他要處死英軍俘虜頭目希克斯利時,面對傑克突如其來的一吻,才在強烈的情感衝擊下暈厥過去。

導演通過塑造世野井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了日本獨有的恥感文化。

接替世野井的新長官活埋傑克後,世野井割下傑克一縷頭髮留作紀念,了結了彼此間的糾葛。

②不同生死觀與貫穿全片的價值衝突

原上士與勞倫斯一段對話非常有意思,把兩方軍人價值衝突表達的很直白。

原上士對勞倫斯說:如果你自殺我會更加佩服你。而勞倫斯說,我不會自殺,自殺是懦夫的逃避方式。

在原上士看來,勞倫斯不自殺就是怕死,畢竟對飽受武士道精神毒害的日本人來說,自殺是勇敢,效忠天皇是榮譽;而勞倫斯的觀點和原上士相反,他認為,只有努力活下來,才有最終勝利的可能。

另一個細節,英軍俘虜被懲罰吃齋戒,俘虜隊長希克斯利十分憤怒,他認為用拿走食物和水來懲罰懶惰的方式有些不可思議,但勞倫斯告訴他,日軍會陪著他們一起吃齋戒。雖然勞倫斯也對日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但他嘗試去理解,並奉勸希克斯利接受。

兩人的對話反應了真實的歷史,日軍在二戰時的殘暴,罄竹難書,寧為玉碎的武士道精神,也讓盟軍頭疼。在日本人眼裡,效忠天皇才是第一位的,至於個人感情,甚至生命,都微不足道;而歐美盟軍,則更注重個體生命,不管是《拯救大兵瑞恩》,還是《血戰鋼鋸嶺》,都在表達盟軍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③主角之吻,是全片最大膽的設計

這個吻在刑場上完成,傑克為了救下即將被世野井處決的希克斯利,慢步走到世野井身邊,親吻了他。

鏡頭延長了傑克走到世野井身邊的距離,也充分描摹出世野井此時的驚訝和忐忑。這個吻不但出乎世野井的意料,也出乎觀影者的意料,以往沒有電影情節是這樣設計的。

世野井全片壓抑的情感,被這一吻打開,從而徹底失控,他大叫一聲,暈厥過去。這個敵對雙方的同性之吻,是我看過所有戰爭題材影片中的唯一特例,是全片的點睛之筆。

④「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升華了主題

原上士第一次露出笑容,是在喝醉後,問勞倫斯,你知道聖誕老人嗎?之後,原上士對他們笑笑,說出了聖誕快樂。原上士在這次醉酒後,私自放走了正被關禁閉的勞倫斯和傑克,並且在士兵面前編了個理由,體面的維護了世野井的秩序感。

釋放勞倫斯和傑克,讓勞倫斯對原上士刮目相看,說,你果然是個人啊。而傑克認為原上士瘋了。

在西方的聖誕節夜晚,一個粗暴的日本士官釋放英軍戰俘,作為聖誕禮物送給被釋放者,這種做法不可思議,卻充分表達出影片的反戰態度,原上士替導演送給了苦難一絲曙光。

影片結尾,到了1946年,戰爭結束,此時原上士已成為盟軍俘虜,而勞倫斯則變為勝利者。原上士被盟軍處決的前一晚,勞倫斯來探望他,直言,如果我說了算,就會讓你回家。

原上士則帶著勞倫斯回憶起四年前的時光,在勞倫斯離開時,他含著淚對勞倫斯說了一句:「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話音落下,影片結束。

此刻他終於完全做回了人,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結語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雖然是戰爭題材影片,卻處處透漏出理解與交流的意願,哪怕這種交流不惜以另類的同性題材來展現。

影片諸多情節安排,都在著力描述人性的矛盾,比如結尾,勞倫斯對原上士說「你是那些自以為正確的人的犧牲品」,批判了軍國主義,同時他也強調「我們沒有人是對的」,來表達反戰立場。

我未曾考證史料裡是否有真實原型事例,但能感受到導演通過這個故事批判軍國主義的用心;而導演對對同性之愛和西方宗教文化的認可,則把這種批判推向極致。

影片結尾,原上士與勞倫斯一起回憶了四年前那個聖誕節,同稱為美妙的聖誕節,此時任何一方的勝利都讓人感覺不堪重負,因為包括世野井和傑克在內,已經有太多有血有肉的人,因為戰爭死去。

相關焦點

  • 聖誕快樂全世界的「勞倫斯」先生們!
    旋律響起,汗毛不自覺地豎起,就像有種魔力,憂傷、孤單、亢奮、溫暖……大衛·鮑伊、坂本龍一、北野武、大島渚,這是一個怎樣的跨區域跨世紀的組合,因為《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把他們聚集到一起。再次重溫了這部電影,想把此時此刻的觀感寫下來。
  •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我想在你的槍口開出花來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導演:大島渚編劇:大島渚、保羅·梅爾博格主演:大衛·鮑伊、坂本龍一、湯姆·康蒂、北野武片長:123分鐘上映時間:1983年5月28日(日本)▌「為什麼淫穢本身有害?淫穢只存在判斷者的心裡,淫穢一詞是國家發明出來的用以抑制反對它的聲浪而已。」
  • 坂本龍一《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龍紋實夢與你聊音樂「第二期」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1983年,坂本龍一首次出演電影,與英國搖滾巨星大衛·鮑伊和北野武合作大島渚的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該電影根據英國作家勞倫斯·凡·德·普思特小說《種子與傳播者》進行改編。
  • 戰爭|《戰場上的聖誕快樂》
    電影裡日本陸軍大尉的部下:原(北野武飾)本是一個強調武士道的悍匪之徒,在聖誕節前夜釋放了被關禁閉的勞倫斯和傑克,以此作為「聖誕禮物」。原上士在聖誕之夜釋放了勞倫斯和傑克,並對勞倫斯說了一聲:"勞倫斯,聖誕快樂。"由於英軍俘虜隊長拒絕提供戰俘中軍械師和能操縱大炮的軍官的名單,世野井決定處死他。就在行刑之際,傑克當著全體俘虜和日本兵的面,擁抱並親吻了世野井。世野井在極度震撼之下身軀搖搖欲墜。隊長雖然獲救了,傑克卻被埋在土裡,只露一個頭,無人理睬。
  • 《戰場上的聖誕快樂》:這將是讓我難忘一生的電影
    希裡亞斯俊朗的外表下埋藏著堅定不移的、關乎於人性的信仰,這使得世野井在深深的迷茫與動搖中逐漸沉淪。雖然未到達反思的境界,但這種動徹人心的震撼足以勾起他內心的禁忌之愛。希裡亞斯用堅定的人權信念,讓世野井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於自己所生存的秩序環境,用禁忌的情愫瓦解著世野井上尉的內心,迫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去違反自己的原則。
  • 《戰場上的聖誕快樂》: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美的毀滅會讓人反思
    電影:《戰場上的聖誕快樂》導演:大島渚1942年,印尼爪哇島日軍戰俘收容所。世野井心中有他不斷壓抑著的日本人自古以來對西方人的憧憬、崇拜在陣陣作痛。塞利亞斯也看透了這一點。有一天,世野井將俘虜們集合起來,準備對一個冒犯了他的戰俘嚴加懲罰。他狂踢戰俘,讓他跪在地下,然後舉起了軍刀。就在這時候,塞利亞斯突然走出隊列,朝著世野井走去,在眾目睽睽之下,抱著世野井,並親吻了他的左右臉頰。世野井頭腦變得混亂之極,昏倒過去,被部下抬著離開現場。
  • 配樂《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甚至超越電影,坂本龍一靈感何處來?
    坂本龍一被中國的影迷觀眾認識可能還是從《戰場上的快樂聖誕》開始的。這部由日本導演大島渚拍攝的電影入圍了1983年的金棕櫚評獎,雖然最終惜敗同年入圍的另一部日本電影--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但《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仍是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 75歲北京「勞倫斯先生」的冰上人生:「滑冰改變我一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璐 北京報導閉上眼睛、抬手、仰頭、旋轉……「勞倫斯先生」的冰上舞蹈吸引著場外人的目光,每每結束,場外總有掌聲。近日,一段在北京國貿滑冰場的舞蹈視頻火了,視頻拍攝者可能是路過北京國貿冰場的某個路人,當天冰場正放著《聖誕快樂 勞倫斯先生》,拍攝者稱他為「國貿勞倫斯」。視頻被放到網上,點擊量千萬,不出意外75歲的姬凱峰火了,成了大家眼中的「勞倫斯先生」。 勞倫斯先生在冰上全情投入的舞蹈讓很多人知道人生的可能與不可能有時候並非如此涇渭分明。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強烈推薦一部非常好看的影片《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此片於1983年5月在日本上映,由大島渚執導,大衛·鮑伊、坂本龍一、湯姆·康蒂、北野武等出演。演員陣容在今天看來,異常強大。該片據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小說《種子與播種者》改編,也曾入圍83年的坎城電影節。
  • 用景別演繹的沙漠史詩——對《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景別分析
    馬賽爾·馬爾丹在《電影語言》中曾把電影畫面的基本特徵歸納為三個層次:一種是具有形象價值的具體現實;一種是具有感染價值的美學現實;一種是具有涵義的感知現實。他指出:「畫面再現了現實,隨即進入第二步,即在特定的環境中觸動我們的感情,最後便進入第三步,即任意產生一種思想和道德意義。」
  • 面對道德和情感的矛盾衝突,我們應該怎麼做?
    情感是人對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的心理反應和態度。人對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會產生積極正面的情感,反之會產生消極負面的情感。道德和情感的關係複雜。道德和情感共同影響人的行為。情感影響道德的形成道德的作用主要是協調人際關係中的利益關係的。而利益價值的最終判斷標準是愛。愛的事物才有價值。人們總是按照愛的程度來制定道德規範,來保護對於大多數人最重要的最愛護的事物。
  • D.H.勞倫斯:唯有小說能演繹他的生活
    相反,他工作熱情,充滿活力,極有忍耐力,他與妻子的矛盾更多源於兩人的階層差異帶來的生活觀念的差異,他與孩子們的疏遠也主要是因為妻子有意識地把孩子從他的身邊帶離。勞倫斯多年以後理解了父親,可惜隔閡已經難以彌補,勞倫斯也由此更明白,理想的兩性相處有多麼困難。勞倫斯的感受,在帶有很大自傳性的《兒子與情人》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
  • 致病的衝突
    弗洛伊德曾經說,所有你壓抑的東西都會在日後捲土重來攻擊你。對心理疾病說,壓抑是萬惡之源,逃避也如此。面對命運遭遇也如他老人家所說:運用自身的才能去和命運進行一場公平的決鬥。一個罹患了心理疾病的人是徘徊在地獄邊緣的人。生活中充滿了自卑,譴責,恐懼,虛偽,做作和不真實。
  • Hello,樹先生:人性的壓抑,現實世界的殘酷,直擊你的心靈!
    Hello,樹先生:人性的壓抑,現實世界的殘酷,直擊你的心靈!前幾天在壓抑的氛圍中看完了這部劇。整部影片充滿了諷刺意味。但樹哥其實不像別人想的那樣傻,他有著細膩的情感和自尊心。當高鵬他們找他喝酒時,他拉拉扯扯不願意去,但是當小莊問他去不去喝酒時,他二話不說就上了小莊的摩託車。因為他心裡明白,高鵬他們找他喝酒並不是真心的,只不過是想尋他開心罷了,而他和小莊是同病相憐,他只有和小莊在一起時才能真正的找回做人的尊嚴。
  • 女研究生「情感勒索」,從親密關係心理學淺析愛的真諦
    通過這件事,結合最近看的書,我來從親密關係心理學角度淺析愛的真諦。從親密關係心理學淺析愛的真諦一、婚姻不是愛和金錢的交易婚姻就是男女(或者同性)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建立的長期契約關係。邊界模糊的人,他們的邊界很容易被其他人突破,也容易侵犯對方的邊界,從而衝突不斷。我很理解這位女生想救爸爸的迫切心情,她把男友當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但是,就像《歡樂頌》裡的樊勝美一樣,寄希望於王柏川拯救自己的所有困境,最後傷人傷己。
  • 聖誕溫暖讓兵戎相見的大戰都能停火,言語紛爭有何理由停不下來?
    一些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真真切切地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事件的不可思議仿佛讓我們相信,相同的思緒會引出人性溫和的一面,就算是戰場上鬥得你死我活的士兵也可以不惜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國家使命來換得暫且的和平,而那些生活中僅因意見不合引發的矛盾,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放不下呢?
  • 《阿拉伯的勞倫斯》:寄意寒星荃不察
    因為復仇這一事件的本身,就意味著對親人的關切,對人性的肯定,正是這種恩怨分明的人性,才會讓他更強烈地痛惡敵人。這就是一種矛盾的現象。比如,據楊沫的兒子老鬼披露,楊沫的女兒被害,楊沫卻放了兇手一碼,這被證明沒有人性,在這裡潛含著準則是,只有採用一種暴力手段,讓兇手伏法,才是一種真正的人道主義。對敵人的縱容,就是對自我人道主義的傷害。這在本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 《俄狄浦斯王》《雷雨》:東西方悲劇命運色彩下,人性內涵的相同
    魯迅先生對悲劇有一句精闢的概括: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悲劇揭露了人類的生活醜態,也改變人們很多樂觀的想法,從而使人們不得不面對現實。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的經典之作,被亞里斯多德盛讚為「十全十美」的悲劇。
  • 子夫先生|在壓抑中幻想
    如果一個人,不能坦然接納自己在性這個課題中的一切自由成長體驗,那麼極有可能發展出一系列扭曲的人格,或是壓抑的人性心理其實,從人性根本開始,性也許應該被我們世人直接表達或是有合理渠道疏通,不應該在這個年齡裡面發生壓抑和困惑。這個年輕人就是這樣的一次經歷,沒有合理化性的課題,變成了壓抑與恐懼的原因。
  • 壓抑自己的情感,是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壓抑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是個體受挫後將痛苦的記憶、情感與衝動排斥到意識之外,推遲滿足需要的時間,暫時緩解焦慮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壓抑是個體將痛苦的內容由意識領域進入潛意識領域的心理活動過程,被壓抑的內容並未真正消失,它會以各種偽裝的或替代性的行為和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夢、幻想、口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