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未滿十四周歲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你怎麼看?

2020-08-28 學法零零7

今天看到一個報導,真的很令人痛心,一小學女生遭4男生拽到男廁強姦,嫌犯未滿14歲未立案。

我本人是學法律出生,對這樣的情況,這樣的案例見過多次,這樣的結果已是心知肚明,但是,每一次看到,聽到總是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甚至我不止一次地思考過未滿14周歲不負任何刑事責任的立法是否真的應該?

我國刑法之所以規定未滿14周歲不承擔任何刑事責任,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年齡的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判斷是非能力欠缺。對未成年人過多適用刑罰,會導致正常的學習中斷,監禁環境對低齡未成年人影響更大,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但是,近年來,未成年犯罪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逐年增加,而且很多案子的作案手段,性質惡劣簡直駭人聽聞。13歲少女,邀請同學到家裡玩耍,用棒子將其砸昏。從家中找來菜刀、割紙刀、剪刀等兇器,當場將同學殺害。用家裡工具,割下同學腦袋,砍斷其手臂,裝進塑膠袋,再清除血跡,欲毀屍滅跡。最終少女僅僅是受到收容所上學3年,監護人賠償10.8萬元的懲罰。

3名學生一人手持一根木棍,攔住路過的女老師,對著頭,一路狂敲,將她砸倒在地,用毛巾捂住其鼻孔,活活悶死。

13歲的少年,手持刀刃,蹲在小區電梯口。同學一到,立馬衝上前去,用刀挾持,逼迫到樓上的空房,3小時後,被害者全身赤裸躺在地上,十多處刀傷,鮮血一地。臨走時,男孩還晃了晃手中刀,說:「你記著,這是給你留作紀念的,我要你死後都記得我!」

37歲的女子在家中遇害被人發現。整個人倒在了血泊中,身上更是有多處刀傷。而此時距離該女子被殺,已經過去了兩天的時間,更令人震驚的是,殺死該女子的,竟然是她年僅13歲的兒子!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更有人在殺人後直言「我是未成年人,你們不能抓我。」面對著這些人,我們可以說他們心智不成熟嗎?之所以對未滿14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是因為監禁環境對低齡未成年人影響更大,更容易造成反社會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但過去一些血淋淋的事實在提醒我們,許多未成年犯罪不滿14周歲不負刑事責任的人,後來變本加厲犯下累累血債的大有人在。所以說單純的收養教育作用是否作用有限?

專家進行過調查和分析,歸根結底,未成年犯罪除了自身問題以外,很大一部分因素與家庭有關。首先,不健全的家庭,子女往往得不到應有的父母之愛,遭受疏遠、冷漠或怨恨,傷害了他們幼小的心靈,從而形成病態性格,往往會使子女產生會不良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會發展為犯罪行為。其次,家庭的不良影響,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是孩子的撫養者和監護者,家庭環境及家長的行為對子女的影響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為此,從小培養子女的團結、向上的意識,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家庭教育方法不當,父母文化教育落後,家庭教育愚昧,家長封建意識思想嚴重,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過分溺愛,會導致青少年墮落犯罪。除此之外,還有學校教育方法不當,片面追求升學率,對學生處分缺乏慎重考慮和處分後對處分生放棄教育,同時缺乏法制教育或流於形式。再加上社會的不良現象誘惑等。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從根源入手,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一個未成年犯罪,受傷害的最少也是兩個家

相關焦點

  • 未滿18周歲,可以判死刑嗎?未成年犯罪,這幾種情況需要負刑責
    周歲的人屬於完全負刑事責任的人,也就是說,只要你已經滿16周歲,不管你犯什麼罪,都要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屬於相對負刑事責任的人,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只要你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這八種行為,都要負刑事責任,這八種行為之外的任何行為都不會承擔刑事責任;
  • 人大代表:建議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降至13周歲
    「近年來,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事例時有發生,部分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法殘忍、惡劣、觸目驚心。」肖勝方說,他印象很深的一個案子是2015年11月,19歲的韋某減刑保釋後在廣州市番禺區殺害一名11歲女孩。而2010年,韋某於家鄉廣西掐死一名男孩,因未滿14周歲而未負刑事責任,2011年韋某又持刀傷害一名小女孩,獲刑6年。
  • 未成年人犯罪日趨低齡化「熊孩子」未必壞莫過早貼標籤
    未成年人犯罪日趨低齡化,行政拘留年齡擬從16歲降至14歲引熱議——「熊孩子」未必壞莫過早貼標籤大河網記者宋向樂近日,公安部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公開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二十一條取消了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不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限制性規定,同時將初次違反治安管理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的年齡範圍從之前的
  • 我未滿14周歲,我無罪!——未成年人保護法究竟在保護誰?
    因為按照我國的法律,未滿14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諸位還記得2020年4月份安徽郎溪縣被13歲堂兄殺害的年僅10歲的楊某婷嗎?兇手的結果最多也是被送去少管所。同樣類似的案件還有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蔡某殺10歲女孩小琪,蔡某未滿14周歲,所以他殺人僅被收容教養。
  • 未滿14周歲強姦女性,不承擔法律責任?
    那麼就未滿14周歲的男人,強姦女性,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一、未滿14周歲強姦女性,不負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的規定,未滿14周歲的實施強姦女性的行為,肯定是屬於犯罪的。但是由於《刑法》對刑事責任的年齡規定,未滿14周歲的屬於無刑事責任年齡。
  • 國家或從13歲開始追究未成年人犯罪,看歷年來這些青少年犯罪
    1997年8月31日,還未滿16歲小張在田地裡玩,見一小女孩(10歲)在不遠的池塘邊放牛,便過去想騎牛玩耍,女孩沒有理會,騎上牛背回家。小張便用手中鋤柄趕牛下塘發洩不滿。不料牛入深水後,女孩驚慌落水,小張見女孩沉下去,急忙下水營救未果,女孩被溺死。
  • 未成年人犯罪 情形惡劣也要負刑事責任
    根據一個人犯罪了要不要負刑事責任,怎麼負刑事責任,《刑法》把人根據年齡大概分成這麼幾個層次,對號入座,看看你在什麼層次?成年人如果跟不滿14周歲的女孩發生性關係,無論對方是不是自願都是犯罪。所以那些新交了小女朋友的,開房之前記得看身份證,別因為一時「性急」犯下大錯。
  • 「未滿十四周歲,不夠立案條件,不予立案」
    「未滿十四周歲,不夠立案條件,不予立案」第三十八條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第三十九條 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生理、心理遭受巨大創傷的女同學開始接受心理治療並不得不轉學,重新適應新的環境。
  • 「不滿十四周歲」成為了免罪免罰的金牌?淺談:關於未成年人犯罪
    前一段時間,高管性侵養女案的出現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對於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的保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其實,未成年人在犯罪受罰與受保護之間就一直是一個敏感的存在,我國的法律既像家長一樣時刻保護著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但是又不得不像家長一樣對實施犯罪的未成年人進行管制與教導。
  • 滿12周歲犯罪可能負刑事責任
    因蔡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對其實施3年收容教養。「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低年齡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而且手段特別惡劣。這次草案中,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是對這類案件的回應。」從事刑事訴訟多年的律師周泳秀對時代財經分析。所謂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對自己觸犯刑律的行為應負刑事責任的最低年齡。
  • 青少年犯罪低齡化,現提倡將刑事責任年齡下降至12歲,你怎麼看?
    關於青少年犯罪的判罰依據,我國《刑法》規定:14周歲以下的列為無行為能力。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不滿16周歲不會判刑。但是其監護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對受到傷害一方做出相應的賠償,並責令其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 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刑事責任年齡起點可否降至13歲?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特徵,2019年校園欺凌題材電影《少年的你》上映,讓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再度引發熱議;針對這些熱點話題,14日,大河報記者獲悉,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最新回應。【現象】「少年的你」雙手卻伸向罪惡,有代表建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起點據廣州日報報導,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擬於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議案,建議以修正案的形式對刑法第十七條第二、三款作出修改,調整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從原來的十四周歲下調為十三周歲。
  • 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該怎麼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和懲罰?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規定?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凡是18周歲以下的公民都屬於未成年人。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 不滿14周歲犯罪不負刑責嗎?刑法修正案來了
    在這些案件中,嫌疑人年齡雖低,犯罪手段卻極其殘忍,案件性質極為惡劣。但最終,他們均因未滿14周歲,未被追究刑事責任。這引發了社會爭議:明明是《未成年人保護法》,怎麼就成了壞孩子的「保護傘」呢?同樣是未成年人的受害者,他們的權益如何保護?
  • 法治時評|未滿14周歲男孩殺害母親,該不該追究刑事責任?
    然而,面對如此嚴重的未成年人殺人犯罪,特別是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我國的現行法律卻無能為力,無法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不得不讓他們逍遙法外。這是因為:我國《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 12周歲兒童嚴重犯罪要負刑事法律責任了,會有效果嗎?
    12周歲兒童嚴重犯罪要負刑事法律責任了。據悉隨著嚴重刑事犯罪的年齡越來越低,刑法擬微調負責年齡。主要針對的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重大青少年犯罪。
  • 未成年人犯罪究竟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讓我來跟你細細說說
    關於刑事能力的分類,有以下幾類:第一種,完全刑事責任能力,是指完全具備刑事責任能力,應當為自己所作的行為負全部的法律責任,包括已滿十六周歲且精神正常的人、或者在犯罪時精神正常的精神病人。可以特別指出的是,喝醉酒的完全能力人也是屬於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不能因為醉酒而逃避刑事責任。
  • 未成年人犯罪: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還是制定區分「惡意」程度規則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2點:1、刑法中刑事責任年齡的爭議:一味降低還是其他辦法?2、關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修訂:收容教養制度何去何從?我國《刑法》規定,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需負刑事責任,而故意殺人等八類刑事犯罪,追責年齡放寬到14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 未滿14歲不負責?人大擬下調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低齡犯罪引關注
    文 | 小七 審 | 易桉隨著現今網絡越來越發達,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孩子們成熟地也是越來越早,部分未成年犯罪也是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趨勢,而且犯罪手法,犯罪案件聽起來非常可怕。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有許許多多的小惡魔們因為未滿14歲犯罪後無需承擔責任,讓那些受害者們卻無法為自己申訴。
  • 未滿14歲不負責?人大擬下調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低齡犯罪引關注
    文 | 小七 審 | 易桉隨著現今網絡越來越發達,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孩子們成熟地也是越來越早,部分未成年犯罪也是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趨勢,而且犯罪手法,犯罪案件聽起來非常可怕。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有許許多多的小惡魔們因為未滿14歲犯罪後無需承擔責任,讓那些受害者們卻無法為自己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