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瑞書房萬老師通過直播帶領大家共讀了《反脆弱》一書,結果晚上11點就接了一個諮詢,問題是孩子的擇校問題很讓媽媽糾結。於是我先讓對方陳述了困惑的問題,幫她梳理之後是以下情況:1、目前有三所學校備選;2、兩所學校還不錯,但是這兩所學校又各有利弊,其中一所能否去還不能確定。
於是我使用了教練技術中的方式,問她1、不好的學校是否因為在片區必須去呢?她說不需要。我回答,那好,這個選項我們直接去掉即可。2、另外兩所學校的選擇問題。我想問您,您在給孩子擇校的時候,您最關注的是什麼因素?她回答說:一是校風,二是老師,三是對孩子好。那麼,這兩所學校都符合您的要求嗎?還有,您說說的對孩子好具體是指什麼?我又問,結果媽媽說,您這第三個問題問的我特別好,前兩個要素這兩所學校都符合,第三點嗎,我想想,包括是否離家近?是否有熟人?因為所以該家長是一位單親媽媽,工作也忙,又沒有老人幫忙,所以對於離家遠近我可以理解,但是對於第二條我就納悶了,我問她,又是什麼意思?她說離家遠的那家學校裡有個熟人,這樣應該對孩子的發展好吧。
我笑了,我說,今晚剛剛學習了《反脆弱 》一書,萬老師舉了不少例子,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玻璃心的這麼多,就是父母總是保護的孩子太好了,所以反脆弱能力差。結合我自己培養學生和孩子的經歷,我說,你想過沒有,如果有熟人,如果咱孩子做了錯誤的事,礙於面子,他老師肯定不會嚴厲地批評他。如果孩子從小不受委屈,不受挫折,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其次,考慮到你工作繁忙,如果每天疲於奔命,你心情不好,能有好心情對待孩子嗎?媽媽說,史老師,您說的真對,我這幾天心亂如麻,孩子昨天居然問我「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您這麼一分析,我就清晰了,我想的很多,但是並沒有抓住重點。我明白怎麼選擇了。其實不怕您笑話,我還想調動到孩子想去的學校陪著她呢。我說,你看,你自己也是老師,在孩子的事情上也會犯家長的共病啊。古語說: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剛剛的方法就是讓你從問題裡脫離出來,你自己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