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愛孩子,這些苦也要讓他們吃,沒吃過苦的孩子可能一敗塗地

2020-10-10 薯片媽咪

大家會發現日本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非常獨立,他們會自己背著書包上學,從來不會去依靠父母,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這麼小,家長就應該多照顧他們,但照顧時間長了之後就容易變成習慣。


當走在街上的時候,很多孩子手裡面都是兩手空空,家長不僅要拿著自己的東西,還要帶上孩子的物品,這些家長雖然不想讓孩子吃苦,卻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隱患。

媽媽不給孩子買漢堡,男孩直接跳進鐵軌

小王的兒子今年已經八歲了,平時孩子有任何需求,小王都會盡力去滿足他,孩子也因此變得有些嬌生慣養,但看到孩子每天都開開心心,小王就感到非常滿足。

放假的時候,小王帶著兒子坐火車回老家,小王手裡面大包小裹,還要看著兒子,好不容易兩人進了火車站,也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看到兒子終於安靜下來,小王也可算放心了,兩人於是找到了一個空位置坐了下來。


眼看著到了檢票的時間,小王又將大包小裹的物品拿了起來,兒子卻根本不知道幫忙,進了站裡面之後兒子看到了一個女生手裡拿著漢堡的袋子,於是就跟小王說自己想要吃漢堡。

小王手裡都是東西,而且車也馬上就要來了,於是就跟兒子說下回再吃,但兒子卻有些不高興,吵著要吃,兒子跟小王墨跡了很多,看到媽媽沒有買的意思,竟然直接跳下了鐵軌。

還好旁邊的工作人員立即將孩子抱了出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家長「溺愛」隱患多

很多家長都會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不管孩子說什麼都會去滿足他們,但家長卻在不知不覺中就將孩子慣壞了,但是家長卻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就應該寵著。

時間長了之後,孩子就容易出現問題,有的孩子因為家長一直的慣縱,變得越來越囂張,在外面也容易惹是生非。

即便媽媽再愛孩子,這些苦其實也要讓他們吃,千萬不要繼續替他們承受了,孩子不僅會變得越來越惡劣,這些沒吃過苦的孩子很有可能會一敗塗地。


讓孩子學會獨立

獨立的過程其實並不容易,家長是孩子獨立最大的阻力,有時候家長總喜歡替孩子做一些他們可以做到的事情。

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其實家長就應該去鍛鍊他們,讓孩子學會獨立穿衣服、吃飯,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都要幫忙的孩子,孩子也不會成長。

家長不要將所有心思都放到孩子的學習上

孩子學習好壞,並不能判斷孩子是否真的是個好孩子,孩子如果只知道學習,而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也會給孩子的生活造成影響。


有的孩子如果懂得什麼是獨立,非常自律的話,孩子就會主動去學習,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讓孩子學會吃苦才是硬道理

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生活也已經變得越來越好了,很多苦孩子也已經不需要去吃了,但有些苦也應該讓孩子多吃一些。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不要直接幫助孩子,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孩子才能在困境中成長起來。


【貼心寄語】

希望家長們都可以給孩子做出一個好的指引,有時候讓孩子吃一些苦也是好事,但也不要對孩子太過於冷漠,也要適當去幫助孩子。

今日話題:你會「溺愛」孩子嗎?

相關焦點

  • 媽媽再愛孩子,苦還要讓她們吃,沒吃過苦的孩子可能一敗塗地
    ,也要攜帶孩子的物件,這種家長儘管不願讓孩子吃苦耐勞,卻也給孩子的發展產生安全隱患。放假了的情況下,小支帶著兒子乘火車回家,小支手裡邊硬包小裹,也要看見兒子,總算兩個人進了汽車站,也招來了很多人的關心,見到兒子總算平靜下來,小支也算是安心了,兩個人因此找到一個空部位坐了出來。眼見著來到驗票的時間,小支又將硬包小裹的物件拿了起來,兒子卻壓根不清楚幫助,進了站裡邊以後兒子看到了一個女生手上拿著漢堡包的包裝袋,因此就跟小支說自身要想吃漢堡。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3種苦
    許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人世間變化無常,父母無法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沒有辦法一直為孩子遮風擋雨。真正的愛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吃苦,這樣他才能獨自面對未來的風霜雨露。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5種苦
    走路沒五分鐘,喊累,要媽媽抱抱;太陽出來了,嫌曬,要爸爸打傘;口喝了喚奶奶遞水,一路上無數次吵著要回去,一家人輪番哄。在孩子眼裡,這哪裡是長輩,活脫脫的一群奴僕......我委婉地告訴朋友她養育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朋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妥:太溺愛孩子,捨不得讓她吃一點苦。
  • 我們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當你努力不懈......人生才不枉過!」泡在蜜罐裡的孩子是永遠也長不大的,適當的讓他們吃點苦,才能避免被糖漿淹沒。因為孩子早晚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獨自面對他自己的人生,也需要學會吃下生活的苦,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需要孩子學會在黑暗中找到通往出口的那束光。
  • 抱怨讀書苦,媽媽罰孩子泔水桶撈麵: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他讓媽媽給自己找點事做。媽媽聽聞此言,便讓他去泔水桶裡把剩下的麵條撈起來,拿到奶奶家裡給雞吃。孩子一邊撈,一邊被噁心得連連乾嘔,累得不得了。媽媽看到孩子的這個樣子,雖然也心疼,但還是讓他堅持了下來,她表示:「其實我們比較辛苦,所以不想讓孩子以後走我們的路。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沒有教會孩子獨立,等到孩子走遠了,就不得不吃「不獨立」的苦。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說: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世界。但父母往往愛子心切,常常說:你只管學習就好了,其他的不用擔心。
  •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愛要有原則和分寸
    所以,父母即使再愛自己的孩子,該吃的苦也得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郭芳的兒子今年22歲,初到美國留學時,同學之間聚會要求每人做一道菜。由於之前從沒做過飯,兒子就連基本的番茄炒雞蛋也不會。有的孩子不管長到多大的年齡,遇到一點小事想到的還是父母,這就是沒有吃過苦、不能獨立的表現。
  • 為人父母,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再愛孩子,也要讓孩子吃這三種苦:1、生活的苦----讓他們學會擔當,明白事理,懂得感恩;2、學習的苦----人生沒有白走的路,腳踏實地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3、教養的苦----無規矩不成方圓,懂得尊重別人,才能真正尊重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越是寶越要教會他們人生道理和為人處事之道!
  • 捨不得孩子小時候吃苦,就可能讓他吃一輩子的苦
    有一天,兒子放學回來,紅著眼圈和她說道,「媽媽,以後去城裡擺攤別帶我了,有同學看到了,在班上笑話我。」看孩子這麼委屈,紅姐說心裡扎得疼,她知道孩子一向乖巧,不愛攀比,但又覺得這個時候應當說點什麼。於是,她說了這番話,堪稱「教科書級別」。「孩子,媽媽很感動,你每次都陪著去擺攤,不叫苦不叫累,特別像個男子漢。
  • 捨不得讓孩子吃苦,才可能讓他吃一輩子的苦
    有一天,兒子放學回來,紅著眼圈和她說道,「媽媽,以後去城裡擺攤別帶我了,有同學看到了,在班上笑話我。」看孩子這麼委屈,紅姐說心裡扎得疼,她知道孩子一向乖巧,不愛攀比,但又覺得這個時候應當說點什麼。於是,她說了這番話,堪稱「教科書級別」。「孩子,媽媽很感動,你每次都陪著去擺攤,不叫苦不叫累,特別像個男子漢。
  •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毀了多少孩子?父母別再好心辦壞事了
    是的,很多父母窮盡一生,也想讓孩子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可往往父母這樣做的結果,是讓陷孩子於「危險」之中,很可能毀了孩子,別再好心辦壞事了。曾經見過一個普通工人家的孩子,一身全部是耐克等一線品牌,吃的全部是進口水果,甚至連玩具也都是按最新潮最流行的來。但這些「精緻」的背後,卻是父母每天吃著青菜白飯,穿著已微微發黃的衣服?
  • 捨不得讓孩子吃苦,才可能讓他吃一輩子的苦
    有一天,兒子放學回來,紅著眼圈和她說道,「媽媽,以後去城裡擺攤別帶我了,有同學看到了,在班上笑話我。」看孩子這麼委屈,紅姐說心裡扎得疼,她知道孩子一向乖巧,不愛攀比,但又覺得這個時候應當說點什麼。於是,她說了這番話,堪稱「教科書級別」。「孩子,媽媽很感動,你每次都陪著去擺攤,不叫苦不叫累,特別像個男子漢。
  • 你羨慕孩子的無憂無慮 是因為你忘記了小時候吃過的這些「苦」
    我常常可以聽到大人們發出這樣的感嘆:「孩子就是好,吃了睡睡了吃,多舒服!」「好羨慕小孩子,無憂無慮。」「我也想做個孩子,不長大。」……我的朋友小熊媽媽之前也說過不少這樣的話,最近她推翻了之前的言論、在朋友圈寫道:「小孩子其實挺苦的,這種苦還沒幾個大人能懂。」為什麼發出這樣的感嘆?
  • 父母讓孩子吃過這些苦,孩子將來會更加出色
    但是,如果父母一直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沒有經歷過風雨怎能真正成長起來。父母要明白: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家庭的溫暖和庇護,總要獨自去面對外面的風雨。苦,其實是人生的基本特徵,世上再怎麼成功的人或者是再怎麼幸福的人,他們也會有旁人無法體驗到的苦楚。因此,吃苦只是相對的!就像我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讓你天天吃甜食,偶爾也讓你吃點苦味,你就會覺得,原來吃苦是如此的美妙!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
    老鷹為了讓雛鷹學會飛翔,將他帶到懸崖之上,然後放手,讓年幼的雛鷹墜入深淵。雛鷹為了求生,只能拼命地扇動翅膀,終於在墜落崖底的前一秒振翅高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只知道寵愛孩子,不知道教他飛翔,等孩子長大後,卻不知如何在風吹雨打中求生。再疼孩子,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他才有扛起未來的力量。
  • 還沒吃生活的苦,就先吃父母給的苦,中毒的孩子,都是乖小孩
    為什麼一個明明不喜歡做作業的孩子,卻會違心地用言語和行動告訴媽媽,他愛做作業呢。節目裡,教育專家張敏告訴了我們答案:徐敬凱在討好她媽媽,他已經有了討好型人格傾向。7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建立的還不完善,極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自我不夠強大,就容易發展成討好型人格。
  • 清華博士生被開除:請告訴孩子,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答案就是對他百依百順,不讓他/她吃一點苦。溺愛不是愛。在成長的路上,有些風雨一定要孩子自己承受,有些苦難也一定要孩子親身體驗。桐華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付出和收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會逐漸形成兩種人,一種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種因懶散而失敗。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3種苦。
  • 曾國藩家訓: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3種苦,別心軟
    每個人每天做不同的家務,包括孩子在內,父母從小就會給孩子分配他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果孩子想在某一天休息的話,就需要提前和父母商量,讓父母一方幫助自己做了那天的家務活,但是之後一定要再幫父母多做一份家務活才可以。
  •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那麼,在當今社會背景下,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嗎?「吃苦教育」的意義究竟何在?刻意地讓孩子受苦,會讓孩子們感到自卑嗎?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想明白,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 再愛孩子,也要他承受這5種苦!(家長必讀)
    有人心疼視頻中的媽媽,不可否認她的一片愛子之心,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造成如今局面的也是他們。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沒有教會孩子獨立,等到孩子走遠了,就不得不吃「不獨立」的苦。真正的教養不是在溫室裡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世界。但父母往往愛子心切,常常說:你只管學習就好了,其他的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