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天實力雄厚,為何不奔月球取土,而是發射隼鳥2奔3.5億公裡

2020-12-16 地理縱橫

日本為何不奔赴月球取月土往返,而是發射隼鳥器2號採回3.5億公裡之外的小行星樣品,首先還要從日本的地緣政治關係說一下。

大家也都知道,日本是西方政治集團中的一員,日本要開展航天探月計劃,從月球上取土只是重走一下美國阿波羅登月過程,驗證一下它的技術和設備所具有的航天探測能力,對於取回的月球樣品意義不大,因為他需要的月球樣品,美國有380多公斤,日本想搞科學實驗的話,美國會不遺餘力地送給他。

▲隼鳥2號著陸位置

其次 美國取回的月球樣品,經過40多年科學研究,估計實驗數據基本上也搞得差不多少了,以日本與美國的關係,科學數據可以達到共享,日本就坐享其成算了。美國給咱們國家的月球樣品只有1克,這些數據不會與我們國家共享的,只能靠自己努力,開展嫦娥奔月工程,去月球上取回更多的樣品。

科學的意義在於探索未知,日本也是在探索人類沒有達到的太空,顯然有更高的價值,取回的是遠離地球3.5億公裡的小行星樣品,有肋於揭示45億年前太陽系的起源,並為水和生命起源物質如何到達地球提供線索。

其次,日本去小行星取回樣品前期已經有了基礎,當年日本隼鳥1號已經成功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採樣,一路上險象環生差點回不來。2010年6月1號在澳洲著陸後,帶回來的樣本量也極少,用肉眼都看不到,但是用儀器可以觀測1500個微型巖粒,採集的樣本只有1毫克,這次隼鳥2號採樣預計將超過100毫克。並對隼鳥1號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給予了更多的改進,比登月工程更有現實意義。

日本隼鳥2號探測小行星,隼鳥二號中的多個微型探測器,幾個小型跳躍探測器和一個體積和微波爐大小可移動的小行星表面偵察器,是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與法國航天局合作提供。

深空探測比實施登月工程有一些難度,主要反映在精準測控能力上,可是這方面日本有其優勢,西方陣營國家遍及全球,東西南北具有,連續6年持續不斷地對隼鳥2號進行精準測控,得益於美國航天局的大力支持,才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採樣任務。

即使是返回艙攜帶近地小行星「龍宮」樣本,還能在澳大利亞著陸,它們之間開展國際間合作,日本會有更好的夥伴參與,這也是不去探月,而去3.5億公裡外的小行星去採樣的原因。

那麼日本去3.5億公裡外的小行星採樣與嫦娥五號登月,它們之間難度哪一個更大呢?

這個不好說,只能說各有其難,嫦娥五號面對的是比小行星引力更大的月球,小行星的直徑只有900米,月球比它大上萬倍,著陸難度遠遠高於小行星,這項技術只有美蘇國家才能實現,而且我們嫦娥四號還能在背面著陸,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這一系列的探月工程,日本都沒能實施。

鑑於大家對嫦娥探月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重點說說這次日本隼鳥二號有哪些亮點,有助於大家對隼鳥二號的認識。

●這次隼鳥二號延續使用離子推進器進行變軌,而隼鳥一號在使用這種方式變軌時,出現了很多問題,這次通過改進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離子推力器具有比衝高、效率高、推力小的特點,與傳統的化學推進方式相比,離子推力器是已經實用化的推進技術中最為適合長距離航行的,這方面日本可能要有更成熟的技術和應用經驗。

●隼鳥二號飛船重690公斤,於2014年12月由日本H-2A火箭發射升空,經過三年半的飛行,於2018年6月27日與龍宮會合,有非常精準的測控能力,操控隼鳥2號著陸澳州,其精度相當於從1公裡外瞄準一隻瓢蟲。

●玉兔二號這種靠輪子轉動的月球車,還有美國機遇號、勇氣號等火星車上的巡視器,與進行行星探測的著陸器工作方式類似,也是大部分讀者心目中的模樣。

隼鳥2號上攜帶的小行星巡視器,卻採用了另一種有趣的移動方式:他們並沒有安裝輪子,想要移動時就要像蛤蟆一樣在小行星上從一個地方跳躍到另一個地方,更像是彈彈球。巡視器直徑約為18釐米,高約為7釐米,一次跳躍大概需要15分鐘,能使他們移動約15米,而巡視器跳躍的動力來自於其內部的飛輪產生的力矩,通過改變力矩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控制跳躍的速度和方向,這樣的好處可以很好的跨越障礙物。

●利用小型機器人對小天體(小行星等)的移動進行探測,在誤差精度要求極高(60釐米)的地點成功著陸,投放了多個環繞小天體的最小人造衛星等,這麼多都是世界首次。

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小行星,並能帶回來樣品,這一系列過程,向世界展示了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人類探月或探測火星,還有日本探測小行星,這些都是人類探測太空所創造的共同成果,科學無國界,這對於揭示宇宙奧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日本航天實力雄厚,為何不去月球,而發射隼鳥2奔3.5億公裡?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前一段時間,在中國的嫦娥5號採集到月壤返回的同時,日本的隼鳥二號也從3億公裡外的「龍宮」小行星挖土回來了。
  • 日本為何捨近求遠,讓隼鳥奔赴3.5億公裡之遙的小行星「挖土」?
    日本之所以不到月球而去小行星「挖土」,是由國際背景、人才、技術、研究目標,尤其是比較窘迫的研發經費狀況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日本航天實力較強並非虛言,而且航天研究比中國早。為何月離地球38萬公裡之遙的月球會成為兩大巨頭比拼的焦點?從美國空軍準將研究與發展署副署長荷馬阿斯特利,1958年1月28日在華盛頓的航空俱樂部發表講話可以找到答案。
  • 不去月球,卻專門跑3.5億公裡外採樣,日本宇航局為何捨近求遠?
    隼年二號是日本的小行星的探測,在2014年12月3日從地球上出發,它的目標是距離地球3.4億公裡外的162173 Ryugu,也就是常說的小行星「龍宮」。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2月22日,由日本研製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完成了首次著陸,並按照計劃在著陸後飛離了小行星表面。3月5日,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在youtube上發布了這次著陸過程的視頻畫面。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之後,嫦娥5號就在月球上開始"挖土"預計在12月中旬返回地球。而日本的隼鳥2號則是在早在2014年12月3日就開始飛離地球,預計是在12月初返程地球。 首先,來看距離: 隼鳥2號的目標是一個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而嫦娥5號的目標是距離地球40多萬公裡的月球。就距離而言,隼鳥2號的飛行距離是嫦娥5號的750倍,可以說,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 「隼鳥2號」樣本艙回收展現日本宇航技術實力
    「隼鳥2號」成功實現小行星探測系列任務,集中展現了日本宇宙航空技術實力,以及眾多小企業的深厚技術經驗積累。12月8日,日本相模原市,「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被從卡車上運往園區,日方小組對其進行了回收。樣本艙內裝從「龍宮」小行星上採集的碎石、砂塵。日本科學家隨後將依原定程序對這些碎石、砂塵展開研究。
  • 日本航天實力有多強?一次小行星探測任務,爆料出它的底牌
    在進入新世紀,中國航天技術飛速的發展!在振奮人心的同時,也讓國人的內心過於澎湃,忽略了一個臥在身旁的航天大國;日本! 提起日本,總是讓國人內心不能平靜!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就如同一根埋在心底的刺,雖然傷口癒合,但那根刺卻留在心頭,一碰就疼痛難忍!
  • 航天強國排名已出爐,日本擠進了前三的位置,到底是誰被替換?
    而他們這一次所發布出來的消息就是針對於世界航天強國的排名進行了一系列的更改和變化。在這個航天領域之中,排名前三的一直是美國和中國還有俄羅斯,可是這一份名單之中所呈現出來的前三名卻出現了大幅度的變動,現如今已經找不到俄羅斯的身影了,而代替俄羅斯的便是一個小國家,日本。對於這樣的排名確實是讓人難以置信,俄羅斯為什麼會被日本所替代呢?
  • 從槍擊到炮打,日本和小行星到底有什麼仇?
    在當今世界的諸多航天國家當中,日本是唯一一個曾經從小行星上取得了巖石樣品回到地球的國家,這也成為日本航天引以為自豪的一件重要成就,日本一共進行了兩次小行星探測,一次是在2003年發射的隼鳥1號,它前往一顆叫做系川的小行星,發射了兩顆子彈,然後取回了一點巖石粉末。第2次是在2014年,隼鳥2號探測器前往一顆叫做龍宮的小行星。
  • 嫦娥五號與日本隼鳥2號都是取樣返回地球,到底誰的技術更先進?
    很多人覺得日本隼鳥2號目標小行星龍宮離地球3億公裡,而嫦娥五號去的月球離地球才38萬公裡,應該是日本的技術更先進,這個理解就片面了。 當然日本隼鳥2號任務也有其獨特優勢,下面咱們就來看看詳細對比情況。 嫦娥五號的領先技術 1、二個任務最大難度差別在於,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而日本隼鳥2號取樣的小衛星龍宮直徑大約900米,就是一大塊巖石,其萬有引力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所以嫦娥五號的軟著陸、月面上升難度都要大得多。
  • 小小的日本竟然有兩個航天發射場,順便介紹下朝韓兩國的航天發射
    朝鮮的西海衛星發射場距中韓邊境不到50公裡光明星三號第一次發射韓美日都放話說要攔截不過它自己個掉了下來也難說是名字不太吉利前兩次發射以失敗告終第三次發射延期再延期終於成功把火箭送上天羅老號日本航天工業技術雄厚共有兩個航天發射中心一個叫鹿兒島航天中心
  • 「隼鳥號」小行星飛行7年,飛躍60億公裡,中間都歷經了什麼?
    如日本,也開始盯上了地球之外的礦產資源,雖然日本在航天領域的成就沒有我國強,但是他們的小行星技術還是不錯的。2003年,日本發射了一顆名為「隼鳥號」的小行星,其任務是登陸到一顆名為系川的小行星上,然後進行採礦工程,最終將這些礦產資源帶回地球。
  • 日本異常行動引警惕,隼鳥二號真正意圖被曝光,白宮鷹派拍案而起
    如今的日本每年需要給駐日美軍繳納高達20億美元的「撫養費」,而且還要充當美國在亞太地區橋頭堡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面臨的國防壓力可想而知。因此美國對於日本自衛隊的軍力建設,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在不久之前中方成功發射了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目前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已經在月球表面完成了挖土的工作,將會尋找機會返回地球。
  • 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隼鳥二號」採礦歸來,將攜小行星塵埃返回...
    在其突破性任務開始6年零3天後,日本宇宙飛船「隼鳥二號」(Hayabusa 2)將帶著一個載有原始小行星碎片的太空艙返回地球,預計將在澳大利亞伍梅拉一個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著陸。這些碎片被視作珍貴的研究資源——科學家相信,它們將有助於揭示太陽系的形成和生命的起源。
  • 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隼鳥二號」採礦歸來 將攜小行星塵埃返回...
    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無人飛船將從大約22萬公裡(136700英裡)的高度開始釋放太空艙。周日的行動將標誌著總價值300億日元(2.15億英鎊)的「隼鳥二號」任務的高潮。2014年12月,「隼鳥二號」在位於日本西南部的谷名島航天中心發射成功。
  • 日本航天有多厲害?首次攜帶小行星巖石返回地球,NASA高度評價!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2014年,由日本航天航空研發機構(JAXA)獨立研發的「隼鳥2號」(Hayabusa-2)小行星探測器升空,奔向距地3.2億公裡的「龍宮」(Ryugu)小行星。
  • 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將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5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的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將成為中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跨越,為進一步認識月球提供重要支撐。
  • 兩顆星球左右開弓,亞洲航天哪家強一目了然
    進入今年以來世界航天尤其是亞洲航天可以說是頗為熱鬧,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器在3億公裡外深空登陸龍宮小行星,印度月船-2號探測器踏上奔月旅程。同為亞洲國家的我們理當對兩家的航天探索事業送上深深的祝福,但也有人對此發出了航天實力比拼的疑問。
  • 嫦娥5號即將帶貨回家,日本隼鳥已帶小星星落地,哪個更牛些?
    在嫦娥5號就要從月球帶貨回家之際,而日本的隼鳥2號卻搶先從一顆小星星上帶了一點點天外物質回來。這樣一對比,是不是覺得嫦娥5號碾壓隼鳥2號?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我國嫦娥5號確實在某些方面比日本的隼鳥2號要領先。日本隼鳥2號探索的是一顆小行星,其引力可以忽略不計,而月球則不然,它的引力是地球的6分之1,其落和升對於探測器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 繼中國嫦五後,日本也傳來一個喜訊,專家:這次亞洲國家出盡風頭
    日本同樣也在航天領域擁有了一次重大的收穫。據相關媒體報導,日本的隼鳥2號用了6年的時間,實現了太空3億公裡的遠距離探索,而且還帶回了一份重要的樣本。這份樣本是從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上所取得的地下物質。因此在這一過程當中,日本的這種成就甚至高於中國,畢竟日本這一次探索是在保持遠距離飛行的探索過程中,還與地球信號進行了連接,這是非常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