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不奔赴月球取月土往返,而是發射隼鳥器2號採回3.5億公裡之外的小行星樣品,首先還要從日本的地緣政治關係說一下。
大家也都知道,日本是西方政治集團中的一員,日本要開展航天探月計劃,從月球上取土只是重走一下美國阿波羅登月過程,驗證一下它的技術和設備所具有的航天探測能力,對於取回的月球樣品意義不大,因為他需要的月球樣品,美國有380多公斤,日本想搞科學實驗的話,美國會不遺餘力地送給他。
▲隼鳥2號著陸位置
其次 美國取回的月球樣品,經過40多年科學研究,估計實驗數據基本上也搞得差不多少了,以日本與美國的關係,科學數據可以達到共享,日本就坐享其成算了。美國給咱們國家的月球樣品只有1克,這些數據不會與我們國家共享的,只能靠自己努力,開展嫦娥奔月工程,去月球上取回更多的樣品。
科學的意義在於探索未知,日本也是在探索人類沒有達到的太空,顯然有更高的價值,取回的是遠離地球3.5億公裡的小行星樣品,有肋於揭示45億年前太陽系的起源,並為水和生命起源物質如何到達地球提供線索。
其次,日本去小行星取回樣品前期已經有了基礎,當年日本隼鳥1號已經成功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採樣,一路上險象環生差點回不來。2010年6月1號在澳洲著陸後,帶回來的樣本量也極少,用肉眼都看不到,但是用儀器可以觀測1500個微型巖粒,採集的樣本只有1毫克,這次隼鳥2號採樣預計將超過100毫克。並對隼鳥1號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給予了更多的改進,比登月工程更有現實意義。
日本隼鳥2號探測小行星,隼鳥二號中的多個微型探測器,幾個小型跳躍探測器和一個體積和微波爐大小可移動的小行星表面偵察器,是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與法國航天局合作提供。
深空探測比實施登月工程有一些難度,主要反映在精準測控能力上,可是這方面日本有其優勢,西方陣營國家遍及全球,東西南北具有,連續6年持續不斷地對隼鳥2號進行精準測控,得益於美國航天局的大力支持,才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採樣任務。
即使是返回艙攜帶近地小行星「龍宮」樣本,還能在澳大利亞著陸,它們之間開展國際間合作,日本會有更好的夥伴參與,這也是不去探月,而去3.5億公裡外的小行星去採樣的原因。
那麼日本去3.5億公裡外的小行星採樣與嫦娥五號登月,它們之間難度哪一個更大呢?
這個不好說,只能說各有其難,嫦娥五號面對的是比小行星引力更大的月球,小行星的直徑只有900米,月球比它大上萬倍,著陸難度遠遠高於小行星,這項技術只有美蘇國家才能實現,而且我們嫦娥四號還能在背面著陸,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這一系列的探月工程,日本都沒能實施。
鑑於大家對嫦娥探月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重點說說這次日本隼鳥二號有哪些亮點,有助於大家對隼鳥二號的認識。
●這次隼鳥二號延續使用離子推進器進行變軌,而隼鳥一號在使用這種方式變軌時,出現了很多問題,這次通過改進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離子推力器具有比衝高、效率高、推力小的特點,與傳統的化學推進方式相比,離子推力器是已經實用化的推進技術中最為適合長距離航行的,這方面日本可能要有更成熟的技術和應用經驗。
●隼鳥二號飛船重690公斤,於2014年12月由日本H-2A火箭發射升空,經過三年半的飛行,於2018年6月27日與龍宮會合,有非常精準的測控能力,操控隼鳥2號著陸澳州,其精度相當於從1公裡外瞄準一隻瓢蟲。
●玉兔二號這種靠輪子轉動的月球車,還有美國機遇號、勇氣號等火星車上的巡視器,與進行行星探測的著陸器工作方式類似,也是大部分讀者心目中的模樣。
隼鳥2號上攜帶的小行星巡視器,卻採用了另一種有趣的移動方式:他們並沒有安裝輪子,想要移動時就要像蛤蟆一樣在小行星上從一個地方跳躍到另一個地方,更像是彈彈球。巡視器直徑約為18釐米,高約為7釐米,一次跳躍大概需要15分鐘,能使他們移動約15米,而巡視器跳躍的動力來自於其內部的飛輪產生的力矩,通過改變力矩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控制跳躍的速度和方向,這樣的好處可以很好的跨越障礙物。
●利用小型機器人對小天體(小行星等)的移動進行探測,在誤差精度要求極高(60釐米)的地點成功著陸,投放了多個環繞小天體的最小人造衛星等,這麼多都是世界首次。
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小行星,並能帶回來樣品,這一系列過程,向世界展示了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人類探月或探測火星,還有日本探測小行星,這些都是人類探測太空所創造的共同成果,科學無國界,這對於揭示宇宙奧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