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探閩南文化與民營經濟發展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兩岸共探閩南文化與民營經濟發展

  12與16日,「弘揚閩南文化 助推民營經濟」閩南文化沙龍在福建泉州三道行藝術館舉行。 孫虹 攝

  中新網泉州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虹)由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閩南文化沙龍16日在福建泉州舉行,來自兩岸的文化愛好者、學者、民營企業家等共聚一堂,交流探討閩南文化與民營經濟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關係,開闊閩南文化研究新視野。

  社會經濟因地利而興、因經濟而盛、因文化而久。泉州師範學院副校長林華東教授指出,此次閩南文化沙龍以「弘揚閩南文化、助推民營經濟」為主題,對於認識閩南文化的國際性特徵,挖掘閩南文化當代價值,促進閩臺文化交流,加強閩南文化經濟圈建設等具有現實的積極意義。

  當天的閩南文化沙龍吸引了海峽兩岸文化愛好者、學者、民營企業家代表等參與。 孫虹 攝

  沙龍上,專家學者主旨演講、席間交流互動與閩南功夫茶道、閩南傳統特色曲藝和朗誦等演出交替進行。金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益源教授通過其在越南各地的實地田野調查,結合具體的歷史文獻,探討歷年來閩南商人在越南的活動記錄,以及閩南文化在越南各地的傳播及其消長情況。

  「愛拼敢贏的閩南人不畏艱難,願意冒著危險走到不能預測的地方去,在努力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同時也不忘家鄉。」陳益源教授告訴記者,閩南人很好地傳承了中華文化中誠信、團結的精神,對原鄉的感情深厚,很好地促進了閩南商人間的互幫互助,抱團發展。

  「家族制民營企業在經濟建設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蘇黎明指出,民營企業要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就必須通過改革創新,把企業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企業改革創新最根本的是文化的創新。」蘇黎明認為,目前影響福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最大障礙和困難在於「人和」方面有著許多的制約因素,這與家族制民營企業文化中的「家族主義」有密切關係。因此,必須超越家族主義,實現企業文化創新,構建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和」局面的文化環境。

  恆安集團共享中心副總裁、高級經濟師劉瑩以《閩南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為題,從其多年從事企業變革管理、組織管理等經驗入手,分享了閩南文化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豐富內涵,對閩南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自2016年4月成立以來,積極開展閩南文化文化研究,弘揚閩南文化優秀傳統,促進兩岸閩南籍同胞及全球閩南籍僑胞的友愛團結,並通過專題講座、專項培訓、文化交流、知識競賽等形式,面向社會大眾普及閩南文化知識,打造了閩南文化沙龍、閩南文化大講壇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完)

(責編:吳亞雄、蔣波)

推薦閱讀

閱來閱好——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愛好。我們從習總書記推薦過的書單中挑選了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邀請王剛、王勁松、佟麗婭等為我們朗讀其中的片段。【詳細】

喜迎十九大,聽這19位名家的文藝"初心"廣大文藝工作者們不忘初心,思索、探索、行動,開啟了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旅程。五年來,一批文藝名家做客人民網,聊創作心路,話人生感悟。【詳細】

相關焦點

  • 閩粵臺高校共探兩岸學術合作
    閩粵臺高校共探兩岸學術合作 2014-12-26 20:26:48餘丹 攝   中新網漳州12月26日電 (餘丹 林楓) 閩粵臺部分高校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傳統文化研究院(所)長協作會議26日在福建閩南師範大學召開。會上,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與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籤署了合作協議。
  • 兩岸青年共研閩南文化:「真正有兩岸一家親的感覺」
    中新網漳州7月7日電(龔雯)「這邊很貼近臺灣文化,精神文化、民俗信仰的一些風格都和臺灣相近。」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研究生王阿勉經過此次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感受頗深。  7日,由閩南師範大學主辦的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福建廈門落幕,活動為期7天,兩岸青年共同研習閩南文化,尋找到文化的認同感。臺灣青年實地參觀閩南師範大學福建僑鄉文化館。
  • 【泰國《星暹日報》】刊兩岸青年共研閩南文化:"真正有兩岸一家親...
    7日,由閩南師範大學主辦的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福建廈門落幕。在為期7天的活動中,兩岸青年共同研習閩南文化,尋找到文化的認同感。  第一次來到閩南地區,王阿勉來之前有種複雜心情,「接觸了才發現語言、衣食住行都很親切,真正有兩岸一家親的感覺。」
  • 海峽兩岸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國家大劇院開幕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閩南古韻、兩岸傳情」海峽兩岸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開幕式29日上午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來自福建漳州華安高山族舞蹈團、臺灣戲曲學院的兩岸藝術家為觀眾們奉上了一臺原汁原味的閩南傳統文化藝術盛宴。
  • 兩岸專家學者在長泰舉行研討座談會 共商閩南民俗文化保護傳承
    中國教育在線訊 6月2日,由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保護傳承閩南民俗文化研討座談會在長泰舉行。座談會以「保護和傳承閩臺民俗文化,發揮特色,提煉精華」為主題,旨在調研考察長泰閩南文化生態體驗基地和閩南傳統民俗民風活動,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保護和傳承閩臺民俗文化,發揮閩南文化在閩臺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 策劃專家吳正元:海峽兩岸共推「海絲」文化 做好文化項目落地
    吳正元,福建省閩南文化發展基金會首屆執行會長。致力於推廣閩南文化傳播,熱心閩臺交流。 人民網福州3月29日電 (吳隆重)「閩南文化是海峽兩岸民眾世代相傳的共同財富,而古老的『海絲』之路也留下了深深的閩南文化印記」,出席《兩岸交流與閩南文化》研討會的福建省閩南文化發展基金會執行會長吳正元表示,海峽兩岸在共推「海絲」文化與閩南文化活動中大有可為。
  • 兩岸專家學者熱議閩南文化保護與傳承
    兩岸專家學者熱議閩南文化保護與傳承 2018-06-03 11:34  本次活動有近70名兩岸專家學者參與,其中臺灣專家有10餘位,活動內容包括參觀海峽兩岸將軍連緣書畫院與中國海峽兩岸將軍書畫展、調研考察閩南文化生態體驗基地、保護傳承閩南民俗文化研討座談會、長泰縣閩南民俗文化生態展示等。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閩臺的文化差異並不大,這一點讓彼此在生活上更容易習慣、融合。
  • 2019臺北創意節開幕 兩岸業者共探創意未來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彭培根、趙博)24日,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和滾石文化主辦的2019時報世界華文創意大會臺北創意節開幕,吸引兩岸逾百名行銷創意界業者及專家學者參加,就數字創意、文化創意等話題展開對話分享。
  • 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中新網泉州12月16日電 (吳冠標)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會商交流會1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開,40餘名專家、建設保護單位代表與會交流研討,共同推進閩南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國廣泛傳播,而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是世界閩南人的原鄉祖地和精神家園。2007年6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驗收評估,2019年12月25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兩岸青年大學生相聚福建泉州分享「海絲」文化創意
    中新社泉州5月28日電 (記者 孫虹)以「尋海上絲路,探文化古城」為主題的第七屆海峽兩岸高校文化與創意論壇,28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華僑大學開幕,兩岸100多名高校學子共聚一堂,碰撞思維、分享創意。「論壇自2011年首辦至今,吸引了越來越多兩岸高校大學生參與其中,並由此建立了情感和友誼。」
  • 廈門: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舉行
    廈門: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舉行 2014-08-18 06:51:00 導讀:」非遺文化童玩的傳承代表人陳文東在15日上午舉行的兩岸閩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討會上說,童玩民間文化在傳承中要抓住精髓,挖掘教育因素,與時俱進,不斷拓展和延伸。
  • 體驗童玩觀看民俗 兩岸青少年夏令營傳承閩南文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林岑通訊員尤琦)日前,由海滄區臺辦、區文聯、區教育局指導,海滄東孚街道主辦的「文化交融·和諧脈動」海峽兩岸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正式開營。
  • 陳麗麗: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
    「兩岸融合發展」分論壇由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專家陳麗麗教授主持,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主任盛九元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華教授擔任點評專家。
  • 兩岸信眾齊聚廈門共襄保生慈濟文化
    兩岸信眾齊聚廈門共襄保生慈濟文化 2015-04-18 16:59:50兩岸及東南亞近7000名宮廟代表及信眾,齊聚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共襄保生慈濟文化。  與往屆保生慈濟文化節相比,除了延續歷屆開幕式創意元素之外,本屆活動開幕式起新意迭出,在傳統閩南民俗蜈蚣閣的遊行展示中,來自臺灣阿美族的舞蹈《兩岸一家親》為觀眾們展現出了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熱鬧氣氛。
  • 兩岸光電專家共探前沿科學 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原標題:兩岸光電專家共探前沿科學 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中新網南京11月17日電(盛捷) 17日,第十一屆中華光電子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黃維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
  • 2018年閩南大戲院兩岸藝術節開幕
    新華社廈門10月11日電(記者 付敏)以「傳承閩韻,情牽兩岸」為主題的2018年閩南大戲院兩岸藝術節,10日晚在廈門拉開序幕。  據介紹,今年的兩岸藝術節將持續至11月11日。期間,閩南大戲院的舞臺將迎來世界各地11部共15場藝術佳作演出,包括「雲門2」《十三聲》、優人神鼓《新版-聽海之心》、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等臺灣優秀作品。  主辦方還號召全城熱愛閩南語的市民共同推廣閩南傳統文化,將陸續推出閩南傳統歌仔戲、布袋戲、南音體驗活動、鼓·舞東方表演藝術展、「戲精學院」2018戲劇主題體驗等活動。
  • 從廈門到金門 兩岸共探社會保障領域合作
    從廈門到金門 兩岸共探社會保障領域合作 2017-05-13 19  當天,第二屆兩岸社會保障暨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論壇舉辦,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福建省副省長黃琪玉,廈門市委副書記陳秋雄,臺灣健康保險學會名譽理事長楊志良等官員和嘉賓蒞會。  汪毅夫受邀致辭稱,經過三十年交流交往,兩岸同胞在交流合作過程中彼此學習借鑑,相互扶持幫助,共同商討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 兩岸民眾齊聚海滄鳳山書院 共演閩南文化喜樂匯
    「戲聚海滄·情牽兩岸」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在這裡舉行,包括生活在海滄的臺胞在內的兩岸民眾上千人齊聚一場,共同欣賞了歌仔戲、答嘴鼓、歌舞、陣頭等鄉土味濃厚的閩南藝術。  作為2018年海峽兩岸樂活節配套活動,「戲聚海滄情牽兩岸」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將舉辦四場,走進四個村居,由兩岸同胞自編自導自演豐富多彩的、獨具閩南特色的文藝節目,為市民群眾帶來正能量、接地氣的視聽盛宴。
  • 祖庭探源 文化尋根 兩岸嘉賓在川共襄文昌文化盛舉
    兩岸嘉賓在川共襄文昌文化盛舉。(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中國臺灣網3月14日文昌訊 3月9日,第四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四川梓潼漸次展開,在同根同祖同源的血脈聯繫下,在一脈相承的文昌文化背景下,來自海峽兩岸嘉賓代表400餘人齊聚梓潼,共襄盛舉。活動還吸引了海內外遊客3萬餘人次到梓潼朝拜祈福。
  • 海峽兩岸媒體行走進沙坡尾 感受最「潮」閩南文化
    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文潔)滲透著年代感的閩南文化如果一定要給它一個潮流的表達場所,那只能是在廈門沙坡尾。24日下午,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福建站的記者們走進沙坡尾,聽潮流時尚的閩南文化故事。沙坡尾的迷人之處在於它保留著原汁原味的漁港文化,尤其是獨特的民間信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閩臺「送王船」便是其中之一。王船祭是中國閩南沿海民間於16世紀-17世紀創造的撫慰、祭祀歷史上不幸葬身海洋者的大型儀式,並隨閩南人的海上貿易與遷徙,於17世紀-20世紀傳播至臺灣,乃至東南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