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岸共探閩南文化與民營經濟發展
12與16日,「弘揚閩南文化 助推民營經濟」閩南文化沙龍在福建泉州三道行藝術館舉行。 孫虹 攝
中新網泉州12月16日電 (記者 孫虹)由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閩南文化沙龍16日在福建泉州舉行,來自兩岸的文化愛好者、學者、民營企業家等共聚一堂,交流探討閩南文化與民營經濟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關係,開闊閩南文化研究新視野。
社會經濟因地利而興、因經濟而盛、因文化而久。泉州師範學院副校長林華東教授指出,此次閩南文化沙龍以「弘揚閩南文化、助推民營經濟」為主題,對於認識閩南文化的國際性特徵,挖掘閩南文化當代價值,促進閩臺文化交流,加強閩南文化經濟圈建設等具有現實的積極意義。
當天的閩南文化沙龍吸引了海峽兩岸文化愛好者、學者、民營企業家代表等參與。 孫虹 攝
沙龍上,專家學者主旨演講、席間交流互動與閩南功夫茶道、閩南傳統特色曲藝和朗誦等演出交替進行。金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益源教授通過其在越南各地的實地田野調查,結合具體的歷史文獻,探討歷年來閩南商人在越南的活動記錄,以及閩南文化在越南各地的傳播及其消長情況。
「愛拼敢贏的閩南人不畏艱難,願意冒著危險走到不能預測的地方去,在努力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同時也不忘家鄉。」陳益源教授告訴記者,閩南人很好地傳承了中華文化中誠信、團結的精神,對原鄉的感情深厚,很好地促進了閩南商人間的互幫互助,抱團發展。
「家族制民營企業在經濟建設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蘇黎明指出,民營企業要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就必須通過改革創新,把企業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企業改革創新最根本的是文化的創新。」蘇黎明認為,目前影響福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最大障礙和困難在於「人和」方面有著許多的制約因素,這與家族制民營企業文化中的「家族主義」有密切關係。因此,必須超越家族主義,實現企業文化創新,構建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和」局面的文化環境。
恆安集團共享中心副總裁、高級經濟師劉瑩以《閩南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為題,從其多年從事企業變革管理、組織管理等經驗入手,分享了閩南文化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豐富內涵,對閩南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自2016年4月成立以來,積極開展閩南文化文化研究,弘揚閩南文化優秀傳統,促進兩岸閩南籍同胞及全球閩南籍僑胞的友愛團結,並通過專題講座、專項培訓、文化交流、知識競賽等形式,面向社會大眾普及閩南文化知識,打造了閩南文化沙龍、閩南文化大講壇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完)
(責編:吳亞雄、蔣波)
閱來閱好——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愛好。我們從習總書記推薦過的書單中挑選了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邀請王剛、王勁松、佟麗婭等為我們朗讀其中的片段。【詳細】
喜迎十九大,聽這19位名家的文藝"初心"廣大文藝工作者們不忘初心,思索、探索、行動,開啟了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旅程。五年來,一批文藝名家做客人民網,聊創作心路,話人生感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