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米趙冰:行業一片叫好,但共享用工仍需謹慎

2020-12-22 億歐網

2020年的「共享用工潮」已經持續一個月了。距離行業首個公開「共享用工」案例發布已經過去將近30天,但討論的熱度仍未消散。

難以復工的中小企業,把員工以共享的模式「分享」出去,一方面減輕自身經濟壓力,一方面解決用工方的「用工荒」需求。看起來是三方收益的大好事,然而業界有觀點指出,共享員工只保證了「效率優先」,難以兼顧可持續發展。

共享用工是偽需求還是新風口?

共享用工的熱潮最早從餐飲業爆發。2月3日,盒馬鮮生一則通告顯示,雲海餚,青年餐廳的部分員工將經面試、培訓、體檢並確認勞務合同後,暫時到盒馬鮮生上班。這一消息正式拉開了火熱的「共享用工」大幕。

隨之而後,數十家企業競相效仿。

有企業間達成合作的:在山西,暫時無法開業的海天集團部分員工到福喜農牧公司上班;在安徽,世紀金源大飯店的40名員工,到海爾工業園上班,實行計件工資模式。

也有主動出擊向社會公開招募的:沃爾瑪、生鮮傳奇、哈羅單車、聯想等公司主動向社會招聘暫時不能回工作地復工的人才,呼籲他們前來上班。

首先,需要給共享員工下定義:員工在與一家公司籤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在這家公司或者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的協調安排下,到另外一家公司短期工作。

共享用工既保證了員工收入,又保證了企業用人用工需求,提高復工率,還減輕了供應企業的薪資負擔,看上去「很美」。

但是,自「共享用工」出現一個月以來,用工市場關於此話題的關注和爭議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市面上有兩種主流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共享用工是特殊時期的應急行為,模式不可持續;第二種觀點認為,共享用工是未來趨勢,將長期存在,甚至會成為創業風口。

鬥米聯合創始人、營銷副總裁趙冰的觀點更偏向前者,他對共享用工持小心謹慎態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共享用工是靈活用工下的生態,卻不是真正的共享,因為依然只有一個勞動關係的主體。只不過是短期租借行為。所以說,共享員工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規』業務合作模式,並不是主流合作模式。」趙冰說。

共享用工那麼好,以前怎麼沒聽說過?

如果「共享用工」是一種出色的用工模式,為什麼過去卻沒有太大的聲量?業界是否存在過「共享用工」的先例?

趙冰說,在長期以往的人力資源實踐中,「共享員工」的需求的確出現過。

比如外賣配送和零售行業跨界共享員工的探索。外賣的「周期性」潮汐效應非常明顯,冬夏時節,天氣越不好,人們愛點外賣。春秋季節,外賣配送人員則出現部分閒置。曾有企業向鬥米提出,是否可以將外賣小哥可以與零售、餐飲行業員工在不同時期相互「分享」,一來降低企業成本,二來提高員工收入。

再比如,兩家火鍋餐飲企業關於共享用工的嘗試。據了解,兩家火鍋企業長期處在用工緊缺的狀態,且用人標準、店鋪數量、商圈密度都差不多。是否可以「用工共享」呢?

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共享員工在實操中往往很難落地。

「兩家企業文化、管理模式往往風格迥異,更別提合同合規、薪資發放、員工保險、工傷賠付、服務標準、員工意願,需求對接等問題,它們都是橫亙在該模式大規模推廣中的一座座大山。」趙冰坦言道。

尤其當用工雙方存在競爭關係,業務同質化嚴重,用工波峰波谷相似,又同時長期處於用工饑渴中時,就極難形成匹配。即使形成了匹配,也要注意用工協議上的法律風險。

作為一站式招聘服務平臺,鬥米在疫情期間聯繫了上百家服務中的中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向億歐分享了一手資料:

從供應端看,只有大概五分之一左右的餐飲商家願意短期共享目前待崗歇業的員工,其餘大部分餐飲商家均表示目前不太能夠接受「共享用工」這一方案,企業的擔心主要集中於員工安全,操作的複雜性以及員工流失。

從需求端看,需求方頭疼「三高」問題——短期的共享用工流失高,培訓成本高和對接成本高。「三高」問題會挫傷一線主管人員「共享用工」的積極性。

另外,員工本身意願弱也是一項短板。趙冰說,制度的親歷者對這一制度的利弊是有切身感受的。從整體看,員工端目前對這種方式並不積極響應,在20多元的時薪之下,許多員工,尤其是90後的年輕員工並未表達出強烈的賺錢的渴望。

「以某新型茶飲店舉例,經過內部動員,真正接受這種短期租借方式的員工僅有幾百人,而這家企業的一線員工有近萬之多。」願意被「租借」出去的員工不到十分之一。

但是,共享用工在特殊環境下勢必會產生一些撮合。趙冰把這種撮合稱為「概率中的必然。」他進一步解釋:「面對基數如此大的用工市場,不論是企業直接對接的B2B模式,還是找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的B2B2C模式,只撮合了幾千或者幾萬人的『共享用工』對比幾億量級的勞動力市場,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很難成為未來用工的主流形態。」

靈活用工是長期替代性方案

共享用工對疫情起到的積極意義毋庸置疑。但是,儘管該制度為疫情期間的恢復生產立下了「汗馬功勞」,它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先天不足」。

第一、成本過高。「共享用工」不改變原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係,原用人單位應保障勞動者的勞動合同關係層面的工資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因此所謂「共享」只是轉移了成本,而不是壓縮成本;另外,共享用工形成了巨大的匹配壓力,操作困難,涉及多方合作,溝通成本高。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種匹配並不划算。

第二、零售、餐飲、運力等行業的用工難是結構性壓力,基本面不會變。面對用工缺口大這一事實,共享用工可以「解近渴」,但不能滿足長期需求。

第三、受疫情影響,2020下半年可能會出現補償性消費和補償性用工,屆時企業自用人才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把最寶貴的資產——員工「出借」出去呢?

第四、法律糾紛的根源。出借的員工在短期工作期間遇到的問題和責任劃分如何認定,各方並沒有清晰的認識,也沒有可參考的豐富案例和實操經驗,如果出借員工出現疾病、意外、工傷等事件發生,容易引起法律糾紛。因此,在共享員工這種新型用工模式中,員工勞動合同所在企業、臨時工作企業、第三方供應商之間的責任如何界定?薪資、個稅、工傷等具體問題如何落實?進一步規範「共享用工」模式,或者尋找其他出口,是靈活用工市場必須儘快解決的重要課題。

2月21日,人社部回應對共享員工的看法,指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借出員工,原用人單位和借調單位均不得以「共享用工」之名,進行違法勞務派遣,或誘導勞動者註冊為個體工商戶以規避用工責任。

通過這一聲明,能夠得出兩個推斷:

第一,企業採用「共享員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員工的經濟損失,使部分員工待崗期間增加一定的收入,保持就業穩定,而非企業可以借該模式大規模盈利。第二,政策對於借「共享用工」之名,行違法勞務派遣之實的行為會進行嚴格監管

疫情一旦過去,這種撮合大概率會戛然而止,因為用工短缺是每家餐飲零售企業在正常經營中日夜面臨的大難題。在此大背景下,考慮到各家企業文化的不同,薪資不同,脆弱的互信關係以及背後帶來的流失率,共享用工大概率不能持續下去。」趙冰分析道。

用工「近渴」尚有應對之法,那有沒有好思路能扛過未來的「長飢」?

趙冰認為,關注點還是要回到靈活用工上來。「共享用工是靈活用工的一個子集,除了『共享員工』,靈活用工還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崗位外包、業務外包、眾包用工、彈性用工、承攬等等。基於客戶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的靈活用工才是應對之策。」

趙冰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上看的清楚,他犀利指出:這次疫情對用工市場最深刻的影響不在於「共享員工」臨時借調人數的多少,而在於對企業主用工思維的衝擊。

「經過這次疫情,企業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人工成本是企業存亡的『生命線』,在此背景下正是企業考慮及推動組織變革和用工創新的最好時機,企業必須思考,如何在保持就業穩定的情況下嘗試靈活的用工方式,讓自己的組織變的『輕快好省』,這恰好是鬥米一直在做的事情。為企業和員工提供多元的『靈活用工』模式,這個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存在的價值。」趙冰說。

中國的人力資源成本逐年上升,靈活用工正處於高速成長期。隨著資本、技術不斷進入、靈活用工賽道也出現了不少玩家,競爭加劇。

哪些企業能跑出來?趙冰認為,制勝的要點在於C端。招聘行業本質上是一個C端求職用戶和B端用人企業信息匹配的生意。善於運用網際網路優勢,獲得大量C端用戶,通過線下線上商業模式匹配C端工作的鬥米認為:「未來誰掌握了C端,誰就能得天下。」

相關焦點

  • 鬥米:疫情之下用靈活用工打造企業「免疫力」
    房租、用工等成本高居不下的問題迫在眉睫,服務業企業如何有效實現降本增值,降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並且為疫情過後的重振做準備?一站式招聘服務平臺鬥米認為,用靈活用工將成為服務業企業的解決方案,靈活用工市場也將會迎來爆發的契機。
  • 稅收嚴管大幕下,鬥米靈活用工為餐飲業多方支招
    對於服務業中重要的餐飲業來說,如何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前端與後端的創新變革,特別是在用工方式上的創新上,對於餐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期,國內最大的靈活用工一站式服務平臺鬥米聯合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共同舉辦了「2018餐飲業靈活用工創新論壇暨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燈塔峰會』七次代表會議」。
  • 鬥米靈活用工模式成餐飲業決勝下半場最要出路
    對於服務業中重要的餐飲業來說,如何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前端與後端的創新變革,特別是在用工方式上的創新上,對於餐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國內最大的靈活用工一站式服務平臺鬥米聯合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共同舉辦了「2018餐飲業靈活用工創新論壇暨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燈塔峰會』七次代表會議」。
  • 兼職貓向左,鬥米向右,誰能代表網際網路用工平臺的未來?
    而作為老對手的鬥米,目前仍在不斷加大對「靈活用工」方面的布局,推動自身規模化的發展進程。作為行業頭部的兩家平臺,鬥米與兼職貓在當前這個拐點處,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發展策略,這也預示著行業競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維度,那麼究竟誰才能代表行業的未來呢?兼職貓為什麼要切入全職市場?
  • 鬥米靈活用工服務助力餐企轉型升級,新餐飲亟需新人力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鬥米最新資訊 > 正文 鬥米靈活用工服務助力餐企轉型升級,新餐飲亟需新人力
  • 鬥米2018餐飲業靈活用工創新論壇即將開幕,精彩看點前瞻
    如何全面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在合規先行的大策下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降本增效?如何激發個人與企業組織,增強企業競爭力?這些業界、學界共同關注的熱點都將在10月24日召開的「2018餐飲業靈活用工創新論壇暨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燈塔峰會』七次代表會議」上得到解答。
  • 鬥米線上系統與線下交付有機組合,打造共享服務生態圈
    鬥米作為網際網路招聘行業服務商代表,憑藉其核心產品、精準服務效果、及創新業務模式,收錄至報告中。2020年受疫情影響,靈活用工迎來爆發期早在2018年,據鬥米研究院估算,"我國服務行業的靈活就業人員規模達2.5億,市場規模達12.8萬億。靈活用工,已是大勢所趨。
  • 探索社保稅管和個稅修正新機,鬥米成功舉辦餐飲業靈活用工論壇
    10月24日,由國內最大的靈活用工一站式服務平臺鬥米攜手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重磅打造的「2018餐飲業靈活用工創新論壇暨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燈塔峰會』七次代表會議」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順利召開。
  • 鬥米靈活用工創新模式 打破餐飲業傳統招聘格局
    當權利反轉,供需關係反轉之後,餐飲業的用工模式必將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用工方、就業方的共贏?如何破解用工供需間的矛盾?如何降低用工的成?如何解決管理上的難題,成為餐飲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鬥米研究發現:現代服務業引領杭州經濟增長,靈活用工市場爆發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鬥米最新資訊 > 正文 鬥米研究發現:現代服務業引領杭州經濟增長,靈活用工市場爆發
  • 「鬥米兼職」升級為「鬥米」 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翻5倍
    鬥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趙世勇在發布戰略升級時表示,當靈活用工成為大勢所趨之時,鬥米將發力價值的創造,在產品、服務等多個層面進行延展、深化和創新,有效解決行業痛點。鬥米基於對市場和行業的思考和判斷,圍繞求職用戶和企業,首先進行了服務升級。
  • 你知道的,是「鬥米」品牌升級了 我關注的,是它背後的戰略
    近日,鬥米一張「品牌革新之路」的長圖刷爆了朋友圈:鬥米APP由「鬥米兼職」正式升級為「鬥米」;鬥米不再只是做兼職招聘,而是靈活用工一站式平臺(主打服務行業);覆蓋基層藍領的招聘、人員管理、人員培訓、保險保障等靈活用工的全線服務
  • 鬥米研究顯示90後偏好兼職 靈活就業成餐飲業「新風向」
    根據國內靈活用工服務領域的創新領軍平臺鬥米針對《2017年中國餐飲行業靈活用工調研報告》中顯示:在問及從業者不喜歡餐飲行業的原因時,47%的被訪者回答「工作辛苦」、高居第一位,「社會地位低」佔比27%、僅排名第三,可見工作辛苦才是導致該行業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這與以往的認知不太一樣,社會地位低並非從業主要障礙。針對工作辛苦這一痛點,或許兼職小時工是有效的解決之道。
  • 蓋雅工場與鬥米達成戰略合作,開啟「勞動力賦能」時代新格局
    鬥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趙世勇表示:「今年4月份,鬥米通過戰略升級,通過對內對外的跨界,為求職者和用工企業不斷帶來新的價值。在內部,橫向將服務「跨」到了更多的領域,鬥米現在是一個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招聘服務平臺。
  • 鬥米總部喬遷福地,繼續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近日,鬥米總部喬遷新址。自2015年成立以來,鬥米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招聘、靈活用工業務,為更好地服務全國客戶及市場,有效整合資源、提升運營效率,鬥米北京總部從上地喬遷至「宇宙中心「學院8號新址。
  • 比拼人效的時代 靈活用工下鬥米助力餐飲業降本增效
    3月27日,一站式靈活用工平臺「鬥米」在北京舉行了「2018餐飲行業靈活用工論壇會」,從中日靈活用工大趨勢、餐飲行業靈活用工、餐飲行業求職者觀念轉變等方面揭示了即將到來的餐飲業靈活用工的市場。
  • 鬥米微獵頭再升級,助力用戶增收,緩解疫情下求職招聘壓力
    針對疫情這一特殊節點,為了讓更多用戶足不出戶,也能增加收入,鬥米緊急將微獵頭項目升級,利用自身強大的線上流量優勢,推出鬥米微獵頭小程序版本,努力實現線上招聘不停歇、就業服務不打烊。鬥米微獵頭升級版 持續拓寬增收渠道據了解,鬥米上線微獵頭小程序重點面向外出務工人員、小微企業員工、彈性薪酬制員工、大學生等群體推出,通過將其人脈資源變現,減輕受疫情影響導致的家庭負擔和就業壓力。
  • 鬥米兼職被投訴成常態 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
    幾年前O2O興起的年代,催生出了一批聚焦在兼職領域的用工、招聘平臺,但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和行業熱度不再,這些平臺如曇花一現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僅留下了少數幾個「屹立不倒」的頭部平臺,行業洗牌明顯,這其中就以「鬥米」為代表。
  • 鬥米App產品測評分析
    一、產品簡介鬥米是一款解決國內靈活用工的兼職類產品,根據一些統計數據: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其兼職零工類佔比勞動力,可達到20%。而在我國這塊尚無巨頭存在。鬥米的產品定位針對商家企業需求方、兼職人群對靈活用工的需求,提供一站式的服務。2. 用戶定位校園群體:以18-24歲為主,通過打零工賺取生活費、提升技能、消磨時間等社會群體:以24-40歲的青少年、中青年為主,有大量空餘時間,希望通過兼職賺錢。3.
  • 網際網路周刊2018年度招聘求職APP排行發布,鬥米穩居第一陣營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旗下《網際網路周刊》評選的《2018年度APP分類排行》榜單正式發布,鬥米憑藉在靈活用工領域的深耕、創新的產品和專業的服務,斬獲2018年度招聘求職APP榜單第五殊榮,穩居招聘領域第一陣營,而此前,鬥米在中國領先的人力資源媒體HRoot推出的「2019年1月人力資源管理類APP下載量排名」榜單中,也持續蟬聯垂直細分領域榜首,彰顯鬥米在行業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