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保稅管和個稅修正新機,鬥米成功舉辦餐飲業靈活用工論壇

2020-12-18 donews

10月24日,由國內最大的靈活用工一站式服務平臺鬥米攜手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重磅打造的「2018餐飲業靈活用工創新論壇暨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燈塔峰會』七次代表會議」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順利召開。本屆論壇以「稅改新說·餐飲論道」為主題,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湯慶順會長、副秘書長張欣媛女士、北京將太無二餐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邢力先生、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培訓中心主任李巖先生、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青年聯盟秘書長付濤先生、勞達集團CEO魏浩徵先生、 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波先生、呷哺呷哺集團湊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全國人力資源負責人路瑤女士、北京東方餃子王餐飲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康月玲女士、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孫建堯先生、一軒餃子董事長孔俊十先生、鬥米聯合創始人、營銷副總裁趙冰先生、鬥米外包事業部總經理呂磊先生等近兩百名餐飲行業精英、勞動法、人資行業專家學者、人力資源總監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稅改新政下餐飲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如何激發個人與組織的活力增強企業競爭力,探索企業靈活用工發展實踐。

會議開場,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湯慶順致開幕辭,他表示餐飲業發展主要依靠食材、物業和人三個維度的經營。過去大家都把重心放在食材和物業上,而往往忽略了人的經營,在新時代下,餐飲企業需要認清客觀形勢,改變舊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把人作為一種資源和資本去經營好,這也餐飲企業經營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湯慶順致開幕辭 

變革大潮中,餐飲行業用工迎來哪些發展新風向?

新的社稅政策出臺,對企業合規性和員工關係管理的合理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那麼在新的形勢下,餐飲行業如何提高對人的經營從而實現自保、生存和發展?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培訓中心李巖主任從餐飲業用工現狀和此次新政的顯著變化切入,提出合理化解社保新政高成本七大方法:品牌定位化,標準化或中央廚房;僱傭實習生、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員;選擇非全日制靈活用工,尤其是小時工;變勞動關係為勞務關係;勞務派遣以及通過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購買外包服務,為現場餐飲人打開了新思路。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培訓中心主任李巖主題演講 《變革大潮中,餐飲行業用工發展新風向》

社稅新政下的組織與人力資源該如何變革?

「風險、成本、人」的問題一直是餐飲企業的核心問題,只有以「法」為本,堅守底線;以「人」為本,優化成本線;以「心」為本,重啟價值線,才能從實際痛點出發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勞達集團CEO魏浩徵先生在其演講中表示,在探索符合新政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不僅要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合規和成本,同時還要考慮勞動者的接受度,尤其是餐飲業,因為最終是靠員工把顧客服務好,只有考慮到員工的感受才能不斷地提升服務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收入。此外,魏浩徵還表示,對包括餐飲行業在內的傳統企業來說,這一輪政策調整也是改善、優化用工模式和企業商業模式的好機會。

勞達集團CEO魏浩徵先生主題演講《社稅新政下的組織與人力資源變革》 

社保稅管和個稅修正新形勢下的靈活用工籌劃之道

近年來,靈活用工在餐飲等行業得到了大量的運用,那麼面臨社保稅管和個稅修正的新形勢下,靈活用工它將發揮出哪些優勢?現場,鬥米外包事業部總經理呂磊先生從餐飲業的用工形態出發,結合政策與餐飲業特殊性用工趨勢,對參會企業提出了結合各餐飲企業實際用工情況的成本精算下搶佔合規時間的建議,並提出了鬥米的餐飲業靈活用工解決方案。

在靈活用工的解決方案中,鬥米通過分析客戶的用工模式,實現客戶非核心崗位員工在勞務用工下的靈活用工,並進行招聘、用工關係、人崗匹配、異業錯配、在職管理、薪資福利等全流程服務。而在勞動關係下的外包解決方案中,鬥米幫助客戶將現有員工通過崗位外包形式將勞動關係進行轉移,由鬥米幫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和全風險綜合解決方案,同時完成勞動關係、招聘服務、人力資源全流程服等一站式服務。

鬥米外包事業部總經理呂磊主題演講《社保稅管和個稅修正新形勢下的靈活用工籌劃之道》

餐飲發展,企業該怎樣推動創新變革?

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年,我國的餐飲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很多老字號品牌餐飲企業通過變革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和迭代,完成轉型和升級。大會現場,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波先生回望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餐飲變化並分享了便宜坊作為國企老字號在用工上的的實踐和創新:在人力系統上建立招、用、育、留、離五個系統板塊,在用工方面,通過自身的控本和智能化增加,並且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增加兼職人員,通過多種形式的人員配置節省人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波主題演講《餐飲發展,推動創新變革》

人力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作為創新用工的關鍵部門,人力資源的代表們有什麼樣的分享? 下半場的圓桌討論環節,在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青年聯盟秘書長付濤的主持下,呷哺呷哺集團湊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全國人力資源負責人路瑤女士、北京東方餃子王餐飲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康月玲女士、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孫建堯先生與鬥米公司聯合創始人、營銷副總裁趙冰先生,圍繞「餐飲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現場嘉賓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思想碰撞。

《新政浪潮之下 餐飲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圓桌討論

餐飲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是最適用於靈活用工的行業之一。在靈活用工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的背景下,新政之下,鬥米主辦的這場餐飲業靈活用工領域的創新論壇,聯合業界和企業,共同探索稅改新機,必將激發靈活用工的價值,從而推動用工模式的創新、落地和發展。

相關焦點

  • 鬥米2018餐飲業靈活用工創新論壇即將開幕,精彩看點前瞻
    伴隨個稅改革+社保稅管+金稅三期,最嚴徵管時代的到來。如何全面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在合規先行的大策下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降本增效?如何激發個人與企業組織,增強企業競爭力?這些業界、學界共同關注的熱點都將在10月24日召開的「2018餐飲業靈活用工創新論壇暨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燈塔峰會』七次代表會議」上得到解答。
  • 稅收嚴管大幕下,鬥米靈活用工為餐飲業多方支招
    新個稅法與社保稅徵加之金稅三期,各項新政的陸續出臺,對企業合規性和員工關係管理的合理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對於服務業中重要的餐飲業來說,如何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前端與後端的創新變革,特別是在用工方式上的創新上,對於餐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鬥米靈活用工模式成餐飲業決勝下半場最要出路
    新個稅法與社保稅徵加之金稅三期,各項新政的陸續出臺,對企業合規性和員工關係管理的合理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對於服務業中重要的餐飲業來說,如何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前端與後端的創新變革,特別是在用工方式上的創新上,對於餐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鬥米靈活用工創新模式 打破餐飲業傳統招聘格局
    鬥米作為國內靈活用工服務領域的創新領軍平臺,旗下鬥米研究院結合其平臺合作的百餘家餐飲企業的招聘用工實例、依託於大數據,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把脈整個餐飲行業用工趨勢。問診:餐飲業用工亮起紅燈,供不應求日益嚴峻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究竟如何,首先來看看我們與鄰國日本對比,會是個非常有意義的參考和借鑑。
  • 比拼人效的時代 靈活用工下鬥米助力餐飲業降本增效
    3月27日,一站式靈活用工平臺「鬥米」在北京舉行了「2018餐飲行業靈活用工論壇會」,從中日靈活用工大趨勢、餐飲行業靈活用工、餐飲行業求職者觀念轉變等方面揭示了即將到來的餐飲業靈活用工的市場。
  • 鬥米研究顯示90後偏好兼職 靈活就業成餐飲業「新風向」
    鬥米研究顯示90後偏好兼職 靈活就業成餐飲業「新風向」 2017-而今年,不少品牌餐企選擇了大量使用靈活用工的方式,有效解決了「十一」黃金周的用工問題。  供需矛盾催生餐飲業靈活用工機制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十一」黃金周只是一個縮影,在發展大背景和行業特性的作用下,餐飲行業對於靈活用工機制的需求與日俱增。
  • 鬥米靈活用工服務助力餐企轉型升級,新餐飲亟需新人力
    網際網路思維下,新餐飲也也讓傳統餐飲業全面賦能,繼續紅火。就在剛剛過去的 2018 年,全國餐飲收入首破 4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5%。然而,在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進程加快的大背景下,餐飲界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首當其衝是用工的短缺、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員工認同感不強等等。對此,國內靈活用工行業一站式服務平臺鬥米旗下的鬥米研究院通過調研指出,「新餐飲」需要「新人力」。
  • 鬥米:疫情之下用靈活用工打造企業「免疫力」
    房租、用工等成本高居不下的問題迫在眉睫,服務業企業如何有效實現降本增值,降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並且為疫情過後的重振做準備?一站式招聘服務平臺鬥米認為,用靈活用工將成為服務業企業的解決方案,靈活用工市場也將會迎來爆發的契機。
  • 鬥米趙冰:行業一片叫好,但共享用工仍需謹慎
    鬥米聯合創始人、營銷副總裁趙冰的觀點更偏向前者,他對共享用工持小心謹慎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共享用工是靈活用工下的生態,卻不是真正的共享,因為依然只有一個勞動關係的主體。只不過是短期租借行為。出借的員工在短期工作期間遇到的問題和責任劃分如何認定,各方並沒有清晰的認識,也沒有可參考的豐富案例和實操經驗,如果出借員工出現疾病、意外、工傷等事件發生,容易引起法律糾紛。因此,在共享員工這種新型用工模式中,員工勞動合同所在企業、臨時工作企業、第三方供應商之間的責任如何界定?薪資、個稅、工傷等具體問題如何落實?
  • 相才靈活用工,企業用工的延展性橋梁
    靈活用工簡單來說就是有三個主體構成:企業、靈活用工平臺、個人。平臺分別與企業、個人籤訂平臺服務協議,企業將工作流程投入平臺,個人可以通過平臺接單,完成目標後,企業將資金轉給平臺,再由平臺發放給個人。相才靈活用工平臺會給企業提供全額增值發票,為個人按平臺政策地進行繳納個稅,年利率不高。
  • 蓋雅工場與鬥米達成戰略合作,開啟「勞動力賦能」時代新格局
    11月14日,蓋雅工場與鬥米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北京成功舉辦,雙方共同宣布建立「互通共創、智享未來」的戰略合作關係,強強聯合,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優勢,為「勞動力賦能」開創新局面。在此次戰略合作中,蓋雅工場將依託智能排班系統輸出客戶方勞動力靈活用工需求,並與鬥米對接,將企業方的靈活用工需求與鬥米上的求職者迅速匹配,深化網際網路+靈活用工創新模式,幫助企業方快速滿足靈活多變的勞動力需求,通過不同的用工方式為企業提供業務支撐,並降低企業綜合用工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合規風險,提升運營效率。
  • 鬥米研究發現:現代服務業引領杭州經濟增長,靈活用工市場爆發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鬥米最新資訊 > 正文 鬥米研究發現:現代服務業引領杭州經濟增長,靈活用工市場爆發
  • 廉價勞動力紅利已過,企業要如何「靈活用工」?
    共享用工 解決行業冰火兩重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有許多企業,通過「共享員工」摸索出了一條生存之路。受疫情影響嚴重跌入冰點的餐飲業急需減輕人員開支,一邊是熱火朝天的零售業陷入用工荒,於是雲海餚和西貝將自己的員工共享給盒馬鮮生自然水到渠成。
  • 深度解析:靈活用工平臺如何找準自身方向
    編輯導語:國內的靈活用工群體發展迅速,相應的靈活用工平臺也隨之出現,靈工平臺雖然浪潮來襲,但還未找到準確的定位和方向;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靈活用工平臺如何找準自身方向的經驗與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與靈工相關的細分賽道「人財法」和「基礎雲服務」共獲得223次。「人財法」和「基礎雲服務」賽道中,開展靈工業務的公司不足一半。(無具體數字)其中,與靈工業務相關度更緊密的HR SaaS業務的融資情況如下。點米科技已經上新三板。其中CDP、大街網、青團社都涉及靈活用工業務。綜上可看出,專項的靈工賽道投資熱度不高。
  • 靈活用工平臺如何防控自身風險?
    近期,曾經風頭無兩的靈活用工平臺頻頻爆雷,紛紛被公安機關和稅務機關查處,出事原因主要是涉嫌虛開發票和洗錢。在數位化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對於各種新興的交易形式來說,生存的前提是經營合法合規。如果失去了合規這個前提,或許能僥倖風光幾年,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僥倖多矇混幾年,也只是多給自己積攢點案底,擴大一下自己案發時要牽連的下遊客戶規模而已。
  • 善世分享:問答:靈活用工解決什麼問題?企業和個人怎麼用?
    7、靈活用工人員的社保在哪裡上?個人社保的繳納如果籤訂勞動合同就是由個人和企業有共同的承擔,如果靈活人員沒有籤訂勞務合同,可以選擇自己繳納。8、退休人員可以靈活用工嗎?如果從整體行業的風控和合規性來考慮,那麼對於靈活用工行業的合規性,大家也可想而知,能夠獲得這種高額,一個月就有10萬以上收入的,其實還是比較少一些的。10、現在全國都可以做靈活用工嗎?對於有靈活用工需求的企業來說,無論在哪個地方,都可以做靈活用工。
  • 「靈活用工」背後的企業稅負邏輯!
    靈活用工按網絡定義劃分,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為代表的時間上的靈活;以勞務派遣為代表的僱傭形式上的靈活;以業務外包為代表的服務形態上的靈活;以平臺型用工為代表的就業形式上的靈活。  社保:非全日制用工,根本社保法的相關規定,企業可以不為自然人繳納社養老保險及醫療保險等,但需要為自然人購買工傷類保險。
  • 鬥米斬獲餐飲界「2018年度餐飲界創新服務榜」大獎
    近年來,「用工荒」是大多數餐飲企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招不到人引來的「蝴蝶效應」使企業不得不面臨更多的問題。據鬥米公司旗下鬥米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服務業基層工作及求職現狀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例不斷攀升,2018年整體求人倍率升至1.23,而基層崗位求人倍率更是3.3倍於全國平均水平。
  • 靈活用工適用於哪些行業和崗位?95%的老闆不了解,快來看
    伴隨著金稅三期的啟用,「社保入稅」、「新個稅法案」等政策、法律法規的相繼登臺,企業不僅要承擔著員工工資、「五險一金」等顯性成本,還要承擔離職補償金、員工醫療期用人成本等隱性要求。企業既要嚴控風險與成本,又要支持業務快速成長,如何才能完成這個近乎兩難的艱巨任務呢?
  • 靈活用工已成趨勢,企業該如何選擇靈活用工平臺?
    新業態經濟成為潮流,國家發布了多項政策支持靈活用工發展。但不合規的靈活用工平臺在沒有資質的情況下承攬業務,越過委託代徵的範圍和條件違規操作,給行業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和傳統用工的區別傳統用工企業與員工籤訂勞動合同,雙方出現問題糾紛適用於勞動法,關係固定,企業責任大。企業成本相對較高、負擔較重(薪資、福利)風險大(勞動糾紛、工傷)員工個稅費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