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文/黃嘉祥
資本寒冬之下,聯想之星完成了新一期募資。
近日,聯想之星宣布已於9月30日完成四期人民幣基金募集,資金規模為8億元。LP延續了一貫的優質構成,除聯想控股佔比25%外,有國家隊、科創母基金、民營資本等,幾乎全部為市場上的頭部機構,三期基金90%的LP持續跟投。
2018年資管新規施行以來,VC/PE進入募資困難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募資難問題雪上加霜。
10月13日,在第二十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舉辦期間,聯想之星總經理、主管合伙人王明耀接受《創業圈》等媒體採訪時坦承,募資的過程非常艱難,股權投資基金屬於長線資金,美元基金的周期一般是12年,而國內還未形成這樣的氛圍,依舊缺乏長線資金。
「註冊制改革極大改善了股權投資的『退出』問題,但反過來還要全面解決募資難的問題。」王明耀表示,2020年是募資最難的年份,很多機構幾乎都融不到錢,希望未來更多長線資金能夠慢慢釋放出來,進入股權投資領域。
在王明耀看來,今年以來,資本寒冬疊加疫情黑天鵝,募資呈斷崖式下跌,在此背景下,聯想之星完成募資意義重大,這也將繼續夯實聯想之星在早期科技投資中的地位,從而更好地吸引優質創業者和LP,形成良性循環。
「早期投資就像賽馬,要在前期信息很少的情況下對項目的未來作出準確判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早期投資的判斷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王明耀表示,早期投資的關鍵在於投資方向的選擇和對創業者的考量,並將兩者匹配起來。
在危機中找機遇
聯想之星創立於2008年,本次募資完成後,其管理著7隻、總額近35億元的早期投資基金,目前已投資300多個項目,主要投資於前沿科技、醫療健康、TMT三大領域。
王明耀在創業投資領域有20年經驗,他曾任九帆投資合伙人、清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於2010年加入聯想之星。彼時正值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勢頭興起之際,他也成為聯想之星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主要投資人,其投資的樂逗遊戲於2014年8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成就了天使投資三年多即上市、近百倍回報的經典案例。
談及樂逗遊戲這項投資,王明耀告訴《創業圈》記者,2010年4G時代的來臨,促使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智慧型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變革。「我們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當時手機APP應用中20%的份額都是遊戲類軟體,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在當時投資手機遊戲平臺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假如那時候不投智慧型手機,還是要投傳統手機就沒有前途,所以投資一定要選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馬上進入一個巨大拐點、有著巨大發展空間的方向。」王明耀說。
在創下樂逗遊戲這個經典案例不久後,王明耀擔任聯想之星總經理、主管合伙人,推動聯想之星系統布局前沿科技、醫療健康和TMT三大方向,投出了含曠視、思必馳、燃石醫學、開拓藥業等明星項目。2020年,開拓藥業和燃石醫學分別在港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後者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檢測第一股。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投資機構在募資和投資方面的節奏和計劃,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聯想之星在投資上動作頻頻。今年前三季度,聯想之星投資30個項目,涉及新進口替代如晶片、半導體等、航天、5G相關、AI+行業、創新藥等多個前沿領域,投資數量和總金額與同期基本持平。
「從不確定裡找確定性,從危機裡面找機遇。」王明耀表示,危機之下,對另外一些企業則是巨大的機會,比如有很多疫情之下受益行業,包括病毒檢測、遠程辦公、遠程教育都是巨大的利好,聯想之星也已經投了一些相關項目,獲得了很多好處。
王明耀進一步表示,在中美關係不確定性之下,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這是巨大的競爭,同時也帶來了新進口替代的機會,包括晶片、半導體及其他前沿科技,這也是聯想之星這一兩年布局的重點。
更關注「退出」可持續性
作為最早系統性布局醫療健康領域的早期投資機構之一,聯想之星自2010年就將醫療健康作為重點投資布局的領域之一,目前,聯想之星已投資100多個優質醫療項目。
王明耀表示,2010年投資醫藥、新藥研發的時候,彼時業內認為是不可投資的方向,主要是新藥從研發成功到銷售,再到盈利,一般都需要10多年的時間,而基金沒有這麼長的年限,中間也缺乏退出的機會。
直至2018年港交所迎來上市制度改革,允許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上市,投資生物醫藥「退出難」的局面才得以好轉。隨著科創板在2019年的橫空出世,拉開了註冊制改革的序幕,2020年上半年,創業板接棒實施註冊制改革,全面註冊制改革如今也已提上日程。
這一輪註冊制改革給股權投資行業生態帶了深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退出」難題。
「這一輪註冊制改革對早期的股權投資市場是非常重大的利好。」王明耀表示,2018年開始,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可以去香港上市,科創板也允許未盈利醫藥企業上市,這對早期股權機構而言,投資這些方向也有了很好退出的回報。「有些不盈利的企業也有很好的估值,這樣無形中給創投行業帶來非常重大的動力和利好。」王明耀說。
註冊制極大解決了股權投資的退出問題,王明耀更為關心的則是「退出」的持續性,「現在看起來熱熱鬧鬧,上市的通道很暢通,但是不排除裡面有泡沫、有不好的案例,比如會不會出現上市估值太高,最後證明不是很有價值的企業,一旦這些不好的例子出來,未來某個時間點,上市可能會延緩,或者要提高標準,這樣對整個市場不好」。
在王明耀看來,股權投資機構要未雨綢繆,不能因為現在市場開放了,就積極推動項目上市,而應該對未來發展有一個預期,最好讓資本市場的退出形成良性循環,具有可持續性,這樣對企業的價值更加重大。
另一方面,在疫情的催化之下,醫藥健康領域成為了投資機構競逐的熱門行業。
王明耀坦言,從投新項目的角度來看,這確實給投資帶來了比較大的挑戰,醫療領域的火爆導致不少項目的估值虛高,很多項目估值相對往年已經漲了很多,泡沫比較明顯,「在疫情前後漲得有點不像話,有些也可能是大家看到有上市的機會」。
王明耀認為,作為投資機構既要抓住趨勢,也要留一份清醒,在投資相關領域的新項目時會比以往更加謹慎,但看到優勢比較明顯的項目,創始人比較優秀,「我們認可的項目,哪怕是存在些泡沫,我們也會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