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可能是「抑鬱症」,父母別忽視

2020-12-13 寬哥撩育

我會發現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的乖巧懂事,畢竟經濟壓力之下很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財,已經非常的勞累。如果回到家裡面孩子還讓自己操心的話,這種疲憊感更為嚴重。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如果比較懂事的話,或許給父母省了很大的事情。但是孩子過分的乖巧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這或許暗示了孩子內心抑鬱傾向的存在。

即使只是一個簡單的情緒表達,但暗含了孩子內心深處的性格。他們如果真的有過分乖巧不願意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願意和別人的相處處,那麼就可能是內心深處對於別人的排斥,只想和自己一個人相處,其實這也就是抑鬱症的前兆。相信大家對於抑鬱症也有一定的了解,而相關的醫生表示,孩子身上出現這種情況,作為寶媽就應該注意了。

第1點、個人沒有活力

對於我們來說,一個小孩子的存在就是精力旺盛的代表,他們對於外界的事物有著更大的興趣,面對自己不認識的東西或許會表現出更多的好奇心。但是有一部分孩子,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東西,也絲毫沒有表情的變化或者內心的波動,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喪失了一種活力。最重要的是這種孩子還會討厭參加過分熱鬧的聚會,甚至變的話越來越少。

第2點、不願意和家裡人交流

我們也都清楚,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存在就是爸爸媽媽。從孩子生下來之後就一直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那么爸爸媽媽就是他們人生的依靠。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孩子到一定年齡階段的時候就會避免和父母的接觸,甚至很少和父母談心。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於別人也沒有過分親密的情形,這其實就暗示他內心的自閉。當孩子牴觸和別人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就已經適應了自己的生活。當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很有可能出現抑鬱的情況。

第3點、總是表現出自己消極的生命觀

對於我們來說,生命誠可貴。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是寶貴的珍惜的。可是對於有一部分孩子來說,他們甚至對於自己的生命沒有任何的想法。特別是在青春期的孩子,還有可能出現自殘的行為,這就是蔑視生命的行為。那麼一旦大家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傾向的時候,就應該及時的制止。要是可以的話,和自己的孩子談談心,了解他心裏面所想的到底是什麼,而不是對他進行一定的責罵。

當孩子有上面的一些表現之後,就暗示了他內心的不安全感以及自閉情緒。作為父母我們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其實應該早早地感知這種情緒,並且和他們進行一定的交流,溝通,讓他們從這種消極的悲觀的情緒之中脫離出來。只有這樣,他才會慢慢的開心,從而創造更好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孩子常有的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
    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1.如果你的孩子經常有這種行為的話,那就需要小心了,因為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鬱症」。情緒管理能力差情緒管理能力很差,總是長期處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之中,非常容易憤怒,十分暴躁,總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也是抑鬱症的一種體現。如果你的孩子身上有這種表現的話,那就要小心了,因為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鬱症。
  • 如果孩子有這4種「表現」,心理可能已經不健康了,家長別忽視
    但是我發現身邊有很多跟我一樣的家長,認為孩子就是無憂無慮的,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實際上,即使是孩子也有煩惱的事情,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變成心理問題。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4種表現,很有可能心理已經不健康了。4種表現一、經常感到恐懼,還會因此失眠小孩子很容易因為一些不了解的事物而產生恐懼心理。
  • 孩子的這4種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父母別忽視要好好培養
    可以看出,父母為了讓孩子成才,使盡了渾身解數,但其實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身上有這4個突出表現,可能是他右腦發達的特徵,作為家長不能忽視了,好好的培養孩子,娃長大後有出息的概率會更大。到底是哪4個呢?大家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孩子的這4種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父母別忽視要好好培養
    文/甜心奶爸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難發現很多父母自己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和心願,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幫自己實現,比如說從小就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各種東西,凡事大人認為有用的,能讓孩子更出息的基本都不放過,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學霸,孩子優秀自己也很有面子
  • 孩子的幾種表現可能正處在抑鬱症邊緣,父母行為或是「催化劑」?
    ,當孩子出現這幾個苗頭,就要小心了!心理學家認為,抑鬱症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潛在誘因多半源於父母,你的行為是在拉孩子一把,還是推向深淵嗎?1、父母管教太嚴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可是急於求成的心態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步步緊逼,父母對孩子管得過嚴格,會讓其長期成長在高壓鍋環境裡,造成內心焦慮和抑鬱,就像《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母親的嚴防死盯,逼得她最終選擇跳河。
  • 男人為什麼也會有產後抑鬱症呢?可能是有這幾種表現,不妨對照下
    女人患上抑鬱症的現象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了,女人得了產後抑鬱症絕大部分是因為身體原因,身體內激素不斷的在減少,再加上養孩子的負擔不斷的在加重,身體在短時間內受到了強大壓力,導致了精神崩潰,現在有很多家庭可能會意識到媽媽的情緒不對就會尋找醫生的幫助,幫忙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做可能會通過醫療或者是修養
  • 抑鬱症前期,身體可能會流露出6大表現,佔一個也希望你別忽視
    聽到抑鬱症這三個字,就讓人感到心情壓抑,渾身都不舒服。抑鬱症的病因也有很多種,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思想壓力大而心情煩悶,若是沒有及時消耗或者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那就可能會出現抑鬱症的情況。現在很多小朋友也都患有輕度的抑鬱症,父母們常年忙於工作,無心顧及孩子,在孩子需要陪伴的年紀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照顧,那就很可能患上抑鬱症。還有一種就是青春期的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比較叛逆,對於父母老師的勸告,都會出現逆反心理,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及時溝通,或者被家長用暴力解決問題,也很可能使得孩子患上抑鬱。
  • 你的孩子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幾種情況被多數父母忽視了
    導讀:你的孩子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幾種情況被多數父母忽視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的孩子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幾種情況被多數父母忽視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睡覺如果出現這2種表現,說明可能是該用枕頭了,父母別忽視
    如果孩子睡覺時有這兩種表現,說明可能是該用枕頭了,家長別忽視!(1)半夜經常性驚醒;寶寶半夜驚醒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排除是因為疾病,或者是肚子餓引起的話,那麼父母就要考慮寶寶是否到了要加一個枕頭的年紀了。
  • 《小歡喜》英子抑鬱,父母不知道:青春期孩子的抑鬱症為何被忽視
    另外一方面是孩子的日常反應和抑鬱症有類似的地方,他們很難判斷孩子是否真的有心理問題,還是青春期本身特定階段的情緒問題。究其原因,是父母對青春期孩子情緒特和抑鬱症本身不夠了解導致的。其實這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當我們感覺沮喪和焦慮的時候,我們就會把這種感受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人嘲笑,他就可能回家折騰他的弟弟妹妹。一個對考試感覺壓力很大孩子會指責是父母給了他太大的壓力。
  • 孩子的這4種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家長別忽視好好培養
    婆婆說這是右腦發達的表現,好好培養孩子將來會很聰明。於是夏利就用心發掘孩子這方面的潛力,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她把兒子培養成了學霸。研究發現,孩子有這4個突出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家長別忽視好好培養,娃將來有出息概率大。
  • 孩子的這4種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家長別忽視好好培養
    婆婆說這是右腦發達的表現,好好培養孩子將來會很聰明。於是夏利就用心發掘孩子這方面的潛力,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她把兒子培養成了學霸。4個突出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家長別忽視好好培養,娃將來有出息概率大。
  • 早醒可能是病,早上起床有5種表現,可能暴露了幾大疾病,別忽視
    有研究發現,其實很多的疾病表現在早上都有很明顯的症狀,如果大家平時對這些疾病症狀有足夠的了解的話,那麼就能夠早些發現這些疾病,然後及時的去醫院治療,其實就可以很好的避免疾病所帶來的危害,也可以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早上的哪些表現是疾病症狀?
  • 趙本山女兒曾患重度抑鬱症: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家長千萬別忽略
    剛開始,趙珈萱也並不知道自己這是生病了,直到拿到檢查報告,才知道自己這樣的症狀,其實是病了。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中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大概有20%的孩子,都患有抑鬱症!最可怕的是,在絕大多數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可能只是沉默了一點,內向了一點,脾氣怪了一點,或者叛逆了一點,並不是生病了。家長這麼想,其實是不對的!
  • 孩子有這9種表現,可能智商極高!別忽視,好好培養!
    所以父母要留意孩子高智商的表現,對於高智商的寶寶進行針對性的早教教育,不要埋沒了寶寶的聰明才智,那麼寶寶智商高的表現有哪些呢? 如果他一直看著你的臉,這說明他可能在嘴裡移動自己的舌頭,一會兒,他(她)就會將舌頭伸向嘴外,如果你對著新生兒做張嘴動作,重複幾次,他也會學著張開小嘴,另外,新生兒還會模仿噘嘴、微笑和悲傷的表情。
  • 出現這4種表現,可能是抑鬱症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不暢、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對成功的渴望、學校人際關係或意外創傷、身體不適等原因,都可能導致青少年抑鬱。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和生理都在發育的階段,他們內心深處渴望被人理解、重視,也希望被重要的人特殊對待,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及時撲捉到孩子心理變化,情緒積累,有助於減輕孩子抑鬱情緒。
  • 孩子有這6種表現,可能智商極高
    來源:遼瀋晚報V健康決定了人的學習能力,孩子聰不聰明是父母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如果孩子有以下6種表現,可能智商極高,家長千萬別忽視,好好引導說不定將來大有出息!這是嬰兒與外界交往的第一步,也是心理髮育上是一個飛躍,對腦發育是一種有益的激發,被稱為「一縷智慧的曙光」。所以,家長一定及時抓住這一縷「曙光」,讓寶寶在快樂中成長,這也是作為早期智力開發的一種有效方式。
  • 父母有這幾種表現時,請重視
    在這」失去「的感覺裡,老年人常常感到失落,甚至心理上會出現自己老了、沒用了的悲觀念頭,加上少了情感的支持,很容易有抑鬱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症。,或者本身存在軀體疾病,因此有了不開心,也會解釋是由於身體不適,所以情緒不好;還有可能他們本身不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病,或者覺得如果被子女知道會感到羞恥,害怕成為家庭負擔,而隱瞞真實的情況。
  • 孩子沒有抽搐,哪可能是癲癇?這些表現別忽視
    沒有這些現象就不會是癲癇,其實並不是,這些只是癲癇的外在表現的一部分。沒有這些表現,孩子可能仍會癲癇病!那麼,患癲癇病的兒童有哪些表現呢?父母如何判斷是否患有癲癇病?這種表現可能是嬰兒痙攣的表現,是一種難治的癲癇病。2.走神。患有癲癇的孩子可能表現出雙眼發呆,這種發呆持續很短的時間,從幾秒鐘到幾十秒緩解。一般孩子自己往往注意不到。
  • 孩子專注力差,要是爸爸媽媽有這幾種表現的話,最好不要忽視了
    大家都知道,年齡越小的小朋友,他們在做事情時專注力越差,無論看到什麼東西都表現的特別好,總想著伸出手摸一摸、碰一碰的。不過家長看到他們這些表現,其實是不用過於擔心的,這只是因為這個階段的他們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這都是比較正常的表現,只要爸爸媽媽平時在做遊戲的時候好好選擇能夠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就可以了。所以說孩子專注力差,大多是存在這四種行為的父母帶的,千萬別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