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

2020-12-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這是「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的上篇,主要介紹了10條產品設計中應該遵循的心理學原則。

幾年前,我的一位同事在我以前的公司(BlaBlaCar)中介紹了Mental Notes遊戲。我們設計的每個功能,我們都會與一些產品經理,設計師和開發人員進行「行為審查」,以了解如何將一些行為心理學原理應用於我們的項目。

即使幾年後,我仍然以自由產品人員的身份定期在我從事的項目中使用這些原則。在本文中,我將與您分享其中的一些,並提供一些具體示例說明如何將它們應用於實際產品。希望這對您自己的項目也有幫助!

免責聲明:以下所有主題及其描述均來自Mental Notes卡集。

1. 社會證明

在新的或不熟悉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遵循類似的他人的模式。

如果App試圖促使用戶完成異常動作或養成新的不舒服習慣,那麼通常會使用社交證明,例如評論,評分,推薦等。

冥想應用程式Petit BamBou就是一個例子,它實時顯示有多少人正在冥想,或者在過去的一周,一個月,一年等時間內有多少人正在冥想。這樣一來,他們的用意是想表明,冥想是每個人都可以接觸到的東西,練習冥想不應該有任何障礙。

冥想應用程式Petit BamBou

當你接近購買漏鬥底部時,可以找到無數的社交證明的例子。例如,當你登陸到一個定價頁面時,你會發現一些社交證明的元素是很常見的。

移動應用「 The Athletic」和「 MasterClass」的定價頁面

你經常會看到一個 「最受歡迎 「的標籤與較貴的選項相關聯,有時也會看到一些客戶的推薦信,說服你購買該產品或服務。

二、好奇心

當獲得一些有趣的信息時,人們會想知道更多!

例如,健身應用Strava的「步伐分析」功能就是這樣做的。它們為您提供了圖形外觀的預覽,但沒有更多信息。如果您想查看更多,則必須訂閱他們的付費訂閱「 Summit」。

另一個行業非常依賴好奇心來吸引訂閱用戶,從而產生收入:新聞。我們都習慣了這種令人討厭的淡入淡出的結尾,邀請您訂閱以閱讀全文。

《華爾街日報》網站

他們展示的一小段摘錄希望能誘使訪問者成為訂閱用戶。

三、召回識別

認識以前經歷過的事情,要比從記憶中回憶起來要容易得多。

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產品向用戶提供選擇,而不是要求他們自己記住所有事情。

例如,Airbnb的評分流程,在客人入住後,Airbnb提供了8個不同的評分標準。它能夠在客人沒有提供任何關於住宿的定性反饋的情況下,從客人那裡獲得足夠的洞察。它還能讓客人記住他們住宿的特定部分。如果Airbnb沒有提供所有這些類別,評級可能會更加馬虎,因為客人只評價他們住宿的高點和低點,而不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內容。

這也是為什麼保險創業公司Lemonade提供幾類預設的高價值項目的原因。

在Lemonade報價請求流程的最後一步

這使用戶更容易記住他們擁有的哪些物品可能物超所值。沒有這些視覺線索,收集過程可能會很棘手,從而導致某些用戶退出流程,從而降低了轉化率。

四、歡愉

我們對小的、出乎意料的、遊戲性的快樂,都會記得並作出積極的回應。

例如,位置共享應用程式Zenly向其用戶發送了許多讚美詞(「您可能是我們最好的用戶」)和復活節彩蛋(在地圖上顯示滑雪坡),這使其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之一。

可以在UX微交互和復活節彩蛋的存儲庫Little Big Details中找到一長串快樂。例如,我的最愛一:

當您在Spotify上的《星球大戰》播放列表中播放歌曲時,播放欄將變為光劍。

五、錨定與調整

在做出決策時,我們過於依賴(或錨定)一個特徵或一條信息。

例如,當您在Apple.com上購買一臺新筆記本電腦時,他們會為您提供眾多選擇(更強大的處理器200美元,更好的顯卡100美元,更多的存儲空間400美元,預安裝的Final Cut Pro X和9.99美元,以及預裝Logic Pro X的價格為199.99美元)。單獨考慮,所有這些選擇都需要很多錢。但是,如果您已經花了2799美元買一臺筆記本電腦,這真是一筆大買賣嗎?

當您在收銀員處支付$ 150雜貨時,向慈善機構捐款的方法也相同。如果您為該金額加上$ 0.50,它真的會改變什麼嗎?

六、適當的挑戰

我們喜歡挑戰,尤其是那些在壓倒性和無聊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

這就是為什麼語言學習應用程式Duolingo從入學測試開始的原因,以確保您開始適合自己水平的課程,並且不會因為厭倦而從第一節課程中輟學。

七、審美可用性效應

美觀的設計通常被認為更易於使用。

我們認為有吸引力的事物更易於使用。日曆應用程式Sunrise在2015年被微軟以超過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是當時iOS和Android上評級最高的日曆應用程式。它有成千上萬的推薦者,稱讚該應用程式的用戶友好性和可用性。

但是Sunrise是否真的突破了日曆的功能範圍?它具有一些方便的功能,例如與Facebook事件的集成。但是它沒有做任何技術性的突破。它也沒有執行Apple Calendar或Google Calendar在數周內無法複製的任何操作。

Sunrise的創始人Pierre Valade是一名產品設計狂熱者。他想構建世界上最漂亮的日曆應用程式。這就是使Sunrise成為出色產品的原因。

八、價值歸因

當花費更多時,我們珍視事物。

成本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時間的投資。

關於金錢,有無數直覺性的定價實驗示例,比如公司因提高價格,轉化率和收入也增加。Jason Fried和DHH在他們的書「工作中不必太瘋狂」中談到了如何將Basecamp的入門價格從每月29美元提高到99美元如何吸引新客戶。有時,如果您提高產品價格,人們會看到您產品的更多價值。

Basecamp的定價頁面

關於時間,它與手機遊戲或基於遊戲化的應用程式最相關。在帶有應用內購買的免費增值遊戲中,如果要獲得某個功能或特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則用戶會認為它具有更高的價值,並願意為獲得它而付出更多的代價。

九、損失規避

我們討厭失去或放棄我們擁有的(即使可以擁有更多)。

在許多基於訂閱的服務的取消流程上可以看到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如何應用這種心理洞察力。例如,當您嘗試取消Adobe Creative Cloud計劃時,這是他們告訴您的內容:

Adobe Creative Cloud訂閱的取消流程

它強調了您在財務上(由於提早取消損失的費用)和功能(您將無法使用很多功能)上所損失的一切。

「無需註冊的產品」則廣泛使用損失規避。在行動應用程式上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您不註冊「憤怒的小鳥」,則將失去所有進度。

同樣,如果您不註冊Duolingo,您將丟失所有填寫的初始信息以及您進行的第一個「入門」測試。

在免費增值訂閱應用程式中也經常使用損耗規避。例如,假設您已經開始了有關「Headspace」冥想的入門。經過10堂課,您已經在學習冥想的道路上投入了很多心血。但是,如果您不訂閱高級計劃,您將無法繼續前進,並且會失去最初的動力。

十、對比

當掃描新的視覺信息時,我們會不知不覺地被那些與周圍環境脫穎而出的事物所吸引。

為了說明這個想法,讓我們比較兩種航班預訂服務的「乘客詳細信息」步驟。一方面,由多家歐洲航空公司創建的在線旅行社「 Opodo 」;另一面是「 Ulysse 」,這是一家法國創業公司,希望改善航班預訂體驗。

在這一步,乘客想做什麼?好吧,請儘可能輕鬆地填寫他們的信息,可以選擇添加一些服務,但是大部分都轉到付款頁面。

在Ulysse上,下一步很簡單:繼續付款。向下滾動頁面時,藍色側面板仍保持粘性。頁面的顏色對比也反映了用戶意圖的優先級。

相反,在奧波多(Opodo),行動的層次結構並沒有很好的對比。選擇座位,發送電子郵件,添加行李和登錄,與繼續下一步具有相同的權重。即使該層次結構可能旨在產生更多的追加銷售,也很可能導致在Opodo上預訂時用戶滿意度低。

「利用認知偏差和有說服力的模式來打造更好的產品」下篇,明天繼續。

作者:Lucas Didier

連結:https://uxdesign.cc/20-examples-of-psychological-principles-applied-to-product-design-a0d3ecaeb214

#專欄作家#

5年產品經理經驗,專注海外社交APP和編輯工具類APP的產品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認知放鬆」增強你的說服力?
    在他的著作《思考,快與慢》中,丹尼爾·卡內曼把人在決策時的思考模式分為快思考與慢思考兩種。快思考(系統1)是一種直覺性思考,速度快,依靠潛意識,不需要調動注意力,但容易發生誤判。而慢思考(系統2)是一種理性思考,速度慢,需要調動注意力,但誤判率相對低。本文主要聚焦書中的「認知放鬆」的概念,「認知放鬆」有助於增強信任和說服力,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能幫助你更好地利用這一理念。
  • 認知偏差、認知偏見(簡述016-030)
    認知偏差、偏見指的是在判斷中偏離規範、理性的系統模式,目前在心理學、行為經濟學之中進行了一些研究。繼上文:3-認知偏差、認知偏見列表(001-006),3-認知偏差、認知偏見列表(007-012),認知偏差、認知偏見(013):富蘭克林效應,認知偏差、認知偏見(014):伯克森悖論,
  • 認知偏差、認知偏見(簡述016-026)
    認知偏差、偏見指的是在判斷中偏離規範、理性的系統模式,目前在心理學、行為經濟學之中進行了一些研究。>認知偏差、認知偏見(014):伯克森悖論,認知偏差、認知偏見(015):偏見盲點。結果,我們對自己和我們的選擇感到滿意,並且對錯誤的決定不那麼後悔;18,Clustering illusion 聚類錯覺,是實際上隨機的序列中看到模式的認知偏差。
  • 認知偏差:大腦的「非理性」你認知多少?
    在認知科學裡,大腦的「非理性」也常被稱為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也稱認知偏誤、認知偏見,指人們主觀的認知與外在客觀現象的差異所產生的特定模式的判斷偏見。認知偏差可導致感知失真、判斷失誤等各種統稱為「非理性」的結果。
  • 譯文認識和克服產品設計中的認知偏差
    敏捷過程是迭代的和漸進的,每次迭代持續一到四周。如此短暫的時間框架要求我們快速和高標準的設計,以滿足衝刺規劃的時間。同時,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做足夠的探索,從而我們很容易過早的做決定。敏捷開發過程需要跨職能團隊處理所有功能的工作,從分析到設計,從開發到測試。因此,需要可以相互分享專業技能的自信的和有經驗的團隊成員。
  • 被忽視的認知偏差,了解一下?
    來,小二上酒,今天我們來聊聊被忽視的認知偏差。如果下面的你中了,中幾扣幾在評論區哦,筆者也很想聽你的中招故事!認知偏差有以下這麼幾種類型——信念偏差、否定性偏差、群內偏差、服從權威偏差和過度自信。我們一個個掰扯掰扯。首先,信念偏差。這是啥嘞?
  • 經驗主義的陷阱:談談需求探索中的認知偏差
    本文作者為我們列舉了一些常見的認知偏差,並且分析了應該如何消除認知偏差。儘管媒體們在介紹成功的公司和產品時,極力渲染創始人的無所不能和未卜先知,塑造了一個個在世賈伯斯。但是倖存者效應告訴我們,亡者無法發聲。很多時候,產品之所以失敗,正是由於管理人員對於需求探索時所採取的怠惰態度,太過依賴經驗和直覺,僅僅憑藉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武斷地做出決策。顯而易見,對於需求的認知偏差就如同蒙蔽雙眼的眼罩。
  • 經驗主義的陷阱:談談需求探索中的認知偏差
    本文作者為我們列舉了一些常見的認知偏差,並且分析了應該如何消除認知偏差。儘管媒體們在介紹成功的公司和產品時,極力渲染創始人的無所不能和未卜先知,塑造了一個個在世賈伯斯。但是倖存者效應告訴我們,亡者無法發聲。很多時候,產品之所以失敗,正是由於管理人員對於需求探索時所採取的怠惰態度,太過依賴經驗和直覺,僅僅憑藉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武斷地做出決策。顯而易見,對於需求的認知偏差就如同蒙蔽雙眼的眼罩。
  • 投資中的認知偏差:確認偏差
    證實偏差其實是人的一種自利性傾向造成的,有選擇地去解釋並記憶某些能夠證實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圖式的信息,驗證自己觀念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並由此獲得自信與自尊的滿足感。不是你沒有接收到正確信息,而是那些與你的經驗和認知相矛盾的信息反而可能是正確的,但卻被你的大腦給過濾掉了。最能說明這種偏差的一個例子是《呂氏春秋》中疑鄰竊斧的故事。從前有個丟了一把斧子的人。
  • 風險投資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
    根據研究,以下五個認知偏差會對投資者的決策過程帶來影響。相似性偏差相似性偏差是指一種我們習慣於按照與自己相似的標準來對別人進行分類的傾向,即使是在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根據一項有關相似性偏差的研究,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事情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教育和工作經歷。
  • 3招搞定「認知偏差」,贏得領導認同
    部門主管老李受公司委派,調研近一年來熱銷產品銷售額下滑的原因。經過實地考察,採訪經銷商和消費者,得到的調研結果顯示,原先處於優勢地位的公司產品的質量與競爭產品的差距越來越小,售後服務又比不上其他公司。可將調研結果匯報給上級時,結果卻出人意料。
  • 心理學:心智模式是什麼?如何避免認知偏差?
    心智模式,是以過往的經驗來判斷事物,不考慮時空的變化,一種一根筋的認知公式。一天,金毛來到一扇玻璃門前——其實玻璃已被我取下,只剩一門框——我在屋裡叫它,它伸起右爪,像搭在玻璃上一樣上下刨了幾下,仰頭汪汪叫起來。
  • 這個看臉的世界,原來是心理學認知偏差效應惹的禍
    認知偏差也是導致人際交往失調的重要因素。>等認知偏差效應的影響阻礙人際交往的順利開展。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認知偏差,一般也離不開第一印象。例如,同學之間只看到對方的某一點優點和缺點,就全面否定或完全肯定對方。
  • 這六種認知偏差,你中了幾個?
    多年來,心理學家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表明,人們在直覺思維系統的主導下,會出現大致六種不理性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認知偏差。一. 過度自信認知偏差:也就是說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認知、判斷和能力過度自信。這被普遍認為是最為常見的認知偏差。
  • 管理財富應弄清認知型偏差
    龐皮恩在其所著的《財富管理的行為金融》一書中指出,要判斷客戶的風險偏好、風險傾向和容忍度,並因此設計最佳資產配置方案,需要在投資者財富水平基礎上,區分情感型偏差和認知型偏差。  情感型偏差   情感型偏差是指基於受感覺或情感影響的推理,源自衝動或直覺,是感性推理導致的決策偏差。
  • 這7種廣泛存在的認知偏差,影響了我們太多的決策
    對於這些心理學效應和認知偏差,設計人員需要在自身進行決策時候儘量迴避,避之不及確實會面臨車毀人亡的局面;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巧妙地將這些因素納入到考慮當中來,因為它們同樣可以影響用戶,成為撬動產品打開局面的重要的契機。
  • 作為領導者,如何克服認知偏差?
    按照陳春花教授的說法,企業要達到這個目標,最重要的一點是領導人的自我認知與反思,然而作為領導人,大家常常有三個認知障礙:自我,事實和經驗。今天就這一點分享我的感悟。「自我」就是過度自信,做得好的都是自己的功勞,做得差的都是別人和環境的問題。「事實」是指在認識的事實和真正的事實有差距,從而導致認知偏差。
  • 認知偏差與投資決策
    通過與私人客戶合作,我們觀察到的最常見的啟示類型有:-錨定錨定是一種認知偏差,即過度注重特定意義上的成功。它是一種根據對已知起始點的估算或信念進行相應調整的傾向,即使這種錨定並不具備應有的穩定性或相關性。當我們估算我們所不了解的事情時,通常會從已知的事情(錨定)開始,然後據此上下調整來對未知數量進行估算。
  • 查理芒格:認知偏差,誤導你決策的那些開關
    維基百科搜索「認知偏差」,結果頁面裡面能夠被心理學家總結出來的,竟然有102個。這個數字提醒著我們,大腦中有這麼多自帶偏見的思維定式,在時時刻刻的影響著我們認識真實的世界。而這些思維定式造成的誤判,又同時打造著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
  • 認知偏差是怎麼忽悠我們的(二)
    維基百科中「認知偏差列表」的介紹,可以讓我們對其有一個初步的理解。該列表包含185個條目, 從 行為者-觀察者偏差 (解釋他人行為時,過分強調人物個性的影響,而解釋自我行為時,歸因於所處環境的影響)到 「Zeigarnik」效應 (蔡格尼效應:未完成或中斷的任務會比完成的任務印象更加深刻),你會發現有很多條目描述的場景都是你所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