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漢語的日本人,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翻譯後讓人爆笑不止

2020-12-08 潤界本地化

信息化的今天,掌握一門對自己有用的外語尤為重要,雖說現在出國關於語言方面完全可以用翻譯軟體代替,但學習一門外語總歸對自己有好處。

一般來說,掌握一門外語的人大都會給自己取一個外國名,畢竟跟隨潮流嘛!實際上,早在多年以前,自己給自己取外國名就很常見了。

就拿抗日戰爭時期來說,那時日本間諜為了方便行動,就會給自己取個中文名,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些中文名翻譯成漢語意思之後,往往會讓人爆笑不止,下面咱們就來瞧瞧吧!

大家都知道,姓名是由姓與名組成,中國姓的起源可謂是非常之早,這些都是來源於古人對祖先的信仰。可日本就不同了,在社會出現階級之前,日本人只有名而沒有姓,直到社會出現階級之後,一些統治階級的貴族才有了自己的姓氏。

關于氏的取名方法,一般是以該家族在朝廷中的官位或者統治地域來命名,像統治出雲的就叫出雲氏,管理忌部的就叫忌部氏,至于姓,則是對氏的稱號,一般分為十幾種等級,且能世襲。

在日本統治貴族中,天皇自然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因為他代表著神明,地位至高無上,所以他只有名,至于姓,那就沒有必要有了。即使是天皇的後代,為了彰顯自己的特殊,所以大都也是沒有姓的,至於出嫁的皇室女子,一般都是出嫁後隨丈夫的姓。

說完貴族階級,咱再來說說日本普通百姓。日本普通百姓只有名沒有姓的情況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才發生了改變,甚至期間出現了強制性的規定,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在1870年,日本政府發出通知,普通百姓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姓,可是普通百姓已經沒有姓已經好幾千年了,所以大多數人並沒有把這通告當一回事,以至於日本政府發出通告時想像中的民眾擁護並沒有出現。

對此,日本政府再次發出通告,強制性的要求每一個百姓必須擁有自己的姓,從這以後,「姓」才在日本流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前面也說了,由於文化存在差異,所以二戰時期一些做情報的日本人往往會給自己取個中文名,有些看起來還可以,可有些看起來就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比如關東軍都督府的小磯國昭,他就為自己取了個葛山衫的中文名,這個看起來還是比較正常的,當然不排除和自己的地位相關,所以在取名上還是能夠花些心思的。

像是其他一些日本軍官,取的名字可謂是笑死個人。如一位名叫山本健的日本軍官,給自己起了個範統的中文名,諧音過來直接變成了飯桶,他弟弟更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給自己搞了個範建的名字,諧音犯賤,簡直一秒回到慶餘年有木有。

甚者還有叫梅天良的,簡直不要太形象,不知他們知道裡面的含義後,會不會大叫一聲「八嘎」呢?

喜歡潤界本地化,別忘了點擊關注喲!

相關焦點

  • 日本人不懂中文,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翻譯後讓人爆笑不止
    現在隨著國際間的交流加深,學一門對自己有用的外語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很多人在學外語的時候為了方便,都會給自己取一個外文名。其實給自己取外文名,在古時候就存在了,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間諜為了方便行動,也會給自己胡亂取一個中文名,但是因為不懂其中的含義,翻譯成漢語後,讓人爆笑不止。
  • 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笑掉大牙
    而到了別的國家之後,首先就是了解當地的文化,而取一個當地語言的名字,這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各國的文化不同,如果大家不了解的話,那麼可能就會鬧出笑話來了。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笑掉大牙!
  • 日本人不懂漢字,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是什麼樣?
    日本人不懂漢字,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如今各國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而到其他國家旅遊和留學,如今也是再常見不過的事。一般到了一個新的國家,首先就是要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學會當地的語言,因為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如果什麼都不懂的話,溝通起來就非常困難,甚至還會讓人笑掉大牙。就好比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非要用中文給自己取名字,結果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
  • 日本人不懂漢字,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
    一般到了一個新的國家,首先就是要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學會當地的語言,因為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如果什麼都不懂的話,溝通起來就非常困難,甚至還會讓人笑掉大牙。就好比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非要用中文給自己取名字,結果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
  • 日本女子不懂中文,胡亂取中文名,譯成中文後,網友:讓人臉紅
    日本在《萬葉集》一套萬葉假名的表音系統當中開始重新創造自己的文字,日本為了區分跟中國漢字不同的讀法,採用了漢字訓讀,也就是將漢字標註到平假名的新文字旁來訓練讀寫能力。由於日本人也是黃種人,在掌握中文之後可以輕易潛入,抗日戰爭前夕,日本為侵略中國開始派出間諜,1912年,關東東都督府參謀的小磯國昭奉命到我國東北考察各方勢力,收集情報。
  • 日本人不懂中文,給自己胡亂取的中國名字,讓人笑掉大牙
    基本上來華的外國人,為了方便工作生活,都會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字。而這些名字往往有固定的套路,一般是隨便加個中文姓氏,再配上自己本名的漢語音譯。譬如,一個叫查理的外國人,他的中文名可能就是曹查理,李查理等等。 不過,對於日本人,卻是一個特例。畢竟現代日語就是在中文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日本人取中文名並不會這麼隨意。下面,筆者就來帶大家看看抗戰時期的日軍是怎麼給自己取中文名的,由於他們不懂漢字意思,有些名字取出來實在讓人捧腹。
  • 日本人不懂漢字,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結果一個比一個搞笑
    近些年來,咱中國的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很多外國人都跑來中國旅遊甚至是工作、定居,他們也入鄉隨俗,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其中不乏有上文笑話裡那樣的「搞笑」名字。 但小編相信,大家都不會因為外國人不太懂中文沒取好名字而取笑他,但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並不是因為喜歡中文、熱愛中國文化才給自己取了中文名,他是為了盜取我國的情報!
  •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人給自己取中文名,聽到讓人笑掉大牙
    導語:侵華戰爭時期,日本人給自己取中文名,聽到讓人笑掉大牙我們都知道,取名也是一個技術活,如果比較講究的話,對選字相當重要。有的地方還要按照輩分來,所以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取到好聽名字的可能性。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入鄉隨俗,也給自己取名字,結果讓人笑掉大牙。一般來說我們的人都會被固定姓氏,每個地方的姓氏都有區別,甚至一個地方有三四個姓,而日本對于姓氏的觀念不多,所以不在乎因此就隨便套上去,比如像「狼大帥」或者是葛山衫這類型的,在他們看來這種名字非常好聽,同時也比較容易讓人認為是「中國人」有利於行動。
  • 日本鬼子不懂文字意思,給自己亂起中國名字,至今讓人爆笑不止
    但是有的時候國外的人來中國,為了方便也會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包括在抗日戰爭時期。1931年9月18日,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發動了著名的「九一八事變」。這便是為時十四年抗日戰爭的開端。
  • 抗戰時期,日本鬼子不懂中文,給自己瞎取漢字名字,讓人捧腹大笑
    基本上來中國旅居的外國人,為了方便工作生活,都會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字。而這些名字往往有固定的套路,一般是隨便加個中文姓氏,再配上自己本名的漢語音譯。譬如,一個叫查理的外國人,他的中文名可能就是曹查理,李查理等等。不過對於日本人來說就不一樣,畢竟現代日語還是有漢語的影子在的,所以日本人取中文名就不會太隨意。
  • 笑skr人!好好的大學,都被中文名翻譯給耽誤了!
    一所大學應該起什麼樣的名字,才能突出自己的逼格呢?強烈建議大學取名時考慮考慮,聘請一位中文翻譯參謀一下,否則,就會出現下面的爆笑情況……出國留學,最怕遇到「野雞大學」,名字聽起來很霸道,但卻是徒有其表,最終誤人子弟。但與之相反,有很多國外的知名高校,因為翻譯和文化等原因,擁有一個非常奇葩的中文校名,讓人不禁感嘆:「挺好的一個學校,真是被中文名翻譯給耽誤了!」
  • 日本當時入侵中國時,有多少人取了中國名字,諧音之後,很貼切啊
    儘管可以使用翻譯軟體來代替,但學習外語始終對您是有益。一般來說,掌握一門外語的人會給自己起一個外國名字,畢竟要順應潮流!實際上,早在多年前,給自己起外國名字是很普遍的。以抗日戰爭時期為例,日本間諜會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以利於他們的行動,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 香港一麵店食品翻譯「太離譜」 日式蒸蛋譯成「日本人卵」
    拉麵店老闆林先生稱自己讀書少,不知翻譯出錯。(香港《星島日報》網站) 近日網上熱傳的爆笑翻譯餐牌。(香港《星島日報》網站) 據香港《星島日報》網站報導,胡亂翻譯真的會隨時釀成笑話,有香港網民上載數張餐牌圖片,多款食品的英文及日文版本都錯得離譜,網民取笑「堪稱經典」。 該餐牌來自一間樂富UNY美食廣場內的拉麵店,食品名稱用中、英、日文對照標註。
  • 抗戰時期,日本間諜不懂中文,給自己瞎取中國名字,讓人笑掉大牙
    基本上來華的外國人,為了方便工作生活,都會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字。而這些名字往往有固定的套路,一般是隨便加個中文姓氏,再配上自己本名的漢語音譯。譬如,一個叫查理的外國人,他的中文名可能就是曹查理,李查理等等。 不過,對於日本人,卻是一個特例。畢竟現代日語就是在中文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日本人取中文名並不會這麼隨意。下面,筆者就來帶大家看看抗戰時期的日軍是怎麼給自己取中文名的,由於他們不懂漢字意思,有些名字取出來實在讓人捧腹。
  • 日本有一奇葩姓氏,男孩無論取啥名,譯成漢語後都會讓人捧腹大笑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日本的一個奇葩姓氏,女孩無論取什麼名,翻譯成漢語以後都會讓人發笑,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日本的「姓」、「氏」。但無論是「姓」、「氏」還是「苗字」,能擁有它們的人在日本非富即貴,所以日本廣大勞動人民是沒有這些的,只有「名」。直到1870年,日本政府為了徵兵、徵稅、製作戶籍等目的才允許老百姓們有自己的「姓氏」。
  • 日本人不懂中文,抗戰期間日軍瞎給自己取中文名,讓人笑掉大牙!
    如此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可不是異國之人隨便能夠理解的,我們都知道日本對中國的侵華戰爭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但是這個開始只是日本準備妥當之後開始對中國入侵的時間點,具體說應該是日本之前已經準備了好多年了。到了中國之後他徹底被中國千年的文化積澱給震撼了,但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像個中國人一樣生活,做好間諜工作的偽裝,他要為自己取一個中國名字,經過詳細研究之後他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姓,那就是「葛」姓,據《風俗通》記載:遠古時期,有個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稱為部族姓氏,稱葛天氏。「葛」姓就起源於此,這個姓算是中國最古老的的姓氏之一,這也是他選中的重要原因。
  • 日本最獨特的姓氏,取再好聽的名字,翻譯成中文,都讓人想笑
    中國泱泱五千多年的文化讓很多的國家都是望塵莫及的,即便是現在非常發達的美國的歷史也可以說是遠遠不及中國的一半的,在中國流傳下來的眾多的文化當中,姓氏文化就是一個非常璀璨的文化了,並且已經有了超過一千年的歷史了,所以即便在中國人們都長得非常相似的情況之下,人們也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姓氏來區分開了每一個人的
  • 洋品牌怎樣取個好聽的中文名?
    名字翻譯學問大洋品牌怎樣取個好聽的中文名?「BMW在翻譯時直接取前兩個字母音譯,透著文化氣」。    同為世界知名車企,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的取名方式與寶馬有異曲同工之妙。奔馳在臺灣地區叫作「奔斯」,香港人則稱「平治」,新加坡譯作「馬賽地」,相比之下,「奔馳」的叫法最簡潔貼切。
  • 日本指示牌翻譯出的漢語,中國人卻難以理解,網友:很耿直
    導語:日本指示牌翻譯出的漢語,中國人卻難以理解,網友:很耿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國旅遊,不僅是為了得到放鬆,也是為了能夠看看外面的世界。既然是到國外旅遊,語言和文化就有很大的不一樣,一般情況下都是說通用語言英語,大部分人也都會一些英語。不過一些中國人比較常去的國家,他們為了方便中國人在當地溝通和交流,就會專門把一些標誌翻譯成漢語,但是很多中國人看到他們的翻譯的漢語,都覺得哭笑不得。日本是中國人最常去旅遊的一個國家,其實在日本經常都能看到很對漢字,所以對於一些標誌大致上的意思其實還是懂的。
  • 江戶時代日本人如何學習漢語
    岡島冠山,名璞,字玉成,生於延寶二年(1674年),曾做「唐通事」,即中日貿易中的漢語翻譯。後師從江戶時代著名學者林鳳岡學習朱子學,並與荻生徂徠等大學者保持了很好的交誼。岡島冠山在長崎向清朝秀才王庶常學習「唐話」,努力勤勉,以致「華和之人無不伸舌以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