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解析了中國本土保護蜂種—中華蜜蜂的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揭示了中華蜜蜂的抗蟎機制。
據悉,中華蜜蜂主要分布在亞洲,是目前我國飼養最多,具有顯著經濟價值的兩個蜂種之一,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與西方蜜蜂相比,中華蜜蜂工蜂更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對環境的抗逆能力更強,在低溫下仍然可以外出採集,可以有效的抵抗西方蜜蜂的主要寄生害蟲-蜂蟎的危害。其研究一直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
繼西方蜜蜂基因組公布之後,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與浙江大學、泉州師範學院、國家人類基因組上海研究中心、江西農業大學、美國農業部Beltsville蜜蜂研究中心、福建農林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聯合,致力於對中華蜜蜂的分子生物學信息進行研究。在參與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中華蜜蜂的基因組和轉錄組研究取得新進展。項目研究小組分析了中華蜜蜂的基因組序列和轉錄組數據,並將之與歐洲蜜蜂進行了對比分析。論文的基因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中華蜜蜂對蟎的抗性與抗菌肽的進化、東方蜜蜂的勞動分工的遺傳基礎有關。在有蟎的情況下,中華蜜蜂表現出更警覺的清理行為,這表明中華蜜蜂的抗蟎不僅僅與外來的刺激(如視覺和蟎的氣味)有關,其體內的內生基因可以啟動工蜂的清理行為來移除蟎的危害。這些進展有助於了解中華蜜蜂的抗蟎機制,為蜜蜂的生物學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助於提高全球蜜蜂的健康水平。
(責編:徐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