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如此重視孩子的教育」--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
家庭教育在社會上受到的關注度非常高,每個有孩子的家庭無一例外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很多家長辛苦培養孩子是為了讓他以後能有更好的生活,能夠達到父母未曾擁有的高度,實現父母的夢想。但是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都很難完成父母的目標,或者說,很多父母的心願是一生都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我們無法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雖然對絕大多數家庭而言,這就是現實。
但我們並不這麼認為,我們仍然熱衷於所追求的目標,於是就產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比如說幼兒園已經有奧數了,而且還分快慢班。
這不像是教育,而是「搶跑」。雖然人們都知道「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但很少會有人這麼做,大家普遍認為這種悠然自得的人生觀是孩童時期不該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一生就像賽跑,誰先起跑便佔得先機,但是卻忘了,人生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誰先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最先到達。
然而,家長們依然十分熱衷於「搶跑」。
請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我們對孩子的希望往往由:出生時有很多幻想,能上一所好學校,考試有好成績,慢慢地希望孩子能順利畢業,找一份好工作,組建一個溫馨的家庭,再生兒育女,有穩定的收入,健康的身體,家庭一直和諧,最後老有所依。幾乎每個人的心路都是這樣一個過程,從開始懷著崇高的理想,逐漸走進現實,直到生命的終結才明白我們一生真正的追尋,那些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和開始時的迫切願望在最後全都化為虛無。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個優秀的廚師可能不是優秀的科學家,反之一個科學家可能不會做飯。世界上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百姓,過著平庸的生活。但是普通人就不幸福了嗎?現實卻是普通人才是最幸福的。
應該把和孩子溝通當做一門藝術
首先請家長們思考自己和孩子之間有豐富的話題嗎?彼此有多樣的表達方式嗎?我們除了談論考試成績和上輔導班以外,有沒有其他的話題?或者是「只要你考得好,什麼事都不用操心」。孩子什麼都不用管,就真的不會管了,即使油瓶子倒了,孩子也會視而不見。
孩子的學習家長其實幫不了什麼忙,家長能做的不僅是為孩子提供儘可能好的教育,為孩子解決一切後顧之憂,也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一個沉默但溫暖的擁抱,或者給予堅定的鼓勵。和孩子溝通應該注意方法、場合、彼此的心境和一次恰當的時機。
家長和孩子建立牢固的感情紐帶
千萬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伴侶還重,夫妻關係才是最重要的。有了牢固的夫妻感情,才能有牢固的家庭以及和諧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夠在正常、良好的環境下成長。教育孩子不應該技術化或者藝術化,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最重要。只有讓孩子能夠自然的、幸福的成長,才是我們教育孩子最需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