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上三尺講臺,我就有一個目標,努力成為讓學生引以為榮的老師。」
陶紅伶是通賢鎮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1998年參加工作,擔任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班主任,主要從事語文等學科教學工作。工作之初,為了教好學生,她充分利用教學業餘時間不斷充實自身知識素養,並拿到了本科學歷。
通賢中心小學教師 陶紅伶
陶紅伶說:「作為老師,當我們的一舉一動影響孩子的人生時,我們體會到創造的神奇。當我們俯下身子和學生平等地交流,你會慢慢發現,孩子很願意和我們接近,與我們講話,同我們做遊戲 。校園裡,每個孩子其實都是一道別樣的風景。」
為了不愧對三尺講臺,她努力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消化吃透,再運用到實踐中去,認真鑽研教材,探討教法,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上課前,她還會在網絡上搜集優秀課例,用心學習,邊看邊思考,自己的設計與課例有啥差別,應該怎樣教,讓孩子們學得更快,更好。遇到疑惑時,向身邊老教師求教。她時常告誡自己:要做優秀的教師!爭取在孩子心中能「以師為榮」。
通賢中心小學支部書記、校長方宏志:「陶紅伶老師堅持以高尚的師德培建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在學生面前,堅持「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莊,衣冠必整,飲食必節,出入必省,讀書必專。」努力成為學生時時處處行為方式的榜樣,以人格喚醒人格,以高尚喚醒高尚。」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陶紅伶在教學的同時,還把所得的經驗教訓總結成文,她的多篇論文在省、市、縣各級比賽中名列前茅;多次在參加的教學比賽中獲獎,還獲得「安嶽縣優秀班主任」「資陽優秀班主任」「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相對於獲得的榮譽,其實我覺得作為老師最大的幸福就是「桃李滿天下」。我們肩上肩負著厚重的責任。我們的工作承載著孩子們的未來,承載著家長的期盼,更承載著國家的希望!孩子茁壯成長是我們作為教師引以為榮的最大理由。陶紅伶說道。
曾經,陶紅伶班上有一個陳姓女生,時常違反班級紀律,遲到,不按時完成作業是常有的事,多次的批評教育不見效果。在批評之外,陶紅伶逐漸了解這個學生的具體情況。
通賢中心小學教師陶紅伶
陶紅伶回憶:「我了解到這個孩子的家庭很特殊,她的媽媽是一位盲人,她的父親也因為工傷手部殘疾,她常常自卑,學習上面也拖拉,不完成作業,她更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我深深地感受到她心裡的那份傷痛。我就把她的這個情況上報給了學校,校領導積極地為她申請了非住宿生生活補助。此外,我還常常開導她,關心她的生活,看一看她吃沒吃飽,穿沒穿暖,學習上有沒有什麼困難。同時,我鼓勵班上的同學和她交朋友,讓她感受班集體的溫暖。」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個學生有了轉變,她主動融入群體,融入班級,成績也開始一天天好轉,在校運動會上還多次為班集體爭得榮譽。
通賢中心小學教師 周鳳
通賢中心小學教師周鳳說道:「陶老師教過的學生中,有一個叫蘭萍的孩子,是一個留守學生,性格很內向。陶老師就有意鍛鍊她,讓她在學校升旗儀式上去做國旗下演講,參加愛國主義演講比賽。陶老師還利用課餘時間培訓她,從發音吐字,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細細指導。最後,蘭萍同學取得了省一等獎的好成績,並代表省參加了全國的比賽,榮獲國家一等獎。」
看著一個個孩子在各類比賽中脫穎而出,看著一個個孩子奔進大學的校園,看著一個個學生加入到祖國的建設行列中,陶紅伶發自內心地以他們為榮。
身為教師,我引以為榮。這榮耀來源於我的學生。我在努力做好自己,讓學生以師為榮,同時,我也在享受「桃李芬芳」,以生為榮的快樂。陶紅伶說道。
記者:梁慶、劉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