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寶寶入園後受到傷害?爸媽施教於日常,讓寶寶學會自我保護

2020-12-15 膩膩媽

「走,膩膩,我們去換衣服吧。」放學了,外面很冷,我先給膩膩換上厚褲子,避免她在路上著涼了。

有小朋友的媽媽看到了,問:「你們要去哪換?」我指了指教室旁的小房間。小朋友的媽媽有點無奈地說道:「不用啦,孩子那麼小,在這裡隨便換了就行了。」

我對那位媽媽笑了笑,便牽著膩膩的手往房間裡去。

在給膩膩換衣服的時候,我告訴她:「媽媽正在幫你換衣服。你看,你現在沒穿褲子,不能給其他人看到,所以要來房間裡換。」

寶寶入園後,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擔心,寶寶要是在幼兒園裡受到傷害怎麼辦?如:會不會被小朋友欺負,會不會自己走樓梯,會不會撿髒東西放進嘴裡,會不會和異性小朋友一起上廁所等。

其實,爸爸媽媽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也總不能因為擔心寶寶受傷而不送寶寶入園吧。那麼,爸爸媽媽又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遠離這些傷害呢?其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寶寶入園前,教寶寶學會自我保護。而對於該如何教,就需要爸爸媽媽參考我開頭的做法,將一些方法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如何避免寶寶被小朋友傷害

幼兒園裡,小朋友們搶奪玩具,互相打鬧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寶寶不懂得保護自己,就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欺負。

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多帶寶寶出去接觸其他小朋友,並適當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和小朋友相處,自己則在旁邊照看就好。如果發現寶寶和其他小朋友起了衝突,這時,爸爸媽媽再適當介入。

小朋友搶寶寶的玩具爸爸媽媽應該教導寶寶學會拒絕別人,大膽向小朋友說「不」。「這是我先拿到的,你不能搶。」「這是我的,不能給你。」還可以教育寶寶要學會分享,鼓勵寶寶提出解決方法。「我先玩,等我玩好了就給你玩。」「我們一起玩吧。」

小朋友要打寶寶爸爸媽媽應該教寶寶,如果有人向自己揮拳,要馬上離開原地,躲避他人的傷害。並告訴寶寶,如果有小朋友要欺負自己,一定要大膽告訴大人。此外,也同樣要教寶寶學會大膽向小朋友說「不」,「你不準打我,你再敢打我,我就告訴我媽媽(老師)。」

寶寶欺負小朋友除了寶寶被小朋友欺負外,寶寶欺負小朋友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幫助寶寶解決與小朋友的衝突呢?

首先,爸爸媽媽要先幫助寶寶接納情緒。「小朋友不肯把玩具讓給你,你很生氣,對不對?」再幫助寶寶了解事實,「不過,那個玩具是他的,不是你的,你不能搶。」然後提出解決方法,「你想玩的話,應該跟小朋友說:『能跟我一起玩嗎?』」最後,媽媽要引導寶寶再次嘗試,「來,媽媽帶你過去,我們去問問他。」

爸爸媽媽在寶寶和小朋友起衝突時,可以先將寶寶抱到旁邊去,並耐心地教給寶寶以上一些簡單的應對方法,就可以讓寶寶儘量少地和小朋友起衝突,避免被小朋友或自己傷害。

之所以說要將方法實踐於生活中,讓寶寶多去接觸小朋友,在寶寶真正和小朋友起衝突的時候教寶寶,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寶寶真正理解並懂得將方法運用起來。

如何教寶寶注意安全

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兒園的第一教育,幼兒園老師始終會把對小朋友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實施於幼兒園生活的每件小事中。從這一點,也可以體現出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既然如此,安全教育肯定也需要由爸爸媽媽實踐於日常,而不能全交由老師。

爸爸媽媽在平時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應該做到施教於日常,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就及時教育寶寶什麼。下面,我來列舉生活中比較常見的2個例子。

走樓梯:在牽寶寶走樓梯時,爸爸媽媽要告訴寶寶,走樓梯要一步一步走,腳要踩準,手要牽著扶手或大人的手。重點是,爸爸媽媽要反覆示範給寶寶看。在寶寶學會走樓梯後,爸爸媽媽要學會適當放手,緊跟寶寶身後,讓寶寶自己走。如果寶寶喜歡在樓梯蹦跳,爸爸媽媽不妨給寶寶來個假摔,讓寶寶感受重心不穩帶來的危機感,並告訴寶寶:「在樓梯上蹦跳,就會像剛才那樣,摔下去。你還要在樓梯上蹦跳嗎?」

開門:爸爸媽媽會發現,在開關門的時候,寶寶經常喜歡躲在門後,手也會習慣性地放在門上,或整個身體靠著門。爸爸媽媽可以用比較大的布娃娃示範給寶寶看:門是怎麼撞倒門後的布娃娃,怎麼夾住布娃娃的手,靠著門的布娃娃是怎麼在開門後摔倒的。爸爸媽媽還可以替布娃娃「慘叫」兩聲,「啊~好疼。」「哇~疼死我了。」並告訴寶寶:「你看,布娃娃疼嗎?以後爸爸媽媽開門,要記得退後一點,知道嗎?」「在幼兒園裡,一定不能躲在門口玩耍,知道嗎?」

如何讓寶寶少生病

想要讓寶寶少生病,就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教育寶寶飯前便後勤洗手,教育寶寶不要吃掉落弄髒的食物,不要隨意將手中的東西放進嘴裡,教育寶寶不能面對食物打噴嚏,看到小朋友打噴嚏要懂得避開等等。另外,堅持定期帶寶寶接種疫苗,尤其是當季、當年呼吸道流行病的疫苗,都能讓寶寶少生病。

而想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樣需要爸爸媽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洗手:在每次寶寶吃飯前或排便後,爸爸媽媽都要引導寶寶洗手,並為寶寶示範洗手的正確步驟。雖說洗手的步驟比較多,但其實,只要幫助寶寶實踐於每次洗手的過程當中,久而久之,寶寶不需要刻意去想起,就能知道怎麼洗手了。

洗手7步法:

洗掌心:掌心搓掌心洗指縫:手指交錯,掌心搓掌心洗手背:手指交錯,掌心搓手背,兩手互換洗指背:兩手互握,互擦指背洗指尖:指尖摩擦掌心,兩手互換洗拇指:拇指在掌中轉動,兩手互換洗手腕: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進行

吃東西:寶寶在吃東西時,爸爸媽媽要引導安靜地吃,手中有食物時不要亂動,以免食物掉落。在用勺子給自己餵飯時,碗要移動到下巴的下方,以便接住掉落的食物。如果食物掉落了,就不要了。

打噴嚏:爸爸媽媽要告訴寶寶,打噴嚏時會有口水(和鼻涕)隨著噴嚏一起噴出,很髒。所以,寶寶不能面對食物或面對小朋友打噴嚏如果發現小朋友要打噴嚏,寶寶也要及時躲開或移走食物。爸爸媽媽在自己打完噴嚏後,也可以告訴寶寶:「你看,媽媽剛才走到房外去打噴嚏,因為媽媽不想噴到你。而且,媽媽還把手洗乾淨了。」

如何引導寶寶保護隱私部位

有研究顯示,寶寶不到3歲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讓寶寶知道男女有別,教寶寶保護自己的性別隱私。具體該怎麼做呢?

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就是給寶寶進行性別教育最好的時機。洗澡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哪個部位叫什麼名字。哪些部位是隱私部位,要保護起來。最重要的一點是,爸爸媽媽在生活中,一定要幫助寶寶保護這些隱私部位。比如:在給寶寶換衣服的時候,如果只是幫寶寶增減衣物,可以直接幫寶寶換。如果是要幫寶寶脫掉身上的衣服,就要把寶寶帶到沒有人的房間去。

在自己如廁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可以告訴寶寶:「寶寶,媽媽要來上廁所了,我要把廁所的門關掉,不能給別人看到。」並教育寶寶,「你是女生(男生),在幼兒園上廁所的時候,要和女生(男生)一起上廁所,不能和男生(女生)上廁所。」

只有爸爸媽媽先幫助寶寶重視起隱私部位,寶寶自己才能意識到隱私部位的重要性和隱秘性,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爸爸媽媽在寶寶入園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施教,教育寶寶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這樣,寶寶到了幼兒園之後,就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向拍攝者致謝。

相關焦點

  • 寶寶入園會受到傷害嗎?父母要讓娃學會自我保護,日常學會4件事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寶寶剛剛進入幼兒園,許多爸媽都會擔心他不適應,害怕會哭鬧找媽媽,害怕不合群,其實更深層次的擔憂是,我的寶寶會受到傷害嗎?他被別人欺負了怎麼辦?會和異性小朋友一起上廁所嗎?
  • 教寶寶學會自我保護不被欺負
    沒有上幼兒園時,為了有小朋友一起玩經常在被小朋友打了後不哭不鬧,繼續和人家玩。那時我就擔心大寶上幼兒園後會被人欺負。因為入園後,大寶會認識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學習玩耍中肯定會有矛盾,一個班有四十個學生,老師不會每個人都看得到。大寶上小班時,我就看見老師發的視頻裡一個小男孩用手壓著大寶的腦袋,然後大寶很生氣,但是也沒有哭鬧,那個小孩樂得合不攏嘴,當時的我看了真的心疼大寶。
  • 春季入園準備:入園前教寶寶學會自我介紹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入園準備>入園必讀>正文春季入園準備:入園前教寶寶學會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這些對大人來說看似平淡無奇的話題增強了孩子的語言能力
  • 擔心寶寶入園後適應不了集體生活?家長可以提前這樣教
    小張的寶寶已經兩歲了,還有一年就要去上幼兒園。所以,小張最近一直在擔心他入園後會適應不了集體生活。相信應該很多家長都有這種擔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想寶寶更好適應入園生活,家長可以怎麼做吧?這類繪本可以教寶寶從如何認識新朋友開始,讓他們學會和朋友相處的智慧,以及正確的社交禮儀。幫助父母把寶寶培養成情商高的社交小達人!2、教他入園得會的生活技能寶寶到了幼兒園,跟在家啥事都有爸媽可不一樣了,很多事寶寶如果不會自己做,不僅容易引得老師的不滿,還會遭到小夥伴的嘲笑。
  • 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擔心孩子入園後哭鬧怎麼辦?四、幼兒入園早準備如果孩子能在入園前具有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他就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1、教孩子獨立吃飯。學會用勺子自己舀飯菜。即使是吃得滿地都是飯粒也沒關係,到了幼兒園裡老師會想辦法,幫助他吃得乾淨些。2、想小便的時候 ,跟老師說。有些孩子剛入園時不會自己大小便,沒有爸媽提醒,又不敢告訴老師,因而憋著,或乾脆拉到褲子裡。
  • 如何判斷寶寶在幼兒園受到傷害?4個關鍵點供爸媽作為參考
    ,是有黑青還是有紅點點,只要是有任何地方有紅點點的情況,都是可以問一下寶寶的,但是要問寶寶的時候不要直接問,這是怎麼啦?第2天入園的時候跟寶寶的老師說一下寶寶昨天身上有一個紅點點,在學校裡面發生什麼情況,如果老師的回答沒有一些含糊其辭,那說明就是朋友小朋友之間玩耍磕碰的,如果老師的表情嚴肅並且說話有點支吾吞吐的話呢,最好還是看一下錄像監控。
  • 上幼兒園前做好這6件事,爸媽減少育兒焦慮,寶寶順利入園少哭鬧
    馬上又到了一批適齡小寶寶們的入園時間了,由於每個孩子的性格和適應能力都不同,有的家長擔心娃內向,粘人甚至沒有午休習慣等等,入園後會很長時間都不適應幼兒園環境。也有些家長會擔心娃不會跟老師和同學溝通交流,擔心娃不合群或者被欺負,甚至有些孩子會不好意思說自己上廁所等而尿褲子。
  • 寶寶認生,僅僅是在自我保護嗎?
    寶媽們需要去尊重寶寶的天性,然後接受他。對於寶寶的認生,在適當的範圍內不需要寶媽們去強加幹預,等待寶寶的成長,隨著對外界接觸的增多,寶寶會很自然的就度過了認生期。認生,是寶寶在自我保護認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寶寶的認生的一大好處就是能夠加大保護,減少在對外界接觸的增加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環境帶來的危險。
  • 入園後寶寶擁有這項能力,寶寶開心朋友多
    才知道原來是跟同學相處中出現了問題,畢竟大多同學都是同齡的孩子,不是入園前天天在一起的成人,成人能立刻明白娃的意思,可上學後大多數跟同學的相處需要自己摸索解決(同齡寶寶不像父母那樣對待自己,幫自己解決社交問題),最多可以找老師幫忙。小朋友的社交能力該怎麼鍛鍊?
  • 新手爸媽須知:寶寶出生後多久會睜眼,注意5個事項保護寶寶視力
    原來園園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並沒有睜眼,那時在醫院醫生只說不用擔心,過幾天寶寶就會睜眼了,可園園回家坐月子已經快一個星期了,寶寶還是沒有睜眼,這讓一家人都擔心不已。生怕寶寶是出現了什麼意外。其實寶寶出生以後,由於眼睛的發育並不相同,因此睜眼時間會有很大差異。
  • 爸媽做到這5點,輕鬆順利搞定寶寶入園第一天,告別哭天抹淚場面
    ,本來也沒想要哭,看到媽媽抹淚甚至哭了出來,或者看到爸媽神情不舍等,這時娃可能會委屈的哭出來,同時又撲向你們的懷抱,戀戀不捨不想進教室。而是要告訴寶寶:「這個老師在家訪的時候見過面了,也是媽媽和寶寶的朋友了,有什麼事情都可以跟老師說……」然後記得跟寶寶說,放學後爸爸或媽媽會來接你,給到寶寶承諾。最後跟抱抱娃再見。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全攻略,爸媽請查收
    離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在些許期待和小小的興奮中,您是否和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了今天這份「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請您收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一.寶寶入園後可能出現的問題1.怕生不願意與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全攻略,爸媽請查收
    離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在些許期待和小小的興奮中,您是否和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了今天這份「寶寶入園焦慮全攻略」請您收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讓我們一起加油吧!一.寶寶入園後可能出現的問題1.怕生不願意與老師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縮在角落或無人之處。
  • 新入園的寶寶第一月都在幼兒園做哪些事情
    寶寶入了幼兒園,很多爸媽在家是各種坐立不安,擔心寶寶吃沒吃好,睡沒睡好,和小朋友相處的怎麼樣?為了讓所有媽媽在家不要有太多的顧慮,齊麗娟老師把幼兒園的小班的一些情況,講給新入園寶寶的爸爸媽媽們,不要過度擔心,其實寶寶的幼兒園生活很有條例。
  • 擔心寶寶入園注意力不集中?5招建議可以培養小寶寶們的專注力
    但有一些爸爸媽媽會擔心,孩子平時在家裡收拾玩具總是不能夠安心的去收拾,老是讓大人去催促;在家裡看一個繪本的話總是不能安心,也是不能專心的看10分鐘,一會兒跑來跑去的,總不能安靜的跟大跟爸媽在一起安靜的待10分鐘;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也不參與到大家的集體活動中,拿著自己的玩具去別處去玩。
  • 寶寶入園前都要準備些什麼?
    對於寶寶來說是人生的第一步,對很多家長朋友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不客氣地說,有很多時候是家長更焦慮所以傳導給了寶寶。一天天形影不離的寶寶忽然要離開一整天,各種擔心和憂慮都來了:「寶寶會不會一直哭啊?寶寶會不會不吃飯?寶寶會不會忘記了喝水?寶寶尿褲子了怎麼辦?其他寶寶欺負他(她)了怎麼辦?」您的所有的這些擔心其實都是多餘的!
  • 孩子馬上入園?穩準狠地給寶寶做一個集中入園準備
    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的獨立性能力,決定著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獨立性強,行為習慣建立好的孩子,在入園後更容易適應,並且很有自信;獨立性弱的孩子入園後,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忽視,班裡小朋友的排擠。所以這種能力如果等到入園在培養就太晚了。
  • 幼兒園入園家長手冊全攻略!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幫助寶寶減輕分離焦慮,也是寶寶的情感寄託物02寶寶能力準備1.讓寶寶學會用開口杯喝水、用匙吃飯部分幼兒園會要求孩子不要用奶瓶或吸水杯喝水,因此孩子在入園前建議就能養成自己捧著開口水杯喝水、自己用匙吃飯的好習慣。
  • 幼兒園老師坦言:入園前,寶寶不具備這個能力,還是別來了
    據說育兒專家的建議,孩子的入園年齡不可低於3歲,因為男孩大腦發育整體比女孩晚1年左右,所以最好4歲再入園。那麼入園之前該怎麼培養孩子的非認知能力,好讓孩子入園後儘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寶寶進入幼兒園之前,爸媽要做好這4點,而且越小開始越好
  • 原來這是在自我保護!多虧日常的安全教育
    ,那段時間,我們繪本閱讀的重點就是性教育系列繪本、自我保護系列繪本。,才能使得她在被他人觸摸後能及時產生牴觸情緒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爸爸媽媽需要重視的是,在面對傷害時,孩子能否及時察覺並拒絕?為此,在孩子入園之前(更應該說是隨時隨地),爸爸媽媽就有必要開始為孩子進行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