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怎麼辦?這其實一直都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有的家長主張不打回去,因為打人不好;也有家長認為就是要打回去,孩子絕對不能吃虧。到底孩子被欺負了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前幾天,疫情之後的開學,一位媽媽說自己剛剛讀小學的兒子怎麼說都不想去上學。問他為什麼,就是不說。後來問老師,老師也不清楚。結果還是他同學悄悄說出了真相:
原來兒子被隔壁班上的幾個孩子欺負了。
圖源:網絡
一開始是要他給他們買零食吃,沒買的話就圍著他,推搡打鬧,看上去像是玩耍,所以老師們都注意不到,可是孩子們之間可以感受到。
其實這種類似的事件時常在校園和生活中發生,面對欺凌,家長顯得無所適從。
孩子在一起玩,鬧彆扭,生氣、甚至打起來,都是常有的事。那家長是不是就什麼都不用做,等在旁邊就行了呢?
當然不是。當爭端升級,甚至威脅到孩子的安全,家長及時制止、恰當引導還是很重要的。大人的介入並不是要替孩子去解決問題,而是引導他處理問題。
圖源:網絡
家長無法預知孩子會遇見什麼樣的衝突。更加無法想像那些遇見孩子受傷害的父母會做出何種反應。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有規則意識。能夠管住自己,保護自己,也不傷害他人。
1)強化孩子的自我意識
有的孩子天性敏感、平和,可能在大人看起來就是「容易被打、被欺負,還不會還手」,很多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即便我當下安慰了寶寶,但孩子未來會不會不自信?
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增強自我意識,更要強調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可以先引導寶寶發洩情緒,然後教會寶寶下次面對這樣的事情,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孩子就會明白,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沒什麼可怕的。
圖源:網絡
2)語言警告威懾對方
告訴孩子,當別人欺負我們時,我們要直視對他的眼睛,大聲喊「停」,讓對方知道這個行為是錯誤的,並問「你憑什麼欺負人?」,而且聲音要比他更大,更洪亮,氣勢上不能輸。
一方面,讓他知道,我不怕,欺負我,沒理由。另一方面,也可以告訴其他人,你遇到了危險,讓老師和同學聞聲而來,幫助你。
圖源:網絡
3)擇情還擊,逃跑也沒錯
當然,也有個別霸凌者是不吃上面這一套的,不管怎麼嚇唬,還是會勇往直前。如果遇到這樣的小夥伴,就可以採用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計」,以後也逐漸遠離這個小朋友。
圖源:網絡
4)求助大人
當孩子遭遇威脅,比如對方人多勢眾,或者已經有了暴力行為,要教導孩子立刻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不要和對方糾纏,學會求助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
無用的糾纏,並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會更使自己受到傷害。
1)讓孩子遠離「小霸王」
如果孩子遇到總是喜歡動手的小夥伴,就儘量避免孩子和他接觸,去找一些容易跟孩子玩到一起的朋友。如果不能一下子斷絕,也可以減少跟對方接觸的頻率來慢慢遠離。當孩子找到更合得來的朋友後,就會逐漸遠離他了。
圖源:網絡
2)建立孩子安全感
給孩子強有力的安全感,就是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都是你堅強的後盾和支持者。不管發生什麼,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向我們尋求幫助。家長需要多給予孩子一些關注、理解,並且認同孩子的優點,父母的誇獎,是孩子安全感最根本的來源。
圖源:網絡
【櫻桃麻麻有話說】
衝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如果我們能夠把握好時機,讓他們在衝突中學會解決問題,把衝突變為成長的機會,在以後的人生裡,他們將會走得更堅毅、更勇敢。
【一起嘮一嘮】
你家寶寶被欺負過嗎?你是怎麼做的呢?快來評論區留言分享吧!
我是2歲櫻桃的麻麻,也是一位不停學習的寶媽。關注帶娃的方方面面,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打怪!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