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與外地重複的南京地名 下關在雲南是個鎮

2020-12-25 現代快報網

前段時間,「老南京」版介紹了湖北鍾祥也有一個莫愁湖。其實,南京地名和外地地名「撞車」的現象還有不少。最近,不少讀者致電「老南京」版,講述他們了解到的南京和外地地名「撞車」的現象。

鎮江的「紫金山」早就沒了

南京最有名的山名叫紫金山,最有名的河名叫秦淮河。你知道嗎?距離南京很近的鎮江和揚州也有紫金山和秦淮河。

鎮江有個紫金山,這一點,很多老鎮江人也不知道。讀者孫先生說,鎮江的紫金山位於如今鎮江市區中心,山不是很高。根據宋代、元代的地方志書說,這個「紫金山」在宋代以前就已經沒有了,但「紫金山」下有一個古井「紫金泉」,此井至今猶存,位於鎮江鬧市區大市口,是此地曾有「紫金山」的證明。紫金泉井欄上還有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的題字:「至正十年歲次庚寅(1350年)春良日裡巷裡正立」,說明井欄是元代文物。

此外,山西、河北、福建等地也有多座紫金山,都是當地著名的旅遊勝地,廣東省還有一個以「紫金」命名的縣。

揚州有個「秦淮河」

揚州也有「秦淮河」,嚴格說來,揚州的「秦淮河」,正式的名字應該是「小秦淮河」。

揚州讀者張先生說,揚州古城裡,有一條唯一保存下來的內城河——小秦淮河,也叫做新城市河。小秦淮河北連北城河,南經龍頭關,流入古運河,全長約2公裡。和南京秦淮河一樣,舊日揚州小秦淮河兩岸,也是遍布街肆、店鋪、歌館和茶樓,其繁華程度一點都不輸於前者。民國文人徐謙芳在《揚州風土記略》中說,「每至夕陽西下,人多乘小舫徜徉其間……秦淮風景,無以過之,故又有『小秦淮』之名。」

有學者考證,揚州小秦淮河的名稱始於清代康熙年間,其名字的來源正是由於南京秦淮河,一是因為揚州小秦淮河兩岸的建築、風貌以及河上的畫舫類似於南京秦淮河,一是因為兩者的繁華程度也很相近。時至今日,小秦淮河依然是揚州城裡的一道亮麗景觀。

此外,南京有清涼山,國內也有多座名山與其同名。最有名的清涼山位於革命聖地延安,山上集中著佛教、道家歷史文化遺蹟,同時還有以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期的新聞及出版單位舊址為主的革命文物和遺址。

「下關」在雲南是一個鎮

「其實,南京很多區縣、街道的名字,在全國各地也有不少重名的!」喜歡研究地理的讀者鄭先生說,他搜集了不少這方面的例子。

他告訴記者,南京有棲霞區,山東省有一個棲霞市。山東的棲霞以盛產蘋果而全國知名,被稱為「中國蘋果之鄉」。此外,南京棲霞區有一個棲霞寺,貴州省貴陽市也同樣有一個名叫「棲霞寺」的寺廟,

江寧區的東山街道,是以前的江寧縣東山鎮。在福建,則有一個東山縣。這個東山縣是全國第六大海島縣,是戚繼光抗倭練兵的地方,也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出徵地。

江寧區有一個淳化街道,以前是江寧縣淳化鎮。而陝西省的淳化縣則和南京的淳化完全同名。位於山西省鹹陽市北部的淳化縣設立於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以年號命名。有趣的是,南京淳化的得名,和陝西淳化的得名原因是一樣的。據《南京地名大全》的記載,江寧淳化設置於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以年號命名,也叫做淳化關。

南京市雨花臺區有一個板橋街道,而臺灣新北市則有一個板橋區,是新北市政府所在地。「下關」是南京已經撤銷的城區的名字,去過雲南旅遊勝地大理的人會知道,大理也有一個「下關」,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唐代時,下關鎮是南詔國龍尾城所在地。

鄭先生說,此外,南京棲霞區有一個龍潭街道,而「龍潭」則是一個經常使用的地名,廣東揭陽、湖南懷化、江西高安等18個外地市縣下面都轄有龍潭鎮(鄉)。而江寧區的「麒麟」、浦口區的「湯泉」也是「撞車率」很高的地名,全國各地有不少麒麟鎮、湯泉鄉。

南京地名的特點:

南京地名特點之一:厚重的古都特色,特別是明都特色。 

記得大學時代的一個外地同學曾經說過,南京的地名有太多的門,讓人犯暈。當時聽了感覺一怔,對於我這個長期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來說,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個特點,後來隨著閱歷的增長,發現確實如此。南京包括現存的城門和已經消失但地名仍在的城門名,應該在40個以上(沒有細數過,內13,外18,再加上宮城如:午朝門、後宰門和後來新開的門如集慶門、玄武門)。可以說,一個在南京城裡生活的人,幾乎每天都在和這些」門」打交道,您住城外?那您是在中央門外、中山門外、中華門外還是漢中門外?而筆者現在工作的地方,就在外18城門之一——安德門。說起來,南京人真的應該感謝朱元璋這個草民皇帝呢! 

談到明朝給南京帶來的地名,還不止這些。像明故宮、鼓樓、朝天宮、明孝陵(包括周邊的一系列地名:下馬坊,孝陵衛等等),夫子廟旁的鈔庫街,那可是大明朝的「央行」所在地。像小營、後標營等等這些不一而足的地名,不列舉了。 

明以前的六朝時期由於年代久遠和戰亂的緣故,留下的痕跡不多,但一些地名仍保留下來,如:石頭城。但現在位於清涼門旁的石頭城似乎並不是古石頭城的遺址,現在的石頭城是楊吳時期留下來的。而孫權時代的石頭城據考證應該是現在的挹江門旁的八字山一帶(個人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那裡更靠長江,而且諸葛亮說「石城虎踞」,那裡比清涼山形狀更像老虎)。 

與此相似的例子還有臺城。臺城本是六朝宮城的簡稱,在那時候又代指朝廷。南梁時期,著名的「侯景之亂」圍困的就是這裡。隋唐時,南京地位下降,臺城被廢棄。唐代著名詩人韋莊也因此留下了「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的名句。也可能是他誤導了後人,人們就以訛傳訛的把玄武湖南的一段的明城牆叫做臺城了。不過現在的臺城風景倒是絕美。 

民國時期也給南京留下了一些地名,如中山陵、中山路,中央路,總統府等等。也有些解放後改名的:如國府路改名長江路,我倒覺得恢復舊名也無妨。 

南京不作為都城的時候,也留下一些地名,如一中門口的府西街,就是因為清朝的江寧府所在而得名。長毛之亂後, 這裡還一度成為兩江總督的駐在,赫赫有名的「刺馬」(也就是《投名狀》)故事的原型)就是發生在這裡。此外還有大行宮等等。 

南京地名特點之二:濃鬱的文化氣息,特別是文學特色。 

南京有一條很短,但是文化含金量特高的河流:秦淮河,她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和秦淮有關的地名,也是非常多的。如桃葉渡,淮清橋,東水關、鎮淮橋等等。就算是全國聞名的夫子廟也是和秦淮河息息相關的。而這每一個地名幾乎都能帶來一串文化掌故。 

與此類似的還有長幹裡、長幹橋等等。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說的就是這裡。還有曾住過舊時王謝的「烏衣巷」。我上中學時,夫子廟和烏衣巷還沒有像現在這樣俗氣。我雖然熟讀劉禹錫的這首詩,但也不知道烏衣巷的具體位置。有次騎車到夫子廟玩,回家時不知怎麼稀裡糊塗的轉到了一條幽深僻靜的小巷裡,那天我記得剛下過雨,空氣特別清新,巷子裡都是些普通民宅,兩邊幾個老大媽坐在那裡邊做家務邊聊天,我剛準備去問路,無意間突然看到了藍色的路名牌——烏衣巷,那種震驚和溫暖的感覺我至今仍然記得,就像見到了一個從未謀面,但卻神交已久的老朋友一般,原來烏衣巷就是這條不甚起眼的小巷!我也因此真正體會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意境。可惜了現在夫子廟的烏衣巷,充滿商業氣息,完全已經沒有那種味道了。 

還有一些地名反映的是南京的文化特色,如三元巷得名於明朝嘉靖年間的大將尹鳳,他參加武科舉考試,鄉試、會試、殿試皆名列第一,「連中三元」,故得名;這是武狀元,還有文的,位於秦淮區夫子廟附近的「狀元境」、「秦狀元巷」、「狀元裡」等,就是因為清朝狀元秦大士的故裡得名(現在秦大士故居在整修,也不知修好了沒有)。當然他還有個更著名的狀元祖先——秦檜(也有說狀元境得名於秦檜),不過這個名就不光彩了——「千夫所指的賣國賊」,在這裡我無意替秦檜翻案,但是要沒有宋高宗趙構的私心作怪,縱容甚至是授意,秦檜也翻不起這麼大的風浪。 

南京的路名也有很強的歷史文化特色,如南京人俗稱為「城西幹道」、「城東幹道」的快速內環西、東線,他們的正式名稱分別是極有氣勢,也極有來歷的虎踞路和龍蟠路。城南的幾條東西向道路則分別以南京的舊稱為名,如白下路——建鄴路、建康路——昇州路;集慶路、應天路等等,讓人便於記憶,也有歷史感。我很反感的就是把一條城市裡的路名簡單的用起點和終點各取一字來湊數了,很不幸,我們也有這樣的路名。 

南京地名特點之三:鮮明的地域特色,特別是山水城林特色。 

南京身處江南,水網密布。和水有關的地名特多。除了長江、秦淮這兩條母親河以外,還有一些小河溝和湖面。如金川河、玉帶河、十裡長溝、清溪、進香河、明御河;再如玄武湖、莫愁湖、西家大塘、白鷺洲、月牙湖、花神湖、紫霞湖、前湖、琵琶湖等等。與此有關的當然還有橋:長江大橋(我個人堅決反對二橋、三橋之類的路名橋名,一點沒有文化氣息,和美國這種沒有歷史的地方差不多。希望二橋、三橋能改名,而在建的四橋會有一個正式的名稱,不要再重蹈覆轍了)。再如,一些小橋,或者沒有橋但仍然存在的地名:中山橋、惠民橋、邁皋橋、鐵心橋、七橋翁、三山橋、石城橋、西橋、竺橋、珍珠橋、浮橋、蓮花橋等等。最有意思的橋名當屬位於虹橋附近的「三步兩橋」,據說這裡原有「三鋪」,「兩橋」,故得名,結果後來以訛傳訛變成了「三步兩橋」,不過現名可比原名有詩意得多。 

南京地處江南丘陵,山多;以山為名的地名也很多,除了鐘山、棲霞山以外,雨花臺也得自山名,再如幕府山、北固山、聚寶山、青龍山、方山、東山、雲臺山等等。城南的菊花臺、石子崗也得自山名,石子崗南部的一座小山頭叫烏龜山,金庸小說《碧血劍》裡提到的「浡泥國王墓」——據說是全國現存唯一的外國國王墓葬就在此山腳下。很多年前,我曾同女友曾步行到這個當時還沒有開發的地方去「發現浡泥國王墓」,現在那裡已經變成汶萊風情山莊了。 

除了以上的地名以外,南京還有一些有特點的地名,如:螺螄轉彎等等。再比如,由於工作關係,常要到寧海路去,寧海路靠北京西路有一條巷子叫「三省裡」,取「吾日三省吾身」之意,而省檢察院和反貪局就在這裡,讓那些被抓的貪官在這裡「三省吾身」,倒是有趣得緊。

 

相關焦點

  • 下關之死?從下關市至下關鎮,再到下關街道辦!
    大理州人民政府:《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大理市下關鎮和鳳儀鎮部分行政區域設立下關、太和、滿江街道的請示》(大政專〔2018〕5號)收悉。經研究,現批覆如下:一、同意撤銷大理市下關鎮;從鳳儀鎮劃出滿江、紅山、晉湖3個村委會,在原下關鎮和鳳儀鎮劃出的滿江、紅山、晉湖3個村委會行政區域範圍內科學合理設置街道。
  • 南京地名裡的那些「夏天故事」 「清涼山」最「清涼」
    其實,在南京地名中,也有很多和酷熱、涼爽、消夏有關的,它們記錄著過往的歲月裡,南京人度過酷熱夏天的故事。熱和涼,南京地名裡都有夏天真熱,南京就有若干以「熱」開頭的地名,家住下關的「老南京」看到這裡,肯定脫口而出:「熱河路唄!」是的,南起中山北路、北至龍江路的熱河路是下關的主幹道之一,民謠歌手李志甚至寫過一首歌,叫做《熱河路》。
  • 南京老諺「三月二十三,烏龜爬下關」,知道啥意思嗎?
    「三月二十三,烏龜爬下關。」這是許多老南京耳熟能詳的一句諺語。每逢南京天妃宮廟會,天妃宮所在地的下關(現在是鼓樓)比往常熱鬧得多,除了四鄉八鎮的人趕來祭祀天妃諸神、觀看廟會民間文藝演出外,自由買賣和貨物交換也成了廟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下關百年歷史盤點:從清末團茶起源,到下關沱茶「松鶴牌」詳解!
    產自雲南西雙版納、思茅、保山、臨滄等茶葉區的大葉種青毛茶通過山間馬道源源不斷運往下關加工銷售。當時茶葉運輸主要靠馬幫馱運,長途跋涉、風吹雨淋,茶葉容易受潮和破碎,常使茶商蒙受損失。▲團茶隨後,下關的一些茶商在團茶的基礎上經過改進,創製成碗臼形的「砣茶」(雲南人習慣將圓形的塊狀物稱為砣),這一改進不僅解決了茶葉在運輸途中受損的問題,而且經過特殊工藝加工,使其具有一種特殊的內質
  • 反覆使用重複收費--南京一次性透析器驚爆醜聞
    標明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竟在尿毒症患者身上反覆使用,並重複收費,此現象出現在南京市下關雷射醫院,患者震驚!記者震驚!  9月24日,患者蘇斌(化名,因患者長期在醫院血透)向本報新聞部投訴,他因患尿毒症,需長期接受血透治療。今年4月份,他聽說南京市下關雷射醫院對需長期血透,並能及時交費的患者可在治療費上給予優惠,遂轉到該院治療。
  • 南京肉聯廠將搬出下關 為「外灘」規劃騰地
    至此,除下關糧油批發交易市場搬遷地點待定外,下關區大多數食品類批發市場都搬去了江寧。而搬遷之後,下關也將面臨一場城市區位功能的新調整。  新建的「大冰櫃」將擴容一倍多,成為華東最大  位於下關寶塔橋西街168號的天環食品,也就是原先的南京肉聯廠,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肉聯廠,多年來長期供應南京人餐桌上的肉食,被叫作南京的「大冰櫃」。
  • 南京的十二生肖地名 以「羊」字開頭的羊地名有十個
    原標題:南京有「羊山」「羊山頭」還可鑽「羊角尖」 導讀:從地名來看,南京人最喜歡的是龍,僅以龍為第一個字的地名就多達196個。第二喜歡的是馬,馬地名也突破了100個,達到135個。南京最少的生肖地名是兔,只有一個兔地名。
  • 揭秘民國時南京旅遊:遊棲霞山要到下關坐火車
    近日,《民國史料工程》第三輯——《南京遊覽指南》和《新都遊覽指南》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據介紹,《南京遊覽指南》和《新都遊覽指南》分別於1923年和1928年出版發行,兩本書以說明文的方式全方位介紹了南京的「吃住行遊購娛」。此次出版採用了原大影印的形式,在影印件的兩側配上了橫排簡體字,將新舊兩版並置,帶讀者回味民國南京。
  • 你一定沒聽說過,那些顛覆我們認知的地名(原創)
    多年前,曾在地攤上買到一本舊版《中國地名錄》,沒事時拿出來翻翻,發現全國各地取名有所區別,比如:廣東、海南的「嶺」多,湖南的「市」多,雲南的「街」多,北京的「胡同」多,上海的「裡弄」多,南方「鎮」多,東北「屯」多……。儘管各地有差異,但有個共同點,就是寓意吉祥(如太平、和平)的地名最多。
  • 南京江南八區分界線
    新街口廣場:鼓樓、玄武、白下三區交會點中央門:下關、鼓樓、玄武三區交會點出了火車站,常有外地人問,中央門在哪裡?於是很多南京市民就會指著中央門立交橋方向。其實,中央門是個片區名,範圍很大。棲霞與下關玄武的界線最「曲折」不過,棲霞和下關,棲霞和玄武分界線的走向比較複雜,彎彎曲曲,基本上不以道路、河流為界,當時是以土地實際管轄現狀等為勘界依據。據統計,下關區與棲霞區行政區域界線全長10.535公裡,邊界線總體東西走向,西起下關、棲霞、浦口三區交會點,東至下關、玄武、棲霞三區交會點。
  • 又見芒市式的地名命名,地名演變的特例,巴中市恩陽區九鎮
    我國的地名絕大多數是雙字或者多字地名,比如黑龍江省、舟山市普陀區、閬中市、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等;單字地名多是縣,比如廣西的藤縣、河北的易縣、甘肅的成縣等;鄉鎮中的單字地名,有陝西省漢中市漢臺區鋪鎮以及南鄭區法鎮、山東省壽光市候鎮以及濟南市章丘區刁鎮、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的九鎮、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深鎮鎮、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有六鎮鎮等
  • 南京17個生僻字地名考暈網友:訾營、郄坊、笪橋
    昨天,@南京發布發了一條微博:「這17個南京地名,幾乎沒人能全讀對,不服來戰!」果然一時看暈了很多網友。網友們說,好在配了讀音,不然絕對在第一個就卡殼。這個信息也是拋磚引玉,既有網友當「啄木鳥」糾錯,又有網友挑戰說「沒有窨子山不服」。
  • 南盤江與曲靖、陸良地名及傳說考略
    南盤江與曲靖、陸良地名及傳說考略   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普溫聯繫的。宇宙間的每一個事物都同周圍事物互相制約、互相作用著,事物內部各種要素之間也處在互相制約,互相作用中,沒有什麼事物是絕對孤立的。」作為表示地理景觀標記的地名亦不例外。
  • 南京一共32個火車站 多數不辦客運但依舊繁忙
    隨著亞青會舉辦,不少遊客匯聚南京。夫子廟、中山陵的確是不得不去的景點,但其實,南京還有一些「別別竅」的特色地方,也值得去看一看。今天記者為您盤點的是南京的「火車站」。其實,南京一共有32個呢!這些火車站,分布在南京四通八達的鐵路線上。那裡有的風景如畫,有的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本報此次挑出幾個有故事的車站,拂去時光的塵埃,依舊能從老舊的鐵軌上,看到歷史駛過的痕跡。
  • 雲南9個村鎮擬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
    雲南9個村鎮擬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 2020-11-12 17: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中國地名翻譯九個方法
    一、專名是單音節的英譯法專名是單音節,通名也是單音節,這時通名應視作 專名的組成部分,先音譯並與專名連寫,後重複意
  • 百年下關沱茶簡史,內銷和外銷的區別你知道嗎?
    下關沱茶,一直是雲南省下關茶廠的主導產品,也是我國沱茶產品的標誌。下關沱茶暢銷海內外,並多次獲獎,深受茶客喜愛。▲中茶牌商標(左)松鶴牌商標(右)雲南下關沱茶(甲級)是下關茶廠生產的傳統名優產品,其特點是:選用雲南大葉茶樹良種加工的上等曬青毛茶為原料,芽葉肥壯,內含成份特高。
  • 中國地名拾趣,你知道嗎?
    我國地域廣大,歷史悠久,不少地名的形成與當地的物產、地貌、風俗乃至所處的方位等有著很大的關係,體現了很強的民族特色。下面搜集了一些地名,從中不難看出某種共性和趣味:以數字為首字的:零陵、一面坡、二連浩特、三亞、四平、五原、六安、七臺河、八家子、九江、十堰、百色、千陽、萬州。以顏色為首字的:紅安、黃巖、白城、青海、紫陽、黑山、綠春。
  • 普洱茶知名品牌之下關VS八角亭,究竟哪個品牌更好?
    ▲普洱藏家掌柜魯文鋒一、下關普洱茶下關不是有名的產茶區,卻是雲南重要的茶葉集散地,周邊的臨滄、保山、思茅等30多個縣出產的茶葉因此,下關自古以來便被譽為滇西的「咽喉要道」。1950年4月,下關茶廠被列為定點生產邊銷茶的16個加工廠之一,雲南省公司更指定下關茶廠為全省唯一生產「心臟」型緊茶的加工廠。
  • 實探下關濱江三商地現狀 未來的南京新外灘何時成形?
    近日,南京國土部門公示了2015年南京土地儲備情況,城北下關濱江區域3幅地塊赫然在列。具體來看,3幅地塊均含有商用開發性質,其中鼓樓區東宇客車廠地塊和鼓樓區梅家塘及增補地塊早在2014年便被納入土地儲備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