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心的孩子內心更強大!父母如何賦予孩子愛的能力?

2020-10-30 優優親子樂園

作者:橡皮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父母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愛別人:愛父母、愛兄弟姐妹、愛同學、愛朋友……「愛」這個東西很奇妙,一個人越是付出愛,越會得到愛;付出的愛越多,他愛的能力就越強,而且還會感染其他人一起付出愛。孩子的愛心是從家庭教養中薰陶出來的。孩子的愛心,就是通過模仿父母,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漸形成的。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父母要賦予孩子愛的能力

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心,首先要讓孩子有感知愛的能力。許多父母會抱怨:自己對孩子疼愛有加,而孩子卻一點也不懂得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或者過於溺愛孩子,或者對孩子缺乏愛的教育,或者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缺乏愛心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萬千寵愛於一身,客觀上就決定了他們習慣於接受愛,沒有機會付出愛,這樣孩子怎能擁有愛的能力呢?要教會孩子愛父母,愛他人,還是靠父母的教育。

孩子的愛心受家庭薰陶,是通過模仿父母,潛移默化形成的。家庭是重要的愛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愛心傳播者。孩子有愛心,往往是因為看到了父母的愛心。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普吉島一個「兒童俱樂部」裡,匯聚了幾十個從澳洲來的小朋友,他們的年齡都在四五歲,每天由俱樂部的老師帶出去活動,晚上再一起回酒店休息。這一天,孩子們被帶到了網球場活動,玩得十分盡興。傍晚,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召集孩子們歸隊,因為疏忽,她漏了一個小女孩,把她單獨留在了網球場。而且,直到大家都回到酒店了,才發現少了一個孩子。這一下,俱樂部的人都慌了神,小女孩的媽媽也焦急萬分。大家一起趕回網球場,幸好,小女孩還在那裡,但她顯然十分恐懼,一個人在那裡哭得精疲力竭。媽媽上前安慰女兒,犯下錯誤的工作人員十分緊張,站在旁邊不知所措。令她意外的是,等待她的不是責罵,而是安慰!只見這位媽媽對情緒好轉的女兒說:「你去抱一抱阿姨吧,她不是故意的,阿姨也擔心死了。」4歲的小女孩很聽媽媽的話,她走上前,輕輕地抱住那個工作人員,在她耳邊說:「不用怕,已經沒事了。」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位澳洲媽媽用愛的教育同時安撫了兩顆心靈:女兒因為原諒和安慰別人,自己獲得了積極的情緒,學到了愛和寬容;那個犯錯的工作人員,也因為被原諒而充滿感激,相信她會特別珍惜這份寬容和理解,在今後的工作裡把這份愛再傳遞給別人。


有愛心的孩子更容易成為領袖人物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一個人的心裡只裝著自己,總考慮自己的得失,沒有多餘的愛分給其他人,那麼他的世界會很小,不會有多餘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承擔更多的責任。只有心中有大愛的人,才能有容量去包容別人,才能被賦予引領他人甚至歷史的使命,才能具備當領導人最基本的素質。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0年底卸任的巴西前總統盧拉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因為家裡窮,他在小學時常去街上擦鞋,一同擦鞋的還有另外兩個小夥伴。一天,一家洗染鋪的老闆來擦鞋,三個小孩都圍上去。老闆看著三個孩子渴求的目光,十分為難。最後,他拿出兩枚硬幣說:「誰最缺錢,我的鞋子就讓他擦,並付他兩元錢。」「我從早上到現在都沒吃東西,如果再沒錢買吃的,我可能會餓死。」一個小夥伴說。「我家裡已經斷糧三天,媽媽又生病了,我必須給家人買吃的回去……」另一個小夥伴說。輪到盧拉了,他說:「如果這兩元錢真的讓我掙,我會分給他們一人一元錢!」他的話讓在場的人都很意外,盧拉接著說:「他倆是我最好的朋友,已經餓了一天了,而我至少中午還吃了點東西,有力氣擦鞋。您讓我擦吧,我一定讓您滿意。」老闆被盧拉感動了,他決定讓盧拉擦鞋,並真的付了兩元錢,盧拉則把錢分給了兩個小夥伴。

幾天後,老闆找到男孩,讓男孩每天放學後到他的洗染鋪當學徒工,工資雖然很低,但比擦鞋強多了。盧拉知道,這是因為他向比自己更窘困的人伸出援手,才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從此,只要有能力,他都會去幫助那些生活比自己困難的人。這種信念一直伴隨他始終,並直接決定他從政後可以贏得越來越多選民的支持和愛戴,並最終競選總統成功,帶領巴西從「草食恐龍」變成了「美洲雄獅」,一躍成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除了盧拉,世界上還有很多著名的領導人都是極富愛心的人,他們都曾經是很有愛心的孩子,都是從默默行事一步步走到萬人矚目。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承擔更大的責任,首先要培養他們的愛心,讓他們擁有更寬廣的胸懷,支持他們種種愛的舉動,放下「小我」利益去幫助更多的人。


孩子獻愛心需父母成全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辛迪是一個聰明乖巧的九歲女孩。有一天,辛迪去外面玩,回到家一直悶悶不樂,晚上也不肯吃飯。爸爸哄她吃飯,辛迪流著眼淚說:「爸爸,要是我把晚飯吃了,你可以答應我一個小小的請求嗎?」爸爸看她那麼難過的樣子,就答應了。吃完飯,爸爸想知道安迪為什麼傷心,就問:「到底什麼請求?」辛迪說:「我要剃光頭。」爸爸嚇了一跳,媽媽聽後從廚房裡跑出來,堅決不同意。最後還是爸爸妥協了,他說:「我已經答應了孩子,如果反悔,以後怎麼讓孩子相信我?」

第二天,父親開車把理了光頭的辛迪送到學校門口,正碰見一個母親也送自己兒子上學。令他詫異的是:這個男孩也剃了光頭!這時.男孩的母親走過來對他說:「先生,感謝你的女兒!我的兒子哈裡得了白血病,因為化療,頭髮都掉光了!學校裡同學們都嘲笑他,所以哈裡已經整整一個月不敢來學校了。昨天,你的女兒到我家看望哈裡,要哈裡答應她一定來上學,為了不讓哈裡被學生們嘲笑,她竟把自己那麼美麗的長髮剃掉了!先生,你有這樣好的女兒,是上帝恩賜給你們的!」辛迪的爸爸聽完她說的話,眼圈紅了,他深深為女兒感到驕傲,並暗暗慶幸自己同意了女兒的請求,滿足了她關愛同學的心願,成全了孩子的愛心。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真正幸福的人,不是只為自己活著的人,而是心中有愛,樂於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的人。每個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為自己及孩子打拼,但是,如果我們留一點時間及金錢,為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打拼或奉獻,這樣生命才更圓滿、才更有意義。當孩子看到了我們的善舉,也會受到影響,將愛的薪火傳遞下去。

相關焦點

  • 6歲前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也許,人終其一生都無法修煉成百分之百強大的內心,但有意識的去修煉終究是有意義的,這能使得人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也越容易感受到和諧、強大力量、平靜、溫暖、祥和。那麼,如何去培養?一切目標皆有途徑,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也有三種途徑。1.提升自我成長能力人生漫長,轉瞬即逝,父母給予總是有限,不能單靠父母培養。人必須有自我成長的意識和能力,學著嘗試自己培養變強大。
  • 《內心強大的父母》:你是父母,可你也曾經是孩子
    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了一系列方法,來幫助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但是這本書顯然是給父母看的,沒錯,作者就是想要告訴你。你要如何審視自己,讓自己內心強大,才能幫助孩子成為想成為的人。而作者也反向思維地展示了,那些內心強大的父母,所「不」會做的事。其實你會發現,孩子所有的行為大概都是父母的折射。
  • 孩子的內心太脆弱?家長如何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
    如今的社會 競爭越來越殘酷,孩子將來要面臨的事情可能會更多,早一點為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對孩子而言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內心太過脆弱的孩子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尤其是受到嘲笑、輕視後會感到十分害怕,形成自卑脆弱、退縮逃避、氣量偏小的性格,在行為舉止上常常顯得拘謹、不愛說話、喜歡獨來獨往。也會讓孩子的虛榮心強,如果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往往會感到強烈的失落感,心理失去平衡,脆弱不堪。輸不起也背負不了太多的打擊。
  • 孩子抗挫能力弱?父母在這3方面用功,建立孩子強大的內心
    >,教育孩子越挫越勇才是父母最有智慧的行為。內向、不敢說話等這時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老師,如果不把孩子從這種傷痛中拉出來,很可能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勇於面對挫折和打擊的一套圖畫故事書。
  • 孩子內心脆弱怎麼辦?父母學會感同身受,幫助孩子內心更強大
    在孩子剛踏入幼兒園的時候,有些孩子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總是低頭一言不發,跟別人也沒有過多眼神交流,其實這是孩子內心脆弱的表現。,因此他們的內心更加脆弱,這是天性使然 。,只要學會感同身受,還是有機會幫孩子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 孩子內心脆弱不堪,該如何變得更強大?父母要經常說這3句話
    一、去玩吧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有時候會超過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是父母的複製品,不要將自己的遺憾,通過孩子去彌補,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成了孩子的遺憾,孩子長大了也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了「惡性循環」,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是好,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但過於幹涉,就成了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 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從不懂事的孩子,到已畢業工作的成年人,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只知道索取,從不懂得為別人付出,情感淡漠,逐漸變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們談論教育孩子,不只是幫助孩子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將來獲得很好的工作,還有一項很重要的責任,就是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 致家長:「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在接受愛:父母的愛,親友的愛,老師的愛,甚至陌生人的愛。但愛是相互的,要接受也要給予,一味地接受只會讓孩子變得貪婪自私。所以父母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更應該讓孩子學會給予愛,學會關愛身邊的人。對父母來說,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愛的能力。
  • 內心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也不會說這是浪費,更沒有說我是瞎玩,她覺得這很好。而且家裡有什麼事也跟我商量。所以我感到了被尊重,變得獨立而自信。而當了父親之後,越發感到珍貴。 3 小小的孩子,哪怕是大孩子。除了父母的管教之外,都需要一種獨特的,區別於其他感情的親子依戀。
  • 孩子懦弱源於內心不夠強大,強大的父母才有自信培養強大的孩子
    只有強大的父母才有自信培養強大的孩子。缺乏情感互動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由於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孩子。就算下班回到家中,也很少會關心孩子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學校的情況或和同學的相處。甚至課間有沒有喝水,都在每日的盤問當中。當孩子說的與父母意願相悖後,則會主觀強加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這樣做的危害其實很大,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透明人」,毫無隱私可言。
  • 培養孩子抗挫能力,幫助孩子強大自己的內心,逆商教育可以這樣做
    所以從小對孩子進行逆商教育,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強大孩子的內心是很有必要的,對孩子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父母具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情緒才會穩定。一旦孩子情緒變得消極、悲觀,眼裡看到的事物都是不美好的,思想也會越來越消極、悲觀。所以,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樂觀的家庭氛圍,不管遇到什麼事,讓孩子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用勇敢的心解決問題,這樣孩子的眼裡就少了不幸和挫折,內心會越來越強大。
  • 孩子遇到挫折就崩潰?這樣進行挫折教育,孩子內心更強大
    秀秀發現如今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非常傷心、心情低落,甚至放聲大哭,情緒崩潰,實在是經不起挫折的打擊,在秀秀看來,要想讓孩子的內心強大,最重要的是進行挫折教育。:不管是智力,家庭狀況,或教育程度如何,在小時候做過簡單家務勞動、幫助父母幹活的孩子,以後的抗壓能力會更強。
  • 如何養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與父母做對這13件事息息相關
    看到小姑娘辛苦和委屈的樣子,網友紛紛為她打氣加油:「沒有強大的內心,如何登上巔峰?技能+強大的心理素質,造就不同尋常的你,孩子加油!」如同上述比賽,如果當時的父母有一顆玻璃心的話,不願意讓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現尷尬,從而接受老師的退賽建議,那麼孩子就會獲得一個信號,即遇到挫折就選擇逃避。這樣的話,孩子強大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鍛鍊出來。03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那麼,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內心變得強大?
  • 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煩惱。這是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呢?要怎麼做,孩子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來面對這個世界帶來的挫折和壓力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前行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父母一定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呵護了孩子的安全感。
  •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
    有了孩子後,為人父母要麼內心越來越強大,要麼內心越來越脆弱。內心變得強大,是因為他們把所以遇到的孩子的挑戰,當作了學習的好機會,不斷成長了自己,所以,學會了愛,並懂得如何愛孩子。內心變得脆弱,是因為還沒有做好做父母的各種準備,就迎來了孩子的出生,各種育兒的困惑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然後引發出各種其它的家庭矛盾和關係問題,屢屢受挫,內心逐漸變得脆弱和不堪一擊。
  • 孩子臉上生來帶有胎記怎麼辦?如何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
    一位父親的求助:如何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這樣說起來,其他的小朋友可能會羨慕你女兒呢,「她臉上有紅色的像蝴蝶一樣的圖案,我的怎麼沒有呢?」二.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首先要有內心強大的父母看得出來你的焦慮心太重,這會反饋到孩子那邊。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你有什麼想法他都能感受得到。
  • 孫儷稱女兒小花是閨蜜:養出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父母有多賺?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母親,等等和小花活成了真正內心富足的孩子。兩個孩子對生活抱有激情,富有愛心、會表達愛、有自己對生活獨特的見解... 當代著名作家馬德曾說:「最盛大的富有,便是內心豐盈。」
  • 父母的愛,是幫孩子找到內心真正的熱愛
    使用者在空氣中揮動畫筆,無需其它輔助,就可以呈現立體畫作,賦予畫畫無盡的樂趣和創造力。發掘孩子內心真正的熱愛 寫寫畫畫一向是孩子的天性,3D列印筆與傳統畫筆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能把畫紙上的二維畫面轉化成三維立體實物,而且在畫畫過程中
  • 父母怎麼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所以,一個正能量的家庭裡,能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有美國的心理學家注意到,受亞洲文化的影響,年輕的亞裔美國父母會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培養自制力。心理學家還發現,在被要求不理會自己的本能衝動時,中國幼兒和美國幼兒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中國幼兒更具有自控力。
  • 孩子玻璃心?抗壓能力差?父母做好幾件事,幫娃塑造強大內心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如今多數父母在培養孩子智商和情商時,忽視了對逆商的培養,以至於很多孩子內心脆弱,抗壓能力弱,經不起風吹雨打,遇到一點兒小事就灰心喪氣。據調查,我國約有46%的兒童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心」,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問題呢?跟家長的教育脫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