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橡皮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父母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愛別人:愛父母、愛兄弟姐妹、愛同學、愛朋友……「愛」這個東西很奇妙,一個人越是付出愛,越會得到愛;付出的愛越多,他愛的能力就越強,而且還會感染其他人一起付出愛。孩子的愛心是從家庭教養中薰陶出來的。孩子的愛心,就是通過模仿父母,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漸形成的。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父母要賦予孩子愛的能力
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心,首先要讓孩子有感知愛的能力。許多父母會抱怨:自己對孩子疼愛有加,而孩子卻一點也不懂得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或者過於溺愛孩子,或者對孩子缺乏愛的教育,或者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缺乏愛心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萬千寵愛於一身,客觀上就決定了他們習慣於接受愛,沒有機會付出愛,這樣孩子怎能擁有愛的能力呢?要教會孩子愛父母,愛他人,還是靠父母的教育。
孩子的愛心受家庭薰陶,是通過模仿父母,潛移默化形成的。家庭是重要的愛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愛心傳播者。孩子有愛心,往往是因為看到了父母的愛心。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普吉島一個「兒童俱樂部」裡,匯聚了幾十個從澳洲來的小朋友,他們的年齡都在四五歲,每天由俱樂部的老師帶出去活動,晚上再一起回酒店休息。這一天,孩子們被帶到了網球場活動,玩得十分盡興。傍晚,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召集孩子們歸隊,因為疏忽,她漏了一個小女孩,把她單獨留在了網球場。而且,直到大家都回到酒店了,才發現少了一個孩子。這一下,俱樂部的人都慌了神,小女孩的媽媽也焦急萬分。大家一起趕回網球場,幸好,小女孩還在那裡,但她顯然十分恐懼,一個人在那裡哭得精疲力竭。媽媽上前安慰女兒,犯下錯誤的工作人員十分緊張,站在旁邊不知所措。令她意外的是,等待她的不是責罵,而是安慰!只見這位媽媽對情緒好轉的女兒說:「你去抱一抱阿姨吧,她不是故意的,阿姨也擔心死了。」4歲的小女孩很聽媽媽的話,她走上前,輕輕地抱住那個工作人員,在她耳邊說:「不用怕,已經沒事了。」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位澳洲媽媽用愛的教育同時安撫了兩顆心靈:女兒因為原諒和安慰別人,自己獲得了積極的情緒,學到了愛和寬容;那個犯錯的工作人員,也因為被原諒而充滿感激,相信她會特別珍惜這份寬容和理解,在今後的工作裡把這份愛再傳遞給別人。
有愛心的孩子更容易成為領袖人物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一個人的心裡只裝著自己,總考慮自己的得失,沒有多餘的愛分給其他人,那麼他的世界會很小,不會有多餘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承擔更多的責任。只有心中有大愛的人,才能有容量去包容別人,才能被賦予引領他人甚至歷史的使命,才能具備當領導人最基本的素質。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0年底卸任的巴西前總統盧拉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因為家裡窮,他在小學時常去街上擦鞋,一同擦鞋的還有另外兩個小夥伴。一天,一家洗染鋪的老闆來擦鞋,三個小孩都圍上去。老闆看著三個孩子渴求的目光,十分為難。最後,他拿出兩枚硬幣說:「誰最缺錢,我的鞋子就讓他擦,並付他兩元錢。」「我從早上到現在都沒吃東西,如果再沒錢買吃的,我可能會餓死。」一個小夥伴說。「我家裡已經斷糧三天,媽媽又生病了,我必須給家人買吃的回去……」另一個小夥伴說。輪到盧拉了,他說:「如果這兩元錢真的讓我掙,我會分給他們一人一元錢!」他的話讓在場的人都很意外,盧拉接著說:「他倆是我最好的朋友,已經餓了一天了,而我至少中午還吃了點東西,有力氣擦鞋。您讓我擦吧,我一定讓您滿意。」老闆被盧拉感動了,他決定讓盧拉擦鞋,並真的付了兩元錢,盧拉則把錢分給了兩個小夥伴。
幾天後,老闆找到男孩,讓男孩每天放學後到他的洗染鋪當學徒工,工資雖然很低,但比擦鞋強多了。盧拉知道,這是因為他向比自己更窘困的人伸出援手,才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從此,只要有能力,他都會去幫助那些生活比自己困難的人。這種信念一直伴隨他始終,並直接決定他從政後可以贏得越來越多選民的支持和愛戴,並最終競選總統成功,帶領巴西從「草食恐龍」變成了「美洲雄獅」,一躍成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除了盧拉,世界上還有很多著名的領導人都是極富愛心的人,他們都曾經是很有愛心的孩子,都是從默默行事一步步走到萬人矚目。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承擔更大的責任,首先要培養他們的愛心,讓他們擁有更寬廣的胸懷,支持他們種種愛的舉動,放下「小我」利益去幫助更多的人。
孩子獻愛心需父母成全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辛迪是一個聰明乖巧的九歲女孩。有一天,辛迪去外面玩,回到家一直悶悶不樂,晚上也不肯吃飯。爸爸哄她吃飯,辛迪流著眼淚說:「爸爸,要是我把晚飯吃了,你可以答應我一個小小的請求嗎?」爸爸看她那麼難過的樣子,就答應了。吃完飯,爸爸想知道安迪為什麼傷心,就問:「到底什麼請求?」辛迪說:「我要剃光頭。」爸爸嚇了一跳,媽媽聽後從廚房裡跑出來,堅決不同意。最後還是爸爸妥協了,他說:「我已經答應了孩子,如果反悔,以後怎麼讓孩子相信我?」
第二天,父親開車把理了光頭的辛迪送到學校門口,正碰見一個母親也送自己兒子上學。令他詫異的是:這個男孩也剃了光頭!這時.男孩的母親走過來對他說:「先生,感謝你的女兒!我的兒子哈裡得了白血病,因為化療,頭髮都掉光了!學校裡同學們都嘲笑他,所以哈裡已經整整一個月不敢來學校了。昨天,你的女兒到我家看望哈裡,要哈裡答應她一定來上學,為了不讓哈裡被學生們嘲笑,她竟把自己那麼美麗的長髮剃掉了!先生,你有這樣好的女兒,是上帝恩賜給你們的!」辛迪的爸爸聽完她說的話,眼圈紅了,他深深為女兒感到驕傲,並暗暗慶幸自己同意了女兒的請求,滿足了她關愛同學的心願,成全了孩子的愛心。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真正幸福的人,不是只為自己活著的人,而是心中有愛,樂於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的人。每個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為自己及孩子打拼,但是,如果我們留一點時間及金錢,為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打拼或奉獻,這樣生命才更圓滿、才更有意義。當孩子看到了我們的善舉,也會受到影響,將愛的薪火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