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作家韓松:所有科幻小說都應該是推理小說
日前,在上海書展「科幻推理:21世紀娛樂作品的發展方向」活動現場,科幻作家韓松與推理作家時晨、趙婧怡討論了科幻和推理兩者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以及娛樂作品的新方向——「科幻推理」。韓松說,愛倫·坡被視為推理小說的鼻祖,其實他也是科幻小說的鼻祖之一,因此科幻和推理是「上個世紀就認識的朋友在今天終於重逢,突然在這一瞬間就認出了彼此」。
-
你我都是質數?《質數的孤獨》掀起「孤獨」風暴
4月12日報導:近日來,一個普通的數學概念——「質數」成為了網絡紅詞,原因是因為一部名為《質數的孤獨》的小說。這部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的新生代作家、80後粒子物理學博士保羅?喬爾達諾的作品引起了網友們的追捧。網友們自比為「質數」,認為人像質數一樣孤獨,再接近彼此也無法觸碰。 全書1907頁全由質數編碼 據了解,《質數的孤獨》於2008年在義大利出版後,一舉拿下「坎皮埃羅文學獎」最佳作品獎和義大利文學最高獎「斯特雷加獎」。
-
住在回龍觀的科幻作家
家住回龍觀的陳先生是一名科幻作家,愛好是觀察人類。別看陳先生外表不到三十歲,可擔任科幻作家這一身份已有十幾年,至今仍然是相當活躍的作家。他的那些現代人類觀察筆記被寫成《未來病史》,當然,你也可以在他其他作品中讀到人類異化、人機融合、靈魂墮落等。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常看科幻小說的人對於科幻小說該怎麼分類都有自己的認識,雖然有時不能準確地說出這些類別的名稱、涵義,但潛意識裡時時刻刻都在使用這套分類標準:挑選科幻書時、關注科幻作家時、跟人聊天時、下載科幻電影時……無不受自己心中分類的影響。最愛的科幻類別總是第一時間關注,不喜歡的類別基本不予理睬。總而言之,就跟大家看異性時一樣,是不是你的「菜」,第一時間就能知曉。
-
科幻作家教你這樣寫小說
吳巖先是給師生們介紹了自己從事科幻小說創作的歷程,怎樣把自己的興趣變成一生事業,並鼓勵大家要勇於追尋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童年夢想。他告訴學生們,1978年,他在北京市燈口中學讀書,當時非常喜歡看葉永烈的科普科幻作品,就寫了一篇讀後感投到《光明日報》上。
-
科幻小說裡的2020年代什麼樣?
很多科幻作家鍾情於描繪21世紀20年代,這個十年,對很多科幻迷來說,非常有「未來」感。 當然,這個「未來」已經逐漸成為現在了。去年最值得關注的時刻,自然就是設定為2019年11月的《銀翼殺手》中的未來。但是《銀翼殺手》只是描繪21世紀20年代科幻作品的冰山一角,還有以下科幻作品也對這個時代進行了「預言」。
-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專訪張冉
他認為:「科幻是個很棒的工具,它可以從自然科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神學等方面對未知或者不調和的事物做出解釋,我往往創作完一篇小說後發現它是天然的科幻小說,而非抱著科幻的概念開始創作。能歸於科幻的,都是極度理性又富預言感的作品,我喜歡這樣的作品,也以創作這樣的作品為榮。」其實,冉爺之所以是冉爺,已經並不僅僅因為他的科幻小說了。
-
與惡劣的創作環境博弈:韓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
韓國科幻歷史與發展作者 | 高章源與日本和中國相比,韓國科幻小說的市場發展緩慢且乏人關注。對於三個國家中,為何唯有韓國讀者對科幻小說的關注相對較少,我僅能給出一些推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靜中有動的時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原創科幻小說有關的事件共有兩個。第一個是《首爾體育報》主辦的關於科幻小說的新春文藝徵集活動。不過,通過這次徵集活動而登上文壇的作家們並沒有繼續發表科幻小說,這和當時刊載相應作品類型的媒體環境不盡人意有很大的關係。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不過,即使是西方科幻文學也飽受歧視,主流文學界長期視之為低等文學,認為這些「屬於大眾流行文學」的科幻小說缺乏文學價值。但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在改變世界面貌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人們越來越想去認真思考科技時代裡的人的異化問題。二戰以後,科幻小說猶如一股激流,衝擊著主流嚴肅文學的領域。我們熟知的許多西方知名作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直接投身於科幻小說創作。
-
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高分科幻小說,讓你腦洞大開
作者: (英)大衛.米切爾 著▼推薦理由本書將科幻小說、驚悚小說和古典文學中的藝術感完美糅合起來,並輔以音樂般的韻味與生機勃勃的語言。▼內容簡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一本經典中短篇科幻小說合集,由美國科幻作家協會300餘位作家精選,從中挑選出的11位世界頂級科幻大師成名傑作結集而成,十餘篇作品每一篇都被認為是科幻小說重要獎項——星雲獎的前身。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簡稱SFWA),1965年由著名科幻作家達蒙?
-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 | 專訪張冉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科幻作家,在科幻圈一出道就以處女作奪得2013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迄今為止沒被退過稿。而這位神奇的作家就是張冉。張冉不僅是科幻作家,也是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的發起人,喜歡他的科幻迷都會親切地叫他一聲「冉爺」。冉爺是80後,學計算機的,當年還考了思科的CCNP網絡工程師證書,但大學畢業後卻沒跟其他同學一樣繼續普通的IT人生,而是進了文學圈。
-
與AI共舞,11位作家首次發起漢語科幻小說「人機聯合寫作實驗」
10 月 27 日,由傳茂文化和創新工場共同打造,11 位作家首次發起的漢語科幻小說「人機聯合寫作實驗」——《共生紀》正式啟動。 在 2020 年最後兩個月的時間裡,人類作家將與人工智慧一起,圍繞環保、人機關係、性別、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協同創作多篇科幻文學作品。
-
作家星河帶你入門科幻創作,細講科幻文本類型
星河,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創作,著有科幻作品《網路遊戲聯軍》《殘缺的磁痕》等數十部,著有科幻電影評述「視覺的衝擊」叢書,主編《中國科幻新生代精品集》、「年度科幻小說」(灕江版)等作品集,已出版和發表作品數百萬字。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宋慶齡獎、冰心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銀河獎等諸多獎勵。
-
中小學生不容錯過的十部經典科幻小說
前言: 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說,「兒童應該儘早閱讀科幻作品,在9歲或10歲,不能晚於11歲。」科幻作品除了能夠普及科學知識、激發閱讀者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外,還能夠開發想像力,傳達嚮往未來的精神力量。周末給中小學生們推薦10部最經典的科幻小說,讓想像力飛起來。
-
科幻作家韓松:幽閉才是世界的本質
不知為何,周遭就有一種怪誕、誇張、尖銳,讓他不舒服,但又痛快的感覺。哪怕是數十米深的地下,地鐵開動後,車窗外面還有那麼多奇奇怪怪、亂七八糟的廣告飛來,「這就是真實的世界。」中國科幻小說有硬科幻和軟科幻之分。韓松經常被人拿來跟科幻界「四大天王」之一的劉慈欣做比較。
-
8月16日15點,著名科幻作家凌晨與你聊聊「少兒科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4日電(許藝琳 張玉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宋寶穎)8月16日15點,第三期「青少年科幻創作公開課」來啦!本期主講嘉賓凌晨為著名科幻作家,曾獲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對少兒科幻也頗有研究,她將講解如何在小說中將科學、幻想與愛融合交織,用細膩的童心為孩子們構建想像中的樂園。8月每個周日的15點,「青少年科幻創作公開課」系列直播都會在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準時開播。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丨詹姆斯·岡恩去世
詹姆斯·岡恩(1923年7月12日—2020年12月23日),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編輯、學者和評論家。曾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和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主席,堪薩斯大學英文系名譽教授,以及堪薩斯大學科幻小說研究中心主管。「科幻之路」系列和《交錯的世界》是其最重要的學術著作。
-
衛斯理的小說算科幻嗎?| 科幻問答 006
Q:我挺喜歡那些極具創新性與想像力的科幻作品,同時它們一點也不燒腦,容易理解。想知道這種風格的優秀科幻作家!
-
小說《流浪地球》火爆 中國科幻文學能否迎來春天?
鍾欣 攝 小說《流浪地球》發表記 劉慈欣的作品能火,在《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姚海軍看來,一點都不意外。 對姚海軍這個名字,非科幻文學愛好者可能覺得陌生。但他卻是這個領域裡公認的「掘金人」,發掘了一批優秀科幻作家和作品。從2002年起,姚海軍擔任劉慈欣的責任編輯。後來,他也被劉慈欣稱為「中國的坎貝爾」。
-
對話華裔科幻作家、譯者劉宇昆:「翻譯別人作品就像照顧人家的孩子...
提到華語科幻作家,必定會想到劉慈欣和郝景芳,因為兩人都先後斬獲過雨果獎。然而他們的獲獎與一個人的努力分不開,那就是將《三體》《北京摺疊》翻譯成英文並大力推薦的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在世界範圍內,我們不如中國科幻有影響力,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劉宇昆。」